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宏观经济学研究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9 17:5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从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出发,对宏观经济学研究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 研究性教学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由于宏观经济学是在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学生对西方经济社会知识的了解比较少,因此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研究性教学---即根据课程的特点,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和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实现教学的目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出发,来探讨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l、完善而复杂的体系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如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问题等问题,以及政府如何采取政策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控的社会科学。它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同时宏观经济学也是由众多经济学派的理论和学术观点构成,由于前提假设的不同,因此导致不同流派在理论和政策主张上差异非常大,进而导致理论体系的复杂性。

2、抽象的理论分析

宏观经济学运用抽象分析方法,通过不断的放松前提假设,运用数学模型和数学推导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演绎人们的经济活动。这对于社会阅历简单的学生来说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3、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作为上层建筑,宏观经济学是一套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在于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宣扬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完美的理想的社会。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能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需要通过研究性教学来达到教学目的。笔者下面就宏观经济学研究性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1、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框架体系

首先,在教学开始阶段,在讲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及方法等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照着目录,教师从体系结构上对该门课涉及的内容,利用简单的示意图作一个初步的描述,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个全貌式的初步认识。其次,除了在教学开始阶段勾勒出所学内容的具体框架外,笔者认为帮助学生把握宏观经济学的整体框架这一任务应融会贯通于教学过程的每一阶段。所以,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强调构成宏观经济学各有机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所讲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融入到框架体系中,以便让学生时时保持清晰的思路,了解所学的基本理论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是教学的结束阶段。在教学刚开始时,虽然从总体上给学生讲授了整个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掌握课程内容,这时给学生留下的只是一个大概的印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所学内容已基本掌握,至此,再从总体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串讲与总结,并辅以知识结构图,学生将会从整体上掌握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2、正确处理基本理论和数学分析之间的关系

模型分析法是宏观经济学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因而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既有丰富的原理、概念,还有大量的数学公式及图表。如何处理好基本理论和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专业及学时安排等情况区别对待。一般对于本科层次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来讲,应将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上。但在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讲解的同时,决不能因此而忽视甚至免去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数学分析。一方面是因为本科阶段宏观经济学涉及的数学并不复杂,且该课程一般被安排在大学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这时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高等数学的初步知识,有了相应的数学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数学是经济学不可替代的分析工具,用数学来表达和论证经济理论具有简洁、清晰、逻辑严密等优点。许多经济理论是在数学推导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理解了具体的假设及数学推导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本身,而且通过此过程还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分析不可或缺。

3、讲清楚前提假设

宏观经济学学派林立,不同的学派由于假设条件不同,从而导致政策主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在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上,凯恩斯学派假定在短期中价格的刚性,进而得出财政政策对增加国民收入非常有效的结论;而古典学派假定价格具有伸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只会导致价格的上升,对国民收入没有任何影响,进而得出财政政策无效性的结论。因此,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应该对理论的前提假设作清楚的说明,让学生理解观点的分歧所在。

4、理论联系实际

宏观经济学阐述的经济理论多以较抽象的数学推导和建立经济模型来加以论证和说明,对初学者来说难以理解和应用。作为老师,必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案例教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述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理论时可结合实际来分析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2009年外部需求减少。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政府通过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来拉动需求。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结果,一方面导致需求和供给共同拉动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增加,又推动了通货膨胀。再加上人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因此当前的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原因综合形成的。这样通过与实践的结合,既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了基本理论,又使他们体会到经济学知识其实就在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5、结合国情加强对宏观经济理论的科学评析

宏观经济学是植根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物。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资源条件、市场体系发育程度的差异性,照搬西方经济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的问题就必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对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产生的背景作详细的解释说明,同时要结合本国的国情,让学生了解哪些理论和主张在西方国家是行之有效的,但在我国目前是行不通的。

推荐访问:研究性 几点思考 宏观经济学 教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