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演进

时间:2022-10-22 08:00:05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馞4z}~x_y}M}5=_駮oyiu?zxiit޴nzm}N|_|mvu=4nz]?i_|}zMt߽ݴNv~Mt9m5?}M}m}MiiMuMyMv_6^6~6]]^6^uov^iiuͿ}^Mӭv馝^6o?םvMMv^m5]5i}}m}o]]vM6]wMyomm]Ӎ}OizMxӍ?4z}M}m}}}}_|ըky乡镇、村居、村民小组构成的立体化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在全国逐渐形成,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3年,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除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功能外,纳入了研究和拟定人口发展战略、人口规划和人口政策等职能。

2013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合并卫生部和人口计生委,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研究拟定人口发展战略、人口规划及人口政策的职责划入国家发改委。

人口发展收获了三大主要成就

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主动调控,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在外生和内生两股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快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急速步入了低生育率水平时代,有效缓解了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改变了人口发展轨迹,创造了人口发展奇迹。

1.完成人口转变

首先,死亡率超前于出生率率先下降并持续稳定在低水平。1949年人口死亡率高达20‰,1950年代末降至10‰,在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的反弹以后,又继续下降,1970年代中期降至6‰—7‰的低水平并且一直持续至今。人口出生率在197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维持30‰以上的高水平(三年困难时期除外),由于出生率滞后于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0‰以上(1963年创造了33.3‰的历史最高纪录),总人口激增。其次,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迅速奏效,1970年代中期之后出生率开始迅速下落,特别是经历了1980—1990年的惯性反弹之后,出生率进入了稳定持续的下降通道,1990年跌破20‰,1999年跌至15‰以下,2002年以来一直小幅波动在12‰上下。与死亡率抵消,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990年降至15‰以下,1998年落到10‰以下,近年来一直稳定在4‰—5‰。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跨入了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阶段。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仅用了约40年时间就实现了发达国家普遍需要百年左右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具有典型的“急刹车”特点。

2.实现稳定的低生育率水平

1950年代和1960年代,我国的总和生育率水平一直高居6以上(三年困难时期除外),高于当时的世界平均水平5。1970年代初期在全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时,总和生育率为5.8。以总和生育率达到并低于更替水平2.1为低生育率水平标准,我国在1990年代初期步入了低生育水平时代,从那时起,生育率水平一直在更替水平之下缓慢下滑,至今已经持续保持了20多年的低生育率水平,官方公布目前的生育率水平为1.6—1.7,与发达国家平均值基本一致,甚至低于部分发达国家。我国只用了20年略多的时间使生育率水平从6降至2,而英国、法国等西欧发达国家生育率水平从5降到2的时间平均约70—80年,中国之“快”可窥一斑。

3.人口增量和增速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我国人口发展的实际运行轨迹,人口的增量和增速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比较不同时代的出生人口规模,1963—1972年连续10年出生人口在2500万人以上(人口总数6.7亿—9.2亿);80后(1980—1989年)年均出生2225万人(人口总数9.9亿—11.3亿);90后(1990—1999年)年均出生2097万人(人口总数11.5亿—12.6亿);00后(2000—2009年)年均出生1633万人(人口总数12.7亿—13.4亿)。总趋势是,人口总量不断扩大,增长趋势趋于稳定,但是出生人口数量的代际变化却是越来越少。目前,我国总人口数量正处在惯性平缓增长时期,正在以年增量递减的方式继续增加,预计2030年前达到峰值,之后,总人口规模开始进入减缩通道。

通过计划生育实现的“急刹车”式的人口转变,快速实现了低生育率水平。按照人口发展的规律性,一旦人口长期经历低生育率水平,必然带来诸如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人口缩减、出生人口性别异常、家庭少子化、家庭结构简约化等人口结构性矛盾,这些矛盾将成为影响现在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这是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然代价,也是新时期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的必然。

讨论与思考

总人口规模在计划生育政策起始之后,历经各个人口发展阶段:人口年轻化期、家庭少子化期、人口机会窗口期、人口老龄化期、重度人口老龄化期、总人口规模缩减期、稳定均衡期,从而为完成一个政策影响下的大人口发展周期奠定了发展基础与发展前提。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加速并缩短了人口增长周期运行的各个不同阶段。因此,人口政策从一开始就是一项引导人口规模趋向远期均衡的大周期政策,在长期发展中进行适度调整,其目的就是实现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期均衡政策,依照人口发展的自然规律,必然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最终达成。这不是一个五年计划、十年计划、二十年计划……就可以查看并宣告结果的短期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始终的目的与核心,提高人口素质是永恒的命题,永无止境,但控制人口数量却会在不断调整中走向终点。

40余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水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带来的巨大改变,发生在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不是偶然的。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既需要一个好的发展政策,也需要一个适当的人口基础与良好环境基础。回顾历史,历经40余年,我们基本实现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目标,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稳定的低生育率水平。我国当下的人口发展,正处在数量增长压力减弱、人口结构性失衡压力凸显的时期,这是人口过度增长又被快速抑制的必然结果,也是影响现在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展望未来,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重点,老龄化社会的影子已经在快速而清晰地显现。老龄人口数量规模及其增加速度是无法变更的,而人口老龄化程度却随着生育率的略微回升而呈现微弱的变化,这种变化需要一个时期的观察。理论上,弱化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唯一方法,就是调整生育率水平,适当提高人口增长速度,这也是人口发展规律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同时,人口发展规律还表明,人口数量规模发展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保持均衡。

需要强调的是,评判计划生育政策必须坚持整体性、从政策产生的源头环境、政策目的,以及在人口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作用来加以认识,坚持科学的态度、长远的眼光,尊重规律性。在发展中,必然要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问题与挑战,而不能因为问题与挑战的存在就去怀疑真理,怀疑我们为之作出巨大牺牲的选择。评价一项社会公共政策的得失,全盘否定与全盘肯定都不是客观的科学态度,重要的是要看这项政策引导的发展方向是否正确。评判计划生育政策要看是不是按照人口发展的规律,引导人口发展走向均衡,是不是符合国家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在此基础上,科学总结经验,在政策上和方法上作出符合科学、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调整。

推荐访问:演进 计划生育 中国 历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