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形式之一,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值得期待。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在明晰高校体育产业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主要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9-0023-02
引言
2014年国字“46号”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文件以及2015年“足球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形式之一。事实也证明,体育产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促增长的力度还十分有限,但趋势是值得肯定的。我国高校数量众多,约有2 800多所,居世界第二;同时拥有3 700多万在校大学生,这一数据排在全球第一;我国高校体育资源丰富,特别是场馆资源,因此作为体育产业领域内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同样值得期待。
为此,研究小组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明晰高校体育产业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进行了总结。
一、高校体育产业概念辨析
(一)高校体育产业
在了解高校体育产业概念之前,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体育產业。体育产业一般认为是一切与体育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体育产品的生产制造、体育产品的销售、体育设施建设经营和体育服务等行业,是体育融入社会的经济表现形式。体育产业具体主要包括体育服务性产业和体育配套产业两个大的门类。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咨询培训、体育中介等行业是体育产业的主业。而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食品、体育建筑以及体育衍生品为体育辅助产业。现在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高校体育产业的概念,所谓高校体育产业,其实就是指在高校内或者由高校主导的与体育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体育竞赛表演、健身娱乐、体育咨询培训、体育服装与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等项目是高校体育产业的主体产业。
(二)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意义
大力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具体的国情需要。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主要基于社会和经济两个层面的意义。
1.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社会意义。教育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而高等教育是大众教育的最后环节,是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关键。因此,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也就成为我国实现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数量居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近3 700万人,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都将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健身意识和习惯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高校的体育竞赛表演、健身娱乐、体育咨询培训服务可以活跃校园体育活动的氛围,引导大学生走向运动场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有效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吸引广大学生观赏校园体育比赛或校际间的体育比赛将其培养成体育迷(球迷)或潜在体育迷(球迷),积极参与到自己热爱的体育项目之中,有效增加我国体育人口。充分利用体育的宣传教育功能,通过校园运动队建设,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借助各种竞技体育比赛表演,增强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凝聚力。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场馆资源,可以有效推进全面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2.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经济意义。发展高校体育产业除了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之外,还具有较为现实的经济意义。众所周知,美国高校体育产业十分发达,我们先来看看美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美国大学体育联盟及各大高校体育事业部在2014—2015年赛季共获得11亿美金赞助;NCAA在2024年之前每年媒体转播权的转让费用为7.8亿美元,2025—2032年每年媒体转播权收入则为11亿美元;目前,Pac-12联盟每年媒体转播权转让收入也能达到2.5亿美元。除了媒体转播权收入,美国高校体育还有广告赞助、校友赞助、衍生体育品等其他收入,总体来说,美国高校体育每年产值还是十分可观的。我国的高校体育产业虽然不能与美国发达的高校体育产业相比较,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大力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发展我们的高校体育产业。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内容来看,体育竞赛表演、健身娱乐、体育咨询培训、体育服装与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等项目是高校体育产业主体产业,因此我们就从这几方面来审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状况。
(一)体育竞赛表演
体育竞赛表演主要是指校际间学生高水平竞技体育比赛,主要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的联赛和田径、健美操、武术等项目比赛。目前,篮球、足球是我国发展相对较好的体育项目,已经在教育部大体协和各个省、市、自治区教育厅体协的组织下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篮球、足球联赛,联赛体制已经建立,参与学校的数量也很多,但是联赛的社会关注度不高,影响力也十分有限,所以大学生篮球和足球联赛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田径、健美操、武术、排球等其他项目的高水平比赛一般也会有冠名赞助,但赞助的费用还是比较少。与美国NCAA每年7.8亿美元的媒体转播权转让相比较,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商业化程度还太低、太落后。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育比赛的竞技水平,争取更大的社会关注才能吸引更多的资助,高校体育产业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门票销售本来也是体育赛事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是我国高校体育赛事的门票销售一直是个短板。主要表现为:一是体育比赛的社会化程度较低,赛场上除了在校大学生观众,少有其他观众前来观看;二是大学生体育赛事的推广不力,少有媒体进行较为全面的报道,社会关注关注程度和关注人数十分有限;三是社会和校园体育氛围不浓厚,愿意观看体育比赛,特别是国内大学生体育比赛的人数不多,很多时候出现了不收比赛门票都没有人看比赛的尴尬局面。
(二)体育服装与体育用品销售
体育服装和体育用品的消费是大学生体育消费中最为主要的消费内容。如果按照每位大学生每年用于体育服装、运动鞋以及体育用品方面的花费为100元计算,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额每年也将达到37亿元,从整体上来看数额也不算少。大学生这方面的体育消费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基本上是学生的个人消费行为,与学校的关系不大。但是,学校可以引导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购买符合学校竞技体育和校园体育特色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
另外,大学生也是潜在的优质体育消费群体,应该有效培养他们体育消费意识和体育消费方式,待大学生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他们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必定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部分人是刺激体育消费市场繁荣的重要因素。
(三)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
我国目前有2 800余所高等院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总量相对较为丰富,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2/3的体育场馆资源分布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其中高校体育场馆数量超过28 000座,高校体育场地、场馆设施质量好、规格高、配套设施齐全。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的商业化开发程度也很低。一方面,社会上极度缺乏条件较好的体育场地、场馆设施,很多体育爱好者无处消费;另一方面,校园大量优质体育场地、场馆设施闲置,特别是寒、暑假学生放假之后校园运动场地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有专家认為,合理开发高校校园体育场地设施是解决这一矛盾较为可行的方法。
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产业规模还非常小,产业利润也很单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以服务性体育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基本确立,规模虽小,但是框架基本明了;进步发展有赖于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继续解放思想,将高校体育产业有步骤的推向社会,实现商业化发展。二是大学生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联赛制度已经确立,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关注度不断上升,社会赞助也不断增加。三是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理论研究有待加强,开发的主体责任方不够明确,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结语
高校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的结构,同时也能有效增加我国体育人口的数量,进一步促进国家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明确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主体,确定较为合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同时要建立健全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其次,要借鉴国内外体育产业开发成功的经验,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我国高校体育竞赛表演和场地、场馆设施的商业化开发。
参考文献:
[1] 鲍明晓.我国体育市场投资前景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报,2000,(2):1-5.
[2] 纪岩.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9):15-16.
[3] 王明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存在问题、潜在优势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1):20-23.
[4] 孙素玲.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2):117-119.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