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景洪市基诺族人居环境研究

时间:2022-10-21 19: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通过对基诺族人居环境构成中的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对研究区域进行长期的实地踏勘、资料收集、拍照实测和走访记录,总结出基诺族人居环境特色,其目的是将所得结论运用到现代人居环境建设中,有效地继承和利用基诺族人居环境特色,从而为探究现代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基诺族;人居环境;概况;构成;特色;云南景洪

中图分类号 TU241.5;K892.378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3-0023-02

Research on Living Environment of Jinuo People in Jinghong City

QIN Ming-yi LI Hui-feng *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ture,Southwest Forest Universiy,Kunming Yunnan 650224)

Abstract The natural systems,social systems,living systems,support systems for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Jino people were analyzed,through a long field survey,data collection,measuring by taking pictures,recording by risiting,the feature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were summed up. The aim was to apply the conclus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living environment,and to effectively inherit and us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Jino people,so a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living environment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Key words Jinuo people;living environment;status;construction;features;Jinghong Yunnan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按照对人类生存活动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程度的高低,在空间上,人居环境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2个部分[1]。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人类的居住环境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原始的聚居村落到现在的大都市,人们在改变居住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然的生态环境面貌,这是一个双向影响的过程。作为少数民族分布较广的云南省,更是呈现这样一种多姿的民族文化特色。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基诺族是国务院最后确立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处在神秘的热带雨林山区,有着独特的人居环境景观,对其进行研究对于了解、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基诺族概况

基诺族是1979年6月国务院最后正式确认的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基诺族人口数约为18 021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植普洱茶。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民族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

2 基诺族人居环境构成

2.1 自然系统

基诺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基诺山在横断山脉无量山末梢中的丘陵地带,属北热带边缘山区,地形波状起伏,山川纵横交错,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里高外低。境内最高海拔1 482.5 m,最低海拔550 m,山地植物随山势呈垂直分布,海拔1 000 m以下为热带季雨林,海拔1 000 m以上为热带常绿阔叶林[2]。沟谷中古木参天,藤木攀缠,山梁上青翠碧绿,林波涟漪,覆盖着茂密的原始阔叶林及多层次的植物群落。

基诺族的祖祖辈辈都在神秘葱郁的热带雨林和古木参天的丘陵山地繁衍生息,以渔猎和采摘为生,后来农耕和群居的发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刀耕火种”等方式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并谋求发展,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等自然系统造就了独特的人居环境。

2.2 社会系统

人居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分不开的,是人群活动的场所,适宜的人居环境必须关心人们之间的活动,这是人居环境科学的出发点和基本点。

2.2.1 民族服饰和音乐舞蹈。基诺族妇女头戴自织麻布——“砍刀布”制成的三角形尖顶帽,帽子的后部下垂到齐肩。另外,基诺族服装绣着太阳图案,妇女喜欢在胸前颈上挂块菱形小肚兜,而基诺族男子服饰是用砍刀布做成的紧身短褂。基诺族舞蹈最有代表性的应属大鼓舞,用牛皮蒙鼓面,鼓身用一段原木掏空制成,在两端鼓面用20个木柄环绕,呈放射状,象征太阳。

2.2.2 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一是土地制度。在1958年以前,土地公有制是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每个村寨的土地都有严格的界限,其他村寨的人不得越界耕种。1958年以后,基诺族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土地归属村寨集体所有。目前实行的土地政策,主要是按人口分配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二是家庭分工。基诺族的纺织全过程由基诺族妇女完全承担,纺织技术是基诺妇女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以解决一家人穿衣等生活所需。而竹编是由男人承担,竹楼的楼板、墙壁或者储存食物的器皿都是由竹编成,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2.3 居住系统

基诺族生活的基诺山在热带雨林中的丘陵地带,其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基诺山寨的选址位于离水源较近的山坡,经过人工砍伐后而逐渐形成的村落,它们大多都掩映在葱郁的热带雨林之中,与西双版纳州的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因为热带雨林和村寨的相互影响,其民居建筑特色有很多的共同点。

基诺族民间建筑多为干栏式竹楼或木楼。其底层较高,但不住人,多作为畜牲圈或储藏室使用。2层是人们主要的活动空间,室内与低干栏式建筑的室内类似,也以火塘为中心,卧室常设在此层。除室内空间外,高干栏式建筑多设有出挑或悬空的扩展空间,可以供家中洗濯或者存放物品使用[3]。

另外,基诺族父系氏族数代人同住的房屋,称为“大房子”,其宽逾10 m,长20~30 m。由于当地盛产竹子,因此过去其建筑也多以竹子作为建造房屋的主要材料,竹竿构成屋架,竹篾制作墙,稻草覆盖屋顶。屋内中间是1排火塘,左右两侧分隔数间小单间,1间为1个家庭。第1个火塘是总火塘,前面右边第1间是家长的住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基诺族民居则用木构甚至水泥等材料,用瓦片覆顶。

2.4 支撑系统

支撑系统是指为了人类活动提供支持的、服务于聚落,并将聚落连为整体的所有人工和自然的联系系统、技术支持保障系统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它对其他系统和层次的影响巨大,包括建筑业的发展与形式的改变等[4]。

20世纪50年代初期,基诺族仍然处于原始社会本期的农村公社阶段,土地是村社全体成员的共同财产,土地公有制是农村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也是联系全寨的枢纽。另外,基诺族长房的形成源于人们遵循的一条古老的居住规则——同一祖先的后代不分家。“同祖不分”是居于特殊环境中生存的需要:一是经济结构的物质表达。土地村寨共有占主导地位,个体家庭还不是完全独立的经济单位,只有依靠氏族才能从村寨获得土地。二是婚姻制度的物化空间。由于环境的阻隔,传统基诺社会一般实行寨内氏族外婚。基诺山物产丰富,摆在基诺先民面前的主要问题并非营生问题,而是可能导致种族灭绝的氏族内婚现象。三是聚族而居的生存之道[5]。

3 基诺族人居环境特色

3.1 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

3.1.1 地理位置。基诺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东部,西双版纳属于热带湿润地区,在这里共同生活着傣族、瑶族、哈尼族、基诺族等13个少数民族,并且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各个地区、民族之间相互影响,造成了基诺族独特的地理人居环境。

3.1.2 山地民族。基诺族大多生活在基诺山以及周边的邻近山区,自然环境的相对隔离和山地传统农耕方式的分散性,决定了山地乡村区域聚落分布和人居环境建设的离散化特点[6]。村寨之间沟通交流较少,基诺人有这样的谚语:“隔条江不同俗,隔架山不同腔”、“上哪山唱哪山歌,进哪寨随哪寨俗”,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情调。

山地作为人类生存聚居的空间之一,其自然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基诺山自然条件的特点,当地居民把土地划分为3类,并使用刀耕火种一套十分复杂的轮作技术进行耕作,从而形成其特有的农业活动特点和人居环境特色。

3.1.3 热带雨林。基诺族人生活在葱郁的热带雨林之中,由于其与生物资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其日常生活、医药卫生、生产活动、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等都与热带雨林有着密切的关系,形成独特的民族森林文化;同时,他们合理使用森林资源,谋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也形成了自己的人居环境景观。

3.2 独特的文化内涵

基诺族这一特殊的民族赋予了基诺族人居环境独特的气质和基诺文化内涵。基诺族的山地民族文化与热带雨林民族森林文化的融合是其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景观特质。如同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民族一样,有自己的创世神话、起源以及发展阶段的传说,并有自己的语言、节日、服饰、舞蹈等。正是在数千年岁月里,基诺族人积极适应和改造环境,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勤劳勇敢精神创造积累了丰厚的遗产,形成了独特的人居环境[7-10]。

3.3 天人合一,强调与环境和谐

由于解放前基诺社会尚未发生明显的阶级分化,因此在基诺山不存在“皇居”或“官居”,也没有宗教建筑,除了住房,就是粮仓和柴房,少数村寨还有公房(都是竹楼)。基诺村寨都是适应自然、利用自然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基诺族人的世界观中,人与自然完全处在平等的地位,丝毫没有征服自然的狂妄。基诺山寨大多都掩映在峰峦叠翠之中,与环境相得益彰。材料合一、造型合一、色调合一、心灵合一、人与自然合一,与大自然共生,繁茂的森林使民居生生不息,自然的生命就是基诺人的生命。

4 结语

基诺族无论在人居环境和民居建筑等方面都独具魅力,在民族融合与汉化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正在慢慢消失,这些文化艺术一旦不能传承下去,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的损失和遗憾。因此,积极抢救和保护包括基诺族在内的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1]。

5 參考文献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于希谦.基诺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

[3] 王其钧,谢燕.民居建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4] 张雯.纳西族聚居地人居环境空间格局研究[D].昆明:西南林业大学,2007.

[5] 董学荣,罗维萍.论基诺族民居的文化内涵[J].农业考古,2008(6):244-246.

[6] 刘晨阳,傅鸿源,李莉萍.关于云南山地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模式的思考[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27(2):15-18.

[7] 王阿章.基诺族民居文化元素[J].今日民族,2010(9):36-38.

[8] 陈蕊.基诺族社会经济发展探析——基于云南省景洪市基诺族乡的问卷调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15-17.

[9] 朱映占.基诺族传统生态文化及其变迁[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3(1):82-86.

[10] 蔡婷婷.基诺族物质生产民俗研究[J].学理论,2011(26):93-94.

[11] 朱映占.消失与建构:对基诺族传统文化变迁与保护的解析[J].学理论,2009(24):177-178.

推荐访问:景洪市 基诺族 人居环境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