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先就国内水利信息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就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推动我国水利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现状;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它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今,水利信息化已经成为支撑及确保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推动水利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关乎水利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任务之一,是有关中央1号文件得以有效落实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本体现,是我国发展民生水利的保障,更是我国实现“智慧水利”的必然性选择。
1 我国水利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及主要内容,水利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些年来,国家水利部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水利信息化建设战略,如今,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正在以一个飞快的速度进行发展,虽水利事业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开始,我国水利信息化曾领先于其他信息行业,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这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等多项技术的应用方面,水利基础信息在遥感、遥测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得到了快速的传输及有效的处理,国内水利系统已经初步建立,实现了水情、雨情等相关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接收、监测以及洪水联机预报,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国家水文数据库的建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外,有关水利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建设也已基本到位,并实现了远程文件的传输以及档案及公文的联机管理,并建立了一个同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相连接的水情信息实时传输广域网,有关我国防汛指挥系统工程也投入到了建设当中。
但是,应当明确的是,较发达国家而言,水利信息化建设不仅起步晚,而且发展较为缓慢,且存在着小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下文将具体进行分析。
2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发展,其在多个领域,例如防汛抗旱等方面的应用均带来了极为显著的效益,也使水利部门多数领导及职工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在部分地区仍有一些领导无法认识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即使进行了信息化设备的安装,也多处于一个闲置的状态,有些损坏后没有即使进行维修,因而导致其难以充分发挥其效益,造成统一规划及发展目标很难形成。
2.2 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仍相对薄弱,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自动采集系统的密度较低,仅可以满足中央及省级报汛站以及大型、部分中型水利工程中雨、水情自动采集的需求,无法满足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方面的需求;二是防汛抗旱网络设施还未覆盖到县区,因而对防汛抗旱信息方面的传输效率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三是工情采集仍处于起步阶段,远程视频监视站点的数量也相当有限。
2.3 水利信息化水平较低
对于水利信息化建设而言,可将其看作一场技术革命,其同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但是我跟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弊端,例如,建设水平低、重复建设情况严重、技术开发及应用水平低等等,这些均造成实践过程中不少产品无法得到成功的应用,或已建成系统的兼容性较差,具体而言:还未进行水利信息化数据的建立,有关数据资源的数字化程度普遍较低,且保存较为分散,水利数据的利用率及共享力较低;我国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仍处在发展初期,相关部门之间主要还是以传统纸质文件形式进行交换,因而效率极低。此外,随着我国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原系统已经无法适应这方面的动态变化需求,因此,亟需进行系统信息资源进的梳理及其优化整合,必须充分采用新技术来提升系统的性能,以便提高我国对于防汛抗旱方面的支持力度。
2.4 缺乏专业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
我国水利信息化专业人才仍较为缺乏,这主要是由于水利系统机构太过庞大和复杂,且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各一环节均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其必须具有现代化水利方面的知识,此外,水利技术较为复杂,因而此部分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将这些技术进行较好的掌握,因而导致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水利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
2.5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严重缺乏
由于水利信息化建设要求大量资金的投入,而我国省级以下的水利部门相关经费通常不进行专门资金渠道的设立,水利信息化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通常专项经费为其主要来源,因而经费的不足也导致了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落后。
3 加强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3.1 加强专业信息化团队的建设力度
水利相关部门的领导及职工应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加强宣传力度,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注重信息系统方面知识的培训,同时,应积极引入优秀的技术人才,进行信息化网站及信息管理系统及调度支护中心的建立,从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中来。
3.2 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应加大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开辟广泛有效的投融资渠道,以保障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的需求及已建系统的顺利运行;其次,应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信息的采集、通信、水利信息网络及数据中心、洪水预测及调度系统等等,并进一步完善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及其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3.3 加强我国水利信息化保障体系的建设
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化的技术支撑,水利部门不仅要向有关行业进行汛情旱情信息、水环境信息、水质信息等的提供,还需要相关行业的信息支持。必须全面引进信息技术,对水利行业进行全面的技术升级。此外,还应加强水利信息的规范化及其标准化建设,特别是信息技术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管理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等等。还应搞好水利信息化标准的编制,尤其是数据规范及工程代码等,防止共享困难等问题出现。
4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水利信息化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水资源开发和管理不当造成了水许多水利信息化方面的问题,这些出现问题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解决水利信息化问题是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只有加大水利信息化开发力度,进一步创新和丰富水利信息化理念,才能将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完善,构建水利工程体系。此外,结合高端科学技术,能加快水利信息化的进程,同时提升水利贡献率,使水利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国内水利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岳华军,阎宝宏.浅议水利现代化的基础-信息化[J].中国科技财富,2010(2):23-25.
[2]刘武艺,邵东国,张鹏.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1):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