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档案局2013年工作总结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金华市档案局的关心指导下,义乌市档案局紧紧围绕“三个体系”、“三大战略”和“两个推进”发展战略,坚持“向上多争取、横向多联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档案总结】义乌档案局2013年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义乌档案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金华市档案局的关心指导下,义乌市档案局紧紧围绕 “三个体系”、“三大战略”和 “两个推进”发展战略,坚持“向上多争取、横向多联系、对外多宣传、自身多努力”的工作方法,以创建国家一级馆为抓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我加压、求真务实,在服务义乌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档案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进步和快速提升。
一、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和省、金华市档案局决策部署,档案事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金华市档案局工作部署,自觉“接好天线”,扎实推进“三大体系”、“三大战略”在义乌的落实。积极学习朱志伟同志先进事迹,与我市的“鸡毛换糖再出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有效结合。以思想解放找差距、明目标、破难题、谋发展。开展“鸡毛换糖”义乌精神专题讲座和朱志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学习《谁动了我的奶酪》。围绕从档案看“鸡毛换糖”精神;档案部门解放思想的思考;档案部门服务重点建设项目的思考;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等课题展开讨论。通过大讨论,全局干部危机感、使命感明显增强,得过且过的思想障碍有效破除;干部队伍和机关作风明显改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想办法、多办事、办实事成为自觉行动,执行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更加关心、重视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市委书记李一飞专门对崇山鼠疫受害者口述历史抢救工作作出批示,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集体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徐涵兴、吴森民、王迎等市领导多次调研指导档案工作。全年新闻媒体报道档案工作成绩和动态40次,充分彰显了“秀”档案的意识和“晒”档案的大气。
二、稳步推进、一以贯之,“十二五”规划有效实施
(一)档案登记备份有新推进
以档案安全监管工作为抓手,实施档案登记备份战略。对13个重点涉民部门19个电子业务系统实施了档案登记备份,新增义乌商城集团“市场商位管理系统”和工商局“市场信用监管系统”的电子业务数据登记备份。对横锦水库引水工程、岩口水库除险加固等29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数据扫描和登记备份。对义乌市中心医院等医院电子病历数据、真爱集团知识产权、专利证书档案实施登记备份。登记备份成果共有光盘1831张,硬盘29个,磁带33盒,离线在线总数据量达18.9TB。10月成功创建省规范化登记备份中心。
(二)档案文化建设有新成果
充分利用展览、报刊、电视等方式宣传档案文化,特别是档案视频产品成果显著。制作播出电视片《档案见证义乌传奇》并被义乌中学作为乡土教材;制作完成配合省委“浙商回归”战略专用档案文化产品《义乌商城欢迎您》;视频光盘《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口述历史—崇山鼠疫》共记录31名受害者口述历史;与义乌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档案知识电视大赛;编写《档案,让商城更和谐—档案利用实例选编》。展厅全年接待参观者7282人次。举办“6.9国际档案日”等宣传活动。创建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投入100万元,完成馆藏档案217万页纸质档案数字化,馆藏档案数字化达429.8万页,覆盖全部馆藏的33.3%。建立电子文件中心平台,接收我市OA系统93家单位每天在线推送的电子文件共14.1万件。接收支援青川重建指挥部、重大活动档案、原生数码照片档案6315张,原生视频档案11小时31分钟,数据量97.1GB。接收就业局电子目录2274条,全文9万页。加强数字档案馆平台建设,完善系统功能,新增多媒体、实物等数据库和开放鉴定导出等功能。党政文件查阅中心向社会公开纸质党政文件1246份,各类汇编资料40册。在查阅大厅开通电子阅览室,实现电子档案、电子文件自助查阅。升级档案局门户网站,优化页面,增加开放档案数据库检索功能,民国档案目录422条,7640页经审核后在网站上发布。
(四)档案法治建设有新进展
制订下发了《义乌市档案中介服务管理办法(暂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市委办〔2013〕27号)、《义乌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义政办发〔2013〕32号)。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开展了重点项目、重大活动档案执法、档案中介机构安全保密工作执法检查。定期开展档案执法人员培训。结合“六五”普法,开展档案展览、知识竞赛、档案咨询等宣传活动。
(五)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协调推进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8、9、10号令,加强档案依法接收。接收审计局、建设局等38家单位档案8817卷、19061件,照片316张,整理接收资料367册。认真开展“三重一特”档案征集工作。征集四大展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义视察调研等重大活动档案197卷、光盘23张、照片291张。征集陈望道等义乌籍知名人士的珍贵档案803件。开展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共抢救16K幅面3195张、8K幅面3337张。
三、实干兴档、服务为先,档案工作亮点纷呈
(一)成功创建国家一级档案馆,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
为建设“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档案馆,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年初提出了创建国家一级档案馆工作目标,制定方案,分解任务,落实措施,扎实工作,在条件保障、基础业务、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服务体系、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12月13日以全省最高分97.8分通过国家档案局测评,实现“三连跳”,从省一级直接晋升为国一级,取得档案馆建设的最高荣誉,标志着我市档案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通过创建国家一级档案馆,市委、市政府对档案工作更加重视,档案事业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服务体系、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档案馆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规范管理重点工程档案
以行政执法为抓手,做好重点项目档案的监督和指导工作,规范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落实重点工程档案登记制度,216家重点建设项目完成了档案登记,登记率100%。制定了义乌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标准,市府办出台了《义乌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组织档案专项验收。
(三)强化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开展村、社区档案室创建活动。创建省行政村示范化档案室13家,省社区示范化档案室6家,省示范化数字档案室1家,省规范化数字档案室5家。整合农业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完成上溪镇、城西街道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指导镇、街对2006年到2011年永久、长期保存的文书档案进行数字化,对公开的涉农信息及时上网公布;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建设,完成佛堂镇桥西村、义亭镇缸窑村“美丽乡村记忆”工程,建设2个“乡村记忆馆”。
(四)创新实施进馆单位档案统一整理加工数字化
经市政府同意,在档案馆设立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加工点,由省档案事务所对全市进馆单位的文书档案及重要业务档案进行集中整理、数字化加工、登记备份,实现纸质档案和数字化档案同步接收,保证了档案质量和档案安全。完成73个单位的4.9万件、59 万页的数字化扫描。
(五)大力提升查阅利用水平
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查阅大厅开通了特殊群体查档绿色通道,午休缩减一小时,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即使再迟也要坚持服务好最后一位来查档的市民。取消查档费用,为群众提供免费查档服务。搭建信息查阅平台,基本完成民生档案计算机检索、全文数字化覆盖。全年接待查阅14687人次,利用档案83232卷次,出证20078张。做到零失误、零积压、零投诉。查阅窗口被评为市共产党员先锋岗、市普通话示范岗。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探索干部队伍建设新机制,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在全市率先出台全员绩效考核办法。将平时考核、月考核和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将考核贯穿于平时工作中。考核遵循奖励从下到上,惩罚从上到下的原则,重点考核中层骨干,发奖惩通报6个,26人次受到批评处罚,12人次受到表扬奖励。将工作压力转变为工作动力,有效提振了全局干部的精气神。打造忠诚档案事业、热爱档案工作、精通档案管理的干部队伍。绩效考核的做法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