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市场角度下对美国图书馆集成系统历史及未来的重新审视

时间:2022-10-26 12: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以市场因素在图书馆集成系统研究中的缺位为切入点,以新的视野回顾了图书馆集成系统及其市场在美国崛起和发展的轨迹。市场角度下,美国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发展包括“史前时代”、“上升期”、“成熟期”、“技术变革”、“迁徙的浪潮”等五个阶段,以此为基础,论文展望了图书馆集成系统及其市场的未来。作者还提出,市场因素的显性化,将帮助图书馆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地选择发展的方向和策略,并给出了基于图书馆立场的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集成系统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市场研究 历史研究

1、市场因素在图书馆集成系统研究中的缺位

1.1 为什么是“市场角度下”

对市场的轻视乃至于忽视是当前国内图书馆集成系统研究的最大弊端之所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近年随着“图书馆集成系统锁定”、“国际期刊出版商涨价”等事件的爆发,“市场”这一要素已经深深刻入图书馆人的脑海中,但它在相关研究中依然处于“缺位”的状态。这种“缺位”外现为技术、理论等研究中对“市场”的遗漏,内在则体现为对以下两个问题尚乏清晰的认识:首先,无论是技术理论的构筑还是现实问题的纠缠,市场既是最大的框架也是最大的动力,忽略这一变量而轻易对未来展开预测无疑会产生极不稳定的结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属于一个时代的图书馆集成系统,不一定要触及当时技术的顶端,却应该是那个时代里最为图书馆所普遍接受的系统,这种普适性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市场。

“市场”的缺位有其历史原因。人们往往以1974年8月,周恩来总理批准“汉字信息处理工程”作为图书馆自动化的起点,事实上,从这个起点开始,由于时代与体制等方面的缘故,中国的图书馆集成系统研究已经融入了较为浓厚的国家控制和计划经济色彩;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包括在深圳ILAS的研发等重大转折点,这种影响都不可磨灭。但中国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发展,在“计划经济”之外,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又形成了一条与世界接轨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随着全球化等趋势进一步抬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正因如此,对“市场”这一变量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

1.2 为什么是“美国”

美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从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世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过程。理念、技术、厂商、用户等因素的成熟使美国成为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崛起之处,其市场及市场上的产品往往引领世界ILS的发展。

市场的源头应该是理念的诞生。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原型之一,可以回溯到芝加哥图书馆提出的“集成系统”的概念,这样一个“集成系统”的提出,实则先于“单一模块”的理念,却因当时技术限制,只能以单功能、单模块的系统先行,如采访系统、流通系统等等。因而,Charles M.G甚至直言“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历史即是图书馆自动化的历史”;市场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影响深远的技术基础,如国会图书馆之MARC,如OCLC之联机编目,皆生于美国的土壤,这两者赋予集成系统的中心“书目数据库”以真正的生命力;市场的基础更在于厂商与用户,美国是最早哺育出图书馆自动化厂商的地方,以成立于1979年的Sirsi,成立于1950年、在70年代进入自动化系统市场的Auto-Graphics Ine等为代表,即便并非土生土长的系统,最初也往往选择美国市场为突破点,如Innovative Interface的前身SLS即是生于英国、立于北美的典型;至于用户,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西北大学图书馆等都是集成系统踊跃的尝鲜者。

因而,当我们试图将“市场”重新纳入图书馆集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时,对美国ILS发展历程的回归和思考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即从市场的角度切入,审视美国图书馆集成系统功能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加以分析研究,讨论图书馆集成系统之未来。

2、市场经济视野下美国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发展脉络

图书馆集成系统的三个特点塑造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图书馆集成系统市场,并贯穿其发展的历史:①图书馆的行业特征促使了以MARC为代表的图书馆集成系统核心技术的形成;②市场产品寿命较长,后续维护费用成为厂商重要的利润来源;③市场上的产品差异度小/同质化高。市场的阶段性变化,也推动着集成系统的改革,从这个角度看来,正是市场环境雕琢出我们现有图书馆集成系统的面貌,因而,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功能发展与其市场的发展是互相关联、互相推动的。当重新加入“市场”变量,美国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发展脉络将呈现另一条迥异于常识的脉络。在这个前提下,本文将美国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发展简要划分为五个阶段,以突出重点的方式,概述二十多年来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发展过程。

2.1 萌芽期(1954~1981)

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史前时代是很漫长的,早期的图书馆自动化思想是其理论和实践基础。此时段以自动化系统的起源,即1954年美国海军兵器中心(NOTS)在IBM701进行单元词匹配检索的尝试为始;以学术界正视图书馆集成系统,即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于1982年规范相关定义为讫。

在本阶段,如上文所言,“集成”的理论基础早已奠定,而“集成”的实践则未能大范围推广。这一时期若论及“图书馆集成系统”,往往指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的运行在小型机上的软件系统,它初步实现了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功能。然而图书馆对管理系统的需求已经浮出水面,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史前”市场主要由单一功能的流通管理系统主宰,集成系统的基本理念虽然还未得到认可,但书目的标准化和书目数据库已经为其发展作了铺垫。

●流通系统的统治时代及其带来的市场惯性。从实践上言之,单一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特别是流通系统乃是集成系统的基础,不少集成系统都是由流通系统附加其他模块建立起来的,换句话讲,集成系统的市场就是从流通系统的市场扩展而来的。因而,对下一阶段即“上升期”的市场而言,厂商为争取市场份额,急切地通过附加模块技术推出集成化的产品,这使得整体的核心架构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都不曾有巨大的改变,倘若忽略市场的惯性因素,这种情况是难以解释的。

●市场的基础——书目数据库。最初,集成系统并非以当前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70年代就已经有了集成系统,但是,纵观整个70年代,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成本高居不下,竞比单一的自动化系统(即将每个模块独立为一个系统,并未通过中心书目数据库统一关联)加起来还要高昂,这当然为大部分图书馆所排斥。昂贵的原因,就是当时的各自独立的单一系统的书目不能通用。随后,MARC Ⅱ的成功和OCLC的成立,奠定了集成系统价格下降和日渐普及的基础,市场产品形成的基本条件具备了。

2.2 上升期(1982-1985)

图书馆集成系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机构和组织的重视,美国ARL和图书馆技术和信息协会

推荐访问:对美 重新审视 书馆 角度 集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