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2022年6月四川省眉山市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感想领悟11篇

时间:2022-07-05 18: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2022年6月四川省眉山市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感想领悟11篇,供大家参考。

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2022年6月四川省眉山市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感想领悟11篇

 

 学习 2022 年 6 月考察四川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11 篇

  第 一 篇

  读懂四川之行的“心”密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对乡亲们说,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步步向前推进,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川之行,从眉山到宜宾,留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一个“心”字,处处彰显为民情怀,时时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读懂“心”密码,才能从四川之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集聚力量再出发,共同谱写新篇章。

  读懂牵挂之心,时时刻刻心系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此次四川之行,无论是详细了解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十分牵挂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还是十分关心推进乡村振兴情况,都体现着牵挂之心。读懂牵挂之心,就是要时时刻刻心系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永葆初心、勇担使命,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服务”二字落实于行,聚焦群众所想所盼,心中常思群众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致力于把人民

 群众的事办好办实办到心坎上,既把抗震救灾、防汛抗旱等急事难事妥善解决好,又把住房、医疗、就业等日常揪心事、烦心事化解好,既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读懂传世之心,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各级党员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庭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员干部应带头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家庭,不因工作忙、任务多,而忽视家庭、忽略家人,相反,要更好地统筹兼顾、找到平衡。注重家教,不能只顾做好自己,也要注重家风,立好家规,始终保持简朴生活,强化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醒、约束,以纯净家风厚植廉政沃土。

 读懂保护之心,筑牢建强生态环境保护屏障。在宜宾市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春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之心,要保护的不仅是长江上游,更是美丽中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既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党的使命宗

 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必须永葆保护之心,全力以赴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用热爱自然的情怀和科学治理的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小情解决好、推动好,用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回应群众所想、所盼、所急,筑牢建强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第二篇

  6 月 8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进行调研,考察眉山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推动乡村振兴、做好疫情防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情况。朋友圈也被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狠狠”刷了一波屏,更让眉山东坡文化实实在在“火”了一把。

 眉山东坡文化涵盖丰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苏东坡名句,如“守其初心,始终不变”“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等。作为党员干部,更当从苏东坡先生身上汲取营养,传承“东坡精神”,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新的赶考路上勇毅前行。

 传承“守其初心,始终不变”的“东坡精神”,砥砺“为民之志”。常言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苏轼即使在不停地贬谪辗转,也总是秉持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凤翔赈灾、密州治蝗、杭州修堤,正因为有着如此为官之道,才使他总能造福一方,使他成为百姓之友、天下之师。作为党员干部,要传承“东坡精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把群众路线深深根植于思想中,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

 盐同咸、无盐同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和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传承“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东坡精神”,砥砺“廉洁之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意为“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生活离不开规则,行为失范就会名节不保。

 作为党员干部,要传承“东坡精神”,无论身处何职,都要明辨是非、恪守正道,时刻拧紧思想“总开关”,不能奉行“潜规则”,更不能掉进“关系网”,把严以修身、严格行为操守放在关键位置,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被“糖衣炮弹”所惑,不趋时媚俗,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传承“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的“东坡精神”,砥砺“担当之志”。治理国家不可以朝令夕改,要保持制度政策的稳定,但也不能因为怕做错或者怕受质疑就缩手缩脚,不敢有所作为。苏轼从政四十余年,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在徐州抗洪治水时,“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这就是苏轼身先士卒、敢于担当的生动写照。无担当不成事,越是“急难险重”,越看“干部担当”,没有担当,忠诚会黯然失色,没有担当,品德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作为党员干

 部,要传承“东坡精神”,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第 三 篇

 6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三苏”故里眉山市,调研考察了当地的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眉山一村一祠足迹,党员干部应当解密其中的“足迹”密码,从密码中感悟提升,获得新知。

 解密农业粮食密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是四川标准化程度建设最高的农田示范样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粮食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只有粮食生产发展了,经济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广大党员干部更应深入田间地头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大力复耕撂荒地,把荒地种起来,让粮食长出来。农业技术人员要发挥技术专长,推广农业技术,在春种秋收等重要时节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当中去。要引入农业科技到基层,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让我们能依靠自身力量去端牢自己的饭碗。

 解密乡村振兴密码。高铁之侧、良田之畔的永丰村,多举措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引进新型籼稻种植,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产业发展将是我们打赢乡村振兴战的头号“弓箭手”。广大党员干部应该深入乡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振兴目标,既要考察市场,把产业选准,

 又要因地制宜,把产业选实。在基层组建一支本领够硬的乡村振兴队伍,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农业振兴与产业振兴相结合,补齐产业链条,融合产业发展,引导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打造农业种产销一体化模式,达到产业效益最大化,实现乡村经济稳步发展。

 解密文化初心密码。时代各有不同,初心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考察了三苏祠的历史文化遗产情况,三苏祠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古韵,他一直强调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和活水,祠堂里一方文竹前“守其初心”的石刻,变的是历史,不变的是初心,“民者,天下之本”依然是我们践行的初心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精准定位,找到属于自己的初心使命,将初心使命融入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伟大的事业。要做有情干部,走到群众家里去,下到田间地头去,与群众唠家常、聊民生,切切实实了解群众的需求,解决群众的困难,在群众的评价中检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第 四 篇

 读懂总书记“看”四川的“门道”

 6 月 8 日,习近平在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省长黄强陪同下,先后来到眉山、宜宾等地,深入农村、文物保护单位、学校、企业等进行调研。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故此,读懂总书记“看”四川的“门道”就显得很重要。

 总书记“看”农村,主要“看”的是农业、农业科技和乡村振兴。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则是其总抓手。四川是个农业大省,成都平原是“天府粮仓”。搞好四川的粮食生产,对保障自身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都有重要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器。要依靠这个推进器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要依靠基层组织振兴这个前提,推动实现生活富裕、乡风文明、医疗康养等乡村振兴的各项内容。

 总书记“看”学校,主要“看”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大学生的就业又是重中之重。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人,创历史新高。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走进一所地方普

 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寓意十分明确。诚如他所说的那样,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初次就业不等于稳定就业。要想稳定就业,大学生们自身也要多多努力。诚如他所勉励的那样,要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总书记“看”江河,主要“看”的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诚如他所强调的那样,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总书记“看”企业,主要“看”的是加强科技自主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只要坚定“四个自信”,拿出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

 定力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自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他强调,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他十分关心当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纾困帮扶政策的情况。

 总书记“看”文物,主要“看”的是文化自信以及从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家风家教。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过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近代以来,又在此基础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了特色鲜明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我们党汲取治国理政智慧的重要源泉。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我们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家教家风也是传统文化里仍具时代意义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

 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短短的行程,满满的安排。看着总书记步履不停的行色,我想他想看的一定还很多。他牵挂着四川,牵挂着四川的各行各业、各地各方,也一定牵挂着全国各地、全国人民。从他急促的足音中,我读懂了他的肺腑之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第 五 篇

  2022 年 6 月 8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省眉山市考察,专门到访三苏祠,了解保...

推荐访问: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2022年6月四川省眉山市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感想领悟11篇 眉山市 重要讲话 贯彻落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