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道外区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为科学推进道外区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我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新道外、打造中心区”主题,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卫生规划】哈尔滨道外区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供大家参考。
哈尔滨道外区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
为科学推进道外区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我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新道外、打造中心区”主题,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思路
1.做好疾病监测和疫情控制工作,全面落实人群健康目标。
一是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消毒管理、结核防治、计划免疫工作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监督工作力度。二是要有计划地开展以霍乱、艾滋病等为重点的传染病监测工作,加强对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的预测,为开展疾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三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四是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强化计划免疫制度建设和技术操作规范,提高基础免疫工作质量,同时有计划地开展慢病及老年病防治。五是继续组织实施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严格执行结核病防治法,逐步提高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
2.进一步深化卫生改革,深入探索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卫生服务管理模式。
一是鼓励和推进民营医院的发展,探索企业医院剥离的有效形式,稳步实施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二是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三是鼓励区内外有经济实力和有办医经验的经济实体或个人,向现有的医疗机构注入资本,增加现有医疗机构外部资金和管理的比重,走集团式发展和市场化经营的道路。
3.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区医疗市场有序竞争。
一是对现有的街道医疗机构进行逐步改革,全面加强内涵建设,逐步扩大以街道医院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数量。同时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形式,逐步建立功能完善、服务一流、价格低廉,充分实现“六位一体”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二是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进行合理定位,实行分级分工医疗,构建医疗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间分工明确、相互衔接、优势互补的城市医疗服务新体系。
4.转变职能,改革卫生管理体制。
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打破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线,实行卫生事业全行业管理。
5.加大医药分开改革力度,理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
一是加大全区医疗单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跟进力度,努力减少医院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逐步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二是积极协调财政,物价等部门明确财政补助方式,使生产卫生服务产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达到卫生事业补偿机制的正常化目的,近快结束“以药补医”的非正常补偿方式。
6.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一是全面推进新一轮卫生支农帮扶规划,“十一五”期间逐步改造村卫生所向社区卫生服务站模式转变,使其达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标准。二是加大镇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力度,确定具有我区特色的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并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区农村推广。三是加大整顿农村医药市场力度,规范农村医药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行医。
二、主要目标
1.人群健康目标
(1)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五年内下降2-3%;
(2)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
(3)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3/10万以下;
(4)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目前男73.14岁,女77.70岁,提高到男75.868岁,女79.10岁。
(5)居民总患病率下降20%。
(6)食品卫生合格率达到94%;食物中毒率控制在5/10万。
(7)居民良好卫生行为的形成率、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农村98%,城市100%的水平。
2.卫生资源发展目标
(1)加快卫生资源重组步伐, “十一五”末期,完成医疗、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三个中心体系的建设。初步建立一个卫生资源配置合理,竞争有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区域医疗市场。
(2)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建立以市七院、市八院为龙头的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中心,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水平;
(3)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硬件建设,逐步实现微机化管理;扩大用房面积,力争到2010年使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使用面积全部达到不小于100平方米,全科医生培训合格率达100%。
(5)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卫生事业费重点向卫生防病,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和卫生执法监督倾斜,由按人头拨款,转向专项拨款。
3.农村卫生目标
(1)农村卫生技术队伍持证上岗率100%。
(2)农村集体办所率达100%。
(3)五年内使村卫生所全部完成向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并努力达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标准。
三、重点任务
1.法定传染病逐年递降0.4—0.6%,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5‰,孕产妇死亡率每年控制在13/10万以下,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逐年提高0.1岁,健康教育普及率,城市巩固在100%,农村巩固在98%。
2.以市七院、市八院为依托,城市一级医院为基础,建立医疗中心;以防疫站为主体,结核病防治所、卫生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建立疾病控制中心。以区妇幼保健所为主导,区、镇两级计划生育指导站为基础,建立道外区妇幼保健中心。形成医疗、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三个中心体系;以区牙病防治院、区骨伤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基础,加强专科医院建设。
3.加强卫生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正规化、高素质的医政监督管理队伍,建立对医疗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
4.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力度,“十一五”初期重点搞好以城市街道医院为基本存在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5.加强中医药工作,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五年内达到中医进社区,村村有中医药人员(含西学中)目标。
6.转变职能,加大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十一五”期间重点以事业单位改革为推动,努力实施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彻底转变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能,扩大医院自主经营权,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十一五”初期完成两家医疗机构改制试点工作,争取“十一五”末期在全区得到很好推广。
7.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农村集体办所率继续保持100%。
8.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进程,到2010年全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100%,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全面提高农民整体健康水平。
四、保证措施
1.加大卫生改革力度。
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卫生改革的紧迫感和自觉感,把思想统一到一心一意为全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上来,把观念和行为定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上,增强竞争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服务优势,审时度事,杨长避短,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推进卫生改革向纵深发展。
2.创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
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执法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继续实施“公示制”“承诺制”“违示责任制”,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坚持首诊、首问负责制、跟踪负责制和绩效评估制,提高服务效能。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加强卫生人才队伍规范化建设,搞好人才对接,让各类卫生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激励机制,吸引社会上的优秀的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卫生技术的攻关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