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1辛亥革命新人教版(全文)

时间:2022-06-30 13: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1辛亥革命新人教版(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1辛亥革命新人教版(全文)

 

 考点规范练 11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 1.1901 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 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D.注重社会变革以应对统治危机 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已经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故 A 项错误;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目的是自救,并非发展民族经济,故 B 项错误;清末新政并未触动政治体制,故 C 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可知清政府注重社会变革以应对统治危机,故 D 项正确。

 2 2.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曾表示,“中国社会主义者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表明孙中山(

 ) A.萌发民生主义思想 B.主张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 C.借鉴苏俄革命经验 D.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作为目标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强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因此题干材料反映了孙中山萌发民生主义思想,故 A 项正确;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目标,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可知当时俄国还没有发生十月革命,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内容,故 D 项错误。

 3 3.尚明轩在《孙中山传》中指出,1905 年到 1907 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的成员中,出身可考者有 379 人,其中留学生和学生为 354 人,达到 93%以上,官僚和有功名的知识分子 10 人,教师、医生 8 人,这两类各占 2%多一点,资本家、商人、贫农等为数极少。据此可知,影响中国同盟会人员比例的主要因素是 (

 ) A.思想解放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社会地位 D.阶级属性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在中国同盟会的成员中,留学生和学生占据 93%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留学生和学生思想解放程度高,易于接受新的革命思想,故 A 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地位、阶级属性都不是影响中国同盟会成员比例的主要因素,排除 B、C、D 三项。

 4 4.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或自己领导地方宣布独立,或协助革命党人建立军政府,或促使旧官僚反正。立宪派的这些行为(

 ) A.表明其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 B.推动了立宪运动的顺利进行 C.维护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D.影响了民国初年政局的演变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中立宪派的行为并不能说明其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排除 A 项;辛亥革命中,立宪派的行为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还助推了袁世凯对辛亥革命果实的篡夺,影响了民国初年政局的演变,故选 D 项,排除 B 项;“维护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

 5 5.武昌起义后,很多地区的农村士绅大部分持三种态度:一种是顽固守旧,拼命抗拒,愚忠清廷;一种是走走看,认为“民心噪逆,朝野纷争,上下未有所定,此时欲顺不可,欲拒弗能”;一种是顺水推舟,积极响应,在革命的口号中借以自保,并扩大权势。士绅的态度说明(

 ) A.革命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B.传统士绅对革命的冷漠 C.士绅对清政府的同情理解 D.革命思想并未深入人心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武昌起义后,农村士绅大多持反对、观望或投机革命的态度,这是革命思想并未深入人心的结果,反映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故 D 项正确。

 6 6.辛亥革命期间,多数省份以“和平光复”的形式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有学者称之为“廉价革命”。这一革命形式(

 ) A.增加了反封建斗争的难度 B.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覆灭 C.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导致了后来军阀割据的局面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多数省份以‘和平光复’的形式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可知,多数省份仅在形式上脱离清政府,本质上依旧是原先的旧式封建政权,带有专制割据的色彩,这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后来反封建斗争的难度,故选 A 项;袁世凯的逼宫措施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覆灭,排除 B 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努力成果,排除 C 项;军阀割据局面是袁世凯去世之后出现的,并非辛亥革命时期,排除 D 项。

 7 7.1911 年 11 月 7 日,上海《民立报》刊登“北京专电:北京已为大汉光复,清帝藏匿使馆”,11 月29 日又刊登“北京专电:袁世凯已被侠士刺死”。这说明当时(

 ) A.舆论为革命制造有利因素 B.民主共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C.清王朝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D.报刊报道的事件都未加以求证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立报》所刊登的“北京已为大汉光复,清帝藏匿使馆”“袁世凯已被侠士刺死”均为虚假消息,但这些虚假消息在民众中的传播,有助于为革命党赢得民心,为革命制造有利因素,故 A 项正确;B、D 两项表述过于夸大,排除;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此时清朝统治即将结束,排除 C 项。

 8 8.有学者说:“在古代,中国实行的是神权政治。辛亥革命后,除了袁世凯准备称帝时祭过天,国家元首已经取消了这种活动。此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这么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该学者意在强调(

 ) A.辛亥革命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B.民主共和理念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 C.军阀割据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D.辛亥革命确立了新的政治“合法性”模式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出现的这种转变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政治已基本上脱离了神权政治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使主权在民的权利合法性原则得以肯定,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9 9.据下表可知,民国初年(

 ) 3 1913 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构成基本情况 成分 人数(人) 民族资产阶级 12 职业革命家 28 政党领袖 17

 自由职业知识分子 157 新政府官员 73 原清政府官员 86 士绅 65

 A.民主宪政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B.权力制衡得到法律制度保障 C.政治运作具有新旧调和色彩 D.进步力量开始主导政治局面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构成涉及众多阶层,有原清政府官员、士绅、民族资产阶级、职业革命家、新政府官员、自由职业知识分子以及政党领袖,体现了中华民国政治运作具有新旧调和色彩,故 C 项正确;表格中的政党领袖、原清政府官员、士绅等均不是群众,无法体现民主宪政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故 A 项错误;表格信息只体现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构成涉及众多阶层,没有体现出权力制衡,故 B 项错误;进步力量开始主导政治局面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

 10.“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

 )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推翻了封建制度 C.建立中华民国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提出三民主义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A 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故 B 项错误;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1912 年 3 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 C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而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故 D 项错误。

 11.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在近代中国“正是通过这次和谈,中国人的相互容忍和相互妥协,使中国避免了一次法国大革命式的战争,避免了一次大规模的血腥屠杀”。这次“妥协”(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避免了内战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避免了一次法国大革命式的战争,避免了一次大规模的血腥屠杀”,可知中国通过和平的方式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故 A 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没有实行妥协的和谈,故 B 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中国反抗日本的侵略有关,没有体现民主进程,故 C 项错误;国共双方虽然达成“双十协定”,但没有避免内战,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金冲及《辛亥革命研究》 (1)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1)史实: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

 (2)变化:辛亥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辛亥革命后破除了这一迷信看法。

 (3)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十四条 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二十一条 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

 第三十条 立法以人民选举之议员,组织立法院行之…… 第三十一条 立法院之职权如左:……对于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以总议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议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提起弹劾之,诉讼于大理院。

 第三十九条 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员一人赞襄之。

 ——《中华民国约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中华民国约法》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法律文件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变化:由内阁制到总统制;总统的权力由小变大;议会的权力变小。

 (2)影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中华民国约法》破坏了民主共和政体;总统权力过大,为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创造了条件。

推荐访问: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1辛亥革命新人教版 辛亥革命 高考 考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