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

时间:2022-07-14 15: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

 

 人教版九班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 1 1

 分子运动现象

  昭通市盐津县豆沙中学

 张勇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盐津县豆沙中学的张勇,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运动现象”,“分子运动现象”是人教版九班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 1 的内容,我将从以下环节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分析;三、学情分析;四、学法指导;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分子运动现象”是人教版九班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 1的内容,本课题是同学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承接了前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内容,同时连接后面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本试验旨在将“分子在不断运动”这一性质由前面的理论学问通过化学试验,将其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以增进同学的理解。

 ⒉试验教学目标 ⑴学问目标:熟悉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⑵过程与方法:运用试验解释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培育同学的想象力量和抽象思维力量。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行分性的熟悉,培育同学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索问题的思想方法 ⒊试验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能想象氨分子的存在和运动,并会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进行简洁的试验探究。

 ⑵难点:提高同学抽象思维力量、想象力量和分析推理力量并进行简洁的试验探究。

 二、教法分析 在教学中,努力提倡同学主动参加,乐于争论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学问,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力量,为此主要采纳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试验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同学已经对微观世界有个初步的理论了解,比如“分子很小”,“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章运动”,但基本上处于物理学科的层次,对于化学角度还缺少抽象思维意识,难以想象出详细的微观粒子形象。此外,他们已具备肯定的试验操作技能,因此对于简洁的试验可以进行相应的现象描述,并依据已学的学问做出简洁的解释。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同学的学习方法主要采纳试验探究法、争论和分析法、归纳法。在学习过程中使同学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由于初三同学还是化学的初学者,在试验探究时老师应留意以下指导:

 1、在试验之初,要向同学提示观看角度。

 2、要重视同学对试验现象的观看、描述、纪录。

 3、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同学透过试验现象分析其本质,得出结论,才能不断培育和提高同学科学探究的力量。

 五、教学过程

 ㈠ 复习旧知

 教材上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试验(老师演示,同学观看现象并纪录):

 实

 验

 分

 析:

 1、向盛有 20ml 蒸馏水的烧杯 A 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匀称,观看溶液的颜色。

 现

 象 溶液为无色 结

 论 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取少量上述酚酞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看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

 象 溶液为红色 结

 论 氨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另取一个小烧杯 B,加入约 5ml 的浓氨水,用一个大烧饼罩住 A、B,两个烧杯,静置几分钟,观看现象。

 现

 象 过一段时间,烧杯 A 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结

 论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试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将浓氨水放置在敞口的烧杯中,教室里会充满难闻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仅污染空气也不利于师生健康。

 2、原试验药品用烧杯盛放,用量较大,会造成肯定的铺张,氨分子的集中过程不明显,不便于同学观看。

 3、该试验不简洁对比出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4、原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时不能移动,教室后排的同学不易观看到试验现象。

 (二)探究解疑

 原试验的改进及创新

 1、试验仪器及药品 矿泉水瓶(2 个)、医用注射器(2 个)、烧杯(2 个)、滤纸、浓氨水、酚酞试液 、热水、冷水 2、试验原理及装置 试验原理:

 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由于氨分子的集中,所以用注射器从塑料瓶底部注入的浓氨水集中出的氨分子,能使固定在塑料瓶上的潮湿的酚酞滤纸变红,以此证明分子运动状态的存在。

  再将两个塑料瓶一个放在冷水中,一个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然后在瓶身底部分别用注射器注入等量的微量浓氨水,观看两滤纸花变色的速度,处于热水烧杯中塑料瓶的滤纸花先变红。

 试验装置图:

 3、试验过程:

 (1)、将喷有酚酞试液的滤纸花用细线系住固定在塑料瓶的中处于瓶子中下部的滤纸花变成红色。

 (2)、对比试验:将喷有酚酞试液的滤纸花用细线系住固定在饮料瓶(2 个)的中上部,盖上瓶盖,再将两个瓶子一个放在冷水中,一个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然后在瓶身底部分别用注射器注入等量的微量浓氨水,观看两滤纸花变色的速度。

 4、试验效果 (1)、固定在塑料瓶中上部的潮湿的酚酞滤纸变红。

 (2)、处于热水烧杯中塑料瓶的滤纸花先变红。

 (3)、氨水几乎没有集中到空气中,教室中几乎闻不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削减了污染 。

  (4)、氨水可以重复采用,大大削减了酚酞溶液,节省了药品。

 (5)、该试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6)、该试验装置便于移动,可以让教室全体同学都观看到试验现象。

 (三)梳理归纳

 1、本试验的改进和创新 (1)用封闭的矿泉水瓶代替大烧杯 (2)用喷有酚酞试液的白色滤纸花替代盛装酚酞的小烧杯 A (3)用吸取浓氨水的注射器代替盛有浓氨水的小烧杯 B 2、试验改进自我评价:

 (1)、试验用品生活化,使同学熟悉到化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生活之中到处有化学。

 (2)、用矿泉水瓶进行试验,制造一个密封环境,无氨味挥发出来,努力做到环保化,使同学熟悉到化学试验的平安性原则。

 (3)、用注射器注入微量浓氨水,所用浓氨水更少,节省药品,使同学熟悉到化学试验的经济性原则。

 (4)、采用变色的滤纸花使试验更加形象直观,让同学真实感受到氨分子存在并在不断运动,激发同学学习爱好,突出学问重难点。

 (四)、课后作业

 布置家庭小试验:回家后看看还可以采用什么材料改进这个试验(提示同学可以用碳酸饮料瓶,同时可以将纸折成自己喜爱的外形)

 (五)、课后总结

 学问: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感悟:化学学习的方法及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