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教师实践知识如何有意义的构建知识参考文献4篇

时间:2023-04-29 13:05: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教师实践知识如何有意义的构建知识参考文献

  

篇二:教师实践知识如何有意义的构建知识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

  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将其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中来可以在巩固学生扎实语文学习基础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健康成长。本文从现在小学语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现状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策略,一起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

  理论与实践

  有机结合

  引言:小学语文是陶冶学生人文修养的主要科目其对学生文字理解消化能力的培养也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如何实现小学语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焕发课堂活力,推进学生人文修养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就成为现在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小学语文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性

  文字作为文明传承的延续的重要载体,汉字是文字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世界文明成长中占据重要比重,记载着古往今来智慧的结晶,而语文从本意来看是语言与文化的综合,小学语文作为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与人文修养,丰厚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平台,将小学语文的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是符合新课程发展理念的,又是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就现代大多数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没有重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总体教学设计目标并不明确,导致相应的教学设计并不能得到有效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开拓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与学习思路,对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大多局限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理论教学比重相对过大,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学习往往受到许多具体框架的限制,这就导致学生语文的学习往往较为被动,学生难免觉得语文学习只局限在课本中,往往会觉得语文学习枯燥乏味,再加上由于对语文文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无所知,也欠缺热情去挖掘,长期以往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作品研读的热情,对于自觉承担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人的责任意识难免有所欠缺,为此如何将语文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推动学生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构建扎实而厚重的语文基础知识体系就成为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

  1.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俗话讲“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规划者,作为课堂活动组织的设计者,其看待问题的角度、深度以及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效果,为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效必须从转变更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人格的独立性,要善于尊重学生不同意见与想法的表达,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应注重锻炼学生的思考力与思维力,而不要过分束缚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扬.其次,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学生往往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老师的言行举止、着装打扮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教学理念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引入实践环节,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切与爱护,从而有效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与好感。再者,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定期参加语文优秀教研活动,不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教学经验及教训,为更好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不断努力。

  2.在听与说教学中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听与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听是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说是学生将所感所想以逻辑严谨的文字表达出来的重要媒介,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在小学语文的有机结合,小学语文的听也不能再局限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说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小组合作、班级交流中,而是应当更多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为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保驾护航。首先,语文老师在听的时候,除了引入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等,帮助学生解决生僻字的问题,还可以更多的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自然中去,去聆听大自然的鸟语、泉水叮咚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周围的良好习惯。其次,语文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除了要多多鼓励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表达意见、观点等,还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开展一些辩论会、或是参加一些演讲比赛,让学生扮演“小讲师”角色去说课等等,推进学生从广泛角度学会搜集并筛选整理信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语言的逻辑性语言严谨性,提高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的勇气与自信心,推进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课堂。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语文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全国中小学的一些演讲比赛、校级的诗朗诵、辩论会等活动中去,锻炼学生于人前发言的勇气与信心,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荣誉感。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理论与实践结合实效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语文老师必须从更新教学理念入手,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教学经验及教训,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稳重的语文知识,更应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多多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与项目,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推进学生深入思考感知文字背后厚重的文化底蕴,推进学生自觉承担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人的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赵诚,王彩芸.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甘肃教育,2020(03):10.[2]马祯秀.小学语文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初探,课程教育研究,2020(02):14.[3]马军华.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19.[4]张正翔.创新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学周刊,2020(01):02.[5]张银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29.

篇三:教师实践知识如何有意义的构建知识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作者:邓冬青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12期

  摘

  要:在义务教育唱响的今天,各个教学课程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已经从仅仅对知识的传授转向了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在这过程中,教师要重新自我定位,充分发挥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因此,主要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构建;知识体系;措施

  新时期课程改革工作不断发展,在新课改的整体形势下,为了适应现阶段高中教学工作的需求,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也进行了及时的转变。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工作非常关键,教师要结合学生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水平,完成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环境、知识难度的良好过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具有更高难度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

  一、知识体系的定义

  所谓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将自身所获得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联系紧密的体系,也可以称为知识网络,因而知识体系具有整体性、多维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高中化学知识学习量较大,学生需要记住的知识点也比较零碎,高考的题型也随着新课标的变化在发生一定的变化,为了适应高考试题的变化,学生唯有以不变应万变,在教师的帮助下,构建牢固、系统的知识体系,结合自身的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另辟蹊径,才能够轻松地应对高考。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有效措施

  1.加强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化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良好的结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在正确讲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要积极的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强化化学教学效果,还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

  2.全局入手,认识整体

篇四:教师实践知识如何有意义的构建知识参考文献

  

  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实践研究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研究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研究性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最核心、最具创造性的要素,作为教学内容的传授者,其教师角色定位,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文章以高职院校计算机类教师为对象,探索研究性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总结研究性教学中教师的思想行为规律,研究教师角色特征。

  标签:研究型教学;教师角色;研究

  围绕提高高教质量,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等文件,2012年5月刘延东再次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研究性教学作为师生共同参与的,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于一身的新兴名词,已被实践证明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所谓教师角色是指教师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依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并凭借自己的主观能力,为适应所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方式。因此,如何实现由传统角色向适应于研究性教学的教师角色转换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教师角色实践研究的意义

  一是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把科学精神、批判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人文素养和严谨作风融入到教师角色中,以教书、育人、服务和文化传承为宗旨,培养学生不但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是未知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二是对教师培训内容具有借鉴意义。在教育变革的背景下,现有教师培训多集中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先进教学思想观念培训还处于传播阶段,缺乏系统设计和合理的培训计划和课程,本项目对教师角色的探索与实践将为设计合理的教师教育和发展项目提供支持。

  三是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扮演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等角色,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将不断激发教师研究热情、拓宽研究思路,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实现了教师的职业成长。

  四是改善传统师生关系。研究性教学中师生之间以一种真诚的相互认同的态度去传送情感,合作构建。学生面对的是不确定的认知结果和过程,教师以提问、启发和引导为主,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达创新探索的热情、方法和精神,并从学生的进步中得到启迪和激励。

  五为建立适应于研究性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奠定基础。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角

  色的评估,不仅包括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且包括教师如何成功帮助学生深度学习以及如何批评性地审视自身思想等,这区别于传统教师角色的评估,为此需要建立适应于研究性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二、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实践

  研究性教学对教师角色提出新的要求,对传统教师的作用、地位、师生关系及教学过程的批判和解構,引发教师在研究性教学实践中,对自身角色重新认识,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和方法的深入探索。在研究学生的角色期待基础上,以计算机类《计算机应用基础》、《网页设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Linus应用基础》等课程为对象,探索适用于研究性教学的分组竞赛模式、问题引导模式、情景模拟模式、角色扮演模式、学生自组织模式等不同模式下的教师角色,比较分析传统与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差异。

  例如《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课程中,教师就教学过程做如下设计:一是问题解决模式。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和总结相关基本理论。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可以有效降低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风险,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大数据问题的研究兴趣。二是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堂外调查大数据的实际发展状态和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调查报告,在课堂上讨论、交流,从感性认识开始学习探索未知、总结规律的方法。小组合作方式用以促进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三是通过实训模拟数据挖掘的过程;从现象中探索规律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探索知识的乐趣、大数据的强大、互联网的魅力。四是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行研究相关代码、程序的设计,并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文文字、数学符号和几何图形三种形式准确表达思想、观点和理论。对应于研究性教学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促进者转换,由传统的权威者向合作者转换,同时教师承担课程任务的设计者、课堂资源提供者以及结果评判者的角色。

  三、总结

  教师角色实践研究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效的沟通者,自我改进的学习者,实际问题的解决者,善于合作的工作者;而且帮助教师在学生的启迪和激励下,成为有效的组织者、系统设计者、学习促进者、批判反思者和研究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队伍水平,建立学生培养与教师职业成长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推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式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黄鲁玙,章磷,杨学丽.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实践研究——以管理沟通课程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3):264-266.

  [2]李红.研究型教学视野下教师角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01):22-26.

  [3]章磷,董大朋,温明明,姜虹.经济管理类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研

  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0):113+131.

推荐访问: 教师实践知识如何有意义的构建知识参考文献 知识 有意义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