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游子散文,菁选五篇(完整)

时间:2023-03-31 09:30:07 来源:网友投稿

游子的散文1  旧时如梦,醒时多被旧时伤,看起落人生多少酸甜苦辣,看憧憬未来多少担惊受怕,没一人安慰,空虚的人流浪在街头,昏灯散乱的过客走走停停。掩饰疲惫的心多不堪,强撑倒下的人多艰辛,百味交杂的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子散文,菁选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游子散文,菁选五篇(完整)

游子的散文1

  旧时如梦,醒时多被旧时伤,看起落人生多少酸甜苦辣,看憧憬未来多少担惊受怕,没一人安慰,空虚的人流浪在街头,昏灯散乱的过客走走停停。掩饰疲惫的心多不堪,强撑倒下的人多艰辛,百味交杂的梦多虚幻。

  静守一颗初心,又怕初心易变梦难守。说了太多理由,后来想想不过是无能的借口,听了许多谎言,后来想想真假又如何,我们总被岁月淡化,被人抛弃。

  坐在窗前外面竟是过去屋内成了现在,曾经的渴望变成了讨厌,曾经的美好变成了奢望。没有渡过的日子,还未成熟的少年,有多少期盼又有多少担惊受怕,那个不甘愿自己走却走了好久的少年,你是否也想家。

  故乡成梦,梦里全是天真与单纯,醒时才是自己,一个不甘*庸却依然*庸的人。失眠煎熬在梦与现实之间,故乡成了遥遥之谈。盼那游子何时归,谁又能懂游子泪,却说游子凉薄心。

  又一年,又一年,大城市里租了又一年,又一天,又一天,叠加在一起消失了容颜,故乡远、故乡近、故乡美 、已有多年未饮故乡水,游子梦、游子吟、游子心、谁又问问游子累不累?

游子的散文2

  五一小长假,从蜗居的小县城带妻儿回乡下老家。说是老家,其实只剩下几间老房子了,亲人都已移居新疆。*日和儿子说起我的童年,儿子很是向往,一脸的嫉妒。现在正好有了时间,儿子也十岁了,应该能真的理解我的童年了吧,坐车,一路颠簸,回家。

  我出生的村子叫台车岭,是一座顶部较为*坦的独岭,三面环山,要想去我们村子,必须爬山。不足丈许的小径,蜿蜒而上,算是大路,重载的马车上山就需人力帮忙抬车。我怀疑是因为抬车实在不易,所以老人们才写为台车的吧,也算是一种心理的慰藉。

  虽说快要立夏,但这儿却刚刚看到春的脚步,只有零星小花点缀在枯草间,荒凉中透着期盼。

  “爸----,这是啥树?爸----”

  儿子攀爬在小路边的小断崖上,指着一处荆棘喊我。

  “下来,那边危险!”

  妻子大叫着,蹒跚的过去保护。高跟鞋却别在碎石中了,一脸的幽怨。

  呵呵,穿高跟鞋就想爬山?做梦去吧你。

  “嘿嘿,你就省省吧,我过去看看。”

  帮她处理好了鞋子,我就和儿子攀爬而上。她就时不时的惊呼,让我注意儿子的安全

  “爸,你说的毛个个呢?”

  “你刚才指的不是吗?可是现在还没有开花。”

  儿子一脸的失落,继续着他的探险。

  毛个个,一种荆条的花,金黄,脆甜!六一前后,开的漫山遍野!这时的山野就是我们的乐园。猪头、鸡爪、狗爪、马*、羊*、老鸹眼……呵呵,这些都不是真的肉食,而是野外生长的植物。小蒜,和大蒜差不多,剥了皮,叶绿根白,晶莹剔透。羊胡子,林林总总,香辣无比,采摘回家,用油一炝,满屋子都是香的……

  沿羊肠小路缓缓而上,转过山脊,就看见村庄了。处处残垣破壁,但那中熟悉的热烈却扑面而来。人都有恋旧心理,况且这儿的一草一木还时时的出现在梦中呢。在这依山势而行的老路上缓缓行走,就像在生命的长河中漫溯,一切都清晰,一如昨天。

  “快点呀,我还要去老屋掏鸟窝呢!”

  儿子走出老远,看我慢腾腾的样子,就猴急的催促了。呵呵,儿子哪掏过鸟窝,麻雀都没见过几只!童心顽劣,我幼时常跟在哥哥身后,屁颠屁颠。

  “嗯---”

  回答儿子的声音,自己都能听出悠远。

  幼时,和哥哥掏鸟窝,摔断手臂,用布条吊了多半个月!记得少时,家乡的鸟挺多的,喜鹊、斑鸠、老鹰、寒鸦……最多的就是麻雀,能落满了院墙。春天时节,常在屋檐柳条中做窝。幼时没啥可玩的,也不知伤害生命的痛,就常常偷偷的掏出小鸟来玩。大鸟就在周围焦急的转圈,时而俯冲下来拼命,叽叽喳喳的,现在都能感受出那时大鸟的愤怒与无奈。那时的我们却是不管的。一窝三四个,有的刚孵出来,红红的一团肉,眼睛就和鱼眼差不多,实在太难看就当石头丢着玩,最后的结果自是一团肉泥;有的纯粹还是未孵化的蛋,烂了,一地黄白,还有刚有雏形的幼鸟;马上出窝的最好,嘴部鹅黄,羽毛蓬松,像一个小绒球!不管咋样,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一地的鸡毛、碎草和小鸟的尸体。老人们看见就追着打,母亲就盈着泪水收拾这一地的忧伤……

  “不,不掏鸟窝,看看就好!掏鸟窝,我就揍你!”我大声的叫了回去,把儿子吓得直点头。

  “鸟,只有飞翔在蓝天里才好看!”摸了摸儿子的头,我轻轻的说。

  这是忏悔,儿子能明白吗?

  “好好说不行呀?”

  拉着儿子的小手,妻子就瞪我。

  近了,我的故乡,生我养我的故乡!

  脚步自然加快,就像幼时因贪玩而错过回家时间的样子,急切而忐忑。太阳已经落山,只有家才是温暖的归宿,而心中却怕爸爸的皮鞭。我现在的心情就是如此!

  故乡是温暖的,就像母亲的怀抱,不管你走多远,走累了,就想在母亲臂弯里小憩。

  故乡是威严的,就像父亲的眼神,不管你做多好,做完了,就得接受父亲严肃的批判。

  故乡!生我养我的故乡!我回来了!

游子的散文3

  我问你,何时归故里?

  年复一年,在水一方的你被浮萍托着,被风尘累着,孤独至极的时候,你夜夜举杯,望他乡明月,沐异地秋水。一遍遍向及故乡,千山无语,从林无声,明日隔着山岳,归期早被江南雨浸得透湿……

  妈妈,这淅沥沥的冷雨又打湿了您的衣襟么?

  那年,十八岁的季风呼呼吹着,杜鹃花开得正浓,安分的你忽然想到了好男儿应该走天涯,有志者应该四海为家。妈妈湿湿的眼睛没有阻拦,闷声不响的父亲依然沉默——沧桑半生,他懂得一个男人的执着。临别,父亲终于开口:“到那儿好好干,多来信。”你没有来得及说句安慰妈妈的话,沉甸甸的祝福连同被包一起被家人装上列车。启动的刹那,眶中久久打转的泪水颠落下来,咸涩涩的。朦胧中,哭红眼珠的小妹跟列车跑出好远好远,挥挥手竟是那殷的容易呵!

  以后长长的日子里,牵魂的乡村成了梦中一景,妈妈洗衣的小溪哗啦啦地流淌着……

  南国的雨丝真长啊,整个季节都扯不断,低低的天空总使你想起妈妈和你栽的小树。

  妈妈捎话说,乖乖的小妹一下子窜得老高,门前的小树逾过了门檐……人比水更柔,乡思的情绪如春蚕作茧,一天天缠绕着游子的心,一封信要迟到多少天?不识字的妈妈却独独“认”得你的字……等待的日子如期而至,归乡路那般漫长,乡音不改,日渐苍老的爷爷用浑浊的泪眼紧紧盯着你——下一个归期在何时呢?爸爸新添的皱纹里写下了那么多文字,你不敢细读;老黄狗满院子乱窜,狂吠着……离家的日子一一在迫:爷爷,下一个归日,您还等我吗?

  杜鹃声里,妈妈又在为你纳鞋底了吧?

  漂泊的心境,哪一天才能靠港呢?选择了远方,忠诚于绿色,母亲理解儿子,靠岸的那天,正是满载而归的日子!

  乡思如满坡的春草,一天天疯长着......

  今夜,故乡应是皓月,映照千山,妈妈,您还好吗?

  写游子吟的抒情散文作品:游子吟

  我坐在开往家乡的火车上,像是走过一个连通两个世界的隧道。隧道的这头是光怪陆离、熙熙攘攘的北京。这里有我的老师同学,有我的理想和未来,有众多和我一起拼搏的年轻人。隧道的另一头是*和宁静、充满温情的家乡。那里有我熟悉的一草一木,有我一路成长的痕迹,有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大多数时间我是一个游子,在北京遥遥地望着家乡。北京的雾霾遮住了我眺望家乡的视线,充实忙碌的生活挤去了我回忆过去的时间,可是却没有什么挡得住游子对家的思念。

游子的散文4

  八十年代末,一首风靡全国,轰轰烈烈,众所周知的歌曲《我热恋的故乡》,深切地道出了人们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虽然那时的故乡有着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男人们为它累弯了腰,女人们也为它锁紧了眉。但是热爱她的儿女们仍然激情昂扬地唱着:亲不够的故乡土,恋不够的家乡水;我要用真情和汗水,把您变得地肥水美……

  多么炽热沸腾的一颗爱乡之心啊!多么真挚而美好的向往之情啊!回首昨天,展望今天,改革春风的浪潮唤醒了我们中国的这块神州大地,时代赋予了我们中华儿女又一个崭新的名字:打工者。

  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怀揣着对改变命运,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勇敢地走出大山,背负的行囊里不仅装着御寒的衣裳,更有着一家老小的未来和希望。融入城市的钢筋水泥,汇入城市的霓虹灯火,为了家人和梦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波在异乡。

  望着离别站台上双鬓染白的父母,眼里噙满泪水的妻子,还有那天真可爱的儿女们朝你挥手。你铮铮男儿心也被一股锥心的刺痛攫住。你何尝不想与他们朝夕相处,乐享天伦之福?可是为了能创造出明天美好的幸福生活,你们不得不去外面广阔的天地打拼。

  于是,广袤的乡村由最初的热闹陷入了冷清。从前那繁忙而喧嚣的农耕景象,那瓜果飘香,鸡鸭成群,牛羊满坡,四世同堂的原始风光不浮现了。留下的都是势单力薄的老人,妇女和孩子。这种见惯不怪的现象又诞生了一个新鲜的名词: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正是他们这群参差不齐的队伍重新定位成了担负农活,家务的主力军。老人们彷佛一下变回了年轻,他们重拾锄头游走在田间地头;不但要自已担水做饭,还要兼顾照料孙子,孙女们的学习,生活。小心翼翼地发挥着余热。妇女们也是一边打理农活,一边操持家务,还要照顾年迈的公婆及嗷嗷待哺的幼儿。那样凡事亲力亲为,事无巨细一肩挑,不是单身胜似单身的双重角色,谁不唏嘘呢?!

  那些作为儿子和丈夫的男人们在外最企盼的又是什么?是忙碌了一天能给家里父母,妻儿通上一个电话,聊上一次视频。只要一听到父母,妻儿那熟悉的声音,一天劳作的艰辛便会荡然无存。一看见他们那熟悉的身影,那思念的潮汐便会洗却了满身的疲惫。无数个夜晚他们都会枕着一首归心的牧歌,游戈在甜蜜的梦乡……

  慈爱的父母啊:您们在家可一定要保重身体,照顾好自已。家里的农活就不要再做了吧,辛苦勤俭一辈子也该歇歇了。您们不生病,就是对儿最大的安慰。

  亲爱的儿女啊:你们在家要好好学习,孝顺长辈哟!只要你们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为父再苦再累心也甜呐。请原谅父亲不能随时在身边陪伴你们的成长。因为我搬起了砖头就无法抱你,抱起了你就无法养家啊。我都恨不得能像哪吒那样长出三头六臂来矣。

  亲爱的老婆:虽然我们聚少离多,过着新时代的“牛郎织女”生活,但是请你相信,我们暂时的别离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聚。你用多少个不眠之夜一针一线绣出的绣花鞋垫,让我垫在脚下,暖在心上。我知道那是你殷切的祈盼我踏踏实实走四方,**安安回家乡。

  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在异乡落地生根,但我们终久是要落叶归根。隆重的春节里,无论我们相距多远,我们都要顶风冒雪地赶回家大团圆,过新年啊……

  斗转星移,踏梅寻香自寒来。如今我们的家园早己是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了:乡村里条条公路直达家,户户老屋换新装。家里家电一应俱全。红砖白墙的高楼別墅如雨后春笋般齐刷刷叫人眼前一亮!一辆辆私家车欢快地飞奔在城乡无界线的幸福大道上……咱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热恋的故乡!正如三毛歌里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我们来自全国的四面八方,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和目标一一为了游子梦中的橄榄树,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有朝一日把我们美丽家园的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游子的散文5

  我出生于陕西省扶风县南边的渭河北岸的绛帐镇,这个小镇因东汉大儒马融曾在此挂帐讲学而闻名关中西府。我在绛帐镇度过了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直到二十岁那年的秋天,背着铺盖,怀揣希望,外出游学。后来,我又在古城西安找到了工作,从此算是脱离农村,开始了一个城里人的生活。

  光阴如箭,时光好快。不知不觉,我已经在外面闯荡了十三年。但这些年,我与故乡一直没有疏远和隔断过关系。扶风距离西安仅有一百公里路程,走西宝高速公路或陇海铁路线仅用一个多小时。这十三年,我的身影经常在扶风与西安之间往返穿梭。之所以频繁回家,并非仅仅因为离家近,而是在故乡那块黄土地上,还有我的父母姊兄、妻子儿女以及亲戚朋友,他们是我内心永远的牵挂。可以说,这十三年来,我虽然在西安工作和生活,但我的心却一直在故乡,我的根深扎于扶风的那块黄土地上。

  我从小就酷爱文学,喜欢用笔在纸上涂鸦。上高中以后,我疯狂迷恋诗歌,读过很多名家的诗歌,还在繁重、枯燥的学习之余尝试写诗。直到大学毕业,我总共写了五本诗集,有好多曾在报刊上发表过,有些还在一些全国性诗歌大赛中获奖。参加工作之后,我感觉到现实生活不是当初在“象牙塔”中想象的那样浪漫,心中就少了些许诗情画意的东西。为了生活,我忙于日常工作和各种应酬,所以就再也没有闲情逸致去读诗写诗了,只是偶尔写几篇散文。一两年之后,我的生活状态基本上稳定下来,这时候,我心中的文学梦又死灰复燃了,想再次拾起笔写点东西。但这时候,我发现自己对诗歌实在是提不起兴趣了,即便有诗性发作,写出来的东西怎么看都缺乏诗歌的韵味。于是,我彻底放弃诗歌,准备好好写散文和小说。刚开始,我感觉散文很好写,没有多少难度,便同时进行小说创作。其实,我在上中学时就写过几篇微型小说和短篇小说,但没有发表几篇。后来,我读了一些名家的小说作品以及理论,才知道小说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要把小说写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不但需要作家具有极强的文字功力,更需要作家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大量的生命体验。而我当时才二十岁出头,人生阅历还很浅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也不多,根本不可能写出一部好小说。在听取了一些作家朋友的建议后,我决定从散文写作上入手,先好好练练笔,等写作能力和生活阅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去写小说。

  前几年,我写过不少城市题材的散文,也陆续发表过一些,但自己满意的作品并不多。有一段时间,我感到十分迷茫和困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具备作家的潜质。写不出好文章的时候,就很苦恼,以至于经常为此而郁郁寡欢。我一度也有过放弃文学的念头,但是我发现,离开了文学,我的生活变得毫无乐趣可言。因为,文学之根已经深扎在我心里,文学已经溶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于是,我开始大量阅读名家的经典散文,当读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时候,手就有些痒痒,时常萌发强烈的写作冲动。可是写什么呢?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一个作家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才能写好。我想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有二十年的乡村生活经验,对乡村生活最熟悉、记忆最深,也最有感情,为什么不去写乡土散文呢?可是写乡土题材的作家实在太多了,沈从文、汪曾祺、孙犁、莫言、吴克敬、迟子建、刘亮程等等;至于那些不太出名,甚至还未出名的作家那就更是多如牛毛了。我难道也要和他们分一杯羹吗?但是我最熟悉的就是乡村生活了,除了这些还能写什么?

  既然别人能写,我为什么就不能写?别人能写得那么好,为什么我就不能?经过一段时间思考之后,我便把目光投向了我的故乡,试图站在城市去回望乡村,打捞关于乡村的生活记忆,然后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写故乡,写故乡的人和事,写自己在故乡的二十年生活。

  于是,我陆续写出很多篇乡土散文,越写越顺手,越写越有感觉。尤其是自20xx年以后,在朋友孙亚军的鼓励下,我的乡土散文写作呈井喷之势,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些乡土散文写出来之后,投出去之后也大都在很多省市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有一些作品还被选入多种文学读本;另外,还有很多扶风乡党在网络上看到了我写的很多关于故乡的散文后,对我的才华大加赞赏,我的名声也在故乡渐渐传播开来,成了闻名乡里的“才子”……于是,我对自己的散文创作越来越有信心,希望自己继续坚持下去,写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我很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写作的方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写作根据地。我的写作方向就是乡土散文,而我的写作根据地就是故乡扶风。我感谢我的故乡扶风,是这里的渭河之水滋养了我,是这里的周原文化熏陶了我,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给了我写作的动力;我要把故乡写进自己的文章,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我要把自己的乡村生活写成文章,让自己永远铭记那段远去了的青春时光。

  如今,我把自己创作的乡土散文结成一本集子,约有二十多万字,取名《梦回乡关》,算是对我这十几年文学创作生涯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是对我的故乡及亲人、朋友的一份微薄的献礼吧。

  在这个物欲膨胀、文学日趋边缘化的时代,我不敢奢望自己的散文能获得什么重大反响,只是希望它可以安妥我和更多的漂泊于异乡的游子的灵魂,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