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农业方案】延寿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方案(全文完整)

时间:2023-05-25 20:10:05 来源:网友投稿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精神,科学应对农业发展面临的价格难提、成本难降的新挑战,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优化挖潜和提质增效,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方案】延寿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方案(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农业方案】延寿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方案(全文完整)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

化农业结构的实施方案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精神,科学应对农业发展面临的价格难提、成本难降的新挑战,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优化挖潜和提质增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县委十五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增强粮食产能为首要前提,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以尊重农民意愿和主体地位为基本遵循,加快构建完 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产业体系,着力转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资源利用方式,努力实现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目标,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主要目标

我县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两稳、两增、三减、三提”。即:“稳定”粮食产量和“稳定”粮食产能;“增加”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和“增加”土壤有机质耕层厚度;适度“减少”化肥投入量、适度“减少”除草剂施用量和适度“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20年,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调优结构取得重要进展,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6亿斤以上,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率达到4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2016年重点建设“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1处,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7万亩,新增其他粮食作物面积2.7万亩,新增经济作物面积2万亩。

三、工作重点

(一)注重资源保护,确保粮食产能

1.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耕地保护,加强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实现占补平衡。积极争取“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建设”资金,抓住“推动设立黑土地耕地补偿资金和土壤保护基金”的机会,加大对耕地的保护性投入。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建立合理的轮作种植制度,推行粮豆轮作、粮草()轮作模式。到2020年,耕地面积稳定在16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亩,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增加耕作层厚度达到25厘米以上,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控制在8%以内。

2.建设稳产高产粮田。在粮食主产区域,选择水土资源较好、集中连片的农田,打造一批产量稳定、技术先进、机制创新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准确划定范围,创新投入方式,强化用途管制,确保长期稳定。加大财政涉农项目资金向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倾斜力度,强化对生态环保、农机装备的扶持,加强对粮食烘干、仓储设施的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现代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生产和流通服务体系。

3.建设高标准口粮田。在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上,以蚂蜒河两岸平原区为重点,开展水稻等口粮生产,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10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国家高标准口粮田。结合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实施,达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标准,强化国家口粮保障能力。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参与建设、多元投入。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措施,鼓励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股权量化到农户和经营主体。

4.建设现代节水灌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控制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加信、中和等重点灌区的节水改造项目。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分区开展节水农业示范,改善田间节水设施设备,积极推广抗旱节水品种和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循环水养殖等技术。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合理调整农业水价,建立精准补贴机制。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

5.实施农业“三减”行动。减少化肥、除草剂和农药不合理使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保障农业生态安全。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环境友好型技术。突出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全县减肥增效措施的落实,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抓住省市加大现代高效植保器械补贴的机会,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动精准施药和科学用药。力争到2020年,争取立项支持,建设县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站1个,田间面源污染定位监测4个,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5%,杀虫、杀菌剂用量与同等病虫害发生年份相比下降30%以上。

6.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广规模化种植、养殖模式和农牧互生型循环农业模式。鼓励和支持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建设有机肥中心,为种植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源,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饲草。加快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秸秆腐熟还田、青黄贮饲料化养畜、食用菌基料利用和固化炭化等技术示范,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研究推广和开发引进。推广生产和使用厚度0.01毫米以上地膜,加强地膜回收网点和废旧地膜加工能力建设,逐步健全回收加工网络。到2020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残膜基本得到资源化利用,拟建1个万吨级秸秆固化燃料厂。

(二)创新经营方式,延伸产业链条

1.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分级建立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健全服务管理。鼓励整合涉农资金建设连片高标准农田,并优先流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农户。完善发展农民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农民合作社优先承担涉农服务项目,加快建立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优秀合作社、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管护的管理制度。促进建立稳定购销关系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联合重组,向产业化、集群式方向发展。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用地,在土地年度用地计划上给予重点倾斜,并按规定减免相关税费。对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配种和疾病防治等项目,免征营业税。到2020年,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000个,建设国家级及省市级规范化示范社15个。

2.适度发展规模经营。规范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运行机制,建立土地流转监测体系,鼓励农民自愿互换承包地及林权,支持以村、屯为单位进行土地整合流转交易,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加快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订单生产等生产经营模式,支持家庭、集体、合作、企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3.加快壮大农业产业。着力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积极推广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模式,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鼓励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贷款担保、农业保险资助等服务。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开展技术研发、质量检测、物流信息等公共服务。到2020年,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2户,带动面积达到50万亩。

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落实省市实施农产品产地加工补助政策,扶持烘干设施、冷链物流体系等建设,改善我县大宗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贮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支持粮油加工企业节粮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装备改造升级。培育主食加工示范企业,推动主食产品开发,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牌。引导生猪定点屠宰标准化升级改造,支持屠宰加工企业一体化经营。到2020年,全县1/3的农产品实现贮藏保鲜错峰销售,农民产业收入的1/3来自农产品加工增值,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60%

5.创新农业营销服务。积极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引导。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多元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对于使用电子结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批发商,符合税法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享受相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健全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打造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和农产品展销中心。落实省市政策,支持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储存设施建设,培育重点品种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支持产销衔接体系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降低流通成本,疏通流通渠道。

6.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吸引和聚集更多的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扩大农村资产抵押范围,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大型农机具抵押、动产质押、仓单和应收款质押等新型信贷业务,鼓励支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日光温室、畜禽圈舍、农房、集体林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建立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在农户信贷、产权交易等方面发挥信用等级评定作用,降低农户融资、产权交易门槛。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增设营业网点。选择一批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健全农业保险体系,逐步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

(三)优化农业结构,促进提质增效

1.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根据各乡镇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构建以“十一”大生产功能区为骨干、一乡一业为支撑、一村一品为基础的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全县种植业分5个区。即:中部平原稻作区100万亩;南北丘陵旱作区50万亩;南北山区经作区10万亩;镇郊沿路瓜菜区4万亩;生态观光旅游区1万亩。养殖业分5个区。即:平原地带肉鸡区2000万只;山间地带肉牛区8.8万头;丘陵地带生猪区62.8万头;山区地带肉羊区8万只;水域地带渔业区3.7万亩。林业1个区。即:林木地带林业区213万亩。

2.优化粮经生产结构。稳定粮食生产,按照增水稻、降玉米、扩大豆的结构调整方向,发展产量高、品质优的水稻生产;适当降低玉米种植面积,发展加工专用型和饲用玉米;增加大豆面积,发展高油、高蛋白优质大豆;适度扩大杂粮、马铃薯生产。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加快发展食用菌、浆果、坚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到2020年,全市水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玉米减少到40万亩,大豆面积力争恢复到10万亩;马铃薯、杂粮和瓜果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2万亩;食用菌、北药、地产果、小浆果、大榛子、红松果等特色林业产品面积发展到5万亩以上)

3.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积极发展畜牧业,加快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以养定种,发展饲用玉米,推进紫花苜蓿等饲草种植,进一步挖掘秸秆饲料化潜力,大力发展草牧业,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优化畜产品供给结构,稳定生猪、肉禽、蛋禽养殖规模,加快肉牛肉羊生产。根据农业废弃物消纳半径,合理布局畜禽规模化养殖,配套完善有机肥生产,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发展现代渔业,提升池塘养殖水平,提高优质特色养殖比重。到2020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牧草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青黄贮玉米面积达到5万亩,新建扩建规模化重点肉牛、生猪、肉鸡养殖场分别达到3510个,建成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池塘100个。

4.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结合城乡一体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加强规划引导、突出特色,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发展创意农业、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村、示范休闲农庄、美丽田园、森林人家,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精品线路、精品景点。到2020年,围绕长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蚂蜒河国家湿地公园,合理规划建成2个重点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每个乡镇结合实际建成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休闲农业园。

(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开展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生态环保、防灾抗灾等农业关键技术攻关。抓住省市对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的机会,开展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对接服务。鼓励科研、推广机构与基层供销社、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采用联建、挂牌、设立服务窗口、指定服务点等多种方式,创新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等管理机制。建立以县级农技推广部门为龙头、乡镇中心站为依托、农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大户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加快构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大户、乡土人才、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技术人员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途径,引导他们为农民服务,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步伐。到2020年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推广抗病、质佳、适应性强的优质新品种新技术,优质产品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2.着力推进农机发展。改革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使达到补贴条件的购机户都能享受到购置补贴。探索建立农机报废更新制度,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换代。争取开展农机化示范县建设,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大机耕道路和机电灌溉站建设力度,培育扶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发展,提高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建立农机信息监测与服务平台,健全农机维修体系和农机质量监督体系。到2020年,全县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新建6个以水稻、玉米全程机械化、秸秆收集和粉碎还田等为重点的现代农机合作社,其中新建高标准、高质量的省级现代农机专业规范合作社1个,全县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55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

3.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普及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网络化农业环境监测系统,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强化上下游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断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完善农业信息网络,推进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和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建设,推动各类农业公益服务和公共服务资源接入村级站,初步形成可持续运营机制。到2020年建成和完善100个村级信息服务社。

4.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改善职高、农广校和其它涉农培训教学条件,面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大力发展网络、电视、电台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农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培养培训,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规模,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培养培训力度,每年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能性培训1000人,到2020年完成农村实用人才技能性培训5000人。

(五)提升监管能力,促进质量安全

1.严格执行农业标准。制定完善县级农业生产标准体系,推进作物标准田、园艺标准园、养殖标准场建设,重点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对申报并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农畜产品、符合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市级以上品牌产品和按出口标准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助争取市级扶持政策。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对产品原料及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状况例行监测制度,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标准体系认证工作。到2020年,全县重点农业园区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60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

2.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加强政策引导,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开展农业品牌塑造培育和营销宣传,培育一批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好农产品品牌价值。加强品牌资源整合和品牌营销推介,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提升和塑造“延寿”农产品品牌形象。发挥有关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到2020年,全县农产品地理标识和知名品牌达到3个。

3.提高质量监管能力。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县级要整合资源建立健全标准化检测中心,乡镇和大型农产品市场要建立检测室。争取市级对配备的设备给予资金支持,构建农产品全程检测网络。鼓励主要批发市场、产地市场、农产品配送企业、超市自建检测点。加强农业执法监管能力建设,依法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优先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试点范围,逐步建立以生产、贮存、包装、流通、销售为链条的农产品追溯制度,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到2020年,建立健全“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9个,村和农产品产地中心区检测点45个,基本实现地产农产品质量可追溯。

四、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主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农业、水务、林业、畜牧、水产、开发、扶贫、农机、供销、旅游、气象等农口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及国土、发改、财政、工信、粮食、统计等相关部门主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农业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及林业、畜牧、水产等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长期抓此项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把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部门协作。在县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会、培训会、现场会、推进会和总结会,研究和部署我县的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工作,为我县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提供组织、智力、资源和信息支持。县乡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等主管部门要抓好组织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发改、财政部门要统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积极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教育、科技、工信、国土、环保、水利、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合力推进。

(三)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提高科技应用率、转化率和贡献率。稳定县乡村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专业协会的引领作用。与高校和农业科研单位搞好协作,引进先进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加快构筑生态、安全、高效、集约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四)加大投入力度。在政府扶持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现代农业建设者创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规范高效的投资经营环境。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完善涉农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建立资金和技术投入整合机制。

(五)突出龙头带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着力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积极支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和开发先进的保鲜加工技术、工艺和设备,拓展精深加工领域和层次。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储藏、运输、营销等服务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促进优势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六)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农村土地、林地流转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土地、林地承包权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为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优化发展环境,健全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加销关系,不断提高一体化合作水平。



延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53日        

推荐访问:延寿县 农业 实施方案 【农业方案】延寿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