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我国青少年金融理财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0 19:2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校园贷、金融诈骗引发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专家表示,除与个体因素相关外,还与教育体系中缺乏对大学生金融理念、理财知识的培养密切相关。反观发达国家,对个体理财意识的培养,往往从青少年甚至是孩童时期开始,便于为个体一生的资本积累打好基础。目前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新型理财产品多样化、理财机构也由银行主导转变为基金公司、券商、信托、保险公司百花齐放。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针对青少年展开专门的理财教育,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本文借助调查问卷法这一研究方法,以河北省的三百位高一到高三学生为样本,了解我国青少年理财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青少年金融教育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理财现状;问题;对策

一、我国青少年金融理财问题研究概述

(一)青少年的概念界定

青少年是根据年龄对人群进行划分的结果,学界很难对青少年有一个统计界定,大都认为是童年与成人之间的过渡年龄。在实践层面,往往对初中、高中学生统称为青少年,因此本文的研究样本,是围绕三百位高一至高三年级学生展开的,符合青少年的定义。

(二)研究方法概述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中文献资料法是以“青少年、金融、理财”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再逐一筛选,最终以其中的20篇为参考,又重点参考

了其中5篇,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在文末列出;问卷调查法是从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设计,包含青少年金融教育情况(青少年获得金融知识的渠道、青少年金融理财知识的掌握情况)、青少年的风险偏好类型(青少年的风险承受能力、获得资金的渠道、期望的收益率等)、青少年的资金运用情况(购买的理财产品种类、投资的多样化等)、青少年的防金融诈骗意识等维度。随机发放问卷300份,其中男生161份,女生139份;高一学生82位,高二学生113位,高三学生105位,回收率99%。

二、我国青少年金融理财的现状

(一)传统教育体系培养有限,家庭培养差异大在对三百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95%的学生一直接受国内传统公立教育,仅有5%的学生接受过“合作办学”、“贵族私立学校”等其他培养形式。在一直接受公立教育的学生中,有52名学生表示学校没有,或几乎没有设置专门的金融课、讲座等活动。另有60名学生表示,学校设置过类似课程,但大都形式主义,最终被高考正课的时间所挤占,效果并不明显。而15名接受过非传统教育的学生中,有10位表示,曾在学校接受过类似教育。三百位学生中有276名对金融知识、理财教育有了解的需求,其中非常感兴趣的有69人。学校无法提供的金融教育,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家庭教育和互联网教育来弥补,也有部分学生只得放弃需求。其中通过家庭教育来获取金融知识的获取情况,与家长的学历背景 、工作情况、投资理财意识密不可分,因此差异化较大。而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的金融知识,更是鱼龙混杂,不乏一些危机四伏的“P2P项目”、“互联网小额贷”等信息,但也有学生通过中国大学慕课这一平台来获取知名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

(二)青少年的风险偏好和资金运用情况

有271名学生表示,他们的资金来源于平日的零花钱、压岁钱,统筹概括为从父母长辈处获得;有130名学生表示,他们通过奖学金,获得可观的资金收入;仅有9名学生表示,他们利用节假日时间,勤工俭学获得收入;55%的受测者为风险厌恶者,约30%的受测者为风险中性者,另外15%的受访者为风险偏好者。他们的预期收益为3%到10%不等,中位数为4.5%,与市场预期相似。在资金的投向方面,排名前三的是:银行定期、支付宝和微信零钱通。其中银行定期的理财方式多为监护人授意,监护人代理。在这项调查中,选择投资债券的有5人,选择基金的人数仅为6人,选择股票的人数仅为2人,无人选择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資。

(三)青少年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有待提高

在此维度下包含的问题中,既有固定选项的问题也有开放式问题,在针对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上,多数高中生的回答稍显幼稚;在固定选项的问题回答方面,很多学生的风险忧患意识不强,“收到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营销,对方声称只需填写网上问卷提供基本信息即可以为你办理信用卡时,你的反应是”在这个选项的选择上,多数学生十分乐观,认为填写个人信息并无大碍,也相信对方的专业态度是银行工作人员。忽视了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诈骗、链接为木马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问题,且高中生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多数为未成年人,不符合独立办卡的国家规定,因此出现此种情况时,大概率判断为金融诈骗。然而只有不到20名学生选择这一选项,可见目前针对青少年金融风险的教育有待加强。

三、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来源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未有效转化,尽管素质教育的大旗在我国已经高举多年,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然而我国高中生依然面临着高考压力大等客观因素。且金融理财方面的课程挤占正课时间,对于课程的学习掌握也难以量化,由于大多数学校对金融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意识,觉得此项工作是成人的事情,或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而在家庭教育中,自身从事金融工作或是学历水平较高、闲暇资金富裕的父母更有培育孩子理财能力的意识,也会拓展渠道,帮助孩子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青少年的资金投向比较单一,缺乏分散化投资的意识,他们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不高,且缺乏对其他多样性金融产品的了解。银行定期可以看作是无风险的投资,因为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原则,固然导致定期的收益率不会太高,部分学生的收益预期与投资标的不匹配。

青少年由于长期处于象牙塔这个舒适的环境中,接触社会少,且由于对一些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了解,所以缺乏判断虚假信息的能力,一不小心就会身陷困境,在金融诈骗的泥潭中难以自拔,且多数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资金的损失对他们带来的打击和创伤很难磨平,甚至出现让我们痛心的恶性事件。悲剧的发生,与青少年金融知识不足和承受能力不高密切相关

(二)对策和建议

加强对青少年的金融教育,学校也应该积极承担责任。如英国《国民教育教学大纲》中就要求学校将青少年的金融知识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具体到我国,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学生与专家面对面活动、理财专业课系统培养学生的金融知识和理财能力;另外教育部联合各高校可以推出适合中学生的互联网课程,使得学生在闲暇之余,通过移动客户端即可了解金融知识。另外图书杂志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也要积极承担普及责任;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带孩子参与个人理财,这样通过多渠道知识拓宽青少年金融意识,营造良好环境理财环境。

培养青少年对多渠道理财产品的了解,构建债券、基金、股票、信托、保险、衍生品的基本认识,对不同金融产品的特点、不同金融产品适合的市场行情、收益类型有一定的了解度,从而培养理财产品知识框架。

国家相关部门需规范金融程序,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惩罚力度;同时加强对各公司的信用评级,建立全国联网的失信黑名单,将失信企业排除;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使得违法犯罪分子减少接触青少年的机会。对青少年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也刻不容缓,银行可以以实例为基础,编制“连环漫画”宣传手册,在学校发放,使得学生在休闲放松中了解到金融诈骗;家长也要及时将了解到的新型诈骗手段与孩子分享,以此提升孩子的心智成熟度。

四、结束语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设计,以河北省的三百位高一到高三学生为样本,了解我国青少年理财的现状,发现存在传统教育体系培养有限、家庭培养差异大的、青少年的投资渠道较为单一、青少年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对我国青少年金融教育提出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张珂.青少年理财能力与财经金融知识调查[J].财经界(学术版),2018,(09):51.

[2]梁家铭.浅议青少年金融理财服务[J].财经界(学術版),2018,(01):48.

[3]唐怡铮,陈杨旸.青少年金融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福建金融,2015,(S2):34-38.

[4]黄琳,黄丹.浅议青少年金融理财服务[J].财经界(学术版),2014,(24):5+9.

[5]许学武.对商业银行发展青少年金融服务业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2,(12):38.

作者简介:凌丹阳,河北安国中学。

推荐访问:青少年 现状 理财 对策研究 我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