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9篇

时间:2023-07-14 16:35:02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摘要:本文从学生个人方面、家庭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方面、社会环境方面提出相应的人际交往障碍调适策略,进行干预和调适,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9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9篇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篇1

摘要:本文从学生个人方面、家庭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方面、社会环境方面提出相应的人际交往障碍调适策略,进行干预和调适,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障碍,完善他们自身人格,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调适;策略

综合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能力方面和人格方面存在人际交往障碍,我们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进行干预,帮助高校生找到自己身上所遇到的问题,学习并解决自身的困惑,将自己的人格尽量做到完善,提升大学生素质,为社会输送健康的人才。同时也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提供补充,以便对日后的研究有所借鉴。

一、学生个人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

正确理解认识交往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去接受。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应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扩大交友范围,让自己的生活也因朋友而变得丰富多彩,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交友观念。

(二)全面发展兴趣爱好,提升自身交往能力

进入大学会遇到在语言、文化、兴趣、人格、价值观等不同方面的差异的交往对象,使我们的交往变得不再简单,我们需做到全面发展自己,才能应付自如。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参加学生会、班干部等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舞蹈、游泳、书法、绘画等,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在学习中多结识志同道合的人,多学习,以此提升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掌握必要的交往技巧

大学生要处理好和他人之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学习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和别人交流时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第一次见面会因你身上的某个特质而愿意和你再次见面。

第二,学会换位思考。

第三,运用正确的语言艺术。

第四,学会幽默。

第五,主动热情。

第六,学会赞美别人。

第七,给自己进行积极地暗示。

(四)正确处理现实与网络中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分清现实与它的区别,现实生活才能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吃穿住行。网络世界虽然美好但它是虚拟的,我们所需要的精神追求通过在现实生活努力去创造也能获得。

二、家庭教育方面

(一)改变家庭教育理念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应该做到严厉和慈爱相结合,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待子女的态度应该松一些,大气一些,父母应与孩子多一些交流,少用命令式的语气,用道理去说服孩子,不要强制孩子去做你所认为对的事,多些笑脸,少些发怒,多些朋友之间的亲密,尽量不用父母的威严来压制孩子,多给孩子讲些道理。

(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不健全的人格会形成人际交往障碍,父母应多与孩子沟通,不能一味按照父母想为孩子设想的未来发展,多与孩子沟通,父母注重自身的素质,不因孩子做错事乱发脾气,应给他们讲道理,采用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做到家庭中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不独断专行,制定相应的规定,有问题讲出来家庭中的成员一起解决,父母与孩子共同构建一个和谐而又民主的家庭。

三、学校教育方面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工作

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方面问题,开设相关的课程。帮助他们解决自身所遇到的心理障碍,学习自我调节,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处理好人际交往关系。具体应遵循几个原则: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明确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面对人际交往之间的障碍。

(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成功交往的品质

学校应让学生重视锻炼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安全需要是每个人都追求的,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从中获得安全感,收获友谊。通过他人对自己积极的评价,增强我们完成工作的积极心,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锻炼好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社会环境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大学以开放、民主的态度对待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观念、人际交往观念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应宣传积极健康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社会中大众认可的观点,常开展事例教育,让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健康经济的社会风气。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

现代社会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处在其中经常接触网络中虚幻的信息,难免分不清对错而沉迷其中,打游戏或在网络上结交网友,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引导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我们应遵循这几个原则:社会管理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自我管理和他人约束相结合,社会相关管理部门与宣传健康的网络知识相统一。社会相关部门应注重宣传健康上网的意识,引导大学生学习有关网络的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知识,建立和促进良好的榜样。

五、小结

本文在以往研究结果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人际交往障碍的调适策略。第一是自身方面,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在和他人交往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学会调节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魅力,让别人喜欢和你做朋友。第二是家庭方面,父母应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并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第三是学校方面,应重视心理健康教学工作,设置心理咨询室,老师引导学生正确提升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第四是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应营造良好的风气,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参考文献:

[1]温永慧。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人际交往技巧[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05):31-33.

[2]张宏伟。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对策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6):72.

[3]章梅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分析与改善途径[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28-30.

[4]吴丹。当代大学生交往心理分析及交往障碍调适[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篇2

摘要:网络在大学校园已经普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它给大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着眼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分别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文化;人际交往;大学生

网络文化是随着网络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促进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而网络的发展更进一步促使了网络文化的产生。“网络文化”(Internet Culture)属于文化的范畴,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网络文化的形成打破了时空的阻隔和地域的限制,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化交流时代。它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当代大学生首当其冲的受到着影响,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给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1、使大学生人际交往更自由

网络文化是一种虚拟的环境,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中有一幅著名的漫画,一条狗对另一条正在上网的狗介绍经验说:“在因特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首先,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能够随心所欲的结交朋友,只要兴趣相投,就可以成为朋友。另一方面,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网络文化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生存空间,使大学生人际交往更为自由。

2、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广泛

网络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网上汇集和更新,使其成为一个信息量大、内涵丰富的世界。网络文化以其丰富的资源吸引着大学生,成为其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和联系朋友的重要渠道。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的最佳平台,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开放场所,而且这种交流与沟通是普遍的,因此,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了空前的广泛性。

3、使大学生人际交往更加自主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人际交往更具有主动性。网络文化具有平等性,每一个人都有诸多的选择权,可以选择参与各种各样的论坛,选择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并且能够发表各种言论。网络人际交往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形式,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4、使大学生的交往更加便捷

网络文化为大学生的交往提供了许多便捷的渠道,如QQ、微博等,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进行交流和沟通。在网络文化中,人人都可以是中心,只要双方愿意,无需任何其他的中介就可以实现交往,非常便捷,满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

1、使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随意性增强

网络文化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可以建立各式各样的虚拟身份,进行交往。这种虚拟的交往有可能使人们更容易态意而为,抛弃现实生活中约束自己的道德律和理想信念。大学生在网络中过度的追求“自由”,人际交往变得过于自由放纵,在这基础上,大学生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就变得不那么认真负责。这会影响到网络文化的正常和健康的发展。

2、使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缺失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网络上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浏览各种各样的信息,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信息量的增加很容易导致大学生迷失人际交往的目标和方向,影响其人际交往的能力,进而影响其人际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缺失。

3、使大学生人际交往诚信度降低

网络行为的主体是“虚拟之我”,对象也是虚拟的,这就使得大学生认为“网上结交的朋友是不可信的”,在网络上,缺少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监督和约束,大学生的个人行为往往有一定的虚假性,甚至是欺骗性。久而久之,导致了大学生对网络人际关系的信任度降低,也必然导致大学生自身的诚信度降低,大学生发布信息的可靠性降低。

4、使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降低

网络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世界,它在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同时,也使其人际交往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发生弱化。对于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有些大学生不能抵制诱惑,过多时间的漫游在网络里,在很长一段时间后中止网上活动,往往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感,进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综上所述,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应遵循平等性、诚信性、有益性等原则,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以实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而消除其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周柏林,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初探,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17(1):56-58.

[2]钟晓媚,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影响,探求,2003(8),62-63.

[3]严薇,大学生网上问题行为心理分析,高校理论战线,2002(3),25-27.

[4]谭金蓉,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1),85-87.

[5]张坚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4,4(2),77-81.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篇3

《心理契约理论在新生代员工激励中的应用》

一、心理契约理论在员工激励中的作用

“心理契约”一词最早是由组织心理学家Argyris于1960年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的,用于说明雇员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心理契约是指成员和企业在彼此的相互关系中,所感知到的独立于经济契约的一种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心理期望,这种期望主要关于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兴起至今,心理契约理论对员工激励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学者的证实。冉鹏、于珊、李明智、林晓妮等人分别研究了心理契约在员工激励中的博弈优化问题、心理契约在创新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激励中的运用、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员工激励模型、运用心理契约激励“80后”员工的策略。相对于经济契约而言,心理契约从把握员工的心理期望出发,针对员工重视的企业责任和员工利益问题构建心理契约模型,满足员工需求,从而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

二、新生代员工的心理契约构建

新生代员工是指在“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企业职工,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区别于“60”和“70”年代出生的员工,新生代员工具有以下独特性。第一,厌倦单调、枯燥的工作和生活;第二,追求个性和自由;第三,自我意识强烈;第四,崇尚多元化的价值观;第五,渴望被认可和成功。从需求层次上来看,相对于工资、奖金等经济型契约,新生代员工更加重视情感和精神层面的心理契约。

关于心理契约的内容维度,现有理论主要包括二维结构说、三维结构说和四维结构说。在现有维度理论的基础上,不同学者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分别给出了自己理解下的心理契约维度。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新生代员工的心理契约主要包括交易型因子、关系型因子、发展型因子、生活型因子。

交易型因子是指新生代员工和企业为了维持雇佣关系而必须履行的基础性职责,例如企业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新生代员工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负责。关系型因子是指新生代员工和企业为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做出的努力,例如企业为员工提供友善的人际关系环境、新生代员工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型因子是指新生代员工和企业为了彼此的长远发展而做出的贡献,例如企业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支持、新生代员工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努力工作。生活型因子是指新生代员工和企业为了满足彼此“工作效益”以外的生活或形象需求而履行的责任,例如企业为员工的生活质量提供支持、新生代员工为企业的良好形象保驾护航。

三、运用心理契约理论激励新生代员工的策略

通过构建企业和新生代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能够满足新生代员工的隐性需求,实现对其有效激励。针对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和心理契约内容维度,企业应构建满足彼此隐性期望的心理契约模型,从而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1、认识交易型因子,履行企业的基础保障职责

交易型因子是指新生代员工对企业基本职责履行程度的认知,企业应从交易型因子出发,履行好基本职责,为新生代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可靠的安全卫生保障、基本的人格尊严等基础性职业保证。

交易型因子在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构建中发挥着基础作用性,位于心理契约的金字塔塔底,对其它心理契约维度起着支撑作用。正确认识交易型因子的基础性,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履行的基础保障性责任,是激励新生代员工的第一步。

2、关注关系型因子,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

关系型因子处于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金字塔的第二层,对应于员工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新生代员工更加注重个性和自由,他们往往厌倦尔虞我诈的职场环境,更注重团队协作和友谊体验。因此,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给新生代员工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感受,使其更积极愉悦地开展工作。

企业应关注并履行关系型因子中的企业责任,通过“以为人本”的企业理念、高效沟通的企业制度、互助友爱的企业文化、协作共赢的团队模式等管理方式为新生代员工营造融洽的人际环境。

3、重视发展型因子,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出谋划策

发展型因子位于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金字塔的第三层,对应于较为重要的成就动机需求层次。由于新生代员工渴望被认可和成功,所以更加重视其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心理契约另一方的企业,应该重视发展型因子,帮助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其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在企业集团内部创建更多的发展平台、为员工提供公平公正的职业升迁通道。

通过履行发展型因子中的企业责任,使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型期望得到满足,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使其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信心,最终使新生代员工处于被高度激励的状态。

4、重点把握生活型因子,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

生活型因子位于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金字塔的塔顶,是新生代员工最重要的隐性需求。企业通过履行生活型因子中的企业责任,能够满足员工的生活型需求,为员工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体验,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新生代员工厌倦单调乏味的生活状态,追求丰富多样的高质量生活体验。他们对假期休闲、旅游、摄影、亲子互动、健身娱乐等生活方式要求严格。相比加班获得高额的奖金而言,新生代员工更愿意利用假期去享受生活。

重点把握生活型因子中的企业责任,企业可以为新生代员工提供更多的休假时间,也可以在工作地点设置咖啡糕点间、健身房、娱乐游戏室等休闲生活空间,还可以举办集体旅行、摄影比赛、管理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员工活动。通过多项措施的共同作用,履行好生活型因子中的企业责任,满足新生代员工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达到对其有效激励的目的。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篇4

[摘要]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这一问题上有很大变化,因此加强大学生对网络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积极寻求大学生交往障碍中存在的问题,在肯定网络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寻求消除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交往障碍的举措。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迈向社会以后能否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人际心理学和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心理。恶性的人际交往关系、不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和弱化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阻碍当代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人际交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大学生交往的范围产生了制约因素,包括三方的心理因素:感情因素、学习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

一、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成因

(一)网络扩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的认知偏差空间

首先,由于网络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基于网络的“人—机”交往方式的一种间接交往,这种交往方式丧失了大学生在“人—人”交往方式下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中所普遍运用的手势、表情、眼神等体态语言的交往形式。诚然,视频、音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某种程度上的体态语言,但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其次,通过网线在实现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的同时也会由于这种交往形式的隐匿性而导致对人们社会人际关系真正理解的缺失而造成对人际认知的不全面性。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导致“网络交往主体的自我认同困难”这一后果。

(二)网络加速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的人格分裂倾向

首先,网络在大学生生存的自我同一性方面存在问题,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下不利于大学生独立性格的形成,也仅仅只能是网络世界里的“普通人”,因此,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性格分裂体征。其次,网络使大学生的性格更加复杂,变化相对缺乏稳定性,一个在网络世界里可以高谈阔论畅谈人生的大学生极有可能在现实世界里却是无比空虚与孤独,这种由心理鸿沟形成的强烈反差,必然对大学生的性格产生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在网上交流都是打字交流,而不是面对面的谈话,导致大学生的思维能力骤降。学生在网络世界里满足于声音、图像等感官的直接刺激而缺少深度的理性思考,从而弱化了其信息接受、处理、反馈的能力而表现出个体交往能力的下降趋势的一个指标系数,不但没有得到提升,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制约了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正常交往能力,降低了和正常人交往的能力。

(三)网络强化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的障碍固化趋势

网络人际交往由于其交谈的内容和形式大多是通过屏幕上的字母和语句来完成,由此产生的虚假信息、篡改数据文化、网上盗窃、病毒的传播等犯罪和不道德行为使学生产生怀疑、恐惧、防范等心理。虽然在与各种人打交道时采用浪漫和幽默的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沟通不畅。网络为大学生创造温暖的虚拟空间时,阻止了真正的情感精神活动,导致他们心理交流存在障碍。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举措

(一)充分肯定、全面把握网络的积极作用

就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心理障碍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传播网络的积极作用,并且把网络的好处充分地宣扬给大学生群体,使大学生在网络的环境下也可以克服心理障碍,充分把握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优势,使网络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自由时间比较充足,且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选择的权利较多,也可以集成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优势,当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与人沟通的时候不但可以抛弃物理世界的一维性,还可以弥补不可逆性的不足,进而使大学生有更多的人际交往的时间。

(二)积极探索、客觀认识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要想克服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就必须积极地探索网络世界环境,并公正客观地了解网络环境。客观认识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来正确处理和努力化解当代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诉求是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是全方位的,其身心健康有其固有的规律;此外,网络世界不但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此同时还能给网络健康提供有效的途径,基于此,对网络环境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探讨是非常重要的。

(三)有机结合、辩证理解虚实世界的高度统一

为了有效克服网络给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所导致的心理障碍,我们就必须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有机结合起来,把物质和虚幻的精神空间联系起来,并为构建当代大学生网络环境下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

网络是在现代最发达的技术,大学生是社会上的特殊群体,必须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他们,并给大学生这一群体构筑健康的有高度统一思想的网络环境,使大学生在网络的环境下也可以和他人和平相处、与社会协调一致。就安身立命这个角度而言,应该积极地处理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心理问题,给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营造舒适的、易于沟通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余晖。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其教育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0(10):142.

[2]张翠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改善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198.

[3]孔治国。大学生常见人际关系障碍及其调适[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24(1):61.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篇5

1和谐寝室文化建设和情商培养的内在联系

和谐寝室文化建设和情商培养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和谐寝室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情商培养,寝室成员情商高则有利于促进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寝室一组成,教师就要向同学们灌输我们每个寝室都是一个小家,每个人都是这个家的一份子,都有责任要把这个小家建设好。在寝室里,每个同学的智商、处事能力、性格特点都不一样。室友间学会相互尊重、相互爱护,以谦逊的态度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民主的方式与他人合作,培养集体协作精神。这样团队成员就会慢慢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会勇于承担责任,也会善于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和谐的寝室氛围使同学们每天会保持好心情,遇到困难时懂得相互鼓励,久而久之,心理更趋健康,而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会影响情商的水平,心理健康的人,情商水平相应也高。孔子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寝室是一个团队,和谐寝室就是一个高情商团队。在一个高情商团队中,同学的`感情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哪怕这种看法并不是正确的。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平日里产生的隔阂,增进同学友谊,并在交流中,集思广益,达成共识,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2基于情商培养的“一心,二守,三静(敬、净)”和谐寝室文化建设

2.1“一心,二守,三静(敬、净)”内涵

2.1.1“一心”——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个人、一个集体成功的酵母;感恩是情商之母;感恩是一切善举之源。感恩之心的有无,关系着人生是否幸福。面对同一件事情,心怀感恩,便会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无感恩之心者,则会用阴暗的目光去审视。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就等于送给学生一生的光明,使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以平和之心对待世界,以感激之心对待人生,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健康、幸福。

2.1.2“二守”——守时守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守时守信不光是职业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要求。守时守信不是一件小事,它代表了你的素质和做人的态度。如果你对别人的时间不表示尊重,你对别人的事情答应的快,忘的也快,渐渐地你就会失去影响力或者道德力量。对于承诺的事情要守时守信是一种礼貌、一种尊重、一种信誉。在学生时候养成守时守信的好习惯,有助于你日后的晋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你找到成功的答案。

2.1.3“三静(敬、净)”

1)宁静致远,厚积薄发。当代大学生的两大弊病就是自私和浮躁。乔治桑说得好:“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才变得异常丰富。”安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可以是公共场所不随波逐流的怡然自得,是喧嚣浮躁中不人云亦云的从容旷达,也可以是利害毁誉、患得患失间的淡定释然,更是《菜根谭》中所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那份安静中绽放出来的别样的美丽。要让大学生学会在宁静中,完成自己人生的积淀。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达到自身质的飞跃。

2)互敬互爱,和谐融洽。一个讲团结、讲协作、讲守信、讲友爱、讲宽容的宿舍,它就充满着和谐,充满着凝聚力。在同一个寝室里,成员间应该彼此相爱,互让互敬,情如手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宿舍大家庭中,同学们还要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关爱,学会融洽。

3)净无浊秽,朝气蓬勃。构建和谐宿舍,还应该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作为学校,要努力给同学们创造良好的住宿环境,如在宿舍条件、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提供良好的条件。宽敞整洁的宿舍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热诚优质的住宿服务,会促进人与环境的进一步和谐。同学们也要爱护宿舍环境,保护宿舍环境,同时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精心装扮环境。美好的环境是人们的清新剂、精力的恢复剂、健康的促进剂。同时要净化我们的心灵,时刻保持昂扬的精神和斗志,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创造奇迹,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篇6

隨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移动终端设备也迅速普及,几乎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伴侣”,而移动互联网络不断升级加速,无线网络的逐步覆盖,海量应用程序的汹涌来袭,更是让人们充分体验到科技进步给自己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与乐趣。但是当你漫步在校园里,却会发现如今在食堂、在寝室、在操场、在卫生间,乃至在图书馆、在自习室、在教室,几乎校园里各个角落,随时随地都有学生低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手里拿着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指尖飞舞,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无暇顾及周围世界,凡此种种,不禁让人重新审视那些智能电子产品,而那些人就是当今时代的“低头族”,英文译之为:“phubbing”指的就是整日沉迷于手机而冷落了现实世界的人群。

一、手机对大学生影响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手机网络也日益成为新兴的网络阵地。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截至2014年6月,我国成为世界上使用互联网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约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提升83.4%,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报告同时指出,大学生是所有青少年上网人群中使用手机上网比例最高的,约97.4%的大学生都使用手机来上网。以上数据显示,手机的使用己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其个人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1、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影响

大学生有非常充足的精力和丰富的情感,经过紧张的学习后他们需要为自己减压,此时人际交往就是最好的方式。经过人际交往活动,大学生可以获得友情,可以融入集体的生活中,更加关心自己身边的人,从而也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因此,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2、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个人情绪的影响

年龄在18―24岁左右的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及心理都渐趋成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发展也容易受消极因素的影响,一些不好的情绪,如愤怒、焦虑、紧张等都会给其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实践证明,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对疏导和调节大学生不良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3、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要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当代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和其个人的积极发展。同时,大学生可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好的认识自己和了解他人。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大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彼此,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二、手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

1、调查问卷的构成及设计目的

(1)问卷的构成。本次调查问卷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自行编制,在发放、收回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调查对象即本文主体――大学生。本次问卷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论文主体即在校大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对分析大学生的性别、年级进行分析,了解各个不同年级和男女使用手机的比例和基本信息特征,进而了解整个样本的特征。第二部分是本次问卷的重点,主要内容是问题的选择,通过对在校生手机使用过程娱乐、通讯及人际交往行为的使用频率的调查,分析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进行人际交往的范围、方式和特征。进而分析手机对大学生人际圈的影响的认识。

(2)问卷设计的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分析手机对其的影响和大学生对这些影响的认识,在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同时分析手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对进一步发挥手机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积极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

2、数据收集及样本特征分析

(1)数据收集本次问卷主要采取现实随机发放的途径,在兰州财经大学和平校区图书馆进行。共发放160份,回收157份,有效问卷153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5.6%,覆盖大一到大四的在校生。

(2)样本特征整理分析样本后发现,受访者年级、性别比例分布均匀,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有利于对整体在校大学生的研究。

(二)手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显然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经常使用的几种重要工具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如下:

1、消除了空间的限制,有利于远距离情感维系

81.1%的在校生认为手机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比面对面交流更方便。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社交软件,能在第一时间与好友分享信息,交流感情。由于经常通过电话、短信联系,通过社交软件查看朋友圈等,即使相隔多年没有碰面的老友也不会感到生疏,仿佛彼此刚刚交流过一样。

2、利于消除近距离的交往困境

鉴于大学生的特殊年龄阶段和心理发育特征,他们对于良好人际交往技巧的了解不够充分,实践过程中更是缺乏经验,因此,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人际交往的困境。问卷数据显示,56.2%的大学生使用手机交流是为了避免尴尬。正处于人际交往困境的双方,对于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产生排斥时,以手机为媒介的间接交往在此时是化解近距离人际交往困境的最佳选择。是维护彼此尊严,增进彼此了解,解决交往矛盾,促进大学生更深层次交往的一种好方法。

(三)手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

1、出现严重的伪亲密性、人情淡漠化现象

自从手机介入人际交往之后,交往主体间见面的时间变少了,交心的机会也随之减少。手机的便捷取代了面对面交谈,问候短信代替了真心的祝福,也隔断了情感的交流。在方便的远程交流的同时加剧了大学生的交往负担,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情味锐减。

2、手机依赖成瘾,忽视甚至逃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享受到了手机所带来的便捷后,有的人几乎一天24小时和手机捆绑在了一起,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上厕所,走在路上都有手机相伴,这种现象在大学校园中更是常见。有上述行为的同学被称为“校园低头族”。手机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工具,确实表现出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手机同时也集娱乐、游戏等一些附加功能于一身,无形中加重了大学生与手机的粘性。

3、沉迷于虚拟世界,现实人际交往能力减退

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溺在手机的便捷与多媒体功能不能自拔。其主动的人际交往减少,甚至逃避现实,出现轻微的“社交恐惧”,缺乏人际交往的热情,使其人际交往得不到健康发展,甚至影响以后进入社会的人际交往。

(四)培养大学生自身素质,减少手机的使用

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因而减少手机的使用是解决其负面影响的关键之一。这就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的自控能力,对手机网络、流量等手机使用内容进行适当的控制,加强自身网络防范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手机使用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防止自己整日使用手机,过度依赖手机。不要把时间都用在手机的使用上,应多与他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在必需的时候使用手机,使其能够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健康发展,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北京。国际新闻界。2006.7.

[3]朱海松。无线营销-第五媒体的互动适应性[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4]佟西原。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5]李旦。碎片化语境下手机媒体的机遇和隐忧[J]。2011.23.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篇7

职高生正处于青春期,处在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过程中,良好的人際交往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手机网络对其社交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意义。

一、手机网络与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

1、手机网络的内涵

手机网络与传统网络的功能一样都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但手机网络是以移动电话为上网终端,通过符号、文字、语音图像等形式传播构成的网络。

在很早之前,人们都是通过报纸了解时下新闻,往往不能及时的了解到最新,更全面的新闻,而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广播电视节目逐渐的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但由于受其定时播放的限制,对人们的使用还是具有一定的约束性。直到之后网络的兴起,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它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传播的信息也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具有传统媒体没有的速度快,多样化等特点,人们可以按照个人爱好,浏览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对于学生来讲,手机网络更有利于及时搜索平时不懂得问题,及时的查阅更加全面的资料。

2、高职生人际交往类型

高职生人际交往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亲子交往、师生交往、同学交往。

亲子交往也是高职生人生中的第一个交往方式。其交往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品德。随着年龄的不断成长,他们也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对于父母的很多观点都开始不赞同,与父母发生争议。对于高职生而言,一段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对社会的认知。

师生交往对于学生而言占据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两者之间具有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师生的交往一般发生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中。师生交往的这种关系中,需要二者之间相互配合,教师应具有优秀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也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认知,和对知识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开展一段良好的交往关系。

大部分高职生都不是在本地学习,到了异地远离了父母的爱护,就需要学生独立管理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生活。行为上没有了父母的管理更加自由。到了一个陌生的生活环境里,学生的活动范围比较小,怎么和同学友好的交往是非常重要的。

二、手机网络对高职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1、丰富了高职生的人际交往方式

手机网络的兴起,为高职生提供了多种交往方式,如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即使远在外地无法见面也可以通过视频聊天等进行沟通交流。据可靠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都经常使用社交软件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可见,手机网络在高职生的人际交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主导着学生们的交往方式。

2、拓宽了高职生的人际交往的范围

由于长期的在校生活,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渴望与他人交往,希望有自己的朋友圈。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只能向朋友求助。而手机网络的普及使学生的交往更加便利,通过社交软件,可以更容易的结识更多各种类型的朋友,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和朋友讨论,而不需要受制与地点。与传统的人际关系相比手机网络的兴起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泛的人际交往范围。

3、激发了高职生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有时学生之间很难快速的习惯交往。而现实中也存在很多影响交往的限制因素。由于性格的原因,有些内向、不自信的学生就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而手机网络这个特殊的社交环境,可以让生活中害羞不主动与人交往的学生也能大胆的和他人沟通。

4、有利于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与自我认知

手机网络不仅丰富了高职生的人际交往方式,也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差异,让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享受各种学习资源。手机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交往方式和更多的学习机会,更有利于职高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们在自我认知方面也得到了提高。

总结:

由于手机网络在学生生活中的极高使用率,对职高生的人际交往方面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为学生与老师、家长、朋友的交往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不仅丰富了职高生的人际交往方式,扩大了职高生的人际交往范围,还激发了学生交往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所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正确的使用手机网络,抑制其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周碧蕾,邓树添。人机还是人际——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32(3):49-53.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篇8

【摘要】目的 探讨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 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5名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干预训练,采用羞怯量表、 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 估。结果 实验组在SCL-90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3个因子分上 ,训练后比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实验 组训练后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P<0.05)、交流恐惧量表、羞怯量表得分 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训练后实验组在社交 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P<0.01)、羞怯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训练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人际交往团体心 理训练,能够改善大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等因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 生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等能够产生积极的改善作用;人际交往训练 有助于改善被训练者的主观感受,对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期待。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团体心理咨询;人际交往训练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人际交往的困惑与障碍,常常干扰他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严重的还会 造成焦虑、恐惧、紧张,甚至记忆力下降、失眠等不适现象[1]。调查表明,由人 际关系不良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首要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障碍也是影响大学 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2]。许多研究证实,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团体心理 训练,不仅可以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 信心[3-6]。本研 究通过实验证实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 积极作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绥化某大学二年级学生为主,通过招募,学生自愿参加,并对招募的所 有研究对象进行量表测量,得分作为前测结果。对测量中得分超过平均分的研究对象经过面 谈后筛选,随机选取15名被试作为实验组,其中文科9名,理科6名;男生5名,女生10名。 选取15名学生为对照组,其中男生4名,女生11名,对照组学生未参加团体心理训练。所有 被试总体特征为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心理障碍,有提高自身交往能力的愿望, 愿意将课程坚持下来,并与实验组成员签订了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协议。

1.2 研究工具 采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汪向东等,1999)中的4个量表进行评估。① Cheek1983年修订的羞怯量表,共13个条目,5级评定记分,“非常不符”记1分,“非常相 符”记5分,分数越高,说明羞怯程度越高。量表的Cronbach α=0.90,该量表的内部一致 性信度为0.81[10]。②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由Watson及Friend编制,量表 含28个题 目,其中14条用于评价社交回避,14条用于评定社交苦恼;本研究把计分方法改为5级评定 记分,“非常不符”记1分,“非常相符”记5分,得分越高,说明社交回避与苦恼程度越高 。采用5级计分时,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10]。③McCroskev 1982修订 的交流恐 惧自陈量表(PRCA-24),含24个题目,4个分量表。采用5级评定,“非常同意”记5分,“非 常不同意”记1分,分数越高,说明交流恐惧越严重。本量表总分的α系数超过0.90,分量 表的α系数超过0.75,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④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Derogatis 1973年编制的。此表90包括个项目,共9个因子 ,用以评定心理健康状况[10]。

2.3 统计处理 所有统计数据用SPSS 11.5 for windows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训练前、后SCL-90得分结果比较与分析 见表1。

由表1,实验组在SCL-90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3个因子分上,训练后比训练前有 显著下降,差异达到显著程度(P<0.05);而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 偏执和精神病性的因子分训练后比训练前虽然有下降,但没有达到显著程度(P>0.05)。

由表2,对照组SCL-90前后测得分,后测得分虽然比前略测低,但没有显著差异(P >0.05)。

2.2 训练前、后社交回避及苦恼、交流恐惧量表及羞怯量表得分结果比较 见表3。

由表3可见,实验组经过8周的人际交往训练后,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 P<0.05),交流恐惧、羞怯两个量表得分极显著低于训练前,说明人际交 往团体训练对克 服社交回避、交流恐惧、羞怯效果显著;对照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3个量表 前后测得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

由表4可见,实验组、对照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3个量表前测得分没有显著差 异(P>0.05);训练后实验组在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两个量表得分 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羞怯量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 著(P<0.05),说明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实验组被试克服社交回避、交流 恐惧及羞怯等交往品质效果显著。

2.3 实验组团体成员对活动的观点及分析 针对团体成员活动状况进行了调查,设计了调 查问卷,包括目标达成、团体凝聚力、团体满意程度、对团体成员了解、成员人际交往改善 状况、对自己的了解、对周围人的影响、是否喜欢团体等,结果显示,从实验组团体成员对 活动的意见反馈的结果来看,团体的目标达成比较有效和非常有效占85.72%;团体成员对活 动的满意程度中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共占95.24%;成员的人际交往改善状况程度,认为改善 很多和非常多的共占85.71%;其它如团体的凝聚力、团体成员对自我和对他人的了解程 度, 对团体的喜欢程度等指标表明,人际交往训练是有效的,对成员人际关系的改善,对提高大 学生的心理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团体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3 讨 论

3.1 人际交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因素,有文化背景因素、社 会背景因素、心理因素等等。孙时进、官锐园等研究表明,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大 学生的自信心和人格的某些方面。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通过团体心理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 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等产生积极改善作用。通过训练,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水平在认识及情感层面上都发生了积极变化,羞怯、恐惧等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这种变化 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促使他们的行为有所改变,因此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 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

3.2 量表测量的结果也显示,实验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前后测结果的比较,人际关系 不良的大学生原有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佳的状态,在训练后得到了明显改善,测量总分和人际 敏感、恐怖、强迫3个因子分训练后有显著提高,(P<0.05),这说明人 际交 往团体心理训练能够帮助大学生适应人际环境,化解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一结 论与其它研究者大体一致。但是人际交往训练对心理健康的哪些因子有影响,一些研究者得 出的结论存在差异。云南师大的尚云等[8]研究认为,用症状自评量表(SC L-90)前后测比较,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两个因子有显著改善(P<0.05),而 在敌对因子上有极显著改善(P<0.01);河海大学的陈华[9]研究认 为,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训练前后测,10个因子中,除躯体化、敌对,人际关系3 个因子外,其它都有显著改变(P<0.05);天津中医学院的李力生[10 ]研究认为,除偏执因子外,其它因子都有显著改变,在抑郁因子上有极显著改变。分析 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是在被试的选取上,所选择的被试团体大小不同,有些是采用大团体, 如尚云等人的研究(49人团体);有些团体的人数则较少。样本容量大小对研究结果 会产生重要影响,样本容量大,在统计学上或许有一定意义,要比小样本更可靠一些,但也 存在团体人数过多使得训练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

目前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认为,训练团体人数不宜超过15人,团体人数过多,训练过程中就 会存在团体内部互动效果较差,会影响到训练效果。二是不同的研究者所选取的被试团体在 训练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其中有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达到了心理障碍的程度,也有的 并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但主观上认为自己自信心不强,想提高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水平,来参加团体心理训练,这样在训练结果上就会出现差异。本研究被试的选择侧重于对 人际关系改善问题,不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也是以训练后心理 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是否达到显著为研究目的。因此实验组在训练前后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进行测量并没有出现许多因子都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的程度。

4 结 论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改善大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等 因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通过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 苦恼、交流恐惧、羞怯等能够产生积极的改善作用;人际交往训练有助于改善被训练者的主 观感受,对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期待。

5 参考文献

[1]郑安云,高新锁,令狐培选。大学生人际交往小组辅导的理论与实践。西北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2):149-151

[2]邢秀茶,王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心理发 展与教育,2003,(2):74-79

[3]王瑶,李永鑫。小组辅导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实验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 ,17(4):235

[4]王瑶。小组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4,27(5):12 54-1256

[5]孙时进,范新河,刘伟。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心理科学 ,2000,23(1):77-79

[6]裴利华。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 20(8):527-530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北京: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1999:31-35,232-248

[8]尚云,李辉,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中国健康 心理学杂志,2005,13(5):369-371

[9]陈华。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实践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12(6):455-457

[10]李力生。团体咨询辅以个体咨询对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健康 心理学杂志,2004,12(1):78-80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篇9

一、和谐社会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适应特征

(一)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要求是相适应的

和谐社会概念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但是最值得重视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是展开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交往之间的行为规范。大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能够帮助和尊重别人,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与社会整体道德进步的发展要求是适应

大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人们对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认同感,也能够促使人们自觉践行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建设的主体,因此要能够很好地理解思想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取长补短。因为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等都有极大的社会导向等功能,与社会道德是相适应的,因此能够推动社会整体道德的进步。

(三)与构建健康发展的和谐校园环境的要求是相适应的

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之一,而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又是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的必然要求,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是与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相适应的。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既包括清洁纯净的外部环境,也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内部环境,这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是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有效措施

(一)把握现实性

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培养也在随时代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培养时必须要把握现实性,与时俱进,满足时代发展要求。首先,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时候,必须要把握和层次性特征,并使之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帮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冲冲突的背景下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的素养。

(二)强调整体性

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培养是当今高校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系统工程,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尽管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主要渠道,但是也少不了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努力,各种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注重实践性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以此必须受到高度的重视。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生产劳动和思想素质教育相结合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观点也可应用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培养中。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从而使自己得到发展和提升,最终实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目标。

三、结语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直接关系着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对未来的长远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这一问题。为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全社会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

推荐访问:人际交往 优秀 大学生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范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范文大全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优秀题目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论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2000字论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1500字原创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论文题目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怎么写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3000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25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