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八个统一”引领思政课情境教学策略

时间:2022-07-14 20:1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个统一”引领思政课情境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

“八个统一”引领思政课情境教学策略

 

 - 1 - “八个统一”引领的思政课情境教学策略 在“八个统一”的引领下,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联系生活、进行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进而把学生的情感活动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会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促进人格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农村学校通过情境教学构建更有亲和力、更有感染力的思政课堂,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统一”。但是,在思政课堂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首先,教师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及时提升,教学过程中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提升、价值观的教育。其次,学生主体性较弱,自由发挥空间较少,使得学生思考低能,学习潜力降低。最后,思政课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课程仍然单一枯燥,有时会被上成简单的政治宣传课,有时会被上成枯燥的道理灌输课,而且很少关注知识点的建设和批判,使得思政课成了没有生命力的“呆滞的课程”。笔者经过学习、探究、实践,发现在“八个统一”的引领下,农村学校思政课实行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改变以上现状。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具体的形象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进而通过有意义的情境操练以帮助学

 - 2 - 生理解、运用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相关技能、发展学生心理机能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它的本质特征是创设典型情境,而创设情境的途径,笔者粗浅地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用多媒体,演示情境 情境学习理论研究者认为,学习本质上是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参与性的,不是单向的传输和接受过程,而是参与情境的互动对话过程,是学习者积极、自觉、构建的实践。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真实或虚拟情境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情境中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和经验的积累。但由于学生知识、技能欠缺,经验匮乏,教师需要借助图画、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图画可以把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图画中能迅速立体地感知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坚持改革开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或居住环境的对比图片,通过强烈的视觉刺激,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变化。

 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可以把师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的情境发展相适应的氛围中,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心绪。笔者在教学“做更好的自己”时播放了汪峰的《飞得更高》,期望通过澎湃的音乐激励起学生要飞得更高、做更好的自己的愿望。

 - 3 - 借助视频带入情境。视频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依法纳税”时,教师可以出示网红带货主播——薇娅偷税漏税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任何偷税漏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思政课内容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难免枯燥、晦涩,如果教师只是借助书本知识来教导学生,学生就很难理解,尤其涉及到复杂的关系,就更难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通过多媒体演示情境,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浮起思考的颗粒,促进学习的正向循环。

 二、联系实际,展现情境 李吉林老师曾指出:“教学往往割裂了环境与儿童的有机联系,教育环境对儿童来说变得疏远、陌生,甚至格格不入。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很难成为儿童的主观需求,被动地接受是必然的结果。既然被动,就势必阻碍儿童潜在能力的充分发展。”这和心理学中的“启动效应”相吻合,即如果学生对所创设的情境感到熟悉,他们的心理就容易得到启动,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否则就容易起到抑制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教材中所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情境连接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

 - 4 - 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又帮助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发出“原来如此”的感慨。如此,碰到实际生活中的事情也愿意去了解、去学习,愿意多想一步,多思考一会,形成一个向上的学习生态链。

 笔者在教学“财产权”时,曾经问过学生以下问题:过年期间,同学们赚到的压岁钱被爸爸妈妈没收了吗?本来同学们感觉“财产权”和自己无关,兴致缺缺,一听压岁钱,多数同学都七嘴八舌的说了压岁钱的去处,在学生说完后,教师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行为,在法律上称之为“赠与”,家长和孩子都应该“各负其责”。家长应当妥善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不得违法处分、侵吞未成年人的财产或者利用未成年人牟取不正当利益。压岁钱归未成年人本人所有,可以委托父母保管,父母不能据为己有,也不能单纯为自己消费。但如果父母想用压岁钱为未成年人购买供其本人使用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 给孩子缴纳学费等,则不在法律禁止之列。

 上述案例中学生自己对压岁钱有没有处分权就是他们碰到过的、关心的实际问题,利用这类现实问题再现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 “财产权”的相关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最重要的是给学生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政治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种子。

 - 5 - 三、扮演角色,体验情境 扮演角色,即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指导学生扮演情境中的角色,使学生能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反映出个体深藏于内心的感情。这和情境学习中“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的观点相吻合。“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所以,在正常教学中,教师要能基于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客观条件,设计学生可以自主构建知识的情境,指导和支持学生站到情境舞台中央参与、合作、探究、质疑,完成“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笔者在教学“爱在家人间”时,利用了课本 81 页的“探究与分享”:

 小强觉得妈妈很唠叨。十月的一天,突然降温,妈妈一定要让他穿上厚外套。小强说:“今天有体育课,厚外套不方便运动,更何况要春捂秋冻嘛。”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说:“穿多了可以脱,冻感冒了不是要耽误学习吗?”小强说:“哎呀,我都这么大的小伙子了,抗冻。再说我还有这么厚的脂肪呢!”小强穿戴整齐要出家门了,妈妈还是拿着外套让他穿…… 教学时,笔者选择课本上的问题安排了以下活动:(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小强和妈妈,进行情境表演。(2)反思同学们的表演,看看哪些

 - 6 - 结果是自己所期望的。(3)讨论自己怎样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通过角色扮演,不仅能使教学内容迅速形成表象,还能使学生深入文本,站在妈妈的角度,亲身体验和实践妈妈的角色,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妈妈的处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角色扮演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四、讲好故事,描绘情境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提出:“零散的知识和事实是非常难记忆的。”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在构造好的模型里,否则人很容易忘记。故事就是一个好的记忆模型。世界上销量最高的《**》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里面没有精美的 PPT,也没有明晰的图表,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布鲁纳的观点和《**》的高销量告诉我们:故事更招人喜欢、更有力量、更能吸引人的注意,也更能激发情感。

 笔者在教学“做更好的自己”时,尝试设计了故事情境——《叮当桶的日记》:

 2021 年 9 月 15 日

  星 期 三

 晴

  今天道法上学习了《认识自己》,我觉得我能准确的认识自己。

 首先是学习上很勤奋;其次是做事情很认真;第三是音

 - 7 - 乐上也有些天赋,是闻名学校的低音主将;第四是关心、照顾朋友。

 有时候我会为这样的自己感到骄傲,但有时候我又很羡慕别人,尤其是班长——那个装了满满一桶水还不晃不溢的大铁桶,他能把平淡无奇的事情神采飞扬地讲出来,并引来一群听众和阵阵笑声;我也羡慕文艺委员——那个把自己打扮成俄罗斯套娃的小皮桶,因为我的衣服除了棕色还是棕色。好吧,其实我觉得我的名字也有些土气,因为邻居家的狗也叫做叮当。当然,最最让我烦恼的是——天生的豁豁牙,说话漏气,装水漏水…… 听老师说下节课会上《做更好的自己》,我觉得我可以上演一出《杜拉拉升职记》,敬请期待。

 课例中通过描述叮当桶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带入情境思考问题:(1)叮当桶要如何接纳自己?(2)叮当桶要如何欣赏自己?(3)叮当桶要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去思考问题,通过叮当桶的故事,既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身临其境地、有所依托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再次反思自我,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

 笔者试图通过运用多媒体、联系生活、进行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在情境教学中,思政教师依据自身的理解尽最大努力做最合适的安排,最终在“八个统一”的引领下,思政课实现:教师不再是“霸权者”,而是可以

 - 8 - 帮助学生的领路人、助产士,在恰当的时候提供恰当多的帮助;学生习得了知识、获得了技能、激发了思维、提升了学科素养,实现了自由生长、自我卓越;思政课成了学生喜爱的课程,有用武之地的课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程,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