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完整版】

时间:2022-07-06 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完整版】

 

 第 5 课 三大改造

  知识点 1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运动 原因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工业化 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形式 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 共同富裕 的社会主义道路

 过程 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 自愿互利 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结果 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 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知识点 2 公私合营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过程:从 1954 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 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 全行业 公私合营的高潮。

 (2)方式: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赎买 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政策,实现了 和平过渡 ,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时间

 1956 年底

 意义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 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时空观念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的变化 1840 年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重难解读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农民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通过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易错辨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的私有性质没有变。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农民土地私有制为集体土地公有制。

 思维导图

  1.1953 年,中共中央的某一份决议提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C

  ) A.打土豪,分田地 B.农业机械化生产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2.[包头中考改编]1953 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 18 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 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B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土地改革运动的效果 D.资本主义改造的成就 3.1953 年,为了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在发展中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要求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

  B

  ) A.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 B.适应工业建设的需要 C.保障抗美援朝的胜利 D.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4.小说《金光大道》较真实地反映了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中国的基本状况,文中有这么一段:“村长讲话,这叫优越性儿。社里年年增产,秋后一决算分红,谁家的柜子里不锁着大卷大卷的人民币呀……有集体当靠山,更不怕天灾人祸……”上述材料中的“集体”最可能是(

  D

  ) A.农村信用社

 B.国有企业 C.中外合资企业 D.农业生产合作社 5.[合肥模拟]20 世纪 50 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实是一场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整合运动,这场运动成功实现了对小农经济的有效整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该“运动”的第二阶段是(

  D

  ) A.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农业互助组 D.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下图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苏州刺绣生产合作社的工作场景。这一场景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对哪一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

  A.手工业

 B.农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重工业 7.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约4.17万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 1956 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 10 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C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8.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 1954 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D

  ) A.成立合作社 B.私人承包

 C.无偿没收 D.赎买政策 9.[甘孜中考改编]1956 年,毛泽东在一次国务会议上说:“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一讲话聚焦的是(

  B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

 C.工业化建设 D.抗美援朝 【解析】由讲话中的“用和平的方法”“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可知,这一讲话聚焦的是三大改造。

 10.下面表格反映了 1952 年到 1956 年中国经济指标的变化,这一变化意味着(

  D

  )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 年

 1956 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 6.9% 0

 济

 个体经济

 71.8% 7.1% A.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B.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C.中国已经完全消灭私有制 D.公有制在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

 11.[安庆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海水泥厂的最高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的 90%,1957 年,还是原有的设备,该厂的产量却超过了设计能力的 40%,产量变化的关键原因是(

  D

  ) A.市场需求增大 B.该厂工人人数的增加 C.政治环境改变 D.实行公私合营

 12.[衡阳中考改编]右图老广告可证明(

  A

  ) A.三大改造实行过程 B.抗美援朝运动开展 C.土地改革政策推行 D.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解析】根据图片中“广州市公私合营”等信息可知,该广告可证明三大改造实行过程。

 13.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和平的方法,实现和平过渡,这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这种具有开创性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A

  ) A.实行赎买政策 B.实行没收政策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建立生产互助社 14.[长沙中考]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作为奋斗目标之一。这一目标基本实现的标志是(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5.[湘潭中考改编]下图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与此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C

  )

 A.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 年确立的)这个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于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的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摘编自崔友平《历史的轨迹》 (1)材料一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一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两大优势。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行使权利),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 1956 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村个体经济的手段分别是什么?这一“根本改变”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农村个体经济:农业合作化。性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的共同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

推荐访问: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 三大 完整版 下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