诸城环境保护局2011年工作总结2011年,环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把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工作创先争优的切入点,突出总量减排、百项重点环保工作、重点区域流域集中整治、生态创建等工作重点,圆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保总结】诸城环境保护局2011年工作总结(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诸城环境保护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环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把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工作创先争优的切入点,突出总量减排、百项重点环保工作、重点区域流域集中整治、生态创建等工作重点,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力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
2011年潍坊市下达给我市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是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少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少4%。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年度减排计划,将减排任务分解到各责任单位,并建立了减排企业的年度减排档案。具体工作中:一是突出工程减排。对承担COD、氨氮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任务的辛兴镇、相州镇、昌城镇3家污水处理厂以及兴贸玉米、泰盛化工2家热电企业落实包靠责任,确保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排放达标,目前3家污水处理厂均已经建成并通过验收,COD和氨氮在正常运转情况下均能达标排放,符合减排要求。金安热电和泰盛化工2家企业炉后脱硫设施改造工程以及低氮燃烧改造工程已经建成,符合减排要求。二是落实结构减排。严格执行新建项目“三同时”制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今年已审批项目386个,拒批小造纸、小化工项目20个,环评执行率达到100%,从源头上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按照“三同时”要求,完成了泰盛化工整体搬迁项目、通力车轮、东晓生物、高强度紧固件等企业的竣工验收工作,并针对各个企业出现的管理及治理设施等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整改措施。三是强化管理减排。加大对重点排污单位的监察监测频次,对国控省控企业、污水处理厂每天一次监察,对重金属、化工、农药医药、机械制造等产生有毒有害废水废气的企业做到每周一次监察,对印染企业色度进行治理,确保所有企业治污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同时认真抓好“土小”非法企业的排查和取缔工作,对限期整改和给予处罚的企业跟上督查,促其在整改期限内完成整改,确保行政处罚落到实处。在16家国控、省控、潍坊市控重点企业安装20套COD、氨氮、烟气在线监控仪器,并实现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控网络联网,全年处理异常情况655次,上传数据113万个,确保在线数据的完整、及时、准确。
二、全面完成重点区域流域集中整治
2011年潍坊市政府开展23条河流流域和16个空气污染片区综合治理,围绕任务目标,我市组织开展重点区域流域集中整治。一是确保潍河、芦河、百尺河3条河流稳定达到功能区划标准。狠抓污水处理厂的提升改造。对流域内污水处理厂、涉水企业加强监管,督促舜王、相州、鑫兴、昌城四处镇街污水处理厂配套完善管网,将覆盖区域内的生产生活污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确保了银河、舜河、相州、舜王、鑫兴、昌城污水处理厂设施正常运转,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开展印染废水色度整治,对义昌印染、桑莎制衣、中联印花等印染企业进行深度治理,截至目前,全市12家印染企业共投资1000余万元,新上脱色治理设施12套,新建污水处理站4所,改进脱色工艺6项,外排废水色度基本达标;突出河道综合整治,定期检查入河排水口,依法取缔非法排污口,对百尺河、韩信沟进行人工湿地法生态恢复整治,在芦河得利斯大桥西侧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橡胶坝2座,投资1000万元对河道两岸绿化、美化6万平米,投资150万元完成清淤、整治土方10万方。二是扎实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市政府印发《诸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对工艺废气异味、煤烟型污染、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进行重点整治,全市投资12938.5万元,开工建设81个治理工程,监察人员坚持工作在一线推开、问题在一线解决,实行分片包干,层层落实责任,全部工程均已按期完工。通过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全市空气质量基本实现无异味、无黑烟、无扬尘,市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5.89%,优于国家规定标准。
三、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污染控制与生态建设并重的方针,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促进社会和谐。围绕“四城联创”总体战略,积极开展各类生态创建活动,一是积极开展山东省首批“生态市”创建。全力做好生态市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11月29日—30日,省级生态市核查组对我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核查,核查组认定我市生态市创建符合标准要求,等待省验收组验收、命名。二是全力抓好国家环保模范城的创建。按照国家新颁布的环保模范城标准条件和实施细则,对申报材料进行梳理,同时配合有关部门扎实开展了编制规划招标等工作。三是深入开展生态镇、社区创建。皇华镇己获国家级生态镇命名,其余9个镇已获省级生态镇命名,将9个镇申报国家级生态镇材料报至省环保厅,等待上级验收。
四、强化环境执法监管,遏制违法环境行为
环境执法是环保工作的生命线,2011年来,我们继续保持“严查”的高压态势,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除进行正常监察以外,认真抓好8小时以外和夜间的巡查,精心组织各类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发现问题,坚决依法处理。
一是开展涉铅等重金属企业整治专项行动。在全市范围内集中整治涉铅及重金属污染环境违法行为,重点对电镀行业、机械制造行业等重金属污染企业进行排查,共排查有关企业15家,对存在问题的3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从根本上解决重金属企业超标排放、污染水质问题;二是“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联合市政、城管、监察等九部门对全市污染源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对排查出的污染企业、单位分类施治,该关停的关停,该停产的停产,该治理的治理,共排查企业240家,依法取缔5家“土小企业”,对18家企业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对12家违法排污企业进行处罚;三是整治沿河及进入污水处理厂非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执法行动。组成六个执法检查组,对全市涉水企业进行全面查处,对治污设施不健全、运行不正常的直排河企业,依法从严查处;对无环评、无治污设施、污水直排的违法排污企业,依法实施关停取缔;对违法排污情节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曝光。截止到目前,共监察企业121家,现场取缔2家“土小”企业,对2家企业按照规定实施了停产治理。四是加大环境信访案件的查处。坚持环境信访无小事的原则,认真查处群众来信、来电、来访案件。共查处人民来电203件,市长热线232件,市局转办29件,省厅转办14件,国家转办1件,其他单位及网络媒体案件28起,人民来访7件,人民来信6件,通过信访途径关停、取缔、责令整改等,惩处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解决了许多群众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
五、以创先争优为主线,加强机关建设
一年来,把创先争优活动,做为强化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载体。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在机关干部中树立“勇于争先”的意识,提高机关干部服务企业、服务百姓的意识,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打造学习型机关,坚持实行星期五学习制度,利用每周周五,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全年共组织党员干部学习48次、个人撰写心得体会5篇,读书笔记3万字左右,参学率达到100%。同时支部把学习环保模范孟祥民的先进事迹,作为推动环保工作的动力,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结合实际工作确定创先争优的主题,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动力和保障。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文件精神,把群众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局里把群众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成立群众工作室,确立群众工作领导责任制,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实施方案》,定期研究群众工作。积极完善“民情台帐”,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包村入户,先后召开座谈会10余次,走访群众3000多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00余件,收到群众广泛好评。
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是落实“十二五”环保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诸城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总量减排、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主线,加大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力度,深化农村环境保护,加强环保自身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工作中,突出以下4个方面:
一是深挖减排新潜力。抓好辛兴、昌城、相州镇等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对银河、舜河等污水处理厂进行一级A排放标准的升级改造,对畜畜禽养殖污染进行有效治理,实现COD和氨氮减排;抓好金安、泰盛化工等热电企业脱硫工程的提升改造,落实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对产生工艺废气的企业进行治理,实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抓好项目的“三同时”监管,把好审批关,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结构减排。
二是完善环境监管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以环保局、监察大队、镇街环保所、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推进执法体制建设,使执法区域无缝隙、全覆盖。按照“分类施治”的原则,根据行业特点和污染物排放性质,对机械加工、化工、农医药、印染等行业进行集中整治,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建立水体环境安全预警体系,加强对47个河流断面的监察、监测,确保水体水质达标。构建“数字环保”新工程,完善以环保局在线监控平台为中心,各废水、废气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全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控设施为子站的监控网络,建立健全全市自动监控设施市场化“第三方”运营机制,对污染源和空气质量实行全天候监控。
三是推进生态创建工作。准备省级生态市验收资料及档案,完成省级生态市验收、命名,提前部署工作任务,申报国家级生态市。完成创模规划编制,对照创模任务指标,制定创模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解,抓好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河流水质达标、完成污染减排目标等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开展新一轮省级生态镇创建,迎接省环保厅对密州、龙都、舜王3个街办进行核查验收,同时完善26个省级生态社区的资料档案,建成新一批生态社区、绿色学校和环境友好企业,提高基层生态建设水平。
四是建设高效廉洁环保队伍。继续开展创先争优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月度点评、勤廉点述、公开承诺、行风评议等行之有效的形式,进一步加强环保系统行风、政风、党风建设,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全面加强各项基础能力建设。成立专门的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预警应急能力队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环境应急中心,全面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环境执法监察能力。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借助舆论声势推进环保工作,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