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初三化学课件7篇

时间:2023-07-19 08:30:02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三化学课件课题名称:化学改变了世界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九种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2.初步学习固体、液体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课件7篇,供大家参考。

初三化学课件7篇

初三化学课件篇1

课题名称:化学改变了世界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九种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初步学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与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4.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认识常见的九种仪器。

2.学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与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结合P138附录Ⅱ认识常用仪器。

二、验室安全规则

P137附录Ⅰ; P21发生意外怎么办?

三、本操作练习

㈠、液体药品的取用

练习内容

练习步骤

注意事项及原因

1.取试剂瓶中的水向试管中倒入约1/3体积。

1.将盛水的试剂瓶取出;

2.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

3.标签对着手心,拿稳试剂瓶;

4.试管略倾斜,试剂瓶口靠紧试管口倾倒液体。

1.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防止污染瓶塞;

2.标签对着手心,防止残留液沿瓶壁外流下腐蚀标签。

2.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约20滴水。

1.将盛水的试剂瓶取出;

2.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

3.取胶头滴管,先挤压排气后,再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4.滴管于试管的正上方垂直滴入。

5.滴管用后洗净插在试管架上。

1.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会污染滴管;

2.不可把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会污染滴管;

3.不可倒持滴管,滴管内的试液会腐蚀胶头。

㈡、固体药品的取用

练习内容

练习步骤

注意事项及原因

1.取少量细砂于试管中

1.将盛细砂的试剂瓶取出;

2.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

3.取宽窄合适的纸槽,用药匙取少量食盐倒入纸槽中;

4.试管平放,用纸槽将食盐送到试管底部后,将试管竖直起来,慢慢取出纸槽。

1.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防止污染瓶塞;

2.若药匙大小合适也可直接将药匙伸入试管中,不用纸槽。

2.取石灰石颗粒于试管中

1.将盛石灰石的广口瓶取出;

2.打开瓶塞并倒放在桌上;

3.试管平放,用镊子取一粒石灰石放入试管口,缓慢将试管竖直使固体滑落。

1.试管由平放到竖直,保证固体滑落,防止块状固体直接坠落砸破试管。

㈢、物质的加热

练习内容

练习步骤

注意事项及原因

1.点燃和熄灭酒精灯

1.将酒精灯放在实验桌中央;

2.取下灯帽正放在桌上;

3.用火柴点着酒精灯,将废火柴梗投入废液缸中;

4.观察酒精灯火焰,然后用灯帽盖灭。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否则会引燃灯内酒精而着火!

2.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时,要重复盖一次,使空气进入,以免灯帽内酒精蒸汽冷却后形成负压,灯帽难以打开。

2.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

1.取少量水于试管中(同㈠中1的步骤)放在试管架上;

2.点燃酒精灯(同㈢中1的步骤);

3.将试管夹从下往上套夹到距试管口1/3处,手握试管夹的长柄(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

4.试管与桌面成45。,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试管底部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并来回移动。

1.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否则加热时液体可能溅出;

2.试管口不能对着人,万一液体溅出可能伤人;

3.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外焰,因为外焰温度最高;来回移动是为进行预热。

4.加热后的试管放回试管架上,冷却后再洗涤。

㈣、物质的称量

练习内容

练习步骤

注意事项及原因

1.用托盘天平称量2g食盐

1.调节天平平衡,并在两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纸;

2.用镊子将游码调至2g;

3.取少量食盐向左盘添加至天平平衡。

1.在两盘上各放一张相同大小的纸,如果是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防止药品污染和损坏托盘。

2.称量物必须放在左盘,因为游码的质量是加在右盘的。(即左物右码)

2.用量筒量取20mL的水

1.取25mL的量筒;

2.向其中倒水至接近20mL(取用液体的方法同㈠中1);

3.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中滴加水至恰好20mL。

1.观察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底处保持水平,仰视时读数偏低,俯视时读数偏高。

2.量筒不能用来溶解物质,不能用来进行化学反应。否则会影响刻度的准确性。

㈤、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书P25

四、实验练习

——对基本操作的实际应用

实验内容

操作步骤

现象

1.氢氧化钠、硫酸铜、酚酞三种液体间的反应

试管1:倒入氢氧化钠滴加硫酸铜;

试管2:倒入氢氧化钠滴加酚酞;

试管3:倒入硫酸铜滴加酚酞。

2.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2-3块石灰石,滴入2mL稀盐酸,观察石灰石表面的变化,然后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

3.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滴入约2mL稀硫酸;

加热上述试管。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认识仪器和练习基本操作,同时要掌握几个反应的实验现象。

[课后作业]

结合学习提纲理解记忆有关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课后记]

学生首次进入实验室,准备的很充分,进行的也很顺利,学生纪律情况整体也很好,对动手操作的兴趣很大。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初三化学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本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提高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爆炸、溶洞的形成、铁生锈、牛奶变质的过程。

【提出问题】大家了解它们(爆炸、溶洞的形成、铁生锈、牛奶变质)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吗?它们反应的快慢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爆炸的反应非常快,溶洞的形成、铁生锈、牛奶变质的反应非常慢。

【教师总结】其实选择的参照物不一样,反应快慢描述也不一样。如铁生锈相对煤的`形成是快的反应,但相对氢气的爆炸是慢的反应。所以我们需要定量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速率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总希望对我们有利的反应越快越好,而对我们不利的反应则越慢越好!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家猜想下,在相同条件下,钠和镁同时与水反应,谁反应的更快?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钠比镁的化学性质活泼,所以钠的反应会更快。

【教师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部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而且这个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引导】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思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温度、表面积、浓度、催化剂。

【实验演示1】在两支放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里,分别加入10 mL 1 mol/L盐酸和10 mL 0.1 mol/L盐酸,观察现象;然后给加10 mL 0.1mol/L盐酸的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大理石和1 mol/L盐酸迅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而加0.1 mol/L盐酸的试管里反应则比较缓慢;当给0.1 mol/L盐酸的试管加热时,气泡的量增多,反应加快。

【教师板书】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很大影响,且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实验演示2】在两支放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5 mL 5%的H2O2溶液和三滴洗涤剂,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少量MnO2粉末。观察反应现象。

【学生回答】在H2O2溶液中加MnO2粉末时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而在没有加MnO2粉末的试管中只有少量气泡出现。催化剂MnO2使在H2O2溶液分解加快。

【教师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一般有温度、浓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及物质状态等。(对于气体来说,增大压强目的是增加它的浓度,故压强也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大因素)

环节三:巩固提高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答案:B)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达式、单位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搜集生活中我们应用到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

初三化学课件篇3

课题名称: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是人类天然的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藏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1. 知道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学会用辨证的思维分析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过程:

我国的万里海疆,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它蕴藏着种类繁多、储量巨大的资源,被人们誉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煤海”、“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一、海水中的物质

1、海水中都有哪些物质?

我们知道海水的滋味是又苦又甜的,谁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海水中溶解着大量的盐。

酸碱盐的组成特点

仔细观察书中的图表,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2、从海水中提取镁盐制取镁

读书P2-3的有关内容

海水和卤水有什么区别?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镁,为什么不直接提取,而是先加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盐酸得到氯化镁?

富集的方法是化学上常用的。海水晒盐得到卤水,这个阶段已经经过了第一次富集。加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作用兼有净化和富集的作用。

书P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属于什么类型?

默写制取镁的化学方程式。

二、海底矿物

书P3-5

当你了解了海底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矿物之后,你有何感想?

大海的宽容是有限的。要用辨证的思维来分析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海水淡化

教师演示书P6的实验

1.如何证明得到的冷凝水已被淡化?

2.对蒸馏装置的观察发现:试管是被竖直加热的,连接试管和烧杯的导管很长,请思考并解释其中的。道理。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还能对装置做哪些改进?

初三化学课件篇4

初三化学课件ppt

初三化学对初中生来说十分重要,那么应该怎么去进行生动的初三化学教学?又该怎么使用初三化学课件ppt去进行化学课教学呢?一起来看看这个精美的初三化学课件ppt吧!

初三化学课件ppt

初三化学课件篇5

材料化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 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 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材料。

(二)能力培养

1. 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 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乐于与人合作。

2. 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

3. 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二、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在总体上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类,并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材料。

三、教学准备

教师:对身边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收集,制作“塑料”的材料(酒精灯、烧杯、牛奶、醋、勺子等)。(课前每小组材料全组装好,放置在小组桌面中间,把纱布也是先扎在烧杯口,)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的知识,收集身边的材料。事先布置家里物品调查作业。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波波等几位好友一起到妍妍家做客。波波说“真皮沙发真舒服”,彬彬说“难道还有假的皮沙发吗?”。谁说的对?你怎么来区别呢?真皮沙发的材料来自动物,仿皮沙发的材料来自人造皮革。这是存在的事实,今天我们来通过学习了解天然材料及人造材料的区别。

(目的:引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概念,引领学生对身边材料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引入课题。)

(二)活动一:古人用的材料

情景:出示课本图片。

描述:这是我们人类的远古时代,我们看看古人生活和劳作的情景:炉子用石头砌成,器皿是用黏土制成的陶土罐,锤子用石块、绳子、木条组合起来,捕鱼船来自粗大植物的树干,手里拿的武器用木棍等加工而成,衣服和帐篷则是来自动物皮毛,制作的生活、生产用品材料全部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天然材料。

思考:古人用这些材料制作生活用品,这些材料来自哪里呢?

学生讨论汇报:

归纳:存在于自然环境种的材料是天然材料,如木材、岩石、粘土、动物皮毛、棉花、蚕丝、石油等。

学生观察:天然材料可以制成很多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用品,看看用哪些天然材料制作了生产、生活用品?同时指导学生填好记录表。

目的: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天然材料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发展情况。

归纳:古人用黏土、树木、骨头、毛皮以及岩石来建筑、制衣、炊厨、制造狩猎武器等,但还不知道如何去改变他们所发现的天然材料,许多世纪以后,人们发现了通过塑造或切削它们而改变这些材料的方法。后来,人们进而发现了通过加热或化学反应去处理天然材料,所以有些用品虽然都来自天然材料,但其技术含量是完全不同的,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断地创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对材料占有、认识、制造、使用与发展的历史。

(出示课件 部分天然材料的"用途:木材——做木制家具;黏土——制成陶罐;石油——提炼出的物质能合成橡胶和塑料;蚕丝——编织成丝巾;棉花——编织成棉质衣服;岩石——用来建造房屋。)

(三)活动二:自己动手做“塑料”

任务:自己动手做塑料。

材料:出示牛奶、食醋、勺子、烧杯(或小锅)、酒精灯、石棉网、塑料汤匙、纱布、碟子。

分析:材料中的天然材料。

指导:

今天我们也来自己动手用做人造材料吧。请同学们按照提示一步步的操作。

实验步骤:

1、将盛着牛奶(约100毫升)的烧杯(或小锅)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不停搅拌,在沸腾之前取下来。在这同时可以加入一些色素。

3、将一汤匙食醋倒入牛奶中,均匀搅拌后,等待冷却。

4、过一段时间,牛奶冷却到白胶状时,用旧长丝袜做筛子,盖住烧杯将牛奶混合物倾倒到碟子中,过滤冷却好的牛奶。

5、把过滤出来的物质用塑料汤匙弄平。

6、用过滤出来的物质放在小器皿里,制作你喜欢的小动物。

7、将制好小动物放置在阴凉的地方,几天后变成了硬硬的“塑料” (要放足够的时间)。

说明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交流:实验中的现象。

(目的:让学生经历天然材料被加工成新材料的过程。虽然学生并不理解其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但通过制作过程,学生能认识到有些材料经过处理后会生成新材料,从而初步形成人造材料的概念。)

(四)活动三:家庭材料调查

汇报交流调查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同学交流分享。

质疑:解决在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讨论:

1. 为什么人们要用人造材料代替天然材料?

2. 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各有什么优点?

拓展:过度使用人造材料会怎样?

(目的: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会发现生活离不开材料,人造材料的使用量大大超过天然材料。使学生意识到人们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不断发明和制造新材料,人造材料具有许多天然材料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并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五)网上学:了解新型材料

搜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

活动:新型材料汇报展示会。

课后作业:我们过度使用天然材料会怎样?

五、板书设计:

7.身边的材料

天然材料:木材 岩石 骨头 动物毛皮 石油

人造材料:钢铁 玻璃 塑料

六、实验记录表:

记录表:天然材料还可以制成什么物品?

初三化学课件篇6

初三化学课件人教版ppt

教学目标

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3、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变度能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综合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子的组成

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系统

●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一课时主要是原子的结构和电子的知识。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原子、分子的主要区别上,也就是看两种微粒在化学反应里能否再分,可以采取总结、对比、讨论的方法促进理解。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概念,这是引导学生从分子认识原子的十分有效的基础知识。通过物质的分解反应可以从宏观上观察到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再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来分析,能推断出分子是可分的,从而引出原子能否可分的问题。

● 教学对象分析

在“原子能不能再分”教学中,就目前的实验手段来说,还难以让人们直接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在此化学启蒙阶段,学生又缺乏分析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比较理想的方法是用描述原子结构的动画片,使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了解。

在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分子的形象,而且原子概念又是通过分析反应导出的,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清楚的对原子和分子加以对比,了解二者的相似、相异和相关之处。

在教学中,对于电子的运动,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去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学生将无法建立起有关的形象,应该向学生指出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线性轨道。

●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能否再分?

引出课题 原子的结构

提出问题,共同探究 1、为什么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2、原子核能把轰击它的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

3、原子核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

讨论交流 结合教师的讲解对原子的结构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 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教师总结,学生练习检查对本节课内容是否全面掌握

● 教学过程

[教师]1、举例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一一举例说明;

3、写出水通电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它分成了什么呢?分成了原子。原子是一种非常非常小的粒子,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的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之比。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反应里却不能再分,是不是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球体?

18,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在原子中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人类才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板书】一、原子的结构

【讲述】汤姆森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

[学生]探究活动:对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点评:对卢瑟福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提出原子核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却能把轰击它的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

[教师]点评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非常小,而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半径仅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但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的电子质量非常小,与原子核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电子在原子内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设问】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

【导入】现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弹的爆炸,证明原子核可以再分。

【结合动画指出】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目等于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

【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

[学生]观察、领悟。

[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最后一段。

【设问】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为什么不带电?

【讨论】小组活动,回答: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

【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设问】不同种原子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学生]思考。

[教师]科学证明,不同类的原子,其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同。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

都相同,同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解说氢、氧、碳等原子。

【动画展示】原子结构图(教材P46)。

【设问】在原子中,电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它有什么用途?

【板书】二、原子中的电子

[学生]阅读教材第46页,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学生]填写下表,对分子和原子、离子进行比较。

分子

原子

离子

微观粒子的共性

本质区别

联系

【设问】电子非常小,可是它所“占据”的空间却非常大,它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中怎样运动?

[教师]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轨道。我们无法知道它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只能想像,电子在核外运动时就像一团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形象地把它称为“电子云”。

【小结】原子的结构

[学生]记忆

[教师]布置课堂学习

[学生]练习,检查巩固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原子有哪些印象?把你的收获和体会告诉你的同学。

(2) 以“我相像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学作。

初三化学课件篇7

初三上册化学课件

课型:实验探究课

课时:1课时

知识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实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复习讨论:

研究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情况,同学们调查情况如何,互相展示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原因有哪些,应如何消除或减少污染。

参考要点:

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原因a工业“三废”

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

③消除或减少污染的建议

a严控工业“三废”

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

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讲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学生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讨论水的组成。

要点:∵VH2:VO2=2:1ρH2:ρO2=0.899g/L:429g/L

∴mH2:mo2=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引导学生观察书P49图34,让学生讨论图的科学含义:

要点:形象地说明了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H2O

布置作业:书P49习题1,2

推荐访问:课件 初三化学 初三化学课件ppt免费下载 初三化学课件人教版 初三化学课件ppt 初三化学课件ppt下载网盘 初三化学课件卖多少钱合适 初三化学课件演示 初三化学课件全部 初三化学课件简介怎么写 初中化学ppt课件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