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今年以来,我县经历了低温冰冻、连阴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象方案】常山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通知(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常山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
防御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今年以来,我县经历了低温冰冻、连阴雨、雷雨、大风、冰雹、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经预测,今年我县汛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多,气象灾害中等偏重,气象防灾减灾任务繁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浙江省气象条例》、《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办法》等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为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和管理。县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街道)要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完善乡镇气象协理员、村(社区)气象信息员队伍,进一步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各乡镇(街道)要结合本区域特点,修订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督促并推动所辖各村(社区)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各单位要牢固树立防重于抗的思想,健全完善重大气象灾害值班、巡查、报告、处置等制度,切实把防、避、抢、救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部门联动,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
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气象现代化建设投入,密切配合,推进气象设施统筹规划、合作共建、资源共用和信息共享,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能力水平。各涉农单位要发挥部门优势强化气象灾害防御为农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扎实推进“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任务。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气象次生灾害的跨部门联合会商、联合预警、联合评估和联合调查机制,重点是要做好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大气环境污染、森林火灾、农林业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电信、移动、联通、广电总台、新闻中心等要利用各自媒体资源和信息发布渠道及时播发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并按照《常山县重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实施细则》(常政办发〔2013〕146号)落实重大(突发)气象灾害信息发布工作。各乡镇(街道)要切实加强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再传播设施建设,建立完善乡镇、村的气象预警信息接收系统终端。
三、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增强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各乡镇(街道)要统筹考虑当地区域气象灾害影响特点,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调查收集本区域历史上气象灾害的种类、频次、强度、造成的损失以及可能引发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等,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特别是要建立偏远农村山区相适应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推进气象灾害预警设施全覆盖。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监督管理,要认真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隐患及薄弱环节的排查,重点加强学校、医院、敬老院及其他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的灾害风险排查,落实整改责任和整改措施。有关行业和部门要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落实各项防雷安全措施,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气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防雷安全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从源头上把好防雷安全质量关。应急、气象、教育(学校)、交通等单位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暴雨、雨雪冰冻、雾霾、台风等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临时停课、停运制度,加快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社会应急响应机制。
四、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提升气象灾害社会响应能力
建立业务化、常态化、社会化的气象科普宣传长效机制。推进气象协理员、村信息员、防雷安全员、重点单位联络员等“四员”队伍培训的常态化,充分利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等应急知识科普宣传。加强和社会组织及媒体的合作,促进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注重培养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