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现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时间:2022-07-16 12:4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供大家参考。

现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精心整理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1. 现场质量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1 质量管理的原则 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企业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参与为企业带来收益。

 过程方法:将施工的各个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的得到期望的结果。

 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施工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总体业绩应当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目标。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现场质量管理的有效决策应该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与原材料供货方互利的关系:企业与供货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以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1.2 现场质量管理遵循的总方法 现场质量管理应该遵循“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着重控制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等过程。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过程的持续改进。

 精心整理 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模式图如右图所示:

 2.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

 2.1 质量责任制度 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也是不合格产品、失误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因此,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

 明确规定工程项目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 明确规定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规定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控制内容和控制措施; 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情况,并做出客观的评价。

 项目经理、主要领导及专业管理人员应具备必须的专业技能和领导素质; 根据项目规模,配备专职的经过培训的质量检查员; 施工管理人员、班组长、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管理业务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 关键、特殊岗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2 技术复核制度

 针对工程的特点,选派施工管理能力强、技术专业性高、施工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现场技术管理体系,主要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人员在分项工程施工前,按照施工方案向施工班组进

 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精心组织施工,以此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施工前,认真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掌握图纸和进行专业技术图纸会审,进行设计交底,施工技术交底。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每进行一道工序,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不准进行下道工序,对操作人员先进行技术交底,用简单明确的文字构成施工任务单,发给各操作人员后再施工。

 必须严格遵守技术复核制度,对建筑物的方位、标高、高度、轴线、图纸尺寸、误差等作复核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再进行资料存档管理。

 认真做好每项技术复核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实行混凝土浇灌令签证制度,没有工程技术负责人,监理和有关工长、质检员签字,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隐蔽工程施工时,质量检查人员、专业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量检查员必须共同进行监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专门负责设备安装技术工作的人员,要求在现场办公,处理问题不过夜,实行层层负责、层层交底制度,对施工工艺和特殊施工技术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给各班组交代清楚。对涉及修改、质量问题,必须征得建设(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同意,针对此问题制定出可靠的技术措施。

 2.3 现场会议制度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现场会议制度,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状况,并协调有关单位间的业务活动,通过现场会议制度实现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现场质量管理部门之间以及施工现场各个专业施工队之间的合理沟通,确保各项管理指令传达的畅通,最终使施工的各个环节在相应管理层次的监督下有序进行。现场会议制度能够使建设项目的各方主体得到有效地沟通,使施工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最终达到各个相关方的满意。

 精心整理 2.4 施工过程控制制度 由于工程实物质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工程完成、竣工验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

 质量控制的范围包括对参与施工的人员的质量控制,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方法和方案的质量控制,对生产技术、劳动环境、管理环境的质量控制等。

 在对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中,也包含了对工程质量问题“预防为主”的内容,即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各种隐患和问题消除在产生之前或萌芽状态。

 2.5 现场质量检验制度 工程项目的质量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工程项目,应满足用户从事生产、生活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就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对工程实体的施工质量进行监控,而通过在施工现场建立并实施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能够最有效地保证工程项目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2.6 质量统计报表制度 质量统计报表制度是指对已完成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测量数据和验收评定结果为依据,通过应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现场的质量情况作出科学的分析,进而为现场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产品的符合性以及施工过程的特性和趋势进行揭示,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最终实现现场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严格贯彻实行计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和计量管理工作,督促现场专职计量人员做好计量器具的使用和保管工作。对混凝土、砂浆、灰土等准确计量,

 以确保工程质量。

 2.7 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失误,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不合格,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错误,施工组织、指挥不当等责任过失的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或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都是工程质量事故。

 建立和执行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是指在质量事故发生后由有关人员进行质量事故的识别和评审,分析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并制定处理质量事故的措施,经相应责任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处理,并经相关部门复核验收。

 3. 管理程序

 3.1 施工项目质量体系要素构成(见下页图)

 3.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现场建立质量保证机构,明确相应的工作程序和质量职责,通过一流的质量管理活动,在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下,确保建筑产品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建立和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对工程质量进行系统检查,并对检查、评定的结果负责,同时作好与建设主管及其公司质检部门的联系协调工作。

 配备各专业检查人员,监督检查工程质量,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均有质量人员在现场。

 3.3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质量通病为配管、配电箱(盘)、照明器具,开关插座,防雷与接地及仪表安装不规范。

 防治措施: 电气工程安装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

 塑料管在砖墙内剔槽敷设时,必须用不低于 M10 水泥砂浆分层抹平。

 精心整理 管内穿线应在抹灰,地面完工后进行。

 在砖或混凝土结构上安装灯具时应予埋吊钩、螺栓或膨胀螺栓,尼龙胀管等. 避雷针及接地装置必须用镀锌钢材,焊接处要进行防腐处理。

 3.13 成品保护措施

 施工测量的标高,轴线控制桩用混凝土堆筑牢固,四周设置明显标识和围护,以防施工机械碾压移位。基槽开挖后,如不进行下道工序应将槽底用草帘覆盖,以防基土受冻或破坏基槽护坡。回填土夯实时,保护基础混凝土、构件以及予埋管件、边角处可采用人力木夯。

 钢筋成型后,运输过程中避免乱扔乱放,长向钢筋应放平,确保不悬挑、下垂。钢筋绑扎就位,保护层使用同强度砂浆做垫块,垫块要求每平米至少一块,保证钢筋平直。

 模板支撑禁止重物冲撞。

 浇筑混凝土时,振捣器不应与模板接触。

 预埋铁、预留洞位置等必须保证准确。

 混凝土在达到规定强度后方能拆模。

 混凝土终凝后应加强养护,柱混凝土表面使用养护液。

 混凝土浇筑后,应有保温措施,以免受冻。

 加强工人成品保护教育,严禁碰撞混凝土,以保证表面完整。

 抹灰前,对易碰坏的管线、设备、门框等要采取覆盖等保护措施。

 抹灰时不准把灰浆溅到墙面或其它成品上,如有玷污及时清洗干净。

 搬运料具物品时不得碰坏墙面、墙角、管线设备及其它成品和半成品。

 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最好等修理活全完后再抹面层。

 不得从已安装好的窗口运料。

 门窗进场后应分规格堆放整齐、垫平、垫稳,并具防雨、防晒措施。

 门窗搬运和安装过程中,不得破坏墙面、墙角,不得碰弯、碰坏管线设备。

 3.14 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为加强建设工程冬、雨季施工技术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应制定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3.15 分部分项工程检查要点

 钢筋的型号、间距; 钢筋的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 钢筋的支撑及拉结措施的有效性;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尺寸及位置; 平整度及竖向垂直度; 模板支撑体系及对拉螺栓的有效性; 模板缝的处理及交界处的处理; 预留孔模板定位的准确性及固定措施;

 精心整理 漏浆的防范措施。

 a.混凝土浇筑前 旧施工缝的处理(表面凿毛并应清理干净); 新施工缝的检查(位置、固定方法); 工作区的清洁,用水、气吹洗,杂物剔除; 临时水电的引进; 灯具照明设置情况; 振捣设备的检查(机械状况、数量及工具); 其他机具、材料的准备; 施工人员确定(混凝土工、木工、钢筋工、电工、架子工、清洁工等); 雨季混凝土施工的特殊准备。

 b.混凝土浇筑中 每层浇筑厚度; 布料及振捣方法(时间及布点密度); 观察外模有无漏浆及局部胀模现象; 检查钢筋有无明显移位现象; 污染钢筋的清洁; 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控制。

 c.混凝土浇筑后 混凝土表面的收光; 施工缝处的表面处理(凿毛); 工作区的清理(杂物、垃圾清除); 有关施工机具的清洗及保养;

 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观测。

 3.16 中期成品检查 对所有运入工地的材料、机械在安装前进行产品检查。

 产品检查分为运入工地时的检查和运入工地前在工厂检查的双重检查。

 需要在工厂进行检查的材料、机械有以下内容: 混凝土试验 钢筋强度试验 石材工程的材料试验 4. 现场质量标识

 现场质量标识包括产品标识和产品状态标识(这里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施工工序等)。

 为防止不同类型、规格、批次的产品混用和误用,确保工程所需物资符合图纸、规范、合同要求,必须对进场的成品、半成品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标识,并做好记录,保证其可追溯性。

 进入现场的成品、半成品等由材料员进行挂牌标识,牌上注明名称、品种、规格、型号、产地、进场日期及标识人姓名。

 分部、分项和单位工程以检验记录、预检记录、试验报告、评定表等记录作为标识,由工长、质检员填写,资料员做好整理归档工作。

 为了在施工过程中避免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企业应对产品的测量和检验状态(待检、检验合格、检验不合格、检验待定)进行标识。

 5. 现场墙面布置

 工程建设项目概况图

 精心整理 施工总平面图 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图 质量责任区域分布图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责任制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推荐访问:现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施工现场 质量管理 现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