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析东北秧歌的步伐特征

时间:2022-10-31 19: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秧歌是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他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幽默诙谐是每个二人转演员都具备的素质,二人转表演艺术拥有独特的舞蹈,独特的音乐伴奏。歌词也有独到的新意。在赵本山的春晚中大家会看到转手绢,手绢是二人转的重要道具。本文主要论述的是二人转的步伐特征,进一步让人们充分了解二人转艺术,并将这种艺术发扬光大。

关键词:东北秧歌;不乏特征;独到;传奇

一、东北秧歌队的产生和发展

(一)秧歌队的产生

秧歌是一种民间艺术,起源于清朝初期。开始是以新年相互祝福为主,正月里来过新年,家家户户去拜年。有时候在村里大户人家的支持下会举办一场秧歌表演,为家族聚集人气,逢年过节也热闹一把。所以秧歌是源于人们的美好祝愿,直到后来受到祝福的一家会给出一些赏钱,或者被安排一顿酒席。那时候农村过年,村里大户人家就会在村头设酒设宴,招待秧歌队,意识图个吉利,当然也是为了面子。有的村子秧歌队伍建设的不错,就出现了一个村的秧歌队到另一个村集体演出的场景。也获得一部分收入,同样增添了不少热闹和喜悦的气氛。

东北秧歌队开始主要是在东三省盛行,后来逐步的被带到了现今的华北地区,进而又向南方发展。历史上汉族人进入东北地区曾有两次高潮:一次是在辽金时期,另一次是在清代。随着移民,他们也将自己的舞蹈带到了这片土地上,秧歌是最主要的汉族民间舞蹈。史书记载,早在康熙年间,东北就已经有了“上元日”(正月十五)办秧歌的习俗。表演的男子扮成参军、妇女等角色,边舞边歌、通宵达旦。到了清末民国年间,扭大秧歌已经是遍布东北各地的春节娱乐活动。“办秧歌”的发起组织者,或是商家富户,或是行政机构,或是民间组织,负责如集本地擅长于此道者,并置办服装道具、聘请鼓乐班子、组织排练、筹划演出安排等,具体事项通常是由一位演技好、威望高、办事能力强的“秧歌头”负责张罗。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忙着拜年,一般从初二开始“跑秧歌”。演出形式以拜年贺喜为主。在发展的过程中,东北秧歌对不断的改进和变革。吸收了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对秧歌进行了补充,使得秧歌文化变得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①。

(二)东北秧歌的发展

东北的秧歌队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东北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东北地区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财富。他跟农耕文化息息相关,最主要的是跟农耕文化密切相连,那时候东北地区的劳动人民,希望年年获得丰收,在祭拜老天爷的时候所表演的一种舞蹈。融合了多种民间艺术改编而成的,体现了劳动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秧歌中的歌曲编排吸收了各地区优秀的民歌元素。所以秧歌的发展是由最开始的祭祀歌舞发展为现今的被广人们接受的民间艺术。

东北的秧歌艺术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一部好的舞蹈作品必然的取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没有什么优秀的作品是能够脱离生活而单独存在的。舞者的编创思维就是要将这些生活中自己积累的素材,自己的感悟加入到这些舞蹈的创作中去。是东北地区的艺术瑰宝。饱含着东北地区人民的审美观点。东北秧歌有悠久的历史,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是一种具有自娱自乐群体性的表演形式。

民间技术都有独特的名字,都有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名字,东北秧歌也不例外,东北地区的人们称他为扭舞,因为其特别的舞姿而得名,东北秧歌的旋律和舞姿然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伴舞的旋律,就是有着一种喜悦气氛。当被秧歌也充分体现了东北地区人们的豪爽性格,开朗和乐观的心态。秧歌的精髓不仅仅是在于舞姿。而且还有独特的二人对话,就像是我们熟知的相声小品一样,在表演中将这种民间艺术的枯燥感,而且整部作品都很有感染力。秧歌演员的表演多姿多彩,将传统的艺术展现的与当下的艺术风格相吻合。而且在演员的着装上也别有新意,演员的着装色彩鲜明,对比强烈。除了现有的道具以外,还加入了我们所不能料想到的道具。在刘老根大舞台的一系列表演中,有的场次竟然出现了饮水机等道具。可以说是很有新意,让观看者也大饱眼福,满足了不同观众的观看需求。东北秧歌所展现的舞台艺术力不像是专业的舞蹈,但是独特的舞台效果是很多舞蹈艺术舞台不能展现的。每个秧歌表演组合都能使得整个舞台拥有艺术感染力。使得观看者没有无味之感。看似平淡却蕴含着传奇的色彩,看似庸俗却不乏现代的感觉,这就是东北秧歌艺术的独特魅力吧②。

二、东北秧歌舞蹈步伐的特色

(一)踢步

上述文章提到,东北秧歌舞蹈艺术的感染力,东北秧歌的舞蹈艺术。那么秧歌中的精髓在于舞蹈步伐,那么在秧歌舞蹈步伐的重点是什么呢。是踢步,没错,看似平庸的民间艺术,确实拥有的独特的舞姿,但是替补却显得必有韵味。首先说踢布的节奏感非常强烈,而且在舞蹈的过程中,秧歌的舞蹈步伐是不断变化的,在踢步的过程中尽情的展现了,舞者的形体艺术,侧边展现出了东北地区人民的豪爽性格,将秧歌艺术表演的淋漓尽致。秧歌的踢步与音乐相配合,韵律感非常强。这对秧歌演员的身体素质也要求的非常高,在舞蹈的过程中,优势还要加入歌唱的环节,一方面秧歌演员的体力要能之称的住,另一方面对演员的心理压力来讲也是非常大的。在表演完成以后,为了避免冷场,还有进行舞台暖台的环节,环节观众的审美疲劳。为了不冲淡主题,继续讲解秧歌的踢步。在整个秧歌舞蹈的表演过程中步伐就是表演的基础,只要在合格的步伐基础上才会有更好的表演展现出来。通过秧歌演员的表演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每次秧歌舞蹈演员在踢步过后都会长舒一口气,因为舞蹈中的前踢和侧踢对肺活量的要求也特别高,如果肺活量小的话,不利于后面更加高难度的动作完成,会影响整个舞蹈艺术的表演进程和效果。在舞蹈的过程中,对重心也有着要求,因为在秧歌表演时,单脚着地的环节比较多,这时候一定要把握住重心才能够让另一只脚去伸展,去踢步。乳沟重心发生的偏转,就会导致演员的身体失控,进而会使得舞台失控。在整个舞台效果中,秧歌舞蹈演员的踢步舞姿,凸显出了这部艺术著作的曲线美,在踢步的展示中,可以看到演员的整个身体成为一条弧线状表现出来。也充分的展现出了东方魅力。

(二)节奏

在正在踢步的秧歌演员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秧歌演员所展示出的独特的曲线美。

男士展现出身体的健壮之美,女性彻底的展现出了身体的曲线美。真实让观众能够在观赏的过程中,享受大快朵颐的快感。秧歌的步伐总体来说是以稳健为主的,而且速度很快。秧歌舞蹈嘛,有时候还会出现斗舞环节,因为他所展现的就是东北地区的文化色彩,注重快速高效的美感。这点与天鹅等舞蹈有所不同,小天鹅的舞蹈表演张弛有度,非常有艺术范儿。而作为民间艺术的东北秧歌,则与其相反,如果一个秧歌演员在表演的构成中出现停顿或迟缓的现象通常会被观众认为是身体出现了状况,就会很好奇,严重的会导致舞台失控。所以东北秧歌的步伐更注重的是舞蹈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虽然说东北秧歌的舞蹈是以步伐为基础展开的,通常我们会认为,秧歌舞蹈演员的训练一定是从训练步伐开始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秧歌舞蹈的训练是从上到下进行的,然后进行身体各个部门的连贯性。最后在注重进行舞蹈步伐的训练。所以很多初入秧歌表演行列的青年演员都会出现肢体不协调的情况,显得捉襟见肘。舞蹈最后的训练确实是给整部舞蹈的表演带来了压力,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秧歌演员就要经受的起这样的考验③。

通常情况下,舞蹈的重点在于重心的控制、舞台舞姿的把握。所以要想跳得好,就必须有激情,有勇气去超越自己的步伐。让步伐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自己追随步伐各自进行把握。一般而言,舞蹈中的慢板是不容易掌握的。“浪”在东北秧歌的慢板中占有重要地位,要跳好慢板就得先“浪起来”。这时就必须从动作与动作衔接的过程中着手,只有把动作过程做好了才能跳好慢板,有了细腻的动作过程就不容易出现抢节拍的现象。东北秧歌的重心移动是不可缺少的过程,是“浪起来”的基础,它起着掌握节拍、灌满音乐的作用,从前到脚的运动过程,速度及幅度都由它牵。

秧歌是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他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幽默诙谐是每个二人转演员都具备的素质,二人转表演艺术拥有独特的舞蹈,独特的音乐伴奏。歌词也有独到的新意。在赵本山的春晚中大家会看到转手绢,手绢是二人转的重要道具。本文将东北秧歌的舞蹈艺术步伐进行了充分的讲述,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北的秧歌艺术,会使得东北的秧歌舞蹈发扬光大。

注解:

①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中国戏剧出版社.

②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编.论中国民间艺术.山东友谊出版社

③ 王宁宁.图说中国舞[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秧歌 浅析 步伐 特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