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的背景范文五篇

时间:2022-05-21 17: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企业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的背景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的背景5篇

第一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的背景

企业绩效评价的新指标——EVA

【内容摘要:】业绩评价是适应特定历史条件下企业治理要求的一种方法,当某种特定评价方法和指标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和治理要求发生变化,其业绩评价方法和指标也应进行适当的变革,从而适应企业经营治理的要求。EVA反映了信息时代财务业绩衡量的新要求,因此是一种可以广泛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业绩评价指标。本文以剖析目前以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较详尽地介绍了EVA指标的特点、实用价值及应用中应注重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1992年,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办、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了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六项指标。1993年颁布的“两则”、“两制”中,规定了8项财务评价指标。1995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0项指标。1997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又修改了原来的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由6项调整为7项。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包括8项基本指标、16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尽管该套指标体系以资本运营效益为核心,采用多层次指标体系和采取多因素逐项修正的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运用系统论、运筹学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实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其科学性、规范性、公正性均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根据现代财务理论,利润并不是企业经营治理的核心,更不是企业价值的体现。企业的利润只是会计学权责发生制的产物。它是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将一定期间的全部收入与全部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此,这些指标难以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者业绩,只会使企业绩效状况产生扭曲。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忽略了对股权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轻易使企业经营者产生“资本免费”的幻觉。

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股权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股权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假如企业公告的净收益为零,阅读者必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显然,会计利润并不是企业真正的利润。假如一家公司的利润低于资本成本,尽管公司仍要交纳所得税,似乎公司真的盈利一样,实际上它已处于“经济亏损”状态。只有股东资金的成本像其它成本一样被扣除之后,剩余的才是真正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它使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的幻觉,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轻易造成股权资本的极大浪费,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建设、效益低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任何一项资本都是具有机会成本的,权益资本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来源,同样也是具有成本的。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假如一个企业的股权资本不具有成本,那么企业对资本的使用就会没有任何约束,就会造成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并且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看,企业账面成本就会脱离于其社会真实成本,企业的盈亏也就没有多少经济价值。假如一家企业在社会平均报酬率为10%的情况下只能达到8%的资产报酬率,那么这个企业在账面上就应该是亏损2%的幅度,而不是盈利8%。

第二、按现行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净利润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和扭曲。

通常净利润额被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由于利润是收入与成本的差额,而现行的会计制度,在损益表中费用支出并未考虑股权资本的成本,其隐含的意思是使用股权资本是免费的。因此,用会计报表中的净利润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将会使企业绩效状况产生扭曲。同时也有可能偏离“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事实上,真实的利润应是指企业通过生产活动所创造出的高于资本成本的价值;而不应是扣除了相关成本和费用后的净收益。

另外,在权责发生制下,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以及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当弹性,使得会计利润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单凭报表业绩决定经营者的实际工作绩效和报酬有欠妥当。

最后,会计收益是对企业过去的经营决策和活动的最终结果进行最终评价,追求的是本期利润最大化,与企业长期经济利益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可能造成企业治理当局不重视科研开发、新产品研制、人才培养等,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之所以会造成以上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目前的企业绩效评价制度是一种以账面财务数据为基础的考评制度,必然造成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同时也会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误导。因此,要杜绝上述现象,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EVA指标的特点

经济增加值简称EVA是由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于1991年首创的度量企业业绩的指标,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治理评价体系。EVA是指企业在现有资产上取得的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

EVA=税后利润-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其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根据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计算求得,而股权资本成本是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出来的,其计算公式为:

股权资本成本=无风险收益率+β系数×。

从上面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EVA就是指企业税后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假如这一差额为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增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了价值损失,减少了财富;假如差额正好为零,则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

EVA是EVA评价系统的核心指标。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认为,无论是会计利润、还是经营现金流量指标都具有一定的缺陷,应该予以抛弃;会计利润未考虑企业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难于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经营现金流量虽然能正确反映企业的长期业绩,但却不是衡量企业年度经营业绩的有效指标。相反,EVA能够将这两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它反映了信息时代财务业绩衡量的新要求,因此是一种可以广泛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业绩评价指标,其主要特点是:

1.用经济利润代替会计利润

会计核算过程由于受到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使会计利润与反映企业创造财富真实情况的经济利润产生了偏差。如无论企业研究与开发项目结果的收益对象是否是今后的产品,均应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列为当期费用。诸如此类,就使得会计利润的计算不准确。而EVA的做法是先将费用予以资本化,并在其可预期的有效生命期内分期摊销。当然,在计算EVA时,要对营业利润和权益资本进行调整,因而能够纠正会计惯例所造成的失真。可见,EVA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这种方式也更接近实际。

2.经济增加值最直接的与股东财富的创造联系起来

追求更高的经济增加值,就是追求更高的股价。对于股东来说,经济增加值越多越好,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唯一正确的业绩计量指标。它能连续地度量业绩的改进。相反,销售利润率、每股盈余,甚至投资报酬率等指标有时会侵蚀股东财富。

3.将业绩评价与企业决策相联系

由于EVA指标的设计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像会计利润一样仅仅是一种短视指标,因此,应用该指标能够鼓励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期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等。这样就能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促使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注重所创造的实际收益的大小,而且还要考虑所运用资产的规模以及使用该资产的成本大小。同时根据国外的经验,EVA不仅仅可以作为度量企业绩效的指标,还可以作为一种财务治理模式,用以指导企业的每一项决策,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企业目标确立的分析、收购兼并或出售的决策等。

4.能够建立有效的激励报酬系统

由于EVA是站在股东的立场上重新定义企业的利润,因此将治理者的报酬与EVA指标相挂钩,可以使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更好的结合起来,使经营者像股东那样思维和行动,正确引导经营者的努力方向,促使经营者充分关注企业的资本增值和长期经济效益,这也正是EVA的精髓所在。

5.企业的行为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由于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实体,既要考虑债权人的利益,更要考虑投资人的利益。而现行的会计制度则是更多地考虑债权人的利益,相对忽视了投资人的利益,推行EVA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行为,维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6.EVA适用于所有行业的业绩评价

按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显然,单纯依据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无法准确计算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事实上,股权资本收益率是股东期望在现有资产上获得的最低受益,对于不同的企业,他们所预期的资本收益是不一样的。同时EVA还考虑了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股权资本不再是免费的,因此剔除了资本结构的差别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此外,EVA能将不同投资风险、不同资本规模和资本结构的企业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业绩评价,它适用于所有行业的业绩评价。

可见,经济增加值方法的超凡之处在于:首先是将经济学家反复强调的股东剩余索取权的思想具体化为一种业绩评价方法,业绩以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值为衡量标准。其次,将股东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考虑在内,这是一种基于决策的业绩评价方法。最后该方法大胆地向公认财务会计准则挑战。目前,EVA已经被可口可乐、西门子等全球400多家公司所采用,美国《财富》杂志称EVA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经济增加值使完成价值创造从单纯的口号向有力的治理工具的转换有了指望。这一工具也许最终将使现代财务走出课堂而进入董事会会议室、或许甚至走进商店店堂!”

三、运用EVA应注重的问题

1.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国有企业面临业绩考核压力,上市公司面临信息公开披露及配股、增发新股的业绩要求的时候,企业往往采用调整会计政策、债务重整、资产重组、获得政府税收优惠、利润补贴等手段粉饰会计报表。由于EVA对企业未来成长的估算是建立在既有的产品、技术和市场的基础上,同时其计算对资本成本高度敏感,而资本成本的确定又依靠于历史数据分析。

2.该方法的可操作性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对公认财务会计准则的调整不是一般的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完成的、股东投入资金的成本较难确定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到目前为止,计算EVA可做的调整已达到200多种。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和难度,并且妨碍了EVA的广泛应用。

3.EVA指标的运用有其局限性。如前所述,EVA虽然可以作为一种财务治理模式用以指导企业的诸多决策,但对于资产的处置、营运资本的治理等决策还需借助传统的会计分析方法。

4.EVA无法解释企业内在的成长性机会。一个企业的股票价格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客观评价,反映的是市场对这些成长性机会价值的预期。但由于EVA在计算过程中对会计信息进行了调整,这些调整可能删掉了企业经营者用来向市场传递有关企业未来发展机会的信息。因此,这些调整虽然使EVA更接近企业真正创造的财富,同时也降低了EVA指标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

5.EVA关注企业的有形资产、可辨认资产,并以现金流的形式综合与价值创造相关的风险和市场预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无形资产、非财务因素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巨大作用

浅谈EVA与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及激励

∙ EVA的核心理念是资本投入是有成本的,企业的盈利只有高于其资本成本(包括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时才会为股东创造价值。EVA的引入有助于对我国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使用是有成本的”这个观念推广;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业绩评价体系的内在动力;同时为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业绩评价与激励历来是企业研究和关注的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也不例外,而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引入考核体系无疑对传统的考核体系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影响。

  EVA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基本概念

  EVA是1982年美国Stern & Stewart咨询公司针对剩余收益指标作为单一期间业绩评价指标所存在的缺陷,开发出的注册商标为EVAQ的经济增加值指标,并在1993年9月的《财富》杂志上完整地将其表述出来。其核心理念是资本投入是有成本的,企业的盈利只有高于其资本成本(包括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时才会为股东创造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资本收益率×投入资本)-(资本成本率×投入资本)=(资本收益率-资本成本率)×投入资本

  上述公式中,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使用所有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EVA的基本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就是说,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而在传统的会计方法下,很多公司财务报表显示盈利,但股东财富不一定增长,因为会计利润计算过程中,只扣除了债务利息,而没有扣除权益资本成本。实际上,只有企业利润超过股东的机会成本或资本成本,股东财富才真正增加了。

  EVA的主要特点:

  1、EVA的经济利润不同于公认准则下的会计利润。新经济环境下,公认准则下的会计利润无法反映公司经营的全貌,因为会计利润大大低估了企业的资本成本,从而无法保障股东的权益能真正被关注,并获取合理的回报;另外EVA的经济利润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会对某些会计报表科目的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比如对无形资产的处理、对商誉的处理等,克服了传统指标对经济效率的扭曲,尽量消除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进而保证所做的评价结论趋于客观、全面。

  2、以EVA为核心的指标评价体系比传统指标评价体系的适用性更广泛。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逐渐向集团化,多元化发展,运用传统的指标评价体系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时,传统指标计算出的数值不一定具有实际意义,有时甚至会出现各项指标反映的结果并不一致甚至相反的情况,从而使分析评价工作面临无所适从的困惑。

  以EVA为核心作为指标评价体系,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对象,有助于综合经营的大型企业进行业绩评价。比如,大家熟知的国有企业COSCO(中国远洋集团)这样的企业既做远洋运输,又做房地产,那么传统意义的业绩评价指标中的存货周转率对于该集团综合经营业绩的评价便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而运用EVA进行评价,则不存在类似问题。

  3、EVA与股东财富的创造充分联系,并将股东利益和经理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追求更高的经济增加值,就是追求更高的股价。对于股东来说,经济增加值越多越好,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唯一正确的业绩计量指标。它能连续地度量业绩的改进。相反,销售利润率、每股盈余,甚至投资报酬率等指标有时会侵蚀股东财富。

  目前,大多数公司对经营者的奖励是依据其是否实现了年度会计利润指标而决定的,但现实中这些指标是不但可以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通过谈判而讨价还价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利润包装进行粉饰的。以EVA为基础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地表明,只有经营者实现企业EVA的增值,也即增加企业所有者财富的价值,才可以获得奖励,而且EVA增值得越多,经营者的收入也就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同所有者之间关于利润指标的讨价还价和利润包装已失去意义,因为事实上EVA已经使所有者和经营者达到了利益上的统一,这就会促使经营者像所有者那样采取行动,将其工作重点转移到增加股东财富上来,从而也使自己获取较高的收入。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1992年,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办、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了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六项指标。1993年颁布的“两则”、“两制”中,规定了8项财务评价指标。1995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0项指标。1997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又修改了原来的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由6项调整为7项。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包括8项基本指标、16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2003年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考核指标分为基础指标和分类指标。这些业绩评价指标尽管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并未改变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在业绩评价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股权资本被忽略,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普遍存在“资本免费”的错误认识。

  我国的国有企业大多是由国家直接投资,政府及企业的经营者长期以来并未将股权资本的成本进行正确确认和计量,导致大家普遍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导致股权资本的极大浪费,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建设、效益低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

  2、投资人的利益被忽略,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普遍忽视对股东尤其是国家这个股东的回报。

  我国企业大部分与银行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发生债务时,贷款—-还贷、支付利息,天经地义。同样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收到投资分红,本也应是天经地义,但在现行的制度下,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大多时候考虑了债权人的利益,而忽视了对投资人实质性的回报。直到目前,国资委才代表国家作为国有股的股东开始提出要求国有企业分红,但尚未实施。

  3、按现行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净利润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扭曲。

  由于净利润额被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并未考虑股权资本的成本,其隐含的意思是使用股权资本是免费的,使企业绩效状况产生扭曲。同时也有可能偏离“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以2003年我国中央企业为例,183家央企,盈利企业156家,创造的净利润为1402亿元,但如果按EVA的经济利润核算(假定资本成本率5%计算),EVA为正数的仅有49家,EVA仅为67亿元。

  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与激励体系引入EVA的意义

  鉴于存在上述的问题,国资委对业绩考核体系不断发展完善,通过两年的跟踪分析,于2006年12月30日颁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修订版),在第二章第(三)条提出“鼓励企业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进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凡企业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且经济增加值比上一年有改善和提高的,给予奖励。“这表明EVA引入中央企业的考核体系的条件基本成熟,给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及激励带来积极意义:

  1、有助于对“国有资本的使用是有成本的”这个观念推广普及。

  新的业绩考核办法的出台,改变了过去“单纯考核企业的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逐步引导企业树立资本成本意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国资委的领导也公开表示“国有资本的使用是有成本的”。“即鼓励中央企业引入经济增加值(EVA)考核方法,不仅看企业报表上的利润,还要看企业扣除国家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利润。”

  2、提升企业管理的内在动力,促进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业绩评价体系的完善。

  在经营业绩考核中,繁琐复杂的业绩考核体系经常会使企业业绩考核不能很好的落实;另外由于行业不同,国有企业有些业绩评价因素不具可比性。EVA的引入简化了企业繁琐的业绩考核,“既考虑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又考虑资本成本,综合考量资本的使用效率,引导企业更加关注价值创造,抑制乱投资和过度做大的冲动,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增长质量”。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的导向下,中央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大大增强,华润集团、中国电信集团、中建总公司、东风汽车公司、神华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广东核电集团等企业尝试采用EVA方法对下属企业进行考核与奖惩,收到了积极效果。

  3、以EVA为基础的业绩评价系统的建立,有效地为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提供了依据。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变得越来越多,投资人和经营者都越来越不满足传统会计准则下绩效的测定方法和结果。利用EVA技术对传统的激励机制进行改进和创新也就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

  由于EVA是站在股东的立场上重新定义企业的利润,因此将管理者的报酬与EVA指标相挂钩,可以使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更好的结合起来,使经营者像股东那样思维和行动,正确引导经营者的努力方向,促使经营者充分关注企业的资本增值和长期经济效益,这也正是EVA的精髓所在。比如:新加坡的国有全资企业淡马锡控股,着力推进经营者与股东利益相一致EVA的政策,其考核与EVA紧密联系,通常情况下,公司完成EVA业绩目标,则高层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可分得EVA的10—30%,其余在股东,公司之间分配。多年来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EVA指标的设计的设计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助于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促使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注意所创造的实际收益的大小,而且还要考虑所运用资产的规模以及使用该资产的成本大小。因此EVA不只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的运用,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的深入。

苗木供应合同书

甲方:

乙方:周至县哑柏镇绿星苗圃

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  (以下简称甲方)从周至县哑柏镇绿星苗圃(以下简称乙方)购买银杏苗木,(用于渭政办发[2010]205号文件,渭南市区绿化),并就相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苗木数量:

二、苗木规格:胸径15cm以上,主干通直,树头完整,枝条匀称、丰满,无病虫害,树形美观。

三、苗木价格:每株计人民币

四、该价格包括:苗木费、挖掘费、包装费、装车费、拉运费五项。合计人民币( )

五、付款方式:任务完成后,10日内一次付清。

六、有关事项:

1、土球规格:苗木所带土球直径1.2米以上,厚度60cm以上,卸车前完整不破裂。

2、包装规格:土球包装腰带无间隙宽度12cm以上,纵扎草绳间隙在2cm以下。绳杆高度40cm,缠冠高度2米。

3、所有苗木必须是播种培育,均为本苗圃苗木,严禁从外省、外地调动,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由乙方负责。

4、乙方必须按照甲方时间、地点、数量要求按时送苗。(送苗地点,渭南市城区)并保证我县任务完成居全市前三名。

5、苗木结算数量以接收方接收单上的数据为准,因不符合合同条款中苗木规格要求的,接收方拒绝接收的苗木由乙方自行处理。

六、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同意协商解决。

七、合同条款违约,造成经济损失,由造成损失方全额赔偿。

八、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二0一0年十二月

第二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的背景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1、 基本指标:
⑴、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⑵、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⑶、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⑷、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⑸、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⑹、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100%
⑺、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增长额÷上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⑻、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2、 修正指标:
⑴、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⑵、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额÷销售收入净额×100%
⑶、成本费用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⑷、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⑸、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⑹、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年末资产总额×100%
⑺、资产损失率=待处理资产净损失÷资产总额×100%
⑻、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⑼、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⑽、现金流动比率=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100%
⑾、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⑿、经营亏损挂账率=经营亏损挂账额÷年末所有者权益×100%
⒀、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额÷年初总资产×100%
⒁、固定资产成新率=固定资产净额÷固定资产原值×100%
⒂、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3/年末利润总额÷三年前末利润总额 -1)×100%
⒃、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3/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三年前末所有者权益总额 -1)×100%
3、 企业效绩评价得分总表(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应用):
根据企业效绩评价得分总表所得分数与标准值(行业、规模)相比较,来分析其优劣。
评价内容:
⑴、财务效益状况:
A、基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
B、修正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⑵、资产营运状况:
A、基本指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
B、修正指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率。
⑶、偿债能力状况:
A、基本指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
B、修正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比率、长期资产适合率、经营亏损挂账比率。
⑷、发展能力状况:
A、基本指标: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
B、修正比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均增长率。
注: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各项指标的权重×(指标的实际值÷标准值)
综合分数=∑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 (综合分数应大于100)
评议指标:
⑴、领导班子基本素质:
⑵、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
⑶、基础管理比较水平:
⑷、在岗员工素质状况:
⑸、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
⑹、行业或区域影响力:
⑺、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⑻、长期发展能力预测:
注:根据基本指标和权数计算出基本分数、根据修正指标和修正系数计算出修正后分数、根据评议指标计算出评议分数,最后计算出综合分数,与行业标准值相比较,可知该企业优劣状况。
1、变现能力比率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
(1)流动比率:
公 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 / 流动负债合计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意 义:体现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分析提示:低于正常值,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2)速动比率:
  公  式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 流动负债合计
  保守速动比率=0.8(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 流动负债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
意 义: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 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分析 提示:低于1 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
变现能力分析总提示:
(1)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2)减弱变现能力的因素: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
2、资产管理比率
(1)存货周转率:
公 式: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 /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
意 义:该周转率是存货周转速度的主要指标。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2)存货周转天数:
   公 式: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360*(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产品销售成本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20
意 义: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出去所需要的天数。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3)应收账款周转率:
  定 义:指定的分析期间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公 式: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
  意 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   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 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
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
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
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
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定 义:表示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公 式: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 / 应收账款周转率
   =(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 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00
意 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 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
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
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
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
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5)营业周期:
公 式: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360}/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
款)/2]* 360}/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00
意 义:营业周期是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
分析 提示:营业周期,一般应结合存货周转情况和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一并分析。营业周期的长短,不仅体现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还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6)流动资产周转率:
公 式: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
意 义: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相当于扩大资产的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产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分析 提示: 流动资产周转率要结合存货、应收账款一并进行分析,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结合在一起使用,可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7)总资产周转率:
  公 式: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
意 义:该项指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资产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分析 提示:总资产周转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经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一起使用,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3、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是反映债务和资产、净资产关系的比率。它反映企业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
(1)资产负债比率:
  公 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7
意 义: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该指标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
分析 提示: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获取利润的能力也越强。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导致资产负债率特别高,偿债风险就应该特别注意了。 资产负债率在60%—70%,比较合理、稳健;达到85%及以上时,应视为发出预警信号,企业应提起足够的注意。
(2)产权比率:
公 式:产权比率=(负债总额 /股东权益)*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2
意 义:反映债权人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比例。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稳定。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
分析 提示:一般说来,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从股东来说,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举债,可以将损失和风险转移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举债经营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
(3)有形净值债务率:
公 式: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5
意 义:产权比率指标的延伸,更为谨慎、保守地反映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不考虑无形资产包括商誉、商标、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的价值,它们不一定能用来还债,为谨慎起见,一律视为不能偿债。
分析 提示:从长期偿债能力看,较低的比率说明企业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举债规模正常。
(4)已获利息倍数:
公 式: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通常也可用近似公式:
   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5
意 义: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数。只要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偿付利息。
分析 提示:企业要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才能保证负担得起资本化利息。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债务利息压力越小。
4、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人还是债务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项目。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数等因素。
(1) 销售净利率:
公 式: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 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
意 义: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分析 提示: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要相应获取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销售净利率可以分解成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2)销售毛利率:
公 式: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5
意 义: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
分析 提示:销售毛利率是企业是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销售毛利率便不能形成盈利。企业可以按期分析销售毛利率,据以对企业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的发生及配比情况作出判断。

(3)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
公 式:资产净利率=净利润/ [(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意 义: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分析 提示: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净利的多少与企业的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原因有:产品的价格、单位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可以结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4)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
  公 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8
意 义: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最重要的财务比率。
分析 提示:杜邦分析体系可以将这一指标分解成相联系的多种因素,进一步剖析影响所有者权益报酬的各个方面。如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另外,在使用该指标时,还应结合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 待摊费用”进行分析。
5、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第一,提供本企业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第二,有助于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第三,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第四,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流动性;第五,用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分析是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
(1) 现金到期债务比:
公 式: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本期到期的债务
其中:本期到期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付票据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5
意 义:以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的债务比较,可以体现企业的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分析 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2)现金流动负债比:
公 式: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流动负债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5
意 义: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分析 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
公 式: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期末负债总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25
意 义: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分析 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较,与同业比较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这个比率同时也体现企业的最大付息能力。
获取现金的能力:
(1) 销售现金比率:
公 式: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销售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2
意 义: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流入量,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 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与同业比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的收入质量越好,资金利用效果越好。

(2)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公 式: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普通股股数
注:普通股股数由企业根据实际股数填列。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意 义:反映每股经营所得到的净现金,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 提示: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超过此限,就要借款分红。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公 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资产总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6
意 义:说明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 提示:把上述指标求倒数,则可以分析,全部资产用经营活动现金回收,需要的期间长短。因此,这个指标体现了企业资产回收的含义。回收期越短,说明资产获现能力越强。
财务弹性分析:
(1) 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公 式: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同期内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
取数 方法: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指前五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和;
同期内的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也从现金流量表相关栏目取数,均取近五年的平均数;
资本支出,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取数;
存货增加,从现金流量表附表中取数。取存货的减少栏的相反数即存货的增加;
现金股利,从现金流量表的主表中,分配利润或股利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取数。
如果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该项目为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则取数方式为:
主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减去附表中财务费用。
意 义: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满足资本支出、存货增加和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比率越大,资金自给率越高。
分析 提示:达到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企业扩充所需资金;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部分资金要靠外部融资来补充。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公 式: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 每股现金股利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现金股利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意 义:该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 提示:分析结果可以与同业比较,与企业过去比较。
(3)营运指数:
公 式: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经营应得现金
其中: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 非付现费用
=净利润 - 投资收益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 本期提取的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 待摊费用摊销 + 递延资产摊销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9
意 义:分析会计收益和现金净流量的比例关系,评价收益质量。
分析 提示:接近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与其应获现金相当,收益质量高;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不够好。

第三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的背景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

  以下是职场范文网的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近十年来,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总目标,深入研究国家预算分配政策,深化完善部门预算改革,积极推进转移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为核心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改革,逐步建立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和财政监督相结合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绩效评价是政府公共管理理论在财政支出管理上的应用创新和方法创新。

  一、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意义

  1、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不同类别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内容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各类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特点设置不同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2、绩效评价指标体现了绩效评价主体的评价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中设置的指标,体现了绩效评价主体对绩效的理解和追求。

  3、绩效评价指标会影响评价客体的行为。如果绩效评价指标科学、合理,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评价指标努力,就会使财政支出取得好的效果;反之,就会使财政支出达不到好的效果。

  二、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步骤

  第一步根据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目的、不同类别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内容,以及指标的设计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确定财政各类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

  第二步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相对于项目总体绩效的重要性,并用数量化的方法表示出来,即赋予每个指标一定的权重。

  第三步通过适当的方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参照标准,即确定指标的标准值。

  三、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支出绩效评价是建立在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和客观、公正、可量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科学的评价方法基础上的,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整个评价过程是公开的,程序是合理的,评价结果将会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

  2、目标与绩效结合原则。绩效评价指标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正确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3、重要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值。绩效评价指标应当优先使用最具部门或行业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指标,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影响。

  4、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是指绩效评价指标要能准确地反映绩效的内涵。设计指标体系时还要考虑现实可行性,特别是要考虑指标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及其成本。

  四、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根据评价内容和设置要求,分为基本指标和具体指标。

  (一)基本指标的分设

  将基本指标分为目标设定情况、目标完成程度、组织管理水平、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等二级指标细化和分设三级指标,具体指标解释如下

  ①目标设定情况。指对预定目标的设定、规划情况是否科学、合理,能否体现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依据的充分性项目资金设立依据是否充分。

  目标的明确度项目资金使用的预定目标是否明确。

  目标的合理性项目资金使用的预定目标设置是否客观、科学,能否体现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等。

  完成的可能性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预测项目预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适用于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②目标完成程度。指项目总体目标或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目标完成率=目标完成数/预定目标数×100%。

  目标完成质量=实际达到的效果/预定目标×100%。

  实际达到的效果是指评价对象实际达到的效益,当效益可以量化时,则采用相应的数额;当效益不可量化时,可以采用专家评议、调查问卷等方法,得出结论。目标绩效指标评价对象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预定目标,目标绩效为100。

  完成的及时性项目资金使用的预定目标是否如期完成,未完成的理由是否充分。

  验收的有效性项目验收方式的合理性、验收机构的权威性和验收结果的公正性等。

  ③组织管理水平。指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和实际情况,逐步形成和运用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基础管理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支持系统以及由此形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措施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管理制度保障项目的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以及落实到位情况;项目合同书、验收报告、技术鉴定等资料是否齐全并及时归档。

  10.支撑条件保障项目承担单位的人员、设备、场地、信息等支撑条件的保障情况。

  1质量管理水平项目的技术指标和质量管理,达到国家、部委或行业等技术和质量管理标准的情况。

  ④资金落实情况。主要反映项目的计划投入、资金到位等情况。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1资金到位率=实际拨付金额/计划投入资金×100%。

  1配套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配套资金/计划投入配套资金×100%。

  1资金到位及时性各项资金是否按项目进度及时到位。

  1财政投入乘数=财政投入后带动其他资金投入总额/财政投入金额。

  ⑤实际支出情况。主要反映实际支出结构的合理性、超支或结余情况、资金利用效率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1资金使用率=实际使用金额/实际拨付金额×100%。

  1支出的相符性项目的实际支出与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是否相符,项目经费收支的平衡情况以及支出调整的合理性(只计算财政拨款部分)。

  1支出的合规性项目的实际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情况。

  ⑥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反映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1信息的真实性项目实际发生支出的会计核算是否真实、准确和规范。

  20.信息的完整性项目资金投入、支出、资产等会计核算资料的完整性。

  2信息的及时性各类会计核算资料提供的及时性;已完成项目是否及时进行决算与审计;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是否及时登记入账等情况。

  ⑦财务管理状况。主要反映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性、财务管理有效性及财务制度执行状况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2制度的健全性项目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的完整性和合法性;是否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并符合有关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规定。

  2管理的有效性项目的重大开支是否经过评估论证,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财务管理制度是否按规定有效执行。

  ⑧资产配置与使用。主要反映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资产使用情况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2制度的健全性项目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和合法。

  2制度的有效性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固定资产是否有专人妥善保管。

  2固定资产利用率=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所有固定资产×100%。

  (二)具体指标分设

  ①经济效益。指项目对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等。

  ②社会效益。指项目实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性质的财政支出具有不同的社会影响。

  ③生态环境效益。指项目实施对综合开发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④可持续性影响。指项目实施对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持续影响程度等。在该指标分设时,可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指标的分设一并考虑。

  (三)、确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库建立后,邀请若干专家对指标库中的指标进行分析、权衡、补充、选择,最后确定评价指标。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应采用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的步骤(1)选定专家,给出赋权要求,且保证权数归一化;(2)由各位专家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即给指标赋权;(3)汇总各专家的赋权结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4)专家参考反馈意见修改其初次赋权结果;(5)重复“反馈”与“修改”,直到达到符合要求的精度;(6以各位专家最终赋权值的平均作为组合权重结果。上述做法比较规范,形式上比较严谨,但工作量很大,而且也不一定符合实际。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多采用专家集体商议的办法确定权重。

  (五)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指标标准值是绩效评价指标的标尺或准绳,既要反映国内外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又要符合我省财政支出项目的实际绩效水平。具体可采用以下标准

  (1) 计划标准。即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作为评价标准。

  (2) 行业标准。即以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得出的评价标准。

  (3)历史标准。即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或同类部门、单位绩效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的历史平均水平作为评价标准。

  (4)经验标准。即由专家根据实际经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经分析研究后得出的评价标准。

第四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的背景

融入环境业绩指标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作者:龚巧莉
来源:《时代经贸》2017年第36期

        【摘 要】 本文从选择关键成功因素入手,针对目前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的忽视环境业绩的问题,对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设计。阐述了考虑环境因素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应分别从经济、社会责任以及环境成本绩效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了将环境因素引入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尚需政策层面的支持。

        【关键词】 环境成本;企业;绩效评价

        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持续改进的过程。在考虑将环境因素融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后,就必须评价企业在涉及环境问题方面的财务业绩和企业的环境质量业绩。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之一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厘清了政府和企业各自的环境保护责任,而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中则先对环境指标进行量化,后将量化指标落实到基层。但是当前的各项政策制度只是一种落实到各级人民政府和对有污染单位的环境治理一种行政管理制度,而没有具体的融入到企业层面上的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上。基于以上考虑,政符应建立包括环境业绩评价在内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从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制将无法得到落实。

        一、选择关键成功因素

        企业有许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但是真正能够影响企业成功经营的综合绩效指标却是非常有限的。在设计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时,首先,企业应当综合考虑企业战略目标和为履行社会责任而必须考虑的环境因素,并从中选择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根据影响因素,企业设计绩效指标以确保在以上关键方面有突出表现,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当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环境因素时,企业的绩效评价就不应该只是单一的衡量利润或股东价值的经济效益和效率指标体系。

        二、考虑环境因素,企业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

第五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的背景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等。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觉是造成我国众多国有企业实盈虚亏的根源。实际上,在现代经济中,任何一项资本都是具有机会成本的,权益资本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来源,同样也是具有成本的。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如果一个企业的权益资本不具有成本,那么企业对资本的使用就会没有任何约束,就会造成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并且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账面成本就会脱离于其社会真实成本,企业的盈亏也就没有多少的经济价值。如果一家占用资产100万元的企业在社会平均报酬率为15%的情况下只能达到10%的资产报酬率,那么这个企业在帐面上就应该是亏损5万元,而不是盈利10万元。可见,只有当企业的经营者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其真实机会成本,从而不存在免费资本时,经营者才会通过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和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
其二,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净利润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和扭曲。
① 按照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ACCePedAccountingPricinpal,简称GAAP),会计收益的计算末考虑所有资本的成本,仅仅解释了债务资本的成本,然而却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众所周知,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本来源,一般由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部分组成,权益资本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要素也具有机会成本。因此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实质上虚增了利润,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② 在应计制会计下,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相当的弹性,使得会计收益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单凭报表业绩决定经营者的实际工作绩效和报酬很可能是不恰当的。
③ 会计收益是一“短视指标”,利润的增加并不一定就导致现金流量的同步增加。片面强调利润容易造成经营者为追求短期效益,而牺牲企业长期利益的短期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管理当局不重视科技开发、产品开发、人才开发,从而与企业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基本目标相背离,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健康发展。
二、EVA指标的理论及其应用
8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几种新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中,最引人注目和应用最广泛的就是EVA(EconomiValueAdded)方法。根据EVA的创立者美国纽约斯特思·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解释,EVA是指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更具体地说,EVA就是指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创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
EVA是EVA评价系统的核心指标。美国纽约斯特恩·新图尔特咨询公司认为无论是会计收益还是经营现金流量指标都具有明显的缺陷,应该坚决抛弃;会计收益末考虑企业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难于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经营现金流量虽然能正确反映企业的长期业绩,但却不是衡量企业年度经营业绩的有效指标。相反EVA能够将这两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是一种可以广泛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业绩评价指标。
EVA指标衡量的是企业资本收益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EVA指标最大的和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从股东角度重新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EVA指标由于在计算上考虑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并且在利用会计信息时尽量消除会计失真,因此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更为重要的是,EVA指标的设计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像净利润一样仅仅是一种短视指标,因此应用该指标能够鼓励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等。这样就能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此外,应用EVA能够建立有效的激励报酬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将经营者的报酬与从增加股东财富的角度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EVA指标相挂钩,正确引导经营者的努力方向,促使经营者充分关注企业的资本增值和长期经济效益。EVA是一种起源于剩余收益,又不同于它的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方法。EVA衡量的是一个企业创造的真实利润。这是一个可以用于评价任何企业经营业绩的工具。
EVA研究的是公司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利润。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但大多数的公开上市公司想要增加他们的股价,而且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也想方设法地促使它们的未来价值高于现在的。EVA本身衡量的就是公司获取的利润究竟是高于还是低于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报酬。这种最低报酬指的是"资本成本",因为这是企业为了使用投资者的资金而必须为投资者获取的最低量。超过这个最低量的所有收益称之为"超额收益"。这种最低报酬率依据每个公司的风险级别而不同。例如,高科技公司就是比电话经营公司风险性更高的行业。相应地,高科技公司的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报酬率就要比投资电话经营公司的高。因此高科技公司具有较高的资本成本。
如果企业的资本收益超过了它的资本成本,即EVA为正值,那么它就具有真实利润,企业的经营者就增加了企业的价值,同时也为股东创造了真实的财富。反之,如果企业当年的EVA为负值,这说明公司发生经济亏损,企业的价值遭到损害,同时股东的财富也受到侵蚀。
EVA的应用创造了使经营者更接近于股东的环境。经营者甚至企业的一般雇员开始像企业的所有者一样思考,权益资本不再被考虑为"免费资本",他们不再追求企业的短期利润、而开始注重企业的长期目标与最大化股东财富的目标相一致,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以及现金流量的增加,以此来改善企业的EVA业绩。
美国《证券管理》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EVA也许"永久性地改变了投资经理理解公司盈利能力的方式"。事实可能确实如此,但是EVA的产生并不是一项全新的创造,它吸收了剩余收益(ResidualIncome)概念的"合理内核"。因此在深刻理解EVA的概念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剩余收益这一概念。
剩余收益是一种专门用于评价企业各业务部门业绩的财务指标。在它之前,投资报酬率(ROI)是企业用于投资决策和衡量部门业绩的常用指标,虽然ROI有许多优点,但却会导致经营者进行逆向选择。因此,为了促使部门与企业的整体目标相一致,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提出了一种替代的业绩评价方法,即剩余收益来克服投资报酬率的局限性。剩余收益的定义为税后营业净利润减去投入资本的成本,实际上,这种资本成本是企业作为投资者的最小可接受报酬。本世纪50年代以来,通用电气公司就一直利用这种指标评价其下属各个业务部门的业绩。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EVA指标是剩余收益的新版本。
如前文所述,EVA最大的特点,也是最显著的优点就是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其定义本身就是指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并且为投资者增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价值发生损失,投资者的财富遭到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投资者的财富既未获得增添也未遭到损失。另外,由于在计算EVA肘,要对营业利润和投资资本进行调整,因而能够纠正会计惯例所造成的失真。可见,EVA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利用EVA指标值我们不但可以正确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且可以有效考核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具体方法是:
第一,选择EVA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考核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核心指标。
第二,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由于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不同,从而导致企业的资本成本不同,因此应用EVA指标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考核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及考核的原则,存在下列标准和要求:
① 基本标准和要求是企业的净利润应大于或等于权益资本的时间价值,我们可将其称为基本EVA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基本
其中,NOPAT是税后营业净利润,IC是投资资本,D是长期负债,E是所有者权益,KD是长期负债成本,RF是无风险投资报酬率。
根据公式可知,当该指标为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没有损失,即资本保值,经营业绩一般;当该指标大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增值,经营业绩较好;当该指标小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遭到损失,经营业绩较差。
② 正常标准和要求是企业的净利润应大于或等于权益资本的正常利润,我们可将其称为正常EVA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正常
其中RP是风险补偿,其余符号含义同上。
根据公式可知,当该指标小于零时,说明企业经营没有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或正常利润水平,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不但未得到保值,而且遭到损失,经营业绩较差;当该指标为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实现了保值,经营业绩一般;当该指标大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增值,经营业绩较好。
③ 理想标准和要求是企业的净利润应大于或等于权益资本的普通股成本,我们可将其称为理想EVA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理想
其中KM是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的普通股成本,其余符号含义同上。
根据公式可知,当该指标小于零时,说明企业经营没有达到股票市场投资者对它的期望水平,资本所有者投入不但未得到保值,而且遭到损失,经营业绩较差;当该指标为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实现了保值,经营业绩一般;当该指标大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增值,经营业绩较好。
三、EVA的优点及局限性
通过学术界的研究以及企业界的实践,人们发现应用EVA要比其他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如会计收益具有更多的优点:
其一,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考虑资本成本是EVA指标最具特点和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经营业绩指标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那些盈利少于权益机会成本的企业的股东财富实际上是在减少。只有企业的收益超过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能说明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如果企业的收益低于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则说明企业实质发生亏损,企业股东的财富受到侵蚀。EVA原理明确指出,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所有资本的回报。通过考虑所有资本的机会成本,EVA表明了一个企业在每个会计年度所创造成损失的股东财富数量。
其二,尽量剔除会计失真的影响。传统的评价指标如会计收益、剩余收益由于是在公认会计准则下计算而来的,因此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会计失真,从而歪曲了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对于EVA来说,尽管传统的财务报表依然是进行计算的主要信息来源,但是它要求在计算之前对会计信息来源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尽量消除公认会计准则所造成的扭曲性影响,从而能够更加真实、更加完整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其三,将股本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EVA指标有助于管理者将财务的两个基本原则融入到经营决策中。第一,企业的主要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第二,企业的价值依赖于投资者预期的未来利润能否超过资本成本。根据EVA的定义可知,企业EVA业绩持续地增长意味着公司市场价值的不断增加和股东财富的持续增长。所以,应用EVA有助于企业进行符合股东利益的决策,如企业可以利用EVA指标决定在其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分配资本。通常,一个多角化经营的公司需要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分配资本。利用EVA可以为资本配置提供正确的评价标准,而使用会计利润和投资报酬率指标可能导致资本配置失衡,前者导致过度资本化,后者导致资本化不足。
其四,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也就是不鼓励诸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的行为;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等。这样就能够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用此,应用EVA不但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而且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将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劳动不再是以成本的形式从企业收入中扣除,资产不再是企业剩余的唯一分配要素,智力资本将与权益资本和债权资本一同参与企业的剩余分配,甚至前者将处于更重要的地位。
其五,它显示了一种新型的企业价值观。EVA业绩的改善是同企业价值的提高相联系的。为了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经营者就必须表现得比同他们竞争资本的那些人更好。因此,一旦他们获得资本,他们在资本上获得的收益必须超过由其他风险相同的资本资金需求者提供的报酬率。如果他们完成了这个目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就会获得增值,投资者就会加大投资,其他的潜在投资者也会把他们的资金投向这家公司,从而导致公司股票价格的上升,表明企业的市场价值得到了提高。如果他们不能完成这个目标,就表明存在资本的错误配置,投资者的资金就会流向别处,最终可能导致股价的下跌,表明企业的市场价值遭到贬低。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EVA并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一是学术界对干EVA的实证研究是有所限制的,而且结果大都是非结论性的。例如,由JamsDodd和ShiminChen对1983-1992年间的566家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了股票报酬与EVA的相关性,但是两者关系并不像EVA倡导者说的那样近乎完美,并且不能证明EVA在解释股票报酬的变化方面能够提供比其他指标如会计收益更多的增量信息,也就是难于证明EVA强于其他指标。
二是计算EVA时所进行的必要调整可能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EVA倡导者认为,为了消除会计信息的失真,必须对有关会计信息进行调整。调整的数量越多,计算结果就越精确,到目前为止,计算EVA可作的调整已达200多种。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和难度,并且妨碍了EVA的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研究者观察到剩余收益指标能够像EVA指标一样解释股票报酬中相同的变化。因此,他们认为在计算EVA时对营业利润和投资资本进行必要调整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三是EVA无法解释企业内在的成长性机会。一个企业的股票价格反映的是市场对这些成长性机会价值的预期。但是由于EVA在计算过程中对会计信息进行了调整,这些调整可能去掉了企业经营者用来向市场传递有关企业未来发展机会的信息。因此,这些调整可能一方面使EVA比其他指标(如ROI)更接近企业真正创造的财富,另一方面也降低了EVA指标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

推荐访问:绩效 评价指标 背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