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桥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集合4篇

时间:2022-05-04 12: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等奖:蔷薇科植物一等奖:常见奖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桥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桥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4篇

桥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篇1

4 灯 笼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2.品味文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3.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一、导入新课

提到灯笼,我们或联想到春节张灯结彩的喜庆,或想起宫廷戏中穿梭在紫禁城的点点灯火。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让我们走进吴伯箫散文名篇《灯笼》,感受一下那个特殊时期的作者情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传统“灯笼”文化

1.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于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

2.灯笼文化。

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仍在中华大地流传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今,红灯笼更是风行全国,制作更加精美。

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欢。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cf508809128ec4e73ae921b6af81d875.png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明确:“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明确:第③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⑤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第⑥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第⑦段元宵节看灯;第⑧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第⑨段,纱灯上描红;第⑩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第b741827943b3e6b5f606943d507efa95.png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3.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诸此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请你做简要说明。

明确: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

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

目标导学三:结合材料背景,深度解读爱国情感

探究: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达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但第⑩b741827943b3e6b5f606943d507efa95.png段却跳出回忆,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事情,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唉,壮……”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析。

材料链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明确:结尾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是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几句皆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此时的情感早已不再沉浸于回忆,而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目标导学四:赏析文本,体会文本写作特色

特色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在回忆的诸事中寄寓情感,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征,而能达到寓情自然的目的,还在于作者擅长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综合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明确:以第③段和第b741827943b3e6b5f606943d507efa95.png段为例,第③段写“我”去接祖父和祖父讲故事是记叙,“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是抒情。第b741827943b3e6b5f606943d507efa95.png段“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是抒情,其他的句子主要是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特色二:结构严谨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分析开头两段和结尾一段的作用。

明确:开头两段由小孩子喜欢火,三家村的往事,既写出人们对光明的渴望,又自然引出下文对有关灯笼往事的回忆;结尾一段又由灯笼联想到“燎原的一把烈火”,再用一“壮”字,再次升华中心,赞颂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可见,文本前两段与结尾联想的两段紧密联系,中间诸段落俱为回忆,不可不谓作者之为文独具匠心,巧设结构。

小结:《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寓着丰富的情感。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娓娓而谈,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

三、板书设计

灯笼207a79c839e13ca2d7c1996054ed9018.png首尾呼应

,寄寓淳朴情感F

抒发爱国热情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1.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2.积累、品味、吟唱和运用古诗词,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3.积极主动参与搜集资料,合作探究诗与画的结合。

4.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并能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一、导入新课

播放背景音乐:古筝乐曲《一剪梅》。

师: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春天我们会吟诵:春眠不觉晓,

生:处处闻啼鸟;

师:夏天我们会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秋天我们会吟诵:晴空一鹤排云上,

生:便引诗情到碧霄;

师:冬天我们会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热热身,其实也是对古诗的又一次巩固与积累。)

师:这一首首古诗就如同这一曲美妙动听的古筝乐曲,让人沉醉流连,让人乐而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这美妙的乐曲一起到古诗苑中漫步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1.色彩。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明确: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植物。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明确: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动物。很多同学家里一定养过小动物吧,小动物多么可爱,在古人的诗句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

明确: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地名。南京、开封、洛阳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诗词中也会出现地名。我们来看一看下面一些含有地名的诗词。

明确: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目标导学二:诗情画意品古诗

为诗配画

1.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画:(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解说词: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春日活跃的生机。

2.词: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画:(现代)王成喜《铁骨生春》

解说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画家以铁干、春蕾隐喻性地歌颂了红梅傲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3.诗:(清)郑板桥《题竹图》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画:(清)郑板桥《竹图》

解说词:画幅上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襟,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目标导学三:声情并茂诵古诗

师:诗词最突出的特点除了追求意境的图画美之外,还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律,具有音乐的美感。《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可以看出在早期,诗、歌与乐、舞其实是合为一体的。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

欣赏歌曲《思君》片段

跟唱古诗《但愿人长久》

目标导学四:满腹诗书用古诗

师:前面我们提到,在早期,诗、歌与乐、舞本是合为一体的。而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到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才独立成体。下面我们欣赏一首现代流行歌曲,请谈谈你由这首歌的歌词想到了什么。

欣赏歌曲《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该歌词化用的古诗词句: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小结:流行歌曲歌词化用古诗词,使歌曲更有意境,增添了浓厚的情韵。

三、板书设计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成功不是只有将来才有,而是从决定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今天拼搏努力,他日谁与争锋。

在你不害怕的时候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的时候不去斗牛,这没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的时候还去斗牛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但无行动决无快乐。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之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之路。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只要我努力过,尽力过,哪怕我失败了,我也能拍着胸膛说:"我问心无愧。"

用今天的泪播种,收获明天的微笑。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弱者只有千难万难,而勇者则能披荆斩棘;愚者只有声声哀叹,智者却有千路万路。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凑合凑合,自己负责。

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我中考,我自信!我尽力我无悔!

听从命运安排的是凡人;主宰自己命运的才是强者;没有主见的是盲从,三思而行的是智者。

相信自己能突破重围。

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安乐给人予舒适,却又给人予早逝;劳作给人予磨砺,却能给人予长久。

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样!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相信自己我能行!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在于我们身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爱拼才会赢努力拼搏,青春无悔!

  六、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看望;访问。 ( )

  2.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 ( )

  3.竭力保持庄重。 ( )

  4.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 ( )

  5.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 )

  七、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冷静 寂静 幽静 恬静 安静

  1.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 )的微笑。

  2.贝多芬在一条( )的小路上散步。

  3.同学们( )地坐在教室里。

  4.四周一片( ),听不到一点声响。

  5.越是在紧张时刻,越要保持头脑的( )。

  八、句子工厂。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要点梳理(课文回放)。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她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综合能力日日新

  十、理解感悟。

  (一)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 )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 )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为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桥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篇2

杨氏之子一等奖说课稿

导语:对《杨氏之子》一文老师会有怎样精彩的说课呢下面是杨氏之子一等奖说课稿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杨氏之子》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第10课《杨氏之子》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杨氏之子》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

2.教材简析:第三组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本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杨氏之子》对答巧妙;《晏子使楚》应答机智;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更以语言见长这样编排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小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4.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二、说学情

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要重点抓读和背诵读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体味语感而后领读、自读直至正确、读流利释句要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疏通文句在此基础上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里”以及阅读心得背诵不仅要正确还要注意停顿和语气

三、说教法

读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读这与本课教学重点不谋而合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游戏激趣法、创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式教学法”的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1.利用故事导入激活兴趣

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孩子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利用故事开课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反馈: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简介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感受教师的范读从而领悟文言文的特点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4、读懂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下位寻找伙伴自由组合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汇报合作成果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以简驱繁突破难点这样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这也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

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5、吟诵创设情境熟读成诵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法创设了人物对话情境主要意图在于体验语言的精巧改变了传统的评读僵局促进了朗读、诵读指导的效率积累了语言

(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板书:杨氏之子杨梅

孔君平孔雀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四)、朗读全文

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读中养成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你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学生交流)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大语文”观

六、说板书

9、杨氏之子

孔君平杨氏之子

↓↓

孔雀杨梅

这样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是从“孔、杨”两姓上做文章引发出欢乐的故事故事中小孩子的聪慧、机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文章重点

桥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篇3

小学四年级《跳绳》说课稿

获市说课比赛一等奖

长安中心小学 谢华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享受体育,是体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师生一起在活动中体验到体育的快乐,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孩子搭建一个快乐的体育课堂,让他们享受到体育的乐趣,从而对体育产生兴趣,积极投身到体育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锻炼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

《跳绳》是自编的小学体育(水平二)四年级的教材。下面我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介绍。

一、说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跳绳和利用跳绳开展各种游戏。跳绳不仅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还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由于它轻便、灵巧,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而我校学生人多,活动场地有限,跳绳是比较适合我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四年级小学生,在生理发展方面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弹性较差,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发育较晚,他们的骨胳肌肉以及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非常显著作用。同时,丰富有趣的跳绳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充满和谐友爱的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在心理发展上,他们的团体意识正逐渐加深,对团体竞争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完成各种不同难度的跳绳活动中,让学生在心理上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的能力,增强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说教学理念: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这一基础上,我主要是根据以下两个教学理念来设计本课教学的:

理念一.改变了过去只重视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只关心学生的生理负荷,为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享受参与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条主线来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一句话就是:“淡化技术,享受体育。”

理念二.改变过去学生的被动执行任务为现在的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教师“教”的要求,为学生“学”的需要。

三、说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科学地确实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本节课我制定了五个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相信我能行,告别我不行。

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用跳绳练习的方法,并了解跳绳的特点、对身体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跳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

4、心理健康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5、社会适应目标:树立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各种跳绳的技巧和各种跳绳游戏活动;

教学难点是:个人跳绳练习时,双臂的摆动动作和手腕的旋转动作;和多人跳绳练习时,两人摇绳的动作配合。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围绕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体育活动课的特点,主要采用:“三自”教学法。即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利用多媒体电脑为学生提供自己选择的练习内容,练习的方式、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在学生的自主练习活动中,老师遵循教学多样性的原则,充分发挥老师的辅导作用,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竞赛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搭建一个快乐的体育课堂,让学生享受跳绳所带来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课前准备,架桥铺路;课程整合,达成目标;愉悦身心,期待体育

(一)课前准备,架桥铺路

1、场地器材:长跳绳若干条、短跳绳人手一条;

2、录音机一部、六台多媒体电脑。电脑里放置的内容包括:个人、双人、多人跳绳的摇绳技巧录像及解说;跳绳的各种花样跳法的演示;练习跳绳时应注意的事项、利用跳绳进行的一些趣味游戏以及跳绳活动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整合,达成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校教学改革提出的课程整合的这一基本理念,我在体育教学中把音乐、舞蹈、美术、电脑等科目都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教学手段,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1、情景创设、激发兴趣。我以轻松愉快的对话形式组织课堂常规,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展现我们活力的运动场,这节课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跳绳活动,享受跳绳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接着,播放歌曲《跳绳》,让学生在歌曲声中分组进行“快快跳起”的游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课堂气氛活起来。然后在动感的《种太阳》的音乐下带领同学们手拿跳绳跟我一起完成自编操,自编操的内容依次为:振臂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充分热身,为后面的活动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

2、方法多样、循序渐进。由于跳绳的种类和方法很多,为了使教学更切合实际,根据我校开展的跳绳活动情况和学生掌握跳绳动作的实际水平。在安排课时,按照单人——双人——多人——集体、以及短绳——长绳、单绳——多绳等顺序练习跳绳的各种方法。使学生的练习由简单逐步到复杂,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向新的目标挑战。

首先:让学生进行友伴分组,练习以前掌握的各种跳绳方法。同时,在电脑中查找自己想了解的有关跳绳的资料。包括:个人、双人、多人跳绳的摇绳技巧录像及解说、跳绳的各种花样跳法的演示、练习跳绳时应注意的事项,比比谁的跳法多?谁的跳的次数多,练习后进行各组汇报展示,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跳绳的方法,而且了解到了跳绳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通过电脑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电脑中的跳绳《闯三关》,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游戏?教师讲解要求,然后进行友伴分组练习,比比哪一组学得快。哪一组顺利闯关时间短。在教学中,我参加各组的练习,适时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更好的掌握闯关的方法与技巧,这种平等的交流还加深了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接着,我再组织一次各组《闯三关》的游戏比赛,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团结精神和合作能力。

3、激发想像,拓展延伸。游戏《闯三关》结束后,让学生友伴、兴趣分组,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自编游戏和跳法,比一比哪组想得快,哪组最新颖,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用跳绳做各种练习,如:用绳跳皮筋、投掷练习等,练习结束后,我再请各组同学展示他们创编的跳绳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又尊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愉悦身心,期待体育

在教学的结束部份,我用《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作为放松音乐,在美丽的校园背景下,我和学生一起用绳作放松操运动,让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恢复到平常状态,同时还有机渗透了美育,陶冶了情操。

在最后的小结讲评、布置课外练习中,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大家喜欢跳绳吗?老师很高兴,这根小小的跳绳,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还让我们享受到了与同伴一起运动游戏的快乐,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跳绳游戏,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课余的时间里去进行,老师还更希望你和你的伙伴在享受跳绳运动的快乐中,能开动脑筋,发明创造出更多更有趣的跳绳游戏,让我们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吧!”

《跳绳》一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设计的,我相信在作课的实践中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谢谢!

桥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篇4

1 社 戏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它就是——戏曲。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

c0955f2cc4ebf6fc443ecb63cd3e26ac.png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

27c39b0e0a77ed4dbbc711b88cb87522.png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仿照“夏夜行船”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

明确:(1)线索:看社戏。(2)七件事:①随母归省;②钓虾放牛;③戏前波折;④夏夜行船;⑤船头看戏;⑥月夜归航;⑦六一送豆。

2.上述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详写的是③④⑤⑥,略写的是①②⑦。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去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情节略写。

3.“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如写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别人去;③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①八叔的船回来了;②小伙伴们与“我”同去;③双喜写包票。

好处:①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②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目标导学三: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1.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本文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都非常有特色,请分别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景物描写: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里从嗅觉、触觉、视觉角度写两岸的景物和月色,描绘了一幅水乡月夜美景图。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表现了“我”去看社戏时急切、激动的心情。

人物描写:①“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运用“点”“磕”“退后”“上前”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②“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通过对阿发的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善良淳朴、憨厚无私。

2.文章在记叙的过程中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渗透渲染着“我”的心情,请概括“我”看戏前后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明确:看戏前的波折:盼望→难过、沮丧→欢喜→急切、激动

看戏中感受:高兴、愉悦→失望

看戏后归航偷豆:轻松愉快

教师总结: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往往是综合运用,穿插使用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生动饱满,议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是一种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的表达方式,这种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之中,使感情同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融合在一起而自然流露出来。我们写作文也要注意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三、板书设计

262de0b4ae8e7de61be54277e3abecdc.png520843acac957581dff2ef7d13330dd0.png

多种表达方式61e4338acac87651ee53d5914743c506.png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说《社戏》的故事情节和表达方式。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社戏》中提到的人物的形象,品味童真童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新课

94e31d82461b7ee0952248be0094740c.png

1.这篇小说人物众多,谁是贯穿始终的人物?谁是本文的主要人物?

明确:贯穿始终的人物:“我”;主要人物:双喜。

2.结合双喜的言行分析其性格特点。

明确:(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表现双喜聪明。(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时,双喜大声打包票——表现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现双喜聪明、细心。(4)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双喜以为再多偷,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表现双喜考虑周到;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5)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表现双喜做事有始有终。(6)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表现双喜反应灵敏。

小结: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

3.六一公公是怎样的一个老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出:①“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表现六一公公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②“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③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表现六一公公好强。④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热诚。

4.阿发和桂生在偷豆一节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

明确:阿发憨厚、无私。桂生机灵、勤快。

aa6063f969872de130caaf8566827f44.png

本文的语言生动、简练、幽默,处处蕴含着童真童趣,仔细揣摩文中相关语句段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明确:“是”加重语气,三个“了”表达了“我”无可奈何的心情。想象听到锣鼓声,更加突出“我”对看社戏的渴望心情。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明确:“轻松”“舒展”与上文的沮丧、失望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3)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明确:“支撑”真实地写出了“我”的困倦,但“我”却“仍然看”,反映了“我”既觉得无趣,又不甘心就此回去的心理。

(4)品评“偷豆”一节,感受小伙伴们的天真纯朴。

明确: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偷”中凝结着小伙伴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中跳动着小伙伴们纯洁无私的心;“偷”中反映着小伙伴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天性。“偷”,一改一般意义上的“残酷、自私、遭人唾弃性”,而成为一种热情的、无私的、天真质朴的“偷”,“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欢乐。

66c9a271881fa0e5f7f418db52b5b6a4.png

1.“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怎样理解?

明确:这句话作为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其实那夜的戏并不怎么好看,那夜吃的豆也是普通的罗汉豆,作者怀念那夜的戏和豆,实际上是怀念平桥村的朴实、勤劳、聪慧的小伙伴们和有趣的生活。“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对比《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对作者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体会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

资料链接:鲁迅作品《社戏》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我”在北京看过的两次戏,一次是在北京的戏院,戏院里嘈杂、拥挤、混乱的环境让“我”非常的厌恶。另一次是募集水灾捐款,因为捐款的方式是买戏票,因此机缘巧合的又看了一次戏,但却遭遇尴尬,没有看完便离了场,两次看戏给“我”的感觉都是不好的。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儿时在赵庄看戏的感受和经历。

明确:地点不同:都市和乡村;心情不同:沉重压抑与轻松自在。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风景、人情美的怀念,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板书设计

262de0b4ae8e7de61be54277e3abecdc.png9dd9236792b3f9ec4875a5002b058a08.png9dcd66f8461c626e3df3b570b530ea98.png→赞美与向往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1.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2.积累、品味、吟唱和运用古诗词,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3.积极主动参与搜集资料,合作探究诗与画的结合。

4.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并能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一、导入新课

播放背景音乐:古筝乐曲《一剪梅》。

师: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春天我们会吟诵:春眠不觉晓,

生:处处闻啼鸟;

师:夏天我们会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秋天我们会吟诵:晴空一鹤排云上,

生:便引诗情到碧霄;

师:冬天我们会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热热身,其实也是对古诗的又一次巩固与积累。)

师:这一首首古诗就如同这一曲美妙动听的古筝乐曲,让人沉醉流连,让人乐而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这美妙的乐曲一起到古诗苑中漫步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1.色彩。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明确: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植物。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明确: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动物。很多同学家里一定养过小动物吧,小动物多么可爱,在古人的诗句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

明确: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地名。南京、开封、洛阳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诗词中也会出现地名。我们来看一看下面一些含有地名的诗词。

明确: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目标导学二:诗情画意品古诗

为诗配画

1.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画:(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解说词: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春日活跃的生机。

2.词: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画:(现代)王成喜《铁骨生春》

解说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画家以铁干、春蕾隐喻性地歌颂了红梅傲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3.诗:(清)郑板桥《题竹图》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画:(清)郑板桥《竹图》

解说词:画幅上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襟,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目标导学三:声情并茂诵古诗

师:诗词最突出的特点除了追求意境的图画美之外,还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律,具有音乐的美感。《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可以看出在早期,诗、歌与乐、舞其实是合为一体的。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

欣赏歌曲《思君》片段

跟唱古诗《但愿人长久》

目标导学四:满腹诗书用古诗

师:前面我们提到,在早期,诗、歌与乐、舞本是合为一体的。而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到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才独立成体。下面我们欣赏一首现代流行歌曲,请谈谈你由这首歌的歌词想到了什么。

欣赏歌曲《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该歌词化用的古诗词句: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小结:流行歌曲歌词化用古诗词,使歌曲更有意境,增添了浓厚的情韵。

三、板书设计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成功不是只有将来才有,而是从决定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今天拼搏努力,他日谁与争锋。

在你不害怕的时候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的时候不去斗牛,这没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的时候还去斗牛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但无行动决无快乐。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之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之路。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只要我努力过,尽力过,哪怕我失败了,我也能拍着胸膛说:"我问心无愧。"

用今天的泪播种,收获明天的微笑。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弱者只有千难万难,而勇者则能披荆斩棘;愚者只有声声哀叹,智者却有千路万路。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凑合凑合,自己负责。

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我中考,我自信!我尽力我无悔!

听从命运安排的是凡人;主宰自己命运的才是强者;没有主见的是盲从,三思而行的是智者。

相信自己能突破重围。

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安乐给人予舒适,却又给人予早逝;劳作给人予磨砺,却能给人予长久。

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样!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相信自己我能行!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在于我们身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爱拼才会赢努力拼搏,青春无悔!

  六、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看望;访问。 ( )

  2.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 ( )

  3.竭力保持庄重。 ( )

  4.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 ( )

  5.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 )

  七、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冷静 寂静 幽静 恬静 安静

  1.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 )的微笑。

  2.贝多芬在一条( )的小路上散步。

  3.同学们( )地坐在教室里。

  4.四周一片( ),听不到一点声响。

  5.越是在紧张时刻,越要保持头脑的( )。

  八、句子工厂。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要点梳理(课文回放)。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她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综合能力日日新

  十、理解感悟

  (一)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 )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 )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为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推荐访问:集合 说课稿 奖部编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