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关于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上好课【六篇】

时间:2022-05-24 10:50:03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Primary school),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之内。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少数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上好课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上好课6篇

第1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上好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潮美小学 孙晓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2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上好课

如 何 说 课

初幼教研训部

刘 慕 华

如 何 说 课

一、什么是说课?

二、为什么要说课?

三、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四、说课的内容。

说教材(内容、地位、目标、重、难点、关键、教学具等)

说学情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流程,

说板书设计。

五、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六、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2. 写不足之处:

3. 写教学机智: 4. 些学生创新: 5. 写“再教设计”:

如何说课

什么是说课?为什么要说课?它与备课、上课又有什么区别?说课都说哪些内容?说课有什么技巧?又要注意什么?看来问题很多,今天我重点和大家学习说课要说哪些内容,其它问题简单说。

一、什么是说课?

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狭义的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

二、为什么要说课?

说课,对于了解、研究和评价一节课,对于专题研究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说课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又不牵涉到学生,简便易行。同时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教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比如:在备课中,虽然教师对教材做了一些分析和处理,但这些分析和处理是浅显的感性的;而通过说课,从理性上审视教材,就有可能发现备课中的种种疏漏,再经过修改教案,疏漏就会得到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吃透教材。另外,说课的准备过程是教师驾驭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尤其说课不仅要说明怎么教,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这就迫使教师去学习教学理论,认真思考问题。这是教师从理论上去认识教学规律的过程。说课还需要教师写讲稿和演讲,这又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良好的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这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省、市级评优质课时,有时因为课节多,就采用说课形式,教师招聘等都用到说课,所以我们一定要会说课。
三、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一)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1. 相同点:

(1)主要内容相同,说课与备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

(2)主要任务相同,都是课前的准备工作。

(3)主要做法相同,都要学习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
2. 不同点:

(1)概念内涵不同。说课是属于教研活动,要比备课研究问题更深入。而备课是教学任务如何完成的方法步骤,是知识结构如何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实施方案,属于教学活动。

(2)对象不同。备课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即面对学生去上课。而说课是对其他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

(3)目的不同。说课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而备课是面向学生为目的,它能促使教师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4)活动形式不同。说课是一种集体进行的动态的教学备课活动;而备课是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的教学活动。

(5)基本要求不同。说课教师不仅要说出每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说出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而备课的特点是在于实用,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只需要写出做什么,怎么做就行了。

(二)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说课与上课有很多共同之处。如,说课是对课堂教学方案的探究说明,上课是对教学方案的课堂实施,两者都围绕着同一个教学课题,从中都可以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艺术,都能反映教师语言、教态、板书等教学基本功。一般来说,从教师说课的表现可以预见教师上课的神情。从说课的成功,可以预见其上课的成功。说好课可为上好课服务。因为说课说出了教学方案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使上课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而上课实践经验的积累,又为提高说课水平奠定了基础。这些反映了说课与上课的共性和联系。

但说课与上课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说课与上课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2. 说课与上课的对象不同。上课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课堂外教师同行间的教研活动。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

3. 说课与上课的评价标准不同。

可以看出,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四、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一班包括五项:

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
1. 说教材

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说清说课内容或课题,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及教学具准备等。

如:

教学内容地位及作用:我说课的内容是(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整数知识的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到分数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同时又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础。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难点是感知分数的意义,教学关键是认识分数必须理解平均分。此外还为学生准备了正方形纸和当堂训练卡等教学具。
2. 说学情:就是对学生情况分析。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等方面阐述。
3. 说教法、学法(有时分说、有时合说)

说教法。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运用。

说学法。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和学习习惯,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一般来说,任何一节数学课都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说课者要注意说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应以哪种教学方法为主,采用哪些教学手段。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而定的。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从教学任务来看,感知新知时,以演示法、尝试法、实验法为主;理解新知时,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形成技能时,以练习法为主。 从教学内容来看,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以演示法、尝试法、实验法为主;应用题教学,一般以谈话法辅之以尝试法;教学起始概念,一般用实验法、探究研讨法。
从教学对象来看,低年级多用演示法、实验法;中年级多用启发谈话法或引导发现法、尝试教学法、探究研讨法;高年级可适当用讲解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从学法指导来看,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不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但教师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等。从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 直观演示法 引导探究法 先学后教 等

学法:1、自主学习;2、合作探究;3、动手操作等

4. 说教学流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
(2)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

一般的新授课大致有这样几个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探究新知——汇报结论——实践应用——归纳小结。

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引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注意:这里是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跑偏。)

2、出示自学指导:(意图:让学生有章可循,按照指导自学,知道学什么。)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这里要给学生规定自学的时间)(意图: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同时教师能适时点拨有困难的学生。)

4、检测汇报;(这里有两次检测,因为是两次自学,这也正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中的一个变式模式,叫“分散教,分散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还有对新知掌握情况,以便及时反馈。针对某个知识点的基本练习)

5、当堂训练(平时教学中当堂训练可不在课堂中处理,而是作为当堂小测)(意图:综合练习——综合训练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

6、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5. 说明板书设计:板书的内容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通过看板书,学生能清楚知道我们这节学的是什么,所以板书要简洁、明了、规范。如认识几分之一板书:课题、意义,读法、写法等一目了然。(意图:便于学生梳理知道点,对知识有整体把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五、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1、说“准”教材;2、说“明”教法;3、说“会”学法;4、说“清”教学意图;5、说“清”练习层次。

六、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说课中就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
2. 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领导和老师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

3. 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
4. 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通常可以安排一节课的1/3—1/4的时间。

教师说课模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   )
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 是后面学习(   )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或理解并掌握)(   ), 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   )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或观察比较):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   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
(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   探索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  )个教学环节:
(意图: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   ),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 实践应用:

(意图: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 反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式设计:

(意图: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本节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作业:写一篇说课设计。

怎样写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二、为何要教学反思?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四、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五、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三、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达到预期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

2. 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 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 些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维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 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作业:反思的内容有哪些?

第3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上好课

《教师如何上好课》读书心得

今年寒假期间学校组织广大老师们开展读书活动,我认真阅读了《教师如何上好课》一书,通过阅读了解,里面的内容写的真好,不仅有理论方面,也有案例方面的,第一章主要是对公开课的概述,其中有一段说到公开课的意义?上公开课有利于促进教师 素质的提高,包括知识水平(因为每一位教师 为了上好课,需要花大力气去备好课,课前充分的知识准备也比平时教学要充分得多),还有就是有利于促进教师 教学能力的提高,里面有这样一段文章说到一位年轻教师 在第一次上公开课的时候由于在课堂上讲的是与教材相反的结论,结果评课中被一票否决,但她为了证实自己的能力和对教育观念的理解,又开了一次课但由于学生异常的活跃,所以这次的课也失败了,但她从中反省出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学生决定你公开课的成功,在第三次的公开课中由于在试讲中说了两句话:谢谢同学们的配合,还有一句是我给大家设计的板书是———在一旁听课的老师就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说学生配合,也不能说给学生设计板书,要发动学生呢感来思考,来创造,虽然她前几次的课都没有成功,但是她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她在一次次的公开课中成长,对此我相信每位老师都有同感。

在《怎样上好课》这一节中说到要上好课得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 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了解他门的个性,要在教学中真正发现、了解、认识学生的各个方面,多与他们交流,在跟 孩子交谈时,应该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平等交谈,而不是高高在上,我们把爱心带进课堂的时候莫忘了把微笑带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体态语言拉近师生距离,当学生成功时,用掌声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摸摸她的头,用鼓励、期待的眼神望着他们的脸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他也能行。其次,要上好课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另外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我们也许并非是天才,但是我们可以要求并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课程理念解读也在不断地深入,课堂教学不只是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他们人生的发展。

在第三章中说到上好课的秘诀:包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丰厚的人文底蕴、健康的心态和精神状态,良好的沟通艺术。在第三节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钟头,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起来,最后,他断然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口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救驴子。农民把所有的邻居都请来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子很快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的大声哭叫,令大家都很不解的是,不一会儿它居然安静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它惊呆了,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他都做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的抖落下来,然后狠狠的用脚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惊诧不已。

其实生活也是如此,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会如秽土落到我们的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将他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的铲在脚下,因为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人生中的一块垫脚石,学着积极的面对问题,把困难当机会,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在上课的准备过程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把困难当机会吧,失败者常把机会当困难,成功者常把机会当困难。

总之看了本书之后让我对上课又有了一个新的理解,我想这些在今后工作实践中慢慢的体会。

《教师如何上好课》读书心得

单位:大通二中

姓名:白成梅

性别:女

职称:中二

第4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上好课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作者:崔洁
来源:《文理导航》2016年第09期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备课是一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备课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有效备课;数学教学

        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对教师而言,有效备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备课呢?下面我将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转变观念,刷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实施机制。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的思路,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在备课时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二、备教材

        (一)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组成的。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1.明确知识内容的学习程度

        上好一节课必须明确知识内容的目标设定,首先了解整个单元的内容,研读教材分析,联系前后内容,再进行教学设计。

        以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为例,教师首先要了解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教材要求学生会画角,而新教材则淡化了这个要求。另外,结合下面几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会发现,这节课一定要使学生透彻地掌握“角的大小和角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才能为下面学习“角的种类以及角的比大小”做铺垫。

第5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上好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微课
作者:杨茜
来源:《江西教育C》2015年第10期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方式逐步更新,在这个环境下,微课也逐渐成为了许多教师的宠儿。何谓此微课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又怎样进行微课程呢?

        一、何谓微课

        微课又叫做微课程,其全称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微型教学,主要载体是微型的教学视频,是对某个学科一些重难点或者其他知识点所作出的视频讲解和情境再现方式。其内容包括了教学片断的视频或音频、教师的研讨以及课件的展示等。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少,微课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在15分钟内完成,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恰恰也是由于这些,学生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重难点比较突出,教学效果也不错。

        二、如何上好数学微课

        1.准确把握知识点,突出重难点

        前面提到微课内容比较单一、简单、集中,所以教师在制作的时候就要注意把握知识点,突出重难点,这样才能凸显微课的意义,更具针对性,提高教学实效。比如在垂线的相关教学内容中,主要包括了三个知识点: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一位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分别根据这三个知识点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为了让学生主动思考,这位教师特意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垂直线段性质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主要辨析以下两点:过直线上一点或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有何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有何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第6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上好课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

网上转载

新课程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促进学”的响亮口号。“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对策。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再现教材。备好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备课呢?下面谈谈肤浅的认识:

一、刷新理念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说过“行动到位与思想到位同等重要”。所以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要学习、要思考、更要实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所以我们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上述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走进学生

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张白纸。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理论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才能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才能确保有效教学的开展。

例如:有位教师在备《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先调查了一下学生,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每天都在吃各种各样的饭菜,但对菜的搭配进行主动研究的却很少,所以对“配菜”这一情境都比较陌生,因此该教师重组了教材内容,把教材中的主情境“配菜”放在练习环节,改为学生经常经历的早点的搭配,即2种饮料和3种点心的搭配;衣服的搭配,即3种上装和4种下装的搭配。不仅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充分利用学具卡片,让学生通过摆学具来解决搭配问题。

在备课时,教师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现实学情,才能设计出实用的、有价值的学案。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加以仔细的考虑,在头脑中形成很深的印象,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不同认识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

三、深挖教材

首先,读大纲。

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的。

其次,读教材。

要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读教参中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包括教材的每一个信息,每一句提示语,每一个练习,把握好教材设计的意图。但也不要被它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调整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

那么,该如何备教材呢?现从备教材备什么的角度谈几点认识:  

(一)备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教学内容的广度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备教材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

例如:教学“统计”一课时,有教师就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扩充,将书中一个例题和几个单独的习题进行了巧妙组织,形成了“我要调查”、“我能统计”、“分析统计”、“挑战统计”四个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这样,学生在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自信心得到不断增强。  

同样,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深浅也要适中。内容太深,学生不能接受;内容太浅,又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还是以“统计”一课为例。一位教师在上课时用课件创设了猪八戒吃不同形状饼干的情景,让学生想办法统计出各种形状的饼干各有多少块。课件非常生动,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并积极地投入探究。可事与愿违,学生无法正确统计出结果。原因在哪?就是教学内容过深。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统计知识,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一般方法和认识象形统计图上,而不应该拔高到用不同的统计方法统计动态的事件上。总之,要适合学情。  

(二)备教材的顺序。新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已经有所安排,但是教材中设计的教学顺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细。教学时,教师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具体细致的安排。  

例如: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有教师就根据教材大胆地进行了加工处理,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一是“说一说”,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二是“摆一摆”,摆出你心中有规律的一组图;三是“找一找”,同学们摆出的图有没有规律,如果有,针对同一个排列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规律(如形状、数量、颜色、长短、大小等);四是“演一演”,用声音、动作、图画、节奏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某种规律;五是“改一改”,把一组没有规律的排列改成有规律的排列。这样设计,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有时一部分知识可能有不同的教学顺序,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哪种顺序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哪种顺序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哪种顺序教学效果更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呈现一般是叙述性的、静态的,大多数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的例题和习题作为学习材料。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知识的呈现上,应由静态封闭转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在动态中生成。

(三)备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使学生全身心地投身于真实的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所不在。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有位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教师与学生做“开汽车”游戏,教师做开汽车动作,教师后面(也就是汽车上)有4个学生。汽车启动,教师问现在汽车上有几个同学(4个)。教师报站名,停车,又上来了3个学生。汽车再启动,教师问又上来了几个同学(3个),汽车上一共有几个同学(7个)。又到一站,停车,下去2个同学,教师问现在汽车上有几个同学(5个)。这时,抽象出算式4+3-2=5。游戏如此反复轮流做几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这样,把教材中提供的素材通过设计实际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理解数学,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对于那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备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要灵活运用教材,又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同时,教师也不能局限于手中的一本教材,可以参照别的版本教材对本节课的内容是怎样编排的,有没有可取之处;也可以查一查其他资料中关于本课内容的相关叙述,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还可以收集现实生活中对本课教学有用的资源等等。一句话,备教材时,教师要紧紧抓住以上三个“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四、抓住要点

(1)确立目标点。

课时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测性。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目标设计。如果说发展性领域的目标是隐性目标,很难在一节课内发生明显的变化,不便于检测的话,那么认知性领域的目标应该是显性的,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应该有明显的变化,是可以检测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是一节课中方方面面都突出,而是突出一个方面。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过程”,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结果”。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备课时,我们首先要分析,先看课标的总体要求,再把这一单元的目标、本节课的目标确立好,把目标变成问题。例如:确定《有多重》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过程与方法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知识与技能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之,要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首先要确立富有活力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不应只局限于学生认识方面的发展,而应体现全面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制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1、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从三个纬度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2、每节课的三维目标要具体、有针对性。

3、要整体把握教学目标,层次清晰。从宏观上考虑,从课程目标到阶段目标,再到单元目标和一节课的目标。

4、要有数学思想、有发展性。

(2)抓住重、难点和关键点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教师需要明确哪些是教学的重、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以至影响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例如“9加几”一课的教学,教学的重点是: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探究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2.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口算9加几。一般来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确定教材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研究所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

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有的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有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差距等等。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教材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作用。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在于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使学生弄清一个长方体有哪三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有怎样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组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教师抓住了这个关键,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强化训练点

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标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训练设计应在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兴趣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训练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意识,并促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必须坚持“训练的梯度、训练的广度、训练的强度、训练的区分度和训练的效度”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凸现生活性

训练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例如: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有关计算后,设计这样一道训练:某老师家的客厅长60分米,宽40分米。现在要用正方形瓷砖铺地,店里有边长4分米、边长5分米、边长8分米的三种瓷砖。你认为应选用哪种瓷砖好?并算一算要用多少块这样的瓷砖?这样的训练,既考查了学生“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选择、设计,变枯燥乏味的知识为生活中看得见、听得到、有价值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满足差异性

《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训练的设计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满足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展示。例如:某教师设计了一道这样的习题:县博物馆门票每张10元,50人以上可以按80%优惠购买团体票。如果我们班45人去参观,请你设计买票方案。这样的题目,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尝试的空间,使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设计出一种买票方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智力水平较高的优生,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达到能“跳”的“跳”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的目的。

③体验趣味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训练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设计训练:先计算,再想一想,这些题有什么特点,怎么算比较快?

1/2+1/3= 1/3-1/4= 1/5+1/6= 1/3-1/8=

你能根据上面的规律,很快算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1/4+1/11= 1/5-1/7= 1/3+1/7= 1/8-1/9=

这样的训练,让学生计算时感到有趣,通过计算发现一些规律,寻找捷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类比推理灵活解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④突出实践性

训练设计不应只停留在巩固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做一做、写一写,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使之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实践性作业主要有:①操作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一位老师设计的训练:用一根长16米的绳子围一个活动场地,最大能围多少平方米?②调查型。调查可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运用已有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学会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凸现数学的价值。如:让学生调查家中的各项开支情况;调查学校近两个月的用水、用电情况;从调查得到的信息中进行整理和分析,想想有哪些数学问题?你能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③研究型。鼓励学生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记下来、写出来,提供一个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如写数学日记,办数学手抄报,写数学小论文等。

⑤注重开放性

新课改下的训练设计,无论是训练内容的选取还是训练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开放性训练主要有:A、条件开放。如:“平均数应用题”,花生糖每千克12元,水果糖每千克6.8元,奶糖每千克15元,酥糖每千克10元。任选3种糖各5千克配成什锦糖,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B、结论开放。这类题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如用18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高是()厘米。C、方法开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做出不同的解答。如比较5/6和3/4的大小,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出下面的各种方法。①化成小数比;②画线段图比;③化成同分子分数比;④化成同分母分数比;⑤与1进行比较;再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⑥注意延展性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训练设计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如:学习了利息、利率的有关知识后,引导学生课后到各商业银行了解国家规定的年利率情况,储蓄中有哪些种类可以不用缴纳利息税,提前支取或延期支取的利息计算情况。使学生不仅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课本以外的知识得以补充,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大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⑦渗透教育性

数学训练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灵,将学科教学与学生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设计训练: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再将结果填入短文中,使短文成立。20.8÷2.6 13.8÷0.23 77.48÷0.04 3890×0.5 28.5÷0.19 想一想,填一填,再读一读。( )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共进行重要战役200多次,共歼灭日军( )余万人。经过( )年艰苦战斗,于( )年8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周年。在这里,既巩固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又用到了已经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同时还需要一些推理,借助于短文的介绍,检测了学生对社会知识的了解程度,达到了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五、提升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是教师自身发展和逐步培养学生的需要。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记录:

(1)教学目标达到没有?表现在哪些方面?

(2)教师的教学机智。

(3)学生灵感和创新思维记录。

(4)失误分析及调整设想。

(5)还可写下“再教设计”。教学反思后回过头来写一份详案效果不错,可以使教学设计的环节有的放矢。一个学期抽时间写四、五篇反思后的详案就已收获不小了。写的目的不在多,而在于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于精写。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听课的一位老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确实,从某种角度看,教师的工作除了真正课堂上的教学以外,其为教学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可看作“备课”,除已有“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以外,要从提高专业素养、开展学习互助、挖掘课程资源等更高的视角来“备课”,为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全面、深入的准备。

六、名师备课心得

徐斌: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他以十年磨一课的精神,追求数学的理想课堂。

其备课心得是:“曾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孰不知,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在生成的课堂上,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教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刘可钦:北京市中关村第四小学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其备课心得是:教师备课时,如果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对不同教学思路的追问,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质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能预约出课堂的精彩。

钱守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其备课心得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时应树立五种意识:

一,对话意识。与《数学课程标准》对话;对教材对话;与同伴对话;与名师,网友对话;与学生对话。

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社区,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找准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精心安排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

四,“预设”与“生成”意识。

五,质量效率意识。确定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组织好有效的课堂练习。

夏青峰: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副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其备课心得是:备课是有技巧的预设框框,进行成功的备课,应不断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

一,为何而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的数学知识?学习它,对学生的成长有好处吗?有哪些好处?通过学习,需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备课时,我们的脑海中必须要不断地浮现这些问题。只有清楚了这些问题,备课才会有方向。

二,学习什么。这是涉及学习内容的问题。哪些内容是有价值和重要的?哪些内容可以作教学法的加工,使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怎样选择教学资源与教学材料》我们在备课时,应予以反复掂量。

三,怎么学。备课时,一定要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会怎么做?我更在乎什么?

四,学得怎样。对照目标,在备课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对学生学习的检测与评价。

陈惠芳:张家港市沙洲小学副校长,市学科带头人。

其备课心得是:

一,备课前“三读”。广泛地阅读教育学著作;系统地读教材;客观地读学生。

二,备课做到“三动”。动笔写一写;动手做一做;动笔算一算。

品读众多名师的备课经验,我们不难明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自觉地,全身心地钻研教材,教法,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造和运用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下真功夫备好每一节课,下大功夫深刻反思教学行为和过程。这样,必然能够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

推荐访问:上好 小学数学 教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