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范本(2022年)

时间:2022-05-08 14: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范本(2022年),供大家参考。

2022年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范本(2022年)

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灾、因病残、因交通是形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人们要发展,首先先解决贫困原因。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范文 关于扶贫的感人小故事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1

洋坪镇西线几个村子正好处于县域交通动脉之间的大块脂肪肌上,我的印象里它们一直就隐藏在大山的褶皱里,神秘而安详。当我们龟伏于动脉上的某一点,或者爬行于某一段,时不时会瞟上一眼,心里想起伏的群山之巅、茂密的层林之中、隐秘的白云深处,那块肌肉是肥是瘦,是抢手的精选三条线还是食之无味的鸡肋?那里的村子为什么叫金竹园?那里修竹茂林,有文人墨客于曲水边亦觞亦咏,还是有药师穿行攀援采药其中?

8月中旬,炎夏刚过,大地饱满浆果初成。近些年分批完工的交通毛细管道发达到村组联通,各户联通。神秘的金竹园跟山外走动频繁联系紧密起来。一个小时到村委会,山里人家也似乎睁眼醒来不久。豆腐王孔祥兵家里已经坛子罐子、簸箕晒箕、辣椒土豆的热闹起来了。

孔祥兵,1963年生,属兔,水磨冲人。八十年代初高中毕业。那时候的偏远农村,高中毕业生基本可以引领时代潮流。孔师傅有文化有思想,又一表人才,很快就被当时的回马乡信用社招聘。一个农家出了个有稳定工作吃商品粮的人,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孔师傅没干多久就返乡回来了。回来干啥?结婚,跟一个梳着辫子的邻村姑娘结婚。姑娘金竹园人,小他四岁,长得水润丰满,说话一脸笑,和气又大方,家里家外一把好手,能干又能吃苦。孔师傅十分满意。得知姑娘也中意他后,孔师傅坐不住了,他不顾家人宗亲的反对,毅然决然舍下人人歆羡的商品粮户口,他要回家娶媳妇儿。

媳妇进了门,小两口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日子虽然清苦但其乐融融。随着两个女儿的相继问世,随着家里老人年岁的增长,这个家庭虽然越来越感艰难,但维持尚不成问题。

两个女儿渐渐长成,读书求学费用越来越高,老人要赡养负担越来越重,单靠三亩农田是不行了。孔师傅决定农闲时外出赚钱以补贴家用。2007年春他到附近的杨青岭煤矿挖煤,狗血的剧情竟然发生在他的实际生活中,煤矿事故他受重伤瘫痪在床,医治之后因腰椎神经损伤导致双腿肌肉萎缩而失去运动能力,末梢神经无知觉,只能靠轮椅勉强自理。看着妻子里里外外辛苦,得知大闺女不得不辍学,孔师傅后悔又着急,心疼又无奈,他一定要站起来。70多岁的母亲给他找了一根木棍,他一边拄着木棍,一边揪着母亲,在无尽的疼痛和麻木中,在看不到头的摔倒和爬起来之后,三年之后他竟奇迹般的站了起来。这时他家已负债过万。

站起来的孔师傅仍然无力干重体力活,但他想尽办法减轻妻子的压力,用他所有的智慧把妻子用汗水换回的农产品变成有价值的商品。玉米没人要,变不出现钱,孔师傅就喂猪;黄豆价不高,他就磨豆腐。伤后不仅行动不便,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他慢慢作,慢慢磨,开始换点油盐钱,村民知道后凡有需要都来找他。他的豆腐生意有了起色。

屋漏偏逢连阴雨,上帝似乎格外考验他。他刚刚站起来,妻子就倒下了。长期积劳成疾,严重的妇科病,严重的高血压导致脑血管堵塞。妻子一直舍不得医治,一声不吭咬牙坚持。一次孔师傅远远望见妻子跪在田里劳作,他万分吃惊,心疼得流下了眼泪。先是子宫切除,然后是天南地北的寻医问药。后来经人介绍,找到南漳巡检的一个转业军人中医,十天跑一趟,两天一副药。为给妻子看病,他学会了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骑三轮车。

在他们辗转求医的几年里,已经出嫁的大女儿和女婿忙完自家那头,又赶回来忙这头。收割结束,第一茬大米就送过来了,朴实懂事的女婿还帮忙扛起了一部分外债。苦心人天不负,2016年妻子的病情渐渐好转。

就在孔师傅一家相濡以沫,艰难度日的时候,习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孔师傅等100多户低保贫困户的情况被有关部门精准掌握,扶贫的春风吹开了斑驳的贫寒之门。他家三亩六分田,按每亩600元流转了一亩六,剩下两亩各种一亩包谷和反季辣椒,村里产业扶贫项目另外扶持他两亩反击辣椒,又拨2000元资助他发展养殖。2017年上半年,勤劳的孔师傅一家已经出售肉猪两头,栏里还存一头,新添的母猪又即将产崽儿,添丁进口,一家人喜不自胜。

再过个把月,天气转凉,孔师傅就要开始磨豆腐卖了。如今他的豆腐卖到了镇里县里。他87岁的老母亲告诉我们,她今年特别开心,一家老小受尽磨难,现在总算是苦尽转甘,春上又带她到城里转了一圈儿,走了亲戚。十年没出家门的老人坐着孔师傅骑的小三轮,看了街道,看了高楼,看了热闹的世事,看了散在远安各地自立自尊自强不息的儿孙们,她这算安了心。

无需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分明是患难夫妻情长在。也常看到一些人在物质和利益面前呈五短身材,孔师傅却常恨自己作为一个男人没能撑起一个家。有的人手脚利索健壮魁梧却柔弱无骨,有的人筋断了,肌肉萎缩了,骨头却仍是硬的。现代社会,每一个生命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却只有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才会赢得尊敬。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2

在汕头市,活跃着一批又一批的扶贫人。他们心中装着贫困群众,怀揣着乡村振兴的梦想,奔波在村庄的每一寸土地上,摸村情、思良策、谋发展,为贫困户脱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呕心沥血,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开辟一条条扶贫新路,续写着精准扶贫不让每一户贫困户掉队的感人故事。至2017年底,汕头市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02元,预脱贫4.1万人,超额完成任务;全市37个省定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60元,全部超过全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这一组数字凸显汕头市的精准扶贫成效,凝聚了扶贫人的心血与智慧。

老扶贫人的“二次创业”

这一天,在风景如画的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林雄像往常一样“逛村子”,一见村民在湿地公园旁乘凉聊天,林雄像老朋友般跟他们打招呼,“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时机,桥陈村迎来了二次创业!”说起精准扶贫,参加三轮扶贫工作的老扶贫人林雄思路清晰,满身干劲。

产业扶贫为桥陈村注入了新活力。汕头市农业局驻村工作队队长林雄告诉记者,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驻村工作队在碧桂园的大力支持下,实施种养扶贫项目,因户施策。通过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种植优质大米和红糯米、黑糯米、糙米等功能稻米,该合作社自2017年8月开始经营以来,已实现销售额80万元,增加村收入10万多元。

如今,桥陈村道路规整,古树成荫,湿地公园不时有白鹭飞过……自从打开精准扶贫这扇窗,桥陈村的美丽与活力渐次呈现,化身为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在村里的老寨改造现场,工人和机械正在紧张施工。“我们要抢抓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桥陈村旅游业,着力打造全新乡村旅游示范区。”林雄满怀信心道,现在正在推进老寨一期的改造工作,这里将建设两层共40套房的民宿项目,预计今年底前可以完工。

湿地公园耸立一栋实木外立面的“碧乡农家乐”建筑,工人们正忙于装修工程。林雄告诉记者,农家乐+民宿+特色农业产品,桥陈村乡村旅游的“特色菜”已逐渐齐备,希望能够引进一个经营体过来这边打造和经营,带动整个村产业振兴发展,从而帮助桥陈村全面脱贫致富。

贫困村插上电商“翅膀”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以前,桥前村主干道金寨线窄小难行,给群众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如今,这条1200米的村道已变了模样,铺上了水泥,路也拓宽至5米。“村民生产、生活方便了很多,还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马蹄走出‘村门’销往周边地区。”市检察院驻村干部林文才心里甜滋滋的。

在桥前村,马蹄种植历史悠久,有两三百年时间。勤劳能干的桥前人还研究出了马蹄丸制作工艺,并代代相传至今,产品有特色且品质在当地很有口碑,但苦于缺乏销售推广渠道,未能给农户带来更好效益。

从小在桥前村长大的“90后”许泽彬一直关心家乡的发展。2014年,他从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毕业后,就在中山市做电商运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看到了家乡这几年的喜人变化,以及国家支持乡村的利好政策,他放弃了刚有起色的事业,回到家乡踏上扶贫路。

2017年4月,许泽彬当选桥前村党支部书记后,就着手对家乡特色农业发展进行谋划。在他看来,马蹄丸既是桥前村的特色产品,又凸显桥前人的工匠精神,关键是要讲好马蹄文化故事,打响品牌,提高知名度。

“只有借助电商平台,马蹄丸才有新出路!”许泽彬的想法得到了该村帮扶单位——汕头市人民检察院和汕头市海事局扶贫工作队的支持。说干就干。从产品的收购、包装设计、电商平台的搭建,到注册“金桥前”商标品牌等,许泽彬全身心投入到桥前村的“马蹄事业”中。

“今年初,项目上线后短短两个月时间,帮助村民销售马蹄丸1000余斤,销售额达14万元,让村民尝到创新销售模式和创建特色品牌带来的甜头,也看到致富奔康的希望。”许泽彬一脸灿烂。

一炮打响后,桥前村的马蹄丸名声渐渐传开了,贫困户的收入也增多了。贫困户许志波种植有4亩马蹄,村里的淘宝店开业后,不到一年他就有2万多元收入。

许泽彬坦言,马蹄丸的电商之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正和汕头市一家知名电商企业洽谈合作,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摸索、尝试,整合周边贫困村特色农产品资源,做大农业电商蛋糕,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电缝纫车踩出幸福节拍

寨前池清波荡漾,鱼儿游得正欢,池旁党建公园草青树绿,红砖步道,凉亭长廊,几名村民边健身边聊起家常,大家感叹扶贫给村里带来的大变化,让农村人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城市的生活。近几年来,在帮扶单位汕头市地税局的帮扶下,舒荣村原来最脏的寨前池变成景观池,村容村貌更发生了巨变的变化。环境的改变,激发村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动力。由此,驻舒荣村工作队队长黄少忠从智力扶贫、产业扶贫入手,因人施策,精准帮扶,走“造血型”“活血型”攻坚之路。

“基础打牢后,我们为贫困户制定了几个扶贫方案,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参与。”黄少忠说,电缝纫车就是其中之一。积极发展家庭作坊项目,购买32台电缝纫车发放给有意愿的贫困户,举办缝纫技术培训班,使留守妇女既能照顾家庭、不误农活,又能依靠劳力增收。

贫困户林瑞容自从家里有了电缝纫车后,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一边照顾家人生活,一边干活,每个月还能多赚500多元补贴家用。

“家庭作坊项目很受贫困户的欢迎,每个参与的贫困户每月可增收300元至700元。”黄少忠笑道,为了保证贫困户的积极性,村干部和扶贫干部会定期入户走访,若贫困户一季度都没有加工收入,将收回电缝纫车。

舒荣村的电缝纫车,盘活了贫困家庭的妇女劳动力,让她们的日子过得甜蜜幸福。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3

昨晚扶贫工作视频会议开得很晚。冬至的早晨特别的冷,温暖的被窝想留住我,可想着昨晚安排的扶贫工作,让我瞬间决定今天必须下村走访贫困户。我从温馨而舒适的被窝里挣脱出来。

迎着寒风,踏着泥泞,匆匆地走在去往帮扶对象的路上。脑海里闪现出五年前我那些帮扶对象的一幕幕辛酸:杂草丛生的院落卫生极差,破旧残存的墙面有些沧桑,年久失修的瓦房岌岌可危,昏暗的屋子里凌乱不堪,衣衫褴褛的穿着有些不忍,木纳呆滞的眼神毫无反应,这就是我的“精准扶贫户”们当初的情景,直击着我内心的痛处。

一团垃圾餐纸。“李主任,你这么早那里去”。一声喊叫猛然将我从回忆中拉回来。只见他用一把火剪(农村烧火夹柴火用的工具)夹着一团垃圾餐纸,走向200米开外的垃圾处去扔。他这一举动,当时让我瞬间感动,寒风中冰冷的身体一股暖流电遍全身,心里暖暖的。他就是我的帮扶对象李伟达,70多岁。记得丧偶的他当初屋里屋外卫生极差,随处都是垃圾。曾经因社道公路没有硬化一事,惹得我们之间产生矛盾。一次次走访,细语化春风;一次次帮助整理卫生,促成养成了讲卫生好习惯;一次次帮扶,收入不断增加。也让我收获了我们之间的感情,从他脸上看到满满的幸福。

一条小板凳。我来到了李远达家。他是我结对帮扶对象最特别的一户,其本人和妻子都是80多岁了,一起生活的儿子三级精神残疾散居五保。看到我来到他家,快步拿出一条小板凳热情地招呼着让我座。虽然家里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人,脸上总是堆满笑容。屋里堆满了稻谷、玉米,厨房挂着八九个大腊肉。牛舍里还养一头膘肥体壮的大花牛,自家养的一群土鸡在那里喜逐高歌。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看似一条小板凳足见他对我有一种感激和信任。看见他们脸上喜悦的表情,坚定的眼神,使我产生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切都可以重生。

一个苹果。80多岁慈祥的李永行夫妇,见到我去了,便笑盈盈相迎。每次去他那里都有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尽的感谢,让我难以应对。现在一家三口人住在易地搬迁75平米的新房,干净整洁,窗明几净。一阵家长里短,帮扶叙情后我准备离去,可他死活不让我走,必须得吃早饭,同时又拿出几个苹果往我包里塞。我本应拒绝,终究还是在老人的热情下败阵下来,最后来个各自退一步达成妥协。早饭我已吃过就不吃了,苹果收一个。冰冷的苹果放在我手心里,感觉热乎乎的。

在与结对帮扶对象相处的日子里,这样的小故事很多很多。小故事大感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润物细无声,只要用温暖的力量,坚毅的行动,就会改变他们的一切。他们的只言片语,举手投足,质朴热情,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范文 关于扶贫的感人小故事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推荐访问:精准 扶贫 范本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范本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范文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作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