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2-11-21 13:40:03 来源:网友投稿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3篇)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3篇)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3篇)一此次参加市委党校春季主体班赴杭州开展的教学活动,感到组织有序、安排紧凑、学习内容丰富多样,让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3篇) ,供大家参考。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3篇)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3篇)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3篇)

  一

  此次参加市委党校春季主体班赴杭州开展的教学活动,感到组织有序、安排紧凑、学习内容丰富多样,让学员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增进了友谊,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杭州的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连续11年被评为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优胜单位,桐庐县、临安市、淳安县和富阳市先后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学习了杭州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留日学者周旭霞的《智慧经济与杭州发展新思维》和杭州市城乡统筹办常务副主任娄火明《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型业态培育问题》等课程以及参观杭州转塘街道和谐社区建设后,感慨万千,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道路和新型业态培育等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感到城乡互融、产城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梦想,不是传说而是现实,并将会在更加广阔的大地上实现。

  一、美丽乡村建设要汇集各方力量,确保整体推进

  杭州市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全面完善,工作措施得力有效,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形成了完善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系。

  1、健全组织机构

  先后建立由市领导挂帅的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市中心村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领导10%的配套资金补助。余杭区财政对美丽乡村精品村、重点村、一般村分别给予700万元、500万元、350万元的奖励,街道按区财政奖励资金50%配套。

  4、合力整体推进

  一是县市联动。坚持市级为指导主体、区县为责任主体、乡镇为实施主体、村为创建主体,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二是部门推动。按照政策不变、渠道不变、管理不变、标准不变、成果共享的要求,积极整合各级各部门项目资金与资源,土地综合整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双清行动”、农村住房改造、水利建设、庭院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改水改厕、设施农业等项目,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三是社会互动。鼓励“快递回归”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申通公司先后出资50万元建设桐庐县钟山乡子胥村申通大道,出资500万元帮助建设老年活动室、老年食堂,出资500万元帮助20户困难农户建公寓房。四是农民主动。像富阳大源镇砚口村支书盛永华,舍弃年收入10万元的水泥厂,并将厂房地块以80万元的低价出让给村集体,建设美丽乡村。建德市李家镇沙墩村支书杨树平,带头拆除二层半、300平方米的大楼,主动后移16米,推动了村里9户人家拆除10多间平房。

  二、美丽乡村建设要紧贴民生实际,形成独特模式

  杭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源于浙江省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0年来得到了不断深化。从村村通路、通邮、通水开始,到现在村村通网、通商;农村生活垃圾由村民个人投放、村里集中收集、乡镇承担运输、县市负责处理;农村普遍建起了集停车、运动健身场、晒场、红白喜事场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广场;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

  近年,杭州市贴近民生工程,突出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双清行动”、农村住房改造、水利建设、庭院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治理。201X-201X年,以村容村貌整治为主。针对整治村,主要治理“脏、乱、差、散”为重点的环境整治;而针对示范村,则主要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六化”目标。201X-201X年,在原来基础上,提出了“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一村五项目”的目标要求并强力推进,现在每个村至少建成了一条

  3.5米宽的村内主干道,每10—15户配置一个垃圾箱;80%以上的农户使用上了卫生厕所,每个村有1个以上公厕;普遍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绿化覆盖率15%以上。

  201X年以来,按照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五美”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目前全市行政村村庄整治已全覆盖,启动建设中心村193个,完成125个;新启动创建62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完成13个;正在建设8个风情小镇,启动14条精品线路、7个精品区块建设和27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美丽乡村不仅成为一项深受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而且打响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亮丽品牌,已经成了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模式。

  三、美丽乡村建设要聚焦产业项目,注重持续发展

  乡村建设美丽了,还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农民创业增收,将农村产业经营起来,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持续的强大生

  命力。

  杭州的美丽乡村重点发展了七类新型业态——

  一是快速发展的自驾游、农家乐、民宿、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等为主的旅游经济;二是以避暑、养生、养老等为主的养生经济,正不断升温;三是正在兴起的以运动、探险、体训等为主的运动经济;四是以寻根、写生、创作等为主的文创经济;五是以标准厂房、店面等租赁为主的物业经济,正日益壮大;六是以信息化为手段的电商经济,已显现生机。电商经济正在改变农产品传统流通和销售形态,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对外宣传、推介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加快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七是以竹笋节、茶叶节、花木节等农事节庆活动为主的节庆经济,逐年在增加。

  如今,杭州形成了西湖休闲观光、萧山都市休闲、余杭乡村旅游、富阳运动休闲、临安农家避暑、建德养老保健、桐庐古风民俗、淳安运动度假等各具特色的长远发展项目,每个区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潜力竞相迸发。

  四、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给予荆门的启示

  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为荆门人提供了许多有益借鉴。那里的乡村环境美了、产业有了、人民富裕了,目前杭州人开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荆门人可以学习经验、创新发展。

  1、抓好基础打好底色。从整体结构上看,荆门市中心城区偏西,带动乡村建设影响力较弱。城乡之间、产业之间、产业与城镇之间缺乏有机关联。从内部结构看,荆门市不靠大江不靠大湖,仅能依靠汉江、漳河、长湖等水系,无法充分利用滨水的水源、生态、景观要素;从产业结构看,态管理,消除卫生死角。今年开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北京供水,平利作为水源涵养区,水质保护工作千万不可大意。要对河塘沟渠的漂浮物进行彻底打捞清理,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逐步完善污水沉淀处理设施,加强水质监测,杜绝生产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对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统一的排污管网,修建一个容量较大的化粪池,实行集中沉淀处理;对居住比较分散的村庄,可以通过沼气池或排放到田地里,进行生态净化处理,无害化排放。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流域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彻底改变水土流失的问题。

  二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坚持规划先行、集中安置、徽派风格,进一步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建好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农村废弃宅基地复垦工作,清理断壁残垣。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通过一件件小事、实事,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加快实施护坡挡墙和防洪沟渠等加固工程,提高人居安全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农网改造、连户路建设和主要路段亮化等工程,解决农村居民用电和出行难题。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逐步完善集水池、储水池和输水管道。加大改厨力度,鼓励清洁能源和节能炉具入户,减少生活燃料污染。加大旱厕改造力度,推广使用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加大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健身场所等配建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三是增强产业发展能力。产业发展、增收致富是美好人居环境的重要基础,要实现“安居”必须要“乐业”,有现代的产业支撑。要扭住茶畜桑等主导产业不放松,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到田间生产垃圾定点收集、定期清运,合理施肥,安全用药,对禽畜产生的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探索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要在中心村和人口密集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开展职业技能和专项技术培训,促进农民群众创业就业。要鼓励农户发展和参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建设农家乐、乡村客栈、家庭旅馆,打造“富硒茶宴”养生菜系,生产经营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拓宽增收渠道。

  四是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增强规划的约束力和控制力,清理违章建筑,坚决杜绝未批先建、乱搭乱建,通过规划加强对自然山水、田园风貌、景观格局、文化脉络的保护,把建筑当作精美艺术来精雕细琢,做到融山亲水、美观协调。巩固现有绿化成果,进一步提高绿化品位,在道路村口、房前屋后着力打造一批绿化精品,让绿色扮美扮靓人居环境。人居环境不仅要“建”,而且要“管”,要把抓好精细化、常态化管理作为建设工作的深化和提升。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开展以法制管理、创业致富、文化特色、环境优美、服务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五星级社区”创建。在创建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体现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让文化发挥引力、提升魅力。

  三、加快发展美丽乡村游产业,提升主体功能区建设水平

  一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有序开发。我们已聘请规划设计单位和知名专家制定了全县美丽乡村发展总体规划,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把美丽乡村规划和城镇规划、产业规划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要牢固树立大游游、大产业、大发展和“全县大景区”理念,准确把握美丽乡村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以美丽乡村游产业综合体建设为载体,统筹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推进城乡统筹、城镇建设、移民搬迁、基础设施改善和社会事业进步,提升对外形象和引力。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平利的美丽乡村是一幅基本上未经修饰的自然山水画卷,旅游开发建设时,要将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结合。

  二要突出开发重点,打造核心景观。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精美县城,建成美丽乡村的核心景区。

  一是以县城为中心打造北线旅游区。加快开发女娲山景区、长安景区、龙头村、琵琶岛、翠茗园、芍药谷、瓮水沟,保护利用好长安、大贵、洛河、广佛一线原生态观光带。今年,芍药谷景区要启动游步道和九瀑十潭等核心景区建设。长安景区要按照规划加快建设进度,并着手研究探索景区商业运营模式。要把县城周围所有的景区景点连珠成线,使游客就近有足够的去处,能在县城停驻一到两天,拉动旅游服务业消费。

  二是依托天书峡打造南线旅游区。今年,天书峡景区在网友评选“安康十大景区”中得票最多,要将其争创为国家4A级景区,打造成高知名度的“高山峡谷、天书奇石、山水宝典”旅游品牌。八仙镇要作为天书峡和千家坪森林公园、龙洞河瀑布群、正阳高山草甸等景区景点的接待服务区,增强旅游承载能力,提升服务接待水平。

  三是着力打造知名的徽派民居群。县扶贫局专门拿出了徽派民居的范本,里面适用的房屋类型很广,徽派创新元素很多,马上就要下发各镇,大家要认真研究,在以后建房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以前老套的风格,在坚持徽派民居风格不动摇的前提下,要有所改变、有所提升,避免因“处处一面”而出现审美疲劳。

  三是加强宣传推介,扩大市场影响。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们景区的自然环境和设施条件比周边县区要好,但我们的游客量和知名度尚有差距。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自我包装与营销,进行多渠道、全方位、新创意的宣传,形成强大声势,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展客源市场。要学习岚皋等地的成功经验,举办自行车越野赛、登山比赛等特色活动,今年要着手拿出方案,明年开始实施。要注重体现美丽乡村游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体农家味、品农家趣的内在要求,把乡村游与风光游、体验游相结合,精心策划包装打造一批精品美丽乡村游项目。要探索发展创意农业、文化农业、租赁农业等业态,使农业产业化与美丽乡村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是完善配套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安平高速公路建设,提升改造县内主干道和景区支干线公路,完善道路安保设施,充分发挥旅游标识体系的作用,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深度。完善接待、住宿、餐饮、娱乐、商贸、物流、金融等旅游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建立旅游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和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健全游客旅游咨询、投诉受理、紧急救援、保险赔付等旅游综合服务机制。强化岗位培训,全面推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形成一支素质高、形象好、气质佳的导游队伍,鼓励校企联营,按需定教,培养一批熟县情、懂经营、善管理、能创新的综合性旅游人才。实现旅游行业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积极开展行业“创优”活动,推进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档升级,形成文明、健康、诚信、友好的平利旅游服务形象。

  四、强化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县上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协调工作。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办公室设在发改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办公室设在农业局;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设在旅游局,各办公室既要制定总体方案,更要拿出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各镇要切实把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工作盘子,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主动协调配合,合力推进工作。

  二要坚持稳步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和美丽乡村建设是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拥而上,要量力而行,有重点、有时序地稳妥推进。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要坚持典型示范,今年每个镇先选择一个村开展试点,采取政府奖补、部门包抓的方式,集中力量重点推进,县财政安排资金实行以奖代补。试点村的选择只定原则,先不要确定,要充分发挥村级两委和农户的积极性,各镇有两到三个村参与竞争,哪个村有积极性,哪个规划和方案做得好,哪个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得好,就确定哪个村。各镇要做好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明确镇做什么、村做什么、农户做什么,并在村民代表会议上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镇、村、农户根据规划、方案自行实施,县上成立统一验收小组,任务完成了的就进行资金奖补,未完成的就不予奖补。

  三要完善投入机制。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和美丽乡村建设涉面广、投入大,要探索完善财政投入、项目整合、社会融资、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一方面,农业、住建、环保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确保有更多的项目资金到位。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和重点镇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捆绑相关项目,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另一方面,各镇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借鉴“联户路”建设的模式,采取农户集一点、大户出一点、镇村筹一点、部门帮一点、县上补一点的办法,不能全靠县上投入,不能搞政府包办,镇村户被动受用。在美丽乡村游产业发展中,要整合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加快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多元灵活的投融资机制,出台激励性政策,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招商引进一批旅游开发集团、旅行社和星级宾馆酒店,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撬动民间资本,激活内生动力,依托农业园区业主和产业经营大户,积极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

  四要充分发动群众。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和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要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和成效,广泛推广工作经验和亮点,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好群众的自主、自建、自管作用。特别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群众是受益者、维护者,更是参与者、创造者。要找准载体、创新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人居环境整治“人人有责、家家受益”的良好氛围,发动每位群众从改善小环境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投入整治工作。大力开展卫生户、文明户创建活动,依靠典型带动作用,引导群众根除生活陋习、遵守村规民约,培育文明新风尚和对美好人居环境的认同感、自豪感。

  同志们,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惠及民生的系统工程,时间长、任务重,全县上下务必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克难奋进,努力共建美丽幸福新家园,为建设美好平利和陕南经济强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