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在线考试系统研究条件怎么写范文六篇

时间:2022-05-07 16:15:03 来源:网友投稿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知识储备。为了保证结果的公正、公平,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并且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过程,绝对禁止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要承担法律和刑事责任。考试就是让一群拥有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在线考试系统研究条件怎么写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在线考试系统研究条件怎么写6篇

在线考试系统研究条件怎么写篇1

帮会,家族系统研究

“帮会(公会)系统,家族系统”作为玩家之间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已经成为玩家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强大的“帮会系统,家族系统”把不同城市、不同年龄但是却有相同爱好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让玩家们成群结队畅游在游戏世界中,一起生活、一起杀怪,一起战斗。

如何开发一种可以使玩家完全融合进去的帮会,家族系统而又能长期生存下去的功能系统,既要适应大部分玩家的行为思想,牵涉他们的游戏行为性而又要满足游戏整体平衡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性呢?

一些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帮派和家族统一思想考虑,不单独说明)

1. 帮派凝聚力的产生,首先要让帮会中的每一个成员能够从帮会其他成员处得到帮助,要让帮派成员相互喜欢,相互吸引。达到稳定游戏上座率的因素之一。

以往帮派中的高级别玩家往往不愿意帮低级别玩家做一些难度高的任务或副本,要想有效的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对高级别玩家进行有效的奖励或对帮会系统的声望,名气,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奖励。

例如:

a. 同帮会的高等级玩家如果帮助低等级玩家完成难度高的任务,会得到一定的奖励积分,这些积分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在帮会中换取特殊道具或装备等。(随着帮会等级的提升可换取的物品相应增多,积分要求也增加。)

b. 建立帮会“一帮一,一帮多制度”系统。关联帮会的官位,头衔等级系统和帮会建设等级系统。分配有官位或头衔的玩家为帮会收人或是带领帮会人员建设帮会,收入帮会的玩家相对应的官员要起到帮助该玩家的作用。相当于小组长管理组员的意思,这个小组要在帮会中有特别称号或名称设定,一个帮会中可存在多个小组形式。组长带领组员通过进行帮会建设(帮会成员组队任务副本等),获得高效益奖励或帮会积分。(高于单人帮会建设任务奖励的N倍)

2. 要想提高帮会成员的凝聚力,就要使帮会中成员的利益趋于一致,有一致利益性的帮派副本任务等,只能由同一个帮会的成员组队参加,这样可以增进帮会成员之间的互动性,有效提高凝聚力。

目前很多游戏中帮会系统都存在一个个人利益倾向问题,往往为了自身的提高(生活技能或技能BUFF等),忽略帮会凝聚力。完成自身的指标后脱离组织。为了避免付费玩家和非付费玩家在帮会系统中这方面的缺陷,就要加强帮会任务副本或其他方面中帮会成员之间的配合度、默契感、责任心等方面。

3. 帮会城市存在的真正意义,玩家是否存在着一种家庭上的责任心呢?当这个帮会或帮会城市遇到某些外界和内部的危机感时,玩家是否有权利,无条件的去维护它,去照顾它。(强化帮会城市经济系统的危机度和外界随机性的不良因素)

如果一个帮会城市系统在游戏中具有商业化的设定,与其他的帮会之间存在交易,交换,竞争等的条件,那么这个帮会系统在人员不多或在线不稳定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危机时,从而面临解散或破产或被他人收购的可能性时,在这种状态下,就可以体现出玩家之间的团结,帮会首领和管理层方面的责任心,及时通过各种弥补手段,(帮会系统功能设定方面因素)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通过帮会危机感的设定,我们得到一个观点,如果玩家进入游戏后想要创建一个帮会或一个帮会城市,那么他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和负责的态度才可以正常维护这个帮会系统。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随便创建的城市系统(创建帮会和帮会城市不是同一个条件,有帮会不一定有帮会城市。)

令一方面,除了经济,商业化制度外,还应该存在外界的干扰,例如怪物攻城,天灾,或玩家个人行为组织的强盗团伙打劫等因素。增加玩家对帮会系统的认可度和可玩性,把它当成是一种个人因素外的第二种生活因素。

4. 从心理学方面考虑,当一个团体遭受外界的威胁和激烈的竞争时,就会加强这个团体的凝聚力,这种威胁会提高成员对团体的亲和力和责任感。因此,适当的设置任务或活动增加帮会与帮会间的竞争,战斗等有助于提高一个帮会内部的凝聚力。

帮战在MMORPG中广泛存在,如何做好一个强大的城战系统,关系到这款游戏PVP方面的优越性。

想到的城战系统有以下几种形式: (惩罚条件细节待定)

a. 帮会A向帮会B发起挑战,帮会B不可拒绝挑战。帮战即时开始,任意可PVP的场景地图都可以进行帮会战争。

b. 帮会A向帮会B发起挑战,帮会B有权拒绝挑战。避免帮战发生。任意可PVP的场景地图都可以进行帮会战争。

C. 帮会A向帮会B发起挑战,帮会B有权拒绝挑战,当帮会B接受挑战时,双方通过固定的NPC进入PVP城战副本中,帮战即时开始。

d. 帮会A向帮会B发起挑战,在固定的时间(例如每周六晚7点)帮战在固定的场所中进行帮会PVP战争。

e. 帮会A向帮会B发起挑战,双方都存在帮会城市的情况下,当帮会B接受挑战时,帮会A即时攻打帮会B的城市,进行破坏行为的PVP竞技。

f. 帮会A在帮会B不知道的情况下,偷袭帮会B的城市,帮会B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反抗的PVP竞技。

g. 各种副本对抗性帮会战争,帮会A向帮会B发起挑战,帮会B有权拒绝挑战,当帮会B接受时,双方通过参与玩家投票形式选择一种对抗的副本进行PVP竞技。(城战副本多样化)

h. 资源抢夺战的帮会战争,帮会A通过特定NPC处申请抢夺帮会B的资源地区,帮会B无法拒绝挑战,胜利后为自己的帮会增加某些资源,失败损失帮会资源,帮会B防守成功获得声望或其他方面的奖励。帮会B只可通过城市建设加强防御设施,玩家不参与竞技。完全靠帮会的建设发展进行PVP竞技。(通过建设等级的高低和参加争夺人员的数量,决定副本难度。)

i. 城市资源抢夺战。游戏中的某个主要城市,通过特定的时间,玩家帮会之间进行抢夺,占领城市的一方可获得各种丰厚的待遇,每周固定时间举行一次。(帮会之间可同时进行攻打城市,最后胜利的一方获胜,时间判定。)

帮会战争还有很多种形式,如果一款游戏中适当的存在多样化的帮会PVP竞技性,那么就会强化帮会中玩家之间的多种因素,达到一个真正具有团队行为意识的帮会系统。

5. 帮会玩家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行为性的优化。是否需要通过某些设定增加帮会玩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往往一个的帮会,玩家总介于组队间,好友间的交流,忽略帮会这个平台的交流性。如何刺激帮会中玩家之间的频繁的接触,吸引住玩家长期存在游戏中。

一款游戏在玩家进入初期除了靠优秀的画面,绚丽的技能,宏伟的世界观等等因素的影响外,还要靠一个优秀的社区化交流平台留住玩家继续玩下去。那么这个重要的交流性如何来设定,就决定了玩家是否愿意长期玩下去的因素。

a.如果我们增加一些简单的设定,是否对整个社区化的交流平台起到一定意义上的作用。例如,几个帮会成员之间在进行帮会任务中,如果他们互相之间都不是好友关系而是通过帮会聊天互相组到一起进行任务时,系统是否可以判定一个提示,提示玩家之间互相加为好友就可以通过做帮会任务获得更高的奖励,长期下来还会有更丰厚的奖励制度。

b.当帮会有新人加入时,帮会聊天系统发出公告:“某某某加入了XX帮会,全力效忠XX帮会,大家热烈欢迎某某某的到来!”紧跟着这条公告再发出一条公告:“哪位大侠愿意帮助新人做帮会任务,他将会有几率获得某某特殊道具哦~”类似这样的话,总之就是频繁的刺激玩家之间的接触和交流。

6.如何活跃一个帮会的内在气氛,让整个帮会充满欢声笑语、热情和激情。通过增加管理层次的权利能力,添加一些即时线上活动,促进帮会内部活跃度。增加玩家保持长时间的在线率。

如果一个游戏存在帮会的城市系统,通过帮会城市建设等级的不断提升,各种建筑物的不断加强,每个建筑物在不同等级都会触发不同的特殊奖励任务(轻松娱乐小游戏),限定开放制度。

a.限定时间,每天一次或每三天一次或每周一次。

b. 只有帮会管理层的官员才可开放活动,不同等级的官员开放的小游戏内容不一样,等级越高的官员,奖励越丰富,每周可进行的次数越低。

c. 小游戏的方式尽量以开心恶搞的形式随机出现。例如,副会长XX开启了XX建筑物的特殊奥义,即将有可怕的事情要发生了。然后在很多小游戏中随机出现一个活动,玩家无法猜测会是哪个。假设出现一个小游戏叫“大家来抓我”那么副会长就要赶紧在帮会城市中藏起来。可以用特殊道具把自己变成某某建筑物或是小动物。如果被第一个玩家发现,那么这个副会长就要被关在本帮会的城市中某个特定的牢笼里面一定的时间,让帮会成员看笑话。

总之,大体的形式是这样,具体细节缺乏详细说明。宗旨就是为了活跃帮会内部气氛,尽量以恶搞的内容形式出现在玩家面前。让玩家在轻松娱乐中获得奖励,增加帮会玩家之间的亲和度。

7. 帮会的治理、管理体现出对玩家的公平性,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给予帮会成员特殊权限,让每位玩家都能感受到帮会制度的公平性,更能稳定的表现出玩家对于帮会渴望度。

比如在帮会某个技能方面,如果玩家A经常为了建设这个技能做出卓越的贡献,那么应该根据贡献度的多少。来相应提升该玩家A的技能等级能力。这种现象主要是为了更多的休闲玩家,免费玩家提供丰厚的待遇。可以感受到一款免费游戏中帮会系统的价值。除了个人成长外,游戏的后期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维持自身在帮会的地位,可以获得很多别人所没有的效益。

8.网络游戏流行词“自定义系统”的延伸,在帮会系统中如何利用的更好。更大化的激发玩家自定义的热情和对帮会的创意思想。

大多数游戏中帮会“自定义”设定,都是由会长来定夺,会长决定帮会名称,帮会城市名称,帮会城市创建地点,帮会LOGO,帮会宣言,帮会宗旨等等。

如果把一些可以让帮会成员实现的自定义设置加到帮会中去,对玩家之间的沟通,玩家行为上的创意想法,玩家对于帮会的爱戴等方面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游戏质量上的提升。

玩家可以把自己所在的帮会城市当成一个文明的社区,自己设计一块场所,起个名字,种上几颗人参,练习生活技能。那会是一种多么美好而快乐的事情。

自定义方面在帮会中体现的价值意义的重要性完全可以和人物写生,时装,外貌的自定义性相媲美。

9.帮会城市的建设关联生活技能和人物辅助技能且同时存在帮会系统中,对于玩家来说会不会增加疲劳度和厌烦感。如果两种技能的延伸都存在帮会系统中,对于游戏本身来看,会不会吸引更多的玩家。

对于免费游戏来说,生活技能很受玩家欢迎。一款生活技能强大的免费游戏会吸引很多的休闲玩家,这些玩家通过长期的在线时间锻炼生活技能,做出一些高等级的道具出售给付费玩家,获得自身的劳动成果,对于休闲玩家来说很有成就感。生活技能的强化既能保证玩家长时间在线率,又能促进玩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力。还可以为集体做出更多的贡献。

人物技能强化对于PK类型网游来说对玩家的帮助性体验的更明显,无论是练级打怪还是攻城抢夺,对于玩家来说免费的BUFF会更实际。

如果可以结合两种情况同时考虑存在在网游中,对于各种类型的玩家都能得到满足。

在线考试系统研究条件怎么写篇2

本科课程论文

题 目自动泊车系统研究

学 院 工程技术学院

专 业 设计及其自动化

年 级 2009级

学 号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冀杰

目 录

摘要………………………………………………………………………………………2

1 前言……………………………………………………………………………………2

2正文………………………………………………………………………………………2

2.1自动泊车系统技术理…………………………………………………………2

2.2研究现状与问题………………………………………………………………3

2.3商用历史与现状………………………………………………………………4

2.4自动泊车系统实现方式………………………………………………………5

2.5研究展望…………………………………………………………………………6

参考文献…………………………………………………………………………………7

自动泊车系统研究

黄万强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00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班

摘 要:自动泊车系统是一种通过探测车辆周围环境信息来找到合适的泊车位,从而控制车辆的转向、速度,使得车辆能够自主驶入泊车位的系统。相比于人工泊车事故率高、倒车雷达智能度低,自动泊车系统提高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和安全性,进一步降低了新手司机驾驶车辆的难度,也为将来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打下基础。

本文从自动泊车系统的研究意义,技术原理,研究现状与问题,应用历史与现状,实现方式,研究展望等方面来对自动泊车系统进行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 离子束 加工

1.前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多,公路、街道、停车场、居民小区等拥挤不堪,可利用的泊车空间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驾车新手逐年增多,由于不熟练导致的各种问题也很多。美国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所的Paul Green的研究表明,根据交通事故数据库统计资料和保险公司事故统计资料,泊车导致的事故占到各类事故的44%,其中大约1/2到3/4的泊车碰撞是倒车造成的,由此可见,倒车进行泊车是驾驶员容易出问题而导致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改善汽车的操控性,尤其是泊车过程中的不便利,消除安全隐患,迅速、准确、安全地将汽车停靠到合适的位置,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正文

2.1 自动泊车系统技术原理

通常的泊车辅助系统是通过安装倒车雷达或后视影像系统,在泊车时给司机起到提示作用,以避免碰撞。这种系统安装简单,使用也较为普及,但是仍然没有能够有效解决人们泊车容易出错的问题。而自动泊车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能够控制车辆自动完成泊车,在此过程中可以不需要司机的干预。这样一种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了新手司机泊车的烦恼,提高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自动泊车系统的基本组成是:1)传感器系统,主要用来探测环境信息,寻找车位并实时反馈车辆位置信息。2)中央控制系统,主要用来处理环境感知信息,并在线实时计算目标车位参数和车辆相对位置,判断可行性并确定自动泊车策略。3)执行系统,主要根据中央控制系统的决策信息,控制方向盘和动力系统,忠实地按照决策路径控制车辆运动到泊车位。

自动泊车系统运行的基本过程是:1)通过传感器系统感知环境信息;2)根据传感器系统的信息得出有效车位信息、车辆相对位置,从而决策泊车初始位置 3)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根据传感器信息,实时进行环境建模,生成车辆运动路径,控制车辆无碰撞地自动运动到泊车位。

2.2研究现状与问题

对于自动泊车问题,主要有两大类研究方法:1)路径规划。即事先规划一个可 行的几何路径,考虑环境约束、汽车运动学或动力学模型等;2)基于经验的控制算法。根据泊车熟练的司机的经验,模拟司机的驾车行为,实时产生控制命令。这种方法与车辆相对于泊车位的方向和位置有关,没有参考路径可循。在对自动泊车问题的 研究中,由于汽车系统的复杂性和实验的不便利,许多研究者采用与四轮式移动机器人相类似的方法。

2.2.1基于路径规划方法的研究

路径规划方法通过生成既定路径控制车辆的运动轨迹。这种方法依赖于控制器 的精确性,控制效果并非完全可靠。在泊车过程中,即使位置误差能够被后来的运动所补偿,也会增加相应的时间成本,从而影响自动泊车的效果。

芝加哥大学的Paromtchik提出了非完整约束条件下平行泊车的方法。在泊车前,先扫描出泊车空间。接着小车按照正弦曲线的轨迹向后运动。在此过程中,通过控制转向角变化和速度来生成相应的一条运动轨迹。为了保证车辆在倒车过程中不会碰撞到其他车辆或墙壁,根据泊车位的长宽以及车辆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进行离线查表,生成一条无碰撞的轨迹路线。

2.2.2基于经验方法的研究

基于经验的方法采用智能控制算法对自动泊车问题进行研究。以模糊控制方法为例,在获得小车的方向角后,基于小车相对泊车位置的纵向和横向距离,对不同的泊车位置,不同的泊车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模糊规则。模糊控制会在每一个采样周期,根据小车相对于泊车位置的相对位姿,产生一个控制命令,可以有效补偿系统误差。

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的Yanan Zhao等提出了在紧凑空间中基于模糊逻辑的自动平行泊车鲁棒控制算法。作者将小车看作是刚体,前轮运动方向与车身运动方向相同,建立了小车的运动学方程,设计了相应的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其算法的可靠性。并以四轮移动小车ATRV-Jr为对象进行了自动泊车实验。实验证明,在定位误差和泊车空间探测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小车仍然能够在紧凑空间内平行泊车。

2.3商用历史与现状

自动泊车系统已经被看作是下一代汽车的热门应用产品。

1992年,大众 (Volkswagen) 在其IRVW (Integrated Research Volkswagen) Futura概念车上采用了自动泊车技术。IRVW是一款具有全自动泊车功能的汽车,驾驶员可以下车观看汽车自动泊车的全过程。 行李箱中安装了如同个人电脑大小的计算机来控制整个自动泊车系统。 大众当时估计这一功能会使汽车售价提高约3000美元,所以后来并没有将这套系统投入生产 。

2003年,丰田开始在日式普锐斯混合动力车上提供可选自动泊车功能,即智能停车辅助系统 (Intelligent Parking Assist)。该功能是通过采用电动操纵系统和基于CCD摄像机的后视监视器而实现的。只需将汽车开到泊车位置的前方,然后在车载导航系统画面上根据提示指定泊车位置后,电动操纵系统将会自动工作,引导车辆到泊车位置,驾驶者只需操作刹车即可。安装在尾部的CCD摄像机可利用捕捉到的图像数据计算出与目标间的距离。距离计算的基点是后轮车轴的中间位置。 三年后,英国驾驶员花上700美元就可以在他们的普锐斯上增加自动泊车功能了。到目前为止,英式普锐斯百分之七十的车主都选购了这项功能。

2005年,雪铁龙C3展示了车辆辅助泊车入位系统,城市泊车系统(City Park),它使车辆在拥挤的市内泊车入位变得轻松自如。2007年春,雪铁龙C4毕加索装配了博世泊车入位测量系统而成为全世界第一款配备有完善的泊车入位辅助系统的汽车。司机需要泊车时,只需按下中控台上的操控按钮,泊车入位辅助系统就会开启,车速需保持在25km/h以下,系统会依靠位于车辆前、后保险杠上的4个测距传感器以及安装于前保险杠两侧2个额外的测距传感器,保证精确测量泊车位。驾驶辅助系统能够及时通知汽车驾驶者预期的泊车位长度是否合适该车辆,在泊车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有提示信号。

2.4自动泊车系统的实现方式

2.4.1 传感器的选择

为实现车辆的自动定位,首先需要感知环境信息。对于自动泊车系统来说,则需要实时测量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了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以满足测距需要,将主要传感器做简单对比。

从目前来看,毫米波雷达测距和激光雷达测距方式主要是汽车避撞应用的最广泛形式,超声波测距目前主要应用于倒车雷达。

对于自动泊车系统的测距要求而言,可以看到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1)对于色彩光照度不敏感,可用于识别逃命及漫反射性差的物体;2)对外界光线和电磁场不敏感,可用于黑暗、有灰尘会烟雾、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3)结构简单,体积小,费用低,信号处理简单可靠,易于小型化和集成化。特别是在空气测距中,由于空气中波速较慢,其回波信号中包含的沿传播方向上的结构信息很容易检测出来,具有很高的分辨力,因而其准确度也较其他方法高。

2.4.2电动转向概述

电动转向系统是一种通过电机提供转矩的转向系统。不同于一般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仅在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时提供辅助转矩以减轻驾驶员的操舵力。对于自动泊车系统,电动转向系统是实现车辆行为自主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转向系统由角位移/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机和减速机构组成。当ECU 采集到环境信息后,根据当前车速信号以及模糊控制输出信号,计算电机转矩的大小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提供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给电机。电机的输出转矩经涡轮蜗杆刚装置放大再施加给转向轴,从而完成转向控制。转向轴的变化通过角位移/转矩传感器返回给ECU,形成反馈。若出现故障或车速超出设定值,则停止对电机供电。

2.5研究展望

由于自动泊车过程可分解为目标寻找,车体朝向调整,倒车和泊车位内位姿调自动泊车技术是现代车辆智能化的研究热点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自动泊车系统还没有在汽车市场展开大规模的应用,但随着汽车和电子工业的发展,以及智能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发展,自动泊车系统将得到更大的应用空间。

综合我所查阅的文献,自动泊车系统讲了可能的研究方向为:

1)完善车辆转向系统的模型。由于倒车过程中低速,本文假设车辆以均匀低速运动,并且没有考虑泊车位内有障碍物的情况,以运动学模型代替动力学模型,并不能完全仿真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建立动力学模型来验证算法的可靠性。

2)没有考虑车辆启动、制动以及泊车各个阶段间的切换。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考虑实际情况下分阶段设计的模糊控制器能否及时进行切换,平稳实现泊车,从而完善自动泊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3)未能通过轮式移动机器人或实车进行实验。将来应设计出完备的智能小车底盘控制系统,并将模糊逻辑控制器算法和优化后的控制算法转化后导入实际系统进行控制效果的验证。而从智能小车到实际车辆的实验,又需要考虑汽车的动力、转角控制,系统更加复杂,安全性要求也很高,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芳成,自动平行泊车系统的研究,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Yanan Zhao,Emmanuel GCollins Jr.Robust Automatic Parallel Parking in Tight Spaces via Fuzzy Logic.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2005,51:111-127

[3]张勤,曲宁玺,李艳,神谷好承 自动泊车轨迹生成方法的研究,北京:计算机仿真 2010

[4]吴锴.智能自动泊车系统的研究.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5]Tzuu—Hseng S.Li.Shih—Jie Chang. Autonomous Fuzzy Parking Control of a Car-Like Mobile Robot.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 2003,33:451--465

[6]杨昔阳,尤晴曦,李洪兴.基于变论域理论的自动倒车控制.北京师范大学学 报,2005,41(4):348,--350

[7]林瑞,吴志坚,姚必正.小车倒车问题的多维模糊控制器研究.上海大学学报, 1999,5(4):323~326

[8]Tzuu—Hseng S.Li.Shih·Jie Chang,Yi-Xiang Chen.Implementation of Human—Like Driving Skills by Autonomous Fuzzy Behavior Control on all FPGA—Based Car-Like Mobile Robot.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03,50:867~880

在线考试系统研究条件怎么写篇3

智能问答系统研究
作者:王瑛 何启涛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年第05期

        摘要;;; 问答系统是一个用自然语言与人们进行互动的计算机系统,近些年来机器学习、强化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等技术的革命性发展给问答系统带来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从问答系统的定义入手展开文章,再介绍了问答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给出问答系统的一般处理框架,再从面向任务型和非任务型两个方面给出问答系统的分类及其相应技术,并给出问答系统的常见的评价标准方法。最后,在文章结尾处给出当前问答系统的一些挑战以及未来的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问答系统 处理框架 分类 深度学习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上的信息越来越繁杂,已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状态,面对信息洪灾,人们越来越难以在网上便捷获取有效信息,获取有效信息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过去人们通常根据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搜索服务提供商运用检索算法根据相关性从高到低给出相关信息。但随着信息越来越繁杂,传统搜索算法愈来愈显得力不从心,其原因在于传统算法未能获取语言更深层次的语义信息,此外,相似信息太多,甚至包含了很多虚假信息。因此也不断催生着新技术的诞生,尤其是计算语言学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进步。

         而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问答系统不仅仅可以获取语言表面上的信息,还可以获取更深层次的语义信息,而这种进步恰好也给了问答系统生存的土壤与营养。问答系统所能带来的变革与收益,诸如在取代人工客服,聊天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当前,问答系统已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问答系统的成熟应用会将人类从大量重复性的劳动中释放出来,并且会改变人类生产力的生产方式,对人类的社会进步是不可估量的。

         同时,智能的问答系统也是构建下一代智能世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问答系统进行概述,并在文章结尾处讨论了一些当前问答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线考试系统研究条件怎么写篇4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戴胜华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结构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三)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四)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五)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六)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七)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二、四大方法: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体活动、世界眼光

(一)实践基础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对于它的重要性我们用了一个表述:是社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可以说是首要的基本的研究方法。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从三个角度回答了怎么体现以实践为基础,即从选 题开始就选择有实践意义的重大问题,而不是选择那些和实践毫无关系的问题。你研究“屠龙妙技”有什么意义?你研究“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有什么意义?选题确定后就要开始研究,而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重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理论成果形成后,又要回到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这就要求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不要把已经形成的理论看成是不可移易的东西。要尊重本本,但不能搞本本主义;要尊重经验,但不能搞经验主义。

(二)辩证思维

辩证法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恩格斯说:“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都是讲辩证思维。系统、矛盾、过程都是辩证法的概念,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理解,叫辩证思维。 首先要把社会作为系统来把握,研究它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以及由于这种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所实现的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其次要研究社会矛盾。利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法,剖析社会矛盾特别是关于利益矛盾,关于和谐与矛盾等等。 第三要把社会作为过程来研究。社会不仅是系统、矛盾,社会还是过程,要研究社会过程就不能不研究阶段和阶段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就涉及到连续性、非连续性、质变、

社会是个复杂大系统、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和社会形态的理论、社会系统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3)专题难点

1.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关系

2.社会子系统的划分与流行的划分方法的关系

3.社会经济形态与社会技术形态的关系

4.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与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关系

1、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理论定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生动体现了系统研究方法,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形成了对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社会系统形态历史演变、 社会系统的优化等一系列唯物辩证的方法论原则,为我们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方向。 阐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系统研究方法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身并没有明确指出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是上个世纪随着系统科学的兴起而引起广泛重视的,并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重要方法的问题。

(1)什么是系统研究方法?

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提炼的产物。系统研究发方法是辩证思维方式在当代的最新发展。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什么是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是把对象作为组织性、复杂性系统从整体上进行研究,以揭示其运动规律和实际处理这类系统的科学。

(3)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控制论(维纳)、信息论(申农)、系统论(贝塔朗菲)是系统科学研究的第一批成果。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开放性。70年代前后,相继出现耗散结构论(普里高津)、协同论(哈肯)、突变论(托姆)、超循环论(埃根)等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以及混沌理论、分形理论,这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进展。

(4)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思想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界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 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概念,论证了时空与物质运动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思想。(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

2、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

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系统思维方式的基本思路:第一,整体性综合研究,分析和综合相统一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单向性思维。第二,研究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利用系统非加和性构造新系统,实现新功能。 第三,把系统看作是动态开放系统,考察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第四,对具体系统的研究侧重于无序、不稳定、多样性、不平衡性、非线性等方面,而不是简单还原。

(5)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关系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中生动体现了系统研究方法,为系统研究方法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吸收系统理论最新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2、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系统的认识划分为由五个子系统即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

(1)生产力子系统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实体性要素,劳动者是其中的主导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子系统的渗透性要素,潜在生产力-渗透转化-现实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导作用,杠杆作用。劳动的分工、协作和生产管理构成了生产力系统的运筹性要素,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生产关系子系统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是社会物质经济关系,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变化发展。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三个方面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 当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3)上层建筑子系统

建筑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饮食形态的总和,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由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组成,包括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 法庭 、监狱,以及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及相关的立法、司法、宪法的规章等。思想上层建筑又称意识形态,是由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 宗教、哲学等各种观点组成的社会意识形式。政治上层建筑以思想上层建筑为指导,思想上层建筑受到政治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

(四)人口子系统

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和区域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等因素。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

(5)自然环境子系统

自然环境系统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如大气、水、土壤、日光、辐射、生物等。主要由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两大类要素构成。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物资源、生物资源等。马克思把自然资源区分为提供生活资料的自然资源和提供生产资料的自然资源两类。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一般状态,是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当今时代,生态环境问题日益重要,需要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共同面对。

(6)社会系统五个子系统划分的合理性

具有文本根据,符合当代现实,更加具有理论的解释力涵盖力

(7)社会系统五个子系统的划分是否是唯一的?

答案是否定。如还可以把社会大系统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子系统。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子系统的划分,我们的划分更能体现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8)这种对社会大系统的划分有没有遗漏?

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包括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就没有包括到这个社会大系统中来。这是一个缺憾。 可以结合把社会大系统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子系统, 这样可以弥补上述缺憾。

3、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具体体现。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把社会系统称为社会有机体,他们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内部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系统的发展,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

(1)社会有机体:为什么说社会有机体是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体现。

系统研究方法产生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对有机体的研究。这是因为有机体不同于无机物,更为鲜明地体现了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更为鲜明地体现了系统在要素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下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更为鲜明生动地体现了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原则。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之所以强调系统思想 是一种不同于机械论的“有机哲学” ,道理也就在这里。

(2)社会有机体的结构

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 “骨骼”;而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血肉”的,则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诸因素。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生命有机整体。社会有机体对辩证法联系原则的体现。社会就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有机体”“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社会有机体对辩证法发展原则的体现。“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这种有机体制本身作为一个总体有自己的各种前提,而它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有机体制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向总体发展的。列宁对社会有机体思想作为辩证方法的揭示。“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作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而不是机械结合起来因而可以把各种社会要素随便搭配起来的一种什么东西),要研究这个机体,就必须客观地分析组成该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研究该社会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

(3)关于经济社会形态

经济社会形态主要是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社会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在社会形态中处于特殊的重要地位,一方面,生产关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又对社会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按照生产关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依次演进的经济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为研究社会形态的类型和发展规律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和线索。正是依据经济社会形态的变化,我们才能认识社会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演化规律,认识到每一具体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4)关于技术社会形态

技术社会形态主要是从生产力的视角研究社会发展变化。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对社会形态的划分。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依次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等技术社会形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又可以把人类社会的演进划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这是世界上研究人类社会演进更为普遍适用的方法。技术社会形态各个历史阶段依次递进,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超越的。在当代,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马克思指出: “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 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它是“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

(5)注重经济社会形态与技术社会形态的结合

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相辅相成,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实中应把二者结合起来。认识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既要从经济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社会性质,又要从技术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发展水平;既要提出坚持或变革社会制度的任务,又要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以往我们偏重从经济社会形态分析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忽略从技术社会形态认识我国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超阶段发展的错误倾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目标追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是以两种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所作出的科学结论。

4、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我们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深入挖掘和对系统科学思想成果提炼基础上,提出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的社会系统研究的基本原则。

(1)系统的整体性原则

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整体功能具有非加和性,系统整体对于组成部分具有制约性

(2)系统的结构性原则

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结构的变化决定功能的变化。

结构性原则的启示:合理的结构促进系统功能的优化;不合理的结构造成系统功能的内耗; 通过结构调整才能实现功能优化。马克思在对社会规律的研究中,对社会结构变化引起社会形态变化非常重视。 他指出: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凡是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而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也就是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同,使社会形态区分为不同的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则标明了社会形态的变化。在当代社会实践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结构性原则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生产力结构、生产关系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的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系统功能的优化。当前,中国的发展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艰巨任务。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陈旧和存在弊端,根源于一系列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不协调,所以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经济结构的调整为主攻方向。

(3)系统的层次性原则

社会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运动规律。社会科学研究既要重视研究社会系统之各个层次的共同规律,又要重视研究各个层次的特殊规律。系统层次分析方法是同简化还原论根本对立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社会系统的层次分析,重点在于研究系统各个层次上的特有属性和特殊规律,研究各个层次上质的差异性,进而揭示出其各组成要素所不具有而为系统所独具的整体涌现性。因此,社会系统层次研究能够避免简化还原论的片面认识,达到系统各个层次协调有序、功能优化。如社会经济系统,只有在宏观经济层次上管住管好,微观经济层次上放开放活,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系统的功能优化。

(4)系统的开放性原则

系统只有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才能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系统处于不能正常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解体和混乱无序。 如果系统在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中引进的不是“负熵”而是“正熵”,系统也要导致解体和混乱。 开放导致有序,封闭导致无序;开放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邓小平指出:“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的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对外开放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快速崛起。这是我们党和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当代世界发展大势, 实行对外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系统开放性原则最出色的运用。 社会系统研究的复杂性、社会系统的非线性、社会系统的涌现性、社会系统的涨落性、社会系统的随机性

1、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

2、阐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思想及其重要意义。

3、如何理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4、阐述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与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

5、简述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8、阐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思想及其重要意义。

(1)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界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2)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从存在到演化(演化过程中时间的不可逆性)

2)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内在随机性)

3)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简单对象是线性的、解析的、平衡态的、规则的、有序的、确定的、可逆的、可作严格逻辑分析的对象。现实世界的复杂系统则是非线性的、非解析的、非平衡态的、不规则的、无序的、 不确定的、不可逆的、不可作严格逻辑分析的对象。必须将追求简单性和探索复 杂性结合起来。

4)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 。以往的科学基本上是以线性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线性科学;20世纪80年代的分形理论、混沌理论刮起“ 非线性风暴”,现实世界中的非线性问题不是少见的例外而是普遍现象,线性问题才是少见的例外。

(3)重要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概念,论证了时空与物质运动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思想。(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 有序)

2)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

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9、什么是 “系统” ?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 何谓系统物 质联系的系统方式 自然界的物质性主要回答存在着的“是什么”的问题,“如何存在”由系统方式和运动形式来回答。物质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系统,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要点

1)任何系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

2)系统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

3)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性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

2、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从微观的基本粒子到宇宙的总星系,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从人类社会到人类思维,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无一不自成系统。在非生物界,如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地上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 系团、总星系等等;在生物界,如生物大分子、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等。

在线考试系统研究条件怎么写篇5

移动教务管理系统研究
作者:李云飞
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02期

        【摘要】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大多依赖于PC机,难以满足人们移动作业的需求。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基于移动端的教务管理系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依据移动教务管理的需求,并结合移动教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基于Android 设计与实现了移动教务管理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首先对课题的开发背景进行阐述;对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然后对学生成绩挖掘模型进行了构建。

        【关键词】移动终端;教务管理;挖掘模型

        1、系统开发背景

        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数量不断的增多,成为了人们全新的办公方式,突破了地狱的限制。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如何对教务进行管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基于移动端的教务管理成为了教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传统教务管理的弊端,针对基于安卓的教务系统进行了研发。

        2、系统设计

        2.1 系统架构设计

        本系统基于B/S架构进行设计,B/S三层架构由表现层、逻辑层、数据层组成。

        表现层并没有应用程序,只是基于相应的技术实现简单的逻辑分析,主要的功能是实现请求的发送,将结果显示在浏览器上。

        逻辑层是联系表现层和数据层的载体,主要功能是接受请求并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将请求发送到数据层,并将数据层返回的结果传递到客户端。

        数据层的功能是数据库的管理,接受数据请求后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并将数据库处理的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器。在B/S 结构中,业务的处理是在逻辑层完成的,表现层通过网页实现。客户端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请求时,通过数据库的逻辑接口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三层结构的层次性较强,能够降低类之间的耦合性。

        2.2 数据库设计

        E-R图是概念模型图,是信息建模的基础,也是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因此概念模型必须具备很强的语义表达能力,并具备易于理解,使用方便等特点。本系统在遵循数据库开发原则,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选择了合适的数据存储类型,优化了数据访问性能,在冗余数据的减少和查询效率的优化两方面达到了优化,同时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高效性,该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是关键的,如何提高数据库的访问性能,进而提高整个管理系统的性能是关键的问题。 系统的E-R图如图2-1所示。

在线考试系统研究条件怎么写篇6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专题论文

题目: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院 系 外语学院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 号 G1*******

学 生 姓 名 陈兰兰

评 阅 教 师 潘金刚 教授

论 文 完 成 日 期 2016年5月20日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

的实质,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为现代系统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虽然还没有社会系统这一概念,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联

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在他们构建的社会发展理论中蕴含了关于社会系统的思

想。

本文不仅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而且进一步挖掘了马

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的理论渊源,并重点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作了系统解

读,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系统构成要素、结构、特征等基本内容,特别是对马

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协同性四个方面特征进行了系统

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不仅开创了系统方法的先河,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同时为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创立起了支撑,更重要的是为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起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为我国经济、社会、

生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所以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

想的同时,进一步用实践手段丰富和创新社会系统思想是应该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社会系统;整体性

当前,人类社会正共同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源与环境危机,如何化解这场全球

性危机,如何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是各

个国家和各个阶层的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引起了学界对马

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的关注。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都在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

运,他们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

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与人类本身的和解”。这是独具慧眼的

忠言,也是振聋发馈的警示,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系统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系统思

想为我国摆脱生态危机,走出生存困境,进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

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因此,揭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是一个重要课

题。

1.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理论渊源

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首先要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产生的社

史背景,只有如此,才能提前对其有个观念性的把握。

19世纪之后的人类历史,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19世纪

之后的人类思想史,是与唯物史观的理论学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那么,作为马克思

恩格斯理论学说重要内容的社会系统思想究竟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围绕这

个问题,本文将试着做出回答。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

资产阶级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的生产力比以往时代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得多。

生产力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得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

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同时代的社会历史领域里,唯心史观占据了统治地位。许多学者用精神现象解释

着社会领域里的问题。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把社会视为“绝对精神”的外化,费尔巴哈

则是离开人的实践和物质的关系去说明社会。其实质,都是否认社会的物质属性,而把

社会归结为精神性的东西。为此,马克思批判了唯心史观,肯定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认

为它是一种特殊的、最高的物质运动形态。并且认为,人们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方式以及

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交往方式,是理解整个历史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了人类文化的全部遗产、概括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综合了

当时的西欧社会历史理论、批判了在历史领域占统治地位的唯心史观、阐述了他们对社

会历史的根本看法的基础上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

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

意识。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当生产关系成为生

产力的栓桔时,就会发生社会革命;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

或慢地发生变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推动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引起社会的革命和变革,推动社会从低级形态

向高级形态的发展,直至实现人类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系列的论述也就是唯物史观的

主要内容。唯物史观的建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大革命。它概括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指出了人类历史的基本线索,使得人类对自己的生活领域获得

了一种全新的解释。

2.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结构性思想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社会系统的整体特征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它是由什么组成的,以

及它的组成要素有多少。但是,当某一社会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一

旦改变了构成这个社会系统的要素组合方式,那么,这个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质也要随之

改变。所以,每一社会形态的本质持征主要的不是在于它是由什么以及多少要素所组成

的,而是在于这些要素按什么组合方式相互联系着和相互作用着。这也就显示出了社会

系统中结构的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整体思想回答了社会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以及社会系统的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而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结构思想则是要揭示社会系统是如何

组成的,它要回答“为什么社会的整体不等于社会各组成部分之总和”。这就逻辑的演

绎出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的第二个主要内容—社会系统结构思想。

马克思强调,社会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且又互相依存的有机整体。但是,

在社会结构中各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又是有一定区别的。“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

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在一定

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和政

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卿质生活的生

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

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种人类社会结构的客观物质性

对社会系统思想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里,并没有使用现代结构主义的术语,但是应该承认,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的分析,包含了当代结构分析方法中的许多合理成份。作为结构

主义这一现代科学思潮大师的皮亚杰把马克思的历史观看作是现代结构主义的思想先

驱之一,他说:“马克思有一个结构主义方面……马克思把属于现实的‘基础’与意识

形态的上层建筑区分开来,而且他用虽则还停留在质的分析上可是相当精确的术语来描

写这些现实基础,使我们远远离开了简单地可以观察到的关系”[751。在这里,我们不能

认为皮亚杰对马克思的看法与我们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作为结构主义这一现代

科学思潮的大师的他能够肯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结构分析方法,说明在马克思的著

作中暗含了现代结构主义的合理成份,也即蕴含着社会系统结构思想。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分析一下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最精辟最经典的一段论述:“我

们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

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

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

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曲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物质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

生产关系的法律术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栓

桔。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

或快的发生变革”。这段话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表述,也是关于社会系统结

构思想的基本表述。首先,这里提出了社会系统中的基本结构;其次,这里指出了社会

结构的不同层次和秩序;第三,这里分析了社会结构的变更与转换。

所以,正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中的社会系统结构性思想使得历史唯物主义

成为观察社会历史领域的锐利武器。

3.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系统思想。它通过对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

关思想的积极扬弃,完成了从机械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到实践的、辩证的和系统的唯物

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根本转变。其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开创了系统方法的先河

代表近代后期系统思想最高成就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跨进系统思想门槛,开创

系统方法先河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学说中所蕴含的社会系统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用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把社会比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哲学的

贫困》中,马克思指出,社会就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

。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他又说:“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马克思把社会比作有机体系统就是为了把社会“当作一个十分复杂并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规律的统一过程来研究”[85]。也就是说,社会系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整个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它绝不是旧唯物主义所认为的那样是个体的机械组合或全部社会生话条件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精神的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的全面实践关系中构筑起来的,由人及其社会生话条件、要素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系统,是一个活生生的、自我运动的、不断新陈代谢的复杂系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思想的核心即唯物史观,属于一般社会历史哲学。唯物史观包

含丰富的社会系统思想,深刻体现了系统思想的原则和方法,为社会系统哲学提供了丰

富的思想渊源。它关于社会的客观物质性、社会基本矛盾、物质生产的基础作用和实践唯物主义等思想是对人类社会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高度抽象,具有无庸置疑

的普遍性和丰富而又深刻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思想对于系统方法的坚持与发展,揭示了人类社会系统的性

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是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思想在理论上开创了系统方法的先河,它不等同于系统

科学或一般系统哲学中的概念,而是在积极吸收系统科学及其哲学的成果上,建立其自

己不断成熟的框架体系,从而更加有助于具体深入地探讨人类社会系统的性质、特点及

其发展变化规律。

3.2.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的产生深刻地改变

着人们关于现实世界的看法,表现出人类思维的时代特征,它不仅使人类的知识结构和

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也为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崭新的素材和全

新的视角。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是一个最基本的哲学

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物质无论作为科学概念还是哲学概念,它的内

涵都是开放的和发展的。系统思想中的物质观从不同方面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学说进行

了丰富和深化。系统思想深化了物质概念。系统思想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描述了物质

的基本属性。运动、时间和空间范畴分别揭示了物质的变动性、持续性和广延性的存在

方式和根本属性,系统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又一贡献,就是对物质的变动性、持

续性和广延性做了定性和定量的科学描述,从而使人们对物质的根本属性的认识达到了

数学化和定量化,使人们对物质根本属性有了更广阔、更深刻的精确理解。总之,社会

系统思想关于物质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的理解使我们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认

识更丰富、更具体化了。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揭示了物质演化的内在动力,深化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而普遍联系正是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的本质特征。马克

思恩格斯在100多年前总结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的思维

方式,并确立了认识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原理。而社会系统思想的出现,对普遍联系的

深刻根源和形式赋予了新的解释,为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开辟了新的思路,从

而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首先,系统思想深化发展了事物普遍联系

观点的内容。系统思想不仅揭示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而且具体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系统

联系、结构联系、功能联系、有序联系、无序联系、无序和有序的联系等等不同的联系

方式。以往的科学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一般是揭示事物在有序状态

下的联系方式,而系统思想不仅揭示了事物在有序状态下的联系方式,而且还揭示了事

物在无序状态下的联系方式,揭示了无序和有序之间的联系方式。以往的科学思想,一

般是研究本学科特定对象的运动,研究单个系统的运动规律,而系统方法是一种跨学科

的综合研究方法,它研究许许多多复杂大系统的运动规律,把系统的不同运动规律联系

起来,找出其综合运动规律。这样,系统思想就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事物之间的普遍

联系观点的正确性。社会系统思想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相互联系的认识,为世界是相互联

系的观点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从而为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开

辟了新的思路。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深化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特别

是社会系统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大大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它们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系统思想深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关于认识主体、认识

客体的理论。其次,系统思想提出用相互作用的原因解释事物的进化,补充了唯物辩证

法中单纯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的不足。再次,系统思想从系统、信息、反馈的角

度,把整个认识过程、思维活动看作是一个信息反馈系统,为人们研究认识活动提供了

新模式和实验工具,使人们能够对认识过程、这样解释人的认识模式,不仅坚持了辩证

唯物主义认识论,即从物到感觉的认识路线,而且还可以对认识的两个过程得到更深刻

的理解。总之,社会系统思想把认识过程作为一个总的认识系统加以探讨和研究,从而

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容、形式和整个认识过程都进行了深化和充实。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深化了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规律是事物内在

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随着人们对事物联系认识的深化和扩展,必然会对规律有更

加深刻的理解。系统思想的诞生和发展使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上升到一个更高

的水平,赋予了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新的内容,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完善和

发展。第一,系统思想深化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人类认识的深

化,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事物的矛盾并不是简单地由对立的两个岛.面组成,任

何事物都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的动态系统,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只是对事物无穷层次系统

认识的一个阶段。系统思想丰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突出表现在系统原则对矛盾思想

的深化。一个复杂系统往往是由多方面的矛盾构成的群体系统。一般系统论指出,诸要

素的结构联系对系统性质起决定作用,即不同矛盾、不同矛盾方面的协调发展对系统性

质起决定性作用,这进一步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群体性质的思想。一般系统论关

于要素相互作用原理深化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第二,

社会系统思想深化发展了质量互变规律。首先,系统思想对质、量、度范畴进行了更科

学、更精确、更具体的说明。不同要素组成的系统,其结构、性质、功能都不同;任何

系统在特定范围内,要素之间的排列次序或结构的变化,并不引起系统整体的功能特性

的改变,只有超出了一定限度,才‘会引起系统整体功能特性的改变。其次,系统思想将

事物的质变与结构联系起来,深入揭示了质量互变的内在根据。系统论指出,系统的质

不仅与量联系在一起,不仅是量变引起质变,而且事物的质与事物的系统结构联系在一

起。“一切事物的质变与量变都与结构变化紧紧相连”事物系统结构的变化引起事

物质的变化,量是通过结构对质发/1=.影响的。任何系统都有其相应的系统结构,系统性

质山结构形式反映,结构不变,贝}I整个系统保持不变,结构变化,则整个系统变化。系

统沦揭示,系统结构组合形式不同引起书物性质变化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系统层

次数量和成份不同而引起系统结构形式不同,从而导致事物性质不同。第二种是系统不

同层次结构变化引起的系统不同层次质变。这说明事物的质是与系统结构层次联系在一

起的,在某一层次上的不同等级的质变,既不是量变,也不完全等同于部分质变,这是

系统论揭示的一种新的质变现象。总之,系统思想更深刻、更全面、更准确地揭示了系

统物质运动发展的基本形式和状态,使人们对质量互变规律的理解更加具体化了。第三,

社会系统思想深化发展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螺

旋式、波浪式前进运动,这是一种发展式上的规律性,而系统思想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

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个系统过程也是有化、组织化、分支化的进化过程,因此,系统思

想所揭示的事物发展过程使否定之否定规律得到了深化。首先,系统思想从新的角度对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不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做出了科学说明。系统科学规定,一个系统的组

织化程度高或有序化程度高,就表明它是高级的、复杂的系统;反之是低级的、简单的

系统。系统思想所揭示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由有序到无序这两个过程,在现代科学水平

上进一步证明了否定规律的正确性。其次,系统思想深化了系统事物发展的自我完善的

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经过两次否定、两次转化,使事物进到更高一级的阶段。

再次,系统思想扩大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领域。否定之否定所揭示的是在平衡态下有序

范围内的运动规律,而系统思想还揭示了在事物非平衡态,从无序到有序的运动规律。

“有序一无序一有序”所表现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更为复杂,更为深刻,它在人类认识

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3.3为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支撑

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再一次要求把全面更

新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任务提上了中华民族的日程;而每一时代的理论都是该时代的历史

产物,随着人类认识活动的深化,人类的思维方式也不断地向前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社

会系统思想是人类思想领域的重要成果,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优化性、协调性等等

特点。当今时代下的科学发展观正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理论基础上发展成

的,人们运用它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方式打破了以往在思维方式上的固步自

封,用新的观念来裁判生活,创造性的去发展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

现,是系统思维方式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是一种“范式”的转换。新的发展观念使人

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变化、消费观念开始更新、环境权益观念逐渐形成、价值观和财富观

也相应地发生着转变。

人类每一时代社会文明的重大进展,都必将引起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科学发展观

的提出,是我们党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

一个新的飞跃。它不是要取消发展、抑制发展,而是使发展更加健康,使发展在理论和

实践层面上的深化。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具有整体性、

协调性、开放性、动态演化性、非线性特征。它的这些内涵和特征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

系统思想的内涵特征本质上具有统一性,也即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奠对科学发展

观的形成起到了理论支撑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

系统思想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既

是唯物的也是辩证的,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要具体分析

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并通过对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最终构建一个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系统整体思想的集中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按照“五个

统筹”的要求,总揽全局,整体规划,兼顾各个要素,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五个

统筹”的精要在于强调经济的整体发展,如果不从整体出发,倾斜某一领域的发展,势

必会引发许多问题的出现,使国民经济不能又好有快的发展。“五个统筹”是对过去整

体发展的深化,是实现我国各个方面的整体良胜互动。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思维还体现

在对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看成一个发展整体,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这

是发展的出发点,人自身的发展是目的,经济的发展是基础和手段,社会的发展是人与

经济发展的结果,又会成为人和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三者缺一不可,饭为前提,三

者的共同发展,体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体现了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有机整体性。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系统思想的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不是各种简单要

素的叠加,而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马克思称其为“社会有机体”,马克思说,

“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

。科学发展观中强调,发展要全面地兼顾到系统构成的各个要素,使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得以全面协调发展。我们所强调的五个“统筹”就充分体现了发展的系统性思

想。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系统有序协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发展

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总之,发展是一个整体关联的问题,应该从整体上理解发展,追

求整体的发展。

此外,科学发展观还体现了社会系统协同性思想。科学发展观体现在社会再生产的

各个环节上;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利用上;区域经济合作与中东西部经济整体发展上;节

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上等等。科学发展观的协同性思维就是要统筹兼顾,用两条腿走路,

实现并举。

总之,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的理论支撑下以系统的观点来处理

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对人类社会进行整体把

握,从我国的基本国情与解决发展中突出问题入手,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发展理

念,给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

4.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的实践价值

4.1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实践指导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种相互协

调、相互促进的最大优化状态的社会[911。它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自身之

间关系的和谐。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和新特点,胡

锦涛同志从六个方面归纳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囊括了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丰富内涵。

那么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什么起了实践指导性作用?带着这

个问题,我试着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对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自

身的思想入手,展开对它的回答。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按规律办事,

这充分体现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的系统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人是社会

发展的主体、同时社会发展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这充分体现出马克思恩

格斯关于人与社会的系统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观点体现了人与

人及自身整体的思想。马克思关于这三个维度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下面具体分析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指导作用。

第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的执政理念。党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

了重大的成绩,但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仍然阻碍着生态文明的建设,经济的快速发展使

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了我

们的面前,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

第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

刁’是硬道理,并且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

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

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江泽民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

基础上,提出了“先进生产力”的科学范畴,指出“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

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要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科

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

发展和对外开放。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

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促进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促进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物质和生态基石。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人及自身的和谐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所在,以人为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

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尤其强调要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从而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了党的指导思想的高

度。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十六届

六中全会上提出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

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

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巩固社会和谐的群众基础。

4.2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不仅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态文明

建设进程的加快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方法论指

导。

广义的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发展及人的发展等。经济发展

水平越高,政治、生态及人的发展的基础就越雄厚。当前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基础还较薄弱,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国情分析,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多

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短缺、能源枯竭、气侯反

常、人口爆炸等问题均可能在中国出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市人口比重和大学生

学率都处于低收入国家水平。因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还需用马克恩格斯

社会系统思想来引领,从社会系统的视角观察,统筹协调,综合考虑,确定好国家的发

展战略。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

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

委员会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

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

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

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

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从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解读上,我们就可以清

晰的看其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本质上的一致性。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口增长

失控,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社会问题。党和国家审时度势,依据马克思

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的理论,进一步明确构建可持续性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目

标和原则,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实现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人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我

国正是依靠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会。由于当前我国面临的社会实际情形,还没有达到马克思恩格斯眼中实现和谐社会的

基础,那么,如何在现阶段贯彻和落实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是我们当前所要面

对的挑战。

5.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是一个丰富而又巨大的思想宝库。对社会系统思想问题

的探讨是在新时代下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时代要求,是与时俱进的。不管从理论抑或实

践的角度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都对中国当代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我

国正是依靠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会。由于当前我国面临的社会实际情形,还没有达到马克思恩格斯眼中实现和谐社会的

基础,那么,如何在现阶段贯彻和落实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是我们当前所要面

对的挑战。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首先,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

实践指导。主要体现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社会

主义生产力,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人及自身的和谐发展。

其次,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论借鉴。马克思恩

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不仅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

快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方法论指导。

参考文献

[1]文峰.社会系统发展论纲要[D].云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1: 9-24.

[2]赵国杰.科学、技术、社会((STS) [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181-182.

[3]秦明瑞.社会系统理论与环境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7,(1) : 64-70.

[4]阂家R.社会系统结构的进化0->A->M->W[J].系统科学学报,2007, (3): 1-2.

[5]焦瑶光,吕寿伟.复杂性与社会分化一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12):57-61.

[6]陶秀傲.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想[[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

(09):28.

[7]徐启刚,邹强.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J].求索,2007, (3): 6.

[8]卜范达.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 (01): 61.

[9]冷树青.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系统哲学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8:

10-30.

[10]阂家JA[.进化的多元论[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4. 79.

[11〕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12-19.

[12]弗罗姆.人的前景【M].教育出版社,1989: 18.

[13]古希腊罗马哲学[M].三联书店,1957: 337-338.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6)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09.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21.

[16]朱江.巴纳德和社会系统理论〔M].管理现代化,1992, (4): 46.

[17]彭先兵.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系统方法论与构建和谐社会之系统工程[[J].党政

干部学刊,2008, (1): 5.

[18]彭先兵.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系统方法论与构建和谐社会之系统工程[[J].党政

干部学刊,2008, (1): 5.

L19]彭先兵.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系统方法论与构建和谐社会之系统工程[[J].党政

干部学刊,2008, (1): 5.

[20]郭国勋.试论马克思的社会系统观—《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

1985,(2):9-16

推荐访问:在线 条件 考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