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新编历史剧《杨门女将》的女性独立意识

时间:2022-10-23 11: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新编历史剧《杨门女将》令人荡气回肠的原因:崇尚民族英雄,宣扬民族气节,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由一群巾帼英雄来展现民族的崇高气节;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人物形象;剧作的改编者巧妙的构思编排与戏曲情境的恰当运用;唱腔、表演以及扮相上也非常贴合人物性格的特点;剧作深刻的文化意蕴在于披着封建礼教——“忠孝节义”的外衣,宣传了妇女独立意识以及崭新的妇女观。

[关键词] 新编历史剧;《杨门女将》;女性独立意识

杨家将的故事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为经典的篇章之一,一代又一代作家用豪迈的笔墨描绘出荡气回肠的英雄血泪。京剧《杨门女将》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中国京剧院范钧宏和吕瑞明根据民间传说《十二寡妇征西》和扬剧《百岁挂帅》整理、改编,并在此基础上创作演出的。编导们从崭新的时代要求出发对于杨门女将的故事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赋予该剧以较为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该剧经过30多年的岁月淘洗,通过杨秋玲、王晶华到邓敏、袁慧琴等一代代演员的舞台创造,接受了一批批观众的欣赏、审美和拥戴,《杨门女将》常演常新,越来越引人入胜,不仅中国观众喜闻乐见,而且还越来越引起海外观众的瞩目和喜欢。

《杨门女将》之所以令观众欣赏之后觉得荡气回肠,深受几代观众的喜爱,首先在于它是一曲崇尚民族英雄、宣扬民族气节的剧作。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此剧中,民族的崇高气节是由一群巾帼英雄来展现的。女子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地位的,封建社会宣扬的观念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即使在文艺作品中出现女子的身影,不是被作为男性人物的点缀,就是被神化或妖魔化,距离女子真实的个人体验与真实身份有着很大的差距。在传统的道德体制下,女性只能舞针弄线,鸣琴鼓瑟,供男子驱遣。而在《杨门女将》中,女子不仅仅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舞台上的具有主体性的主角,而且以自己羸弱的双肩,担负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让以宋皇为首的男子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她们像救世主一样拯救着家国和男子们。这真是对几千年来认为“女子不如男”的古典道德的一个巨大的冲击。

如此荡气回肠、豪情万丈的赤胆忠心,使舞台上所有的男子英雄都色彩暗淡。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爱国主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尤其是中国在近代由于落后受尽屈辱,更激使华夏儿女更加爱国,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强大起来,而《杨门女将》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使大家能在这些人物身上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负,抒发自己为国为家的热情。此外,该剧也贯穿着名相、良将与昏君、奸臣的斗争,最后也以正必胜邪、良必胜恶的结局收场,展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而剧本也满足了观众的渴望。

《杨门女将》的成功还在于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人物形象,从整体上来说,剧作主要采取在行动中写人的方法,其中最为精彩的当然是穆桂英的形象。作为少夫人,穆桂英文武双全、刚柔相济的舞台形象真是美轮美奂。她居家时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像一朵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失夫时魂飞魄散“恰好似万丈高崖坠身汪洋”,后来又浑身孝服,像一枝横遭风雨的白梨花;当她身穿戎装、一枪飞舞的时候,那一种压倒须眉的勃勃英气,活像一丛绵里藏刺、色中带刀的霸王花。剧作不仅表现了穆桂英的武艺之美、人性之美,还表现了她的威严之美、母性之美,格外令人折服、感动、钦佩。穆桂英的性格是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不断发展、成熟最后趋于完善的。一开始,穆桂英是以甜美、满足而幸福的少夫人面貌出现的。她满心喜悦地唱:

可笑我弯弓盘马巾帼将,

传杯摆盏内外忙。

想当年结良缘穆柯寨上,

数十载如一日情深意长。

瞩目边关心向往……

女英雄的传奇魅力与女人的本色美丽协调组合,少夫人一出场就是美与爱的化身,家庭与和平的象征。

忽然得知丈夫之死,知道自己和文广一下子成了孤儿寡母,穆桂英感到了无比的悲痛,作为一位战功赫赫的女将。穆桂英很快从“痛我夫出师未捷身先丧”的情感旋涡之中喷薄而出,十分勇敢但也不乏轻率地即刻就要去“禀太君即刻发兵点将”,为夫报仇。尽管柴郡主再三告诫她要强颜欢笑,千万不要让太君一下子知道实情,以至于撑持不住百岁之身,但穆桂英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极度悲痛,屡屡露出破绽。这些都很真实地表现了穆桂英在猛地得知丈夫去世时又要强作欢颜又不够成熟、尚需磨砺的情形。但穆桂英很快坚定意志,稳住精神,成为一只在情感中升华、烈火中翱翔的金凤凰。于是,当佘太君决定百岁挂帅,大臣王辉讥笑杨家没有能征惯战的先锋之时,穆桂英恰到火候地出场亮相:“穆桂英愿作先行官,管教那捷报一日三传。”从此之后,穆桂英性格日趋沉稳、坚定成熟。在与儿子文广的比武对阵之时,穆桂英掌握好了什么时候赢他,试探儿子的本事,挫挫儿子的锐气;什么时候输给他,示儿以面子,给儿以机会。这些都包含着穆桂英的深思熟虑乃至深谋远虑:要让儿子早日成为将门虎子。于是,少夫人的甜美、满足的形象逐步转型为严峻、果敢、而近于老辣、深远的性格内涵。在后来的征战过程中,穆桂英的性格发展得更为成熟。兵探葫芦谷一场,充分展示了穆桂英一腔豪情、满腹襟怀,动态地表现出她英武、果断、聪明智慧的美。穆桂英在了解了敌我双方的情况之后,设计了一系列连环计:“诱兵计,将我赚,我将计就计来周旋;顺水推舟虎穴探,险中制胜把敌歼!”最终歼灭了王文。此时,穆桂英才真正全面展示出一个成熟女性的成熟之美。

佘太君也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物。在失去惟一的孙儿杨宗保之后,老太君以百岁高龄挂帅,仍率领儿媳、孙媳、众女将合家出征。在战场上,老太君更是英姿勃发,如鱼得水,一个英明果敢的巾帼老英雄的形象跃然而生。

寇准的形象在剧中也表现不俗。寇准是推动全剧发展的人物,他支持发兵,反对求和,面对王辉的咄咄逼人、仁宗的有意求和,他在据理力争无望之后选择杨家忠烈作为突破口,既体现了他的缜密心思,也反映出了他的政治倾向。在第四场,他将宋仁宗引入杨家灵堂,巧激太君发飙,诱使王辉说出对杨家的不敬……把一个有着强烈正义感又有着熟练政治才能的官场人物形象塑造得颇为生动。

《杨门女将》整个剧作之所以精彩纷呈,跟剧作的改编者巧妙的构思编排有着直接的关系,这首先就表现在戏曲情境的恰当运用上。戏曲情境是引发戏剧冲突的元素之一,在情境中加上环境,事件和人物关系的作用得到大大的发展,冲突的力度也加强了许多。

《杨门女将》的唱腔、表演以及扮相上也非常贴合人物性格的特点。第二场中,柴郡主和穆桂英惊闻杨宗保边关殉国,婆媳二人悲愤交加,唱道:

柴/穆:惊闻噩耗魂飞扬——

穆:恰好似万丈高崖——

柴:坠身汪洋。

穆:痛我夫出师未捷身先丧,

禀太君即刻间发兵点将——

柴:切不可失常态急坏高堂。

正当喜庆之时,突然间传来噩耗,在情绪上造成了大起大落,一个是痛失爱子,一个是悲丧爱人,因此两人内心深处情绪活动自然是非常强烈的。穆桂英是女中豪杰,果敢爽快,怎忍得杀夫之仇?因此迫不及待地要禀明太君即刻发兵点将以早早报仇雪恨。而柴郡主终究年岁稍长而且是金枝玉叶,善于克制,虽然悲痛欲绝,但首先想到了佘太君年事已高,况且正在兴致勃勃为孙儿做寿,不能承受孙儿殉国的噩耗。在表演中两人交互轮唱,表现不同的心理想法,观众可以在演员的演唱中感受到强烈的动作性。戏曲板式采用的是[西皮倒板],使得唱腔更加激昂奔放。第三场“大殿争论”可以说是对寇准和王辉性格最为鲜明的表现,面对王辉的胆小求和,寇准焦急气愤地唱道:

往日里封赏把爵晋

争先恐后上龙庭;

今日边关风云紧,

装聋作哑不做声。

一时之间难复命,

何人挂帅去出征

低下头来暗思忖——

这段唱腔采用的板式是[快板],从而更加突出人物内心情绪的激动,节奏紧凑的唱腔大殿之上无人应和的窘境和边关战败、战事吃紧的困境巧妙地联系起来。在这一场中王辉始终以京白表述自己的观点,这种形式对烘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由此两人的形象就立体化地展示于观众面前。

杨家将的故事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从杨业到杨延昭再到杨文广、杨琪、杨畋三代人,加上杨业之父杨信,杨家一共是四代名将,所以当时称为杨家将。值得注意的是,终宋一代所谓杨家将并不指女将,而是男将。所谓杨门女将最早见于元代,杨门第一代女将当属佘太君。后来在民间的流传过程中到了明代有关杨门女将的事迹已经形成定局。而真正把杨家将发展成一门女将的还是明朝中期成书的《杨家府演义》,在此书中塑造了令婆、宣娘、月英、穆桂英等在内的四代女将形象。简而言之,杨家将是从北宋中期杨门男将,经过南宋的制作改造,中经元代的改编增补,至明代而形成完整的女将形象。杨家将故事由男将演变为女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民族矛盾激化之后,中原民族无力抵抗,节节败退,甚至在宋、明两代中原天子两度被俘,一向重视华夷之防的中原民族可谓受到数千年来的大变局,他们从内心深处强烈呼唤抗击外敌入侵的英雄,即使没有这样的英雄,他们也要虚构出这样一个或一群英雄出来,以便在虚构的精神世界中得到某种精神寄托。所以可以说杨门女将的故事既是假的,又是真的。从历史事实的角度来说,她们当然是并不存在的,但是她们却又是无数古代反剥削、反压迫、反民族歧视、反对封建礼教、保卫民族独立、追求个性解放的英雄妇女形象的集中反映,是绝对的艺术真实。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杨门女将》毕竟出现在妇女地位低落的时代,所以她们不可能以完全的女性独立意识的面目呈现在历史舞台上,还必须犹抱琵琶半遮面,还有一种欲语还羞的难处。因此表现在舞台上,我们看到杨门女将还有很强烈的忠孝观念。很显然这与封建社会后期对妇女忠孝节义的要求是有着相当的一致性的。杨门十二寡妇没有一个不遵守封建“妻道”“妇道”,成为当时时代的楷模,这种形象的建构也符合当时社会对妇女的普遍要求,反之,她们的形象也以通俗的形式对广大妇女自觉遵守“妇道”“妻道”提供了良好的榜样。

可见,《杨门女将》的深刻文化意蕴在于披着封建礼教——“忠孝节义”的外衣,宣传了妇女独立意识以及崭新的妇女观。

[参考文献]

[1] 方梦旋.戏曲中的杨门精神——观新编历史剧《杨门女将》有感[J].东方艺术,2004(07).

[2] 谢柏梁.《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形象[J].名作欣赏,2004(05).

[3] 曾良.评《杨家府演义》的崭新妇女观[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7(02).

[4] 杨建宏.略论杨门男将演变成杨门女将的文化意蕴[J].长沙大学学报,2004(01).

[作者简介] 郭兴(1966— ),男,广西鹿寨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地方文化。

推荐访问:历史剧 女将 新编 意识 独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