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缓解资源“瓶颈”,坚持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10-29 12:2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当前,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寻求缓解资源瓶颈的发展方式,同时要倡导科学、文明、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加强法制,进行资源节约意识教育。

[关键词] 资源;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F1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06-0013-03

一、资源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这一矛盾具体体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两大战略性难题:一是人均资源要素占有率低,而人口多、就业压力大;二是人均资源要素占有率低,而现有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大。两大难题有一个“交集”,就是资源紧张。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与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形势十分严峻。可以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资源禀赋较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水和耕地,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3,森林资源为1/5。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79%、42%、18%、7.3%。

一方面是人均资源要素占有率低,而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则基本上还处于粗放型状态,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经济增长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很大。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实现的,科技贡献率很低。2003年,我国实现GDP,按现行汇率计算为1.4亿美元,约占全世界GDP的4%,但为此消耗的各类资源估算为50亿吨。其中,原油2.52亿吨、原煤15.79亿吨、铁矿石3亿吨、钢材2.71亿吨、氧化铝1168万吨、水泥8.36亿吨,分别约为世界消费量的7.4%、31%、30%、27%、25%、40%。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生活方式中存在的高消费和浪费型消费也造成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长期以来在自然资源无限的观念影响下,我们的资源节约意识十分淡薄,在资源使用上大手大脚。有专家指出,全国因电能利用率低下造成的浪费年约2000亿千瓦/时。三峡电站2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运行时,年均发电量约850亿千瓦/时。也就是说,我国一年因电能利用效率低下造成的浪费,相当于2—3个三峡电站的发电总量。据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最近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7个城市2211名居民进行调查。尽管八成以上回答者表示他们现在更加注意节水节电,但只有34.2%的回答者说他们将改变生活方式。在先富起来的一些人当中,高档消费、奢侈品消费成风,斗富摆阔,暴殄天物,甚至大摆豪华黄金宴;在名山滨海,到处是休闲度假的楼堂馆所;党政机关机构“公车”越来越多……。这种不科学、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不仅给本来就异常紧缺的资源造成惊人的浪费,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巨大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进口、消耗国外的资源,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2003年,我国约50%的铁矿石和氧化铝、60%的铜资源、34%的原油依靠进口。严峻的事实应使我们清醒认识到:缓解资源“瓶颈”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

二、努力寻求缓解资源“瓶颈”发展方式

首先,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切实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缓解资源“瓶颈”,坚持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杠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需要科技支撑;降低资源消耗,建设循环经济需要科技支撑;开发新兴资源,缩短工业化进程更需要科技支撑。增强科技进步增长的贡献率,不应停留于一般的意义上谈,而应当明确把有关能源技术研发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

一是要加紧开发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资源。大力开发诸如太阳能、风力、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燃料电池和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据专家估计,再过20年,石油、汽油和天然气将开始短缺。鉴于这种情况,一些发达国家的汽车生产商正在大力研制混合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气汽车,电力汽车,压缩空气汽车,太阳能汽车等等。

二是注重资源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模式和环境技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比如在企业层面上建立小循环模式,最著名的是美国的杜邦化学公司,废物通过梯形利用越来越少,最终形成“零排放”;在区域层面上建立中循环模式,最著名的是丹麦卡伦堡模式,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石膏板厂、水泥厂、供热资源一条龙利用;在社会层面上,做的比较好是日本。日本的资源再生系统由3个子系统构成的:废物回收系统,废物拆解、利用系统以及无害化处理系统。

三是大力发展节能降耗技术,节约现有资源,千方百计降低能耗。日本在两次石油危机后,现在是世界上能耗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单位产值能耗是我国的1/4。1979年,日本首部《节约能源法》颁布实施。1998年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规定,企业必须以每年1%的速度降低单位产出能源。到2005年,照明器具的耗能必须比1996年度降低20%;到2010年度,轿车的平均耗能必须比1995年降低22.8%。在这方面,我们应当认真借鉴。

实际上,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节能潜力还很大。要特别注重突破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瓶颈,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综合整治技术。在资源充分利用方面,我国也有成功的突出例子,鲁北化工集团是一家坐落于海滩盐碱地上的大型化工企业,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磷铵、硫酸、水泥联合生产企业。在这个企业里,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生产过程中所有副产品都成为下一个产品链的原料。资源就这样在轮回利用中被“吃干榨净”,实现了价值最大化。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对教育和科研的大量投入还没能很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作为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在研发、利用、节约资源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积极性有待激励和提高。作为国家来讲,必须加强基础学科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必须加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创新,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培养一批技术推广机构,给中小企业提供开发、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援助。总之,节约资源、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资源“瓶颈”。在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综合运用贸易、投资、对外援助等多种形式,提高利用境外资源的能力,加快制定实施境外资源利用战略。目前,世界大国采取各种手段高度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开发利用资源,实施了不同形式的全球资源战略。例如,美国的全球资源战略的主要特点:一是资源来源全球化和多元化,加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布局;二是通过经援、投资等手段控制它国战略资源;三是建立了包括石油、天然气、铍、铌、金刚石、钽等战略资源储备制度。我国95%以上的进口矿产品以贸易方式直接从国际市场采购,在国外投资开发资源、有控制权的份额矿占进口量比例不足5%。我国必须通过合资、合作和并购等多种形式,更多更好地开发利用境外石油和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林木资源、经济作物资源和远洋渔业资源等,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和国内储备基地。

再次,缓解资源“瓶颈”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发展起着调节作用。我们知道,世界上任何一种资源都有替代品。当铜和锡的价格上升时,发明并大量生产替代铜和锡的塑料制品就有利可图。同样,铜和其他制造电线的金属价格上升就会刺激人们开发替代铜的光导纤维(光导纤维主要是以沙子为原料)。当水的价格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不但可以大量节约用水,海水淡化、废水重新利用等就会成为有利可图的企业而得到大力发展。总之,经济高效的新产品替代没有竞争力的传统产品是基本的经济规律。当某种资源价格上升时,必然刺激人们去开发它们的替代品。因此,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资源的市场供求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调节作用,促进各类资源消耗和开发主体的投资积极性,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更加自觉地节约资源,其前景是很广阔的。

三、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文明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总生产是一个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的体系。消费在当代社会条件下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从一定意义可以说,在当代消费实际上引导和推动着生产。消费方式、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生产方式。当前条件下,我国要付出最小的资源、环境和生态代价,坚持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依赖于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

人们的消费方式对资源消耗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一定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如果简单模仿、盲目攀比将会带来巨大的危害。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又要共同富裕的国家,不能选择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例如,西方发达国家平均二人一辆汽车,中国就不能走这条路。我国应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第一,应当讲求日用消费品的质量、实用和耐用性,尽量缩小一次性消费的范围。在全社会推广节能型、节水型的低度消耗资源的适度消费生活体系。第二,注意食品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保持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仍应以植物型食品为主或动植物食品并重。“艰苦岁月想吃肉,小康生活要喝粥”这副对联告诉我们,当十几亿中国人口进入小康社会以后,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会有很多新理念、新要求,我们要注意总结、注意引导。第三,居住方式和出行方式宜提倡相对集中,发展公园、公共娱乐场所;宜提倡自行车、公共交通。第四,便于资源的节约、共享、回收,提倡使用循环经济产品、替代经济产品。倡导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方式重构经济运行过程,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生活方式影响生产方式。有专家预测,影响21世纪的将是美国的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到本世纪下半期,中国不仅是最大的世界工厂,而且也将是最大的世界市场。世界生产什么,取决于中国人买什么;中国人买什么,则取决于中国人怎样过日子。这一说法显然有很大偏颇,但是却点明了中国发展在坚持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责任。

四、健全相应的法律,加强资源节约意识教育

充分发挥科技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节约资源、开发资源和引进资源,但光依靠科技与市场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健全相应的法律,加强资源节约意识教育,这是缓解资源“瓶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健全法制、加强教育,才能树立起节约意识、资源意识和安全意识。

第一,要大力加强“资源有限”、“资源节约”、“资源安全”的观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文化环境。节约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公众意识的认同和公众参与。高消费和浪费型消费必然会消耗更多资源并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多的污染和破坏。为此,我们一定要改变高消费、奢靡型消费的愚昧行为,倡导和推动适度消费和节俭、文明、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例如,在节约水资源的问题上,人们的节水意识、节水习惯,就是节约用水的重要社会资本。专家认为,只有当水费支出超过人均支出的2%时,价格压力才会促使人们节约用水,目前北京市的水费支出仅占人均支出的1%。但有的人就不一样,对十几元钱他并不在意,但对节水却非常认真,不辞辛苦地把洗菜的水攒下来冲厕所,把洗衣机最后一遍出水盛出来拖地......这是一个人的素质决定的。这说明节约资源不光取决于经济杠杆,还是一个资源意识、安全意识的问题,也是一个人的素质和企业文化问题。

大家都知道,我国石油资源非常短缺。有关专家提出,我国石油资源面临三大问题:一是能否买得起的问题;二是能否买得到的问题;三是能否运得回的问题,并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能否运得回的问题。由此不难看出,为了节约资源,亟须提高公民素质、企业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资源意识、安全意识。自觉、自律、有责任感是人的素质、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在一些国家,节约资源、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爱惜资源已经带入每个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对此,我们应当认真借鉴,不断提高节约意识、资源意识、安全意识。

在节约资源方面,我国人民有着光荣的传统、广泛的实践,只不过这几年有所忽视、有所削弱。对于每一名国人来说,我们手中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例如,目前我国空调的耗电比例在夏季用电高峰时占用电总量的40%以上。如果节电意识强,使用空调时自觉把温度调高1摄氏度,就能降低负荷450万千瓦/小时;如果节电意识强,生产空调时将平均效率提高10%,全国每年就可节电555亿千瓦/时。要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等发达国家,国人的节约意识、资源意识、安全意识尚需普遍增强。要通过各种教育和宣传方式,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节约用水,节约土地资源,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节约应是我国缓解资源“瓶颈”的第一选择,也是最佳选择。

第二,加快制定实施配套法规,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法制化。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提高依法规划、开发、利用、保护资源的自觉性,切实做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自然资源,把节约资源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文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

责任编辑刘学侠

推荐访问:瓶颈 可持续发展 缓解 资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