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中央人才工作的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2-05-06 09: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中央人才工作的心得体会6篇

中央人才工作的心得体会篇1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带动产业发展、技艺传承、群众致富的乡村人才队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核心,是破解乡村人才匮乏的有效途径。为有效破解乡村人才振兴难题,充分放大乡村人才的“磁场效应”“乘数效应”“放射效应”,通过精准引进、多维培育、关心关爱等措施,着力精心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充分放大“磁场效应”,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用人之道,重在拴心”。探索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工作条件、生活条件;

  拿出十足的诚意,积极营造惜才、爱才、敬才、重才的良好氛围,为引进人才解决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后顾之忧。“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柔性引进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型人才。探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政府+银行+保险+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依托特色产业和各类人才项目引进一批专家人才,吸引一批未就业大学生、退役军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支持鼓励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引进人才创新平台,促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发展,以人才振兴促进产业振兴。

  充分放大“乘数效应”,精心培育本土实用人才。“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只有精准选派培训对象、设置培训课程、选优培训单位,才能最大程度放大“乘数效应”,提升人才培训效果。加强与高等院校、农校、科研单位和东部对口帮扶地区对接,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养计划、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养计划等,选派一批村党组织书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致富带头人赴外参加示范培训;

  与有关农业科技专家签订长期协作协议,邀请其举办线上线下讲座、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对县域农业科技人才进行帮带提升培训,帮助成立专家服务组下基层开展农业科技服务,通过集中讲座、田间地头培训、手把手指导等方式培养大批技能人才。鼓励支持村党组织书记、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负责人等参加农业相关专业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提升综合素养。

  充分放大“放射效应”,尽情释放人才工作活力。“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只有建立健全一套公正合理、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最大程度产生“放射效应”,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对于领军型人才,重点强化政治引领和精神激励,建立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常态化走访慰问、嘘寒问暖、关心关怀。对于乡村振兴一线的事业编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设置生活补贴、交通补贴等形式强化工作保障,表现优秀的优先晋升职称,并及时兑现绩效奖励。对回乡创业的优秀人才,从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专门预算,给予项目奖补、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大力宣传乡村振兴人才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如今乡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回乡创业也能大有作为,吸引更多的乡村人才回乡创业。

中央人才工作的心得体会篇2

  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在第三章中提到了要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做好人才工作,就要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推得出来,这样,乡村选人用人留人难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加强情感共振,让人才“下得来”。紧盯乡村振兴的人才需要,注重以政策招才、以感情聚才,引导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致富能手、优秀大学毕业生等向乡村涌动,把乡村作为培养人才的“洼地”,“聚天下人才而用之”。落叶归根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夙愿,要牢牢牵系人才乡情乡愁的这根红线,用乡土牵动乡情,用乡音勾起乡愁,通过情感共鸣、思维同步的方式,激发在外人才回归故里、报效桑梓的决心。通过建立乡贤人才数据库,汇聚乡贤能人,分享昨天的点滴生活内容,畅叙今天的美好生活,共话明日的美好发展蓝图,让乡贤人才感怀于家乡的点滴幸福和非凡成就,点燃继续建设美好家园的浓郁希望和赤诚热情,让这些已经“走出去”的优秀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清渠活水”。

  配套福利待遇,让人才“留得住”。人才引进来,更要留下来。要常常“浇水施肥”,让“梧桐树”枝繁叶茂,方能更好地留住人才。要从待遇上下功夫,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保障,从工资、绩效、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全方位构筑起后勤保障网络,让他们俯下身子、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积极与金融机构等部门协调,在生产用地、项目资金、创业补贴、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让乡土人才“使得上劲”。要强化服务意识,当好人才的“娘家人”,主动同人才打交道、深交流,广泛听取吸纳意见建议,积极协调解决补贴申领、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家事”,根据乡土人才的具体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解决乡土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人才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真正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搭建广阔舞台,让人才“上得去”。要绘制“发展蓝图”,搭好“台子”,让人才有舞台去追逐梦想,切不可让人才刚开始工作没几年,就已经看到了他们个人职业生涯的结局。在人才的培养选拔上打破常规,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为人才打开“绿色通道”,可以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为技能人才开辟从“校门”通往“厂门”的通道,还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搭建好比赛平台,让人才在赛马场上脱颖而出,为他们开启技能逐梦之门。同时,要建立更加公平的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机制,为人才消除身份之忧、学历之绊、草根之虑,切实摒弃论资排辈的做法,认真总结优秀年轻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积极向上推介宣传,打造一批典型模范,让他们在更大更广更宽的舞台上发挥出更强更深更远的影响力。

中央人才工作的心得体会篇3

  《战国策·燕策》记载:昔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涓人以五百金买死马之首,报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古人为招纳天下贤良之人,不惜以千金购买死去的千里马骸骨,笔者认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应当以千金买骨的精神,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上下更大功夫。

  以活力迸发的机制引才用才。用好用活人才,关键在体制机制。只有实施更加积极、灵活的人才政策,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枷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才能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迸发。要坚持问题导向,破除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完善以业绩为核心、以贡献为标尺、以体现人才价值为根本、以维护人才权益为基础的分配激励机制,形成人人争当人才、人人争做贡献的浓厚社会氛围。“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宵战风雨”,要畅通各类人才之间的流动渠道,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向经济建设一线集聚、向基层和困难企业集聚,让优秀人才各展其能、实现价值。

  以筑巢引凤的办法养才育才。“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要发挥作用、展现作为,只有不断加强人才工作平台建设。一方面,要配置好本地资源,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改善民生、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升的公共服务期盼,针对性地培养、引进人才,促进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要完善柔性引才引智机制,积极构建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着眼贯通优生优育、继续教育、就业创业、高端引领等人才发展全链条;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人、培养人,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真正让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留才聚才。“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没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眼光和胸襟,是很难快速发展起来的。”良好的人才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产生凝聚力、创造力和推动力,对外具有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从政策扶持、优化服务、舆论宣传等方面,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以“三顾茅庐”的执着和“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包容,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引进人才,解决好社会保障、住房安居、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全方位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推动形成为专家喝彩、向人才致敬的浓厚氛围,营造安心舒心的人才工作环境。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只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才能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中央人才工作的心得体会篇4

  黑龙江省塔河县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以“三个一批”夯实人才发展之基,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塔河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集聚磁场“引”一批。出台了《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等7项政策,形成“汇才”政策包,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人才周期间,发布招聘岗位33个,接收报名登记208人,签订意向协议195人,三方协议4人。2021年,计划招录公务员107人、选调生8人,事业单位120人。全力抓好基地建设,在原电商产业园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扩建,为5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成立了塔河县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基地,设有“三区一馆一社一厅一堂一站”,可容纳100人参观学习。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深度合作,建立人才工作站,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8人,为人才队伍积蓄“源头活水”。

  厚植沃土“育”一批。发挥党校、新时代文明中心、职业技术学校、党性教育基地等平台作用,依托“云端大讲堂”,采取“实践+互联网”模式,全方位培育实用型人才,邀请省农科院2位专家就春耕种植和大豆植保技术对新型农民进行网络培训,选派8名骨干人才到先进农村党支部考察学习,组织青年人才深入二十二林场开展“忆艰苦岁月,做时代先锋”情景党课,重温大兴安岭人的奋斗历程,从中汲取力量,坚定信仰。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储备库,对选调生实行“一对一”培养,选派2名县直单位青年人才到乡镇领导班子任职,1名优秀事业单位青年人才调任到机关,1名青年人才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全方位培养锻炼人才。

  建设港湾“留”一批。加大对人才的扶持激励力度,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安置补贴、工资待遇、配偶安置和子女入学等服务,逐步构建覆盖全县、上下贯通、职责明确、精准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认真做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春节期间为各类专家发放慰问金2万元。累计投入人才发展资金110万元,用于设立人才安置补贴、人才培训补助等,为人才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举办了“拔尖人才”评比和实用人才技术技能比武大赛,进一步体现人才价值,增强人才归属感和荣誉感。打造以重才、爱才、育才、用才为主题的人才文化走廊,营造了“人才之家”的温馨氛围,为专家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切实解决后顾之忧,助推广大人才服务塔河、扎根塔河。

中央人才工作的心得体会篇5

  治国安邦,人才为先。近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新时代背景下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全国各地引发热烈反响。这恰恰说明,当前我国正在形成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如何持续推动人才工作和人才事业蓬勃发展,需要我们既要抓好主体工作战略布局的“大写意”,又要绘好精谨细腻、有效实施的“工笔画”,唯有如此,方能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

  备好战略谋划“笔墨纸砚”,加强人才集聚顶层设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从毛泽东提出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邓小平大力倡导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将建成“人才强国”确立为2035年远景目标,无不体现着党对人才事业顶层设计的逐步完善,无不诠释着党对于集聚人才、团结人才的薪火传承。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高瞻远瞩谋划人才事业布局,才能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激活民族自立自强的“关键因子”,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画好机制体制“线条细节”,描绘人才培养精准画像。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要自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要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下功夫。要完善横向人才管理制度,积极为人才松绑,做到信任人才、包容人才,赋予专业人才队伍更大的技术决定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度权,如此才能使更多人才充分展现创新价值和能力,实现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深化纵向人才成长发展体系,坚持实践标准,通过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人才成长梯队;通过充分发挥高校、企业等培养人才的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类人才,支持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培养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真正实现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有发展、各展其长,切实推动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

  用好主体责任“色彩渲染”,落好人才使用点睛之笔。人才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以事业激励人才,以人才成就事业,而如何让人才聚、事业兴,各方人才事业推动主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这番话掷地有声,更是为责任主体用好人才指出了务实管用的改革方向。用人单位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用好授权、履责到位,真正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搭建能够干事创业的平台,确保广大人才能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唯有专注科研、聚焦主业,才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此外,持续调动人才积极性、释放活力也是责任主体改革的“必答题”。对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各类人才,要坚持不用“一把尺子”衡量,不用“一个标准”管理,不用“一个结果”论证,尤其对于紧缺的特殊人才,要完善特殊政策,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切实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对于做出贡献的人才,更要优化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真正推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这是波澜壮阔的征途,这是万马奔腾的时代。从举旗定向到谋篇布局,从完善人才培养到改进人才评价,从畅通人才流动到激励人才发展,这些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生动实践,无不激发着广大人才矢志报国、团结向前的奋进力量,不断开创着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新局面,更将推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的美好画卷在神州大地渐次展开!

中央人才工作的心得体会篇6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各级组织部门作为抓人才工作的主要领导机构,要牵头统筹协调本地区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念好“引、留、育、用”四字诀,以识才的慧眼、聚才的良方、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吹响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伟大奋斗之中的“集结号”。

  谱好“引才曲”,构建“近悦远来”新格局。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坚持把党管人才作为第一要务,在政策支持、机制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党的政治、组织优势,加强对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多方面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拓宽视野、树立战略眼光,主动拆除引才“围墙”,降低“门槛”,开辟“绿色通道”,既向外招才引智“扩大增量”,又注重本土人才“盘活存量”,聚焦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真需求”,以更加积极、开放、高效的招才举措,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定好“留才调”,优化“惜才好士”大环境。人才工作的关键是留住人才,而留住人才重在服务人才,因此要营造爱才惜才的良好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要树立强烈的留才意识,坚持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加强对优秀人才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要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提供施展抱负的工作环境和创新创业的“定心丸”。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引进人才工资收入、福利待遇、职级晋升、职称评定等优惠政策,明确“服务专员”,及时为他们解决住房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问题,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保障。

  填好“育才词”,锤炼“干事创业”真本领。近年来,各地十分重视人才工作,纷纷出台各项举措加大引才力度。然而,有些地方没有做好“后半篇”文章,存在“重引才、轻育才”现象。没有一身真本领,不能融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切都是空谈。要注重在培养和锻炼人才上下功夫,引导鼓励人才多学习、多交流、多创新,既向世界前沿学,又向一线群众学,即注重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企业家,又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带领群众致富的“田秀才”“土专家”。同时,要把党性教育作为强化人才政治引领重要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才对政治和地区文化的认同,让人才能够“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为地区发展培养出接地气、有温度、热心服务于人民的高水平人才。

  奏好“用才乐”,弘扬“实干担当”主旋律。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确保人尽其才。要不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新型企业等领域人才“物质+精神”双重激励机制,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不良倾向,决不能让人才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上,花在形式主义种种活动上,为人才松绑,激发创新活力。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鼓励引导人才向重要岗位、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把重点人才用到“刀刃”上,以人才促发展,用人才谋振兴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中央 人才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感悟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人才会议感想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讲话心得体会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大学生 人才工作会心得体会 人才工作感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