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元旦节由来【10篇】

时间:2022-12-31 20:45:03 来源:网友投稿

元旦节由来1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旦节由来【10篇】,供大家参考。

元旦节由来【10篇】

元旦节由来1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

  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元旦节的来历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新*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在*,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

  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元旦是谁先提出的

  据说,它是由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出的,规定了一年从元旦这天开始。但是,颛顼提出了元旦概念,并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开始为“元”,天明即“旦”,元旦应该是古代文人杂合了“正旦”、“元正”等词汇要素,慢慢叫出来的。

  “元旦”固定组合,在南北朝时已出现。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中有“元旦”一词。雅,系当时的“国乐”,逢重大节庆、祭祀活动时才演奏,《介雅》为十二雅中的一雅,格式为三曲五言,乐名取自《诗经·大雅·既醉》中的“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给天子祝寿便要唱《介雅》。萧子云所写《介雅》便是供新年第一天使用的歌词,他在其中一曲里创造性地使用了“元旦”:“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到宋元以后,“元旦”已不再是生词,当时的志书、笔记中渐多。如宋陆游父子参订的《嘉泰会稽志》中有一句:“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进一步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元旦”一词真正热起来,应始于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时代,也结束了惟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历史,进入了西历(阳历)与中历(阴历)并存的“二元”历法新时期,以西历公元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确定为民国元年的元旦。

元旦节由来2

  为什么会有元旦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元旦为什么叫元旦:字面意思很有寓意

  元旦,又名元日、无朔、无辰、元正等,含有一年之始的意思。因为“元”本义是“人头”,引申为“始”。“旦”的本义也是“始”。据宋《梦梁录·正月》中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欲呼为新年。”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

  7020年前,古埃及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每当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时,尼罗河水立时上涨,且与下次涨水时间总是相隔约365天。古埃及就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涨水新年”,这可能是元旦新年最早的由来。公历采用公元纪年法,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算起的,这与的兴盛密切相关。

  话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元旦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元旦为什么吃饺子

  饺子除了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一些北方城市元旦也吃饺子,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元旦吃饺子的寓意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元旦节由来3

  最早的元旦起源于公元前5万年左右。古埃及人从游牧变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从长期的观察中,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的泛滥时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顼帝以正月为元,实为元旦之春”。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史家肖子云的《介雅》诗也记载“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卷1《正月》词条:“正月为太阴一日,称为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汉代崔院《三子钗铭》称“郑源”;在晋代的豫章《扬都赋》中被称为“陈元”。北齐有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叫《袁春》;唐德宗施立《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被称为“元硕”。

  *在大汶口发掘文物时,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顶升起,中间有云的画面。经考证,这是*最古老的“旦”的写法。后来,商代的青铜铭文上出现了“丹”的简化象形文字。“丹”字是用圆太阳来表示的。“天”下面的“一”字表示地*线,意思是太阳从冉冉的地*线升起。

  *新年总是指夏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元的意思是“开始”和“开始”,但它的意思是“天”。元旦被称为“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汉语不同方言有不同的名称,如“元旦”、“大日”、“元旦”,一般称为“正月初一”。

  从正月初一哪一天开始,到汉武帝之前,也是天壤之别。所以各个朝代的元旦月份和日期并不一致。孟席月(一月)是夏朝的正月,腊月(十二月)是商朝的正月,冬月(十一月)是周朝的正月。秦始皇统一*后,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自汉武帝以后,孟席月(元月)被定为正月,孟席月初一(夏历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也就是阴历或者阴历,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采用公历,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但当时没有正式公布和命名。民国元年为了“保持夏令直顺,从西历中保留统计”,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在1912年),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但不叫“元旦”。

  今天的“元旦”是指1949年9月27日,新*成立前夕。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也决定采用世界范围的公元纪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目前元旦是指公元元年的第一天。为了区分农历新年和公历新年,并鉴于农历24节气中的“立春”正好是农历新年前后,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的开始,列为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节由来4

  元旦由来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传说

  传说在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

  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二、元旦的习俗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保留着*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

元旦节由来5

  *传统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元旦”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家是不同的。*的“元旦”概念总是指正月初一。“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以前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各个朝代的元旦月份和日期并不一致。夏历中,春天的一月是正月,商朝的冬天的十二月是正月,周朝的冬天的十一月是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冬天的十月是正月,也就是十月初一是元旦。从汉武帝开始,把春天的一月定为正月,一月的第一天叫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年的*文学作品中:“帝转以夏梦正月为元,实际上是元旦的春天。

  ”汉代崔渊《三子钗铭》中称“郑源”,金朝傅毅《扬都赋》中称“陈元”,北齐《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称“袁春”,唐德宗的“圆说”——施立的诗《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

  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史家肖子云的诗《介雅》记载“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中有云:“太初一曰元旦,俗名曰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记录。

元旦节由来6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民国元年为了“保持夏令直顺,所以保留西历的统计”,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在1912年),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但不叫“元旦”。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采用公历,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1月1日为“元旦”,但当时并未正式公布。

  1912年1月1日,*宣告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在就职宣誓中,孙中山以“元旦我

  为了区分两个元旦和公历,并鉴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正好发生在夏历正月初一前后,故将夏历正月初一更名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指定为元旦——的开始日,列为法定假日,成为国定假日。

  1月1日标志着新年的到来。人们习惯于把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公历年”、“公历年”或“新年”。

元旦节由来7

  元旦,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俗称为“新年”,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元,称为“第一”;丹叫“天”;元旦意味着第一天。“元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年,但它的含义已经使用了4000多年。

  在*古代,元旦是十二月和十月的第一天,农历的一月一日始于汉武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把公历1月1日作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也被称为“太阳年”。

  传说在古代尧舜鼎盛时期,尧田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工作,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但由于儿子无能、不才,他没有把“田字”的皇位传给儿子,而是把两种道德品质都传给了舜。

  尧对舜说:“你以后一定要传皇位,我死了你就放心了。”后来,舜把财富传给了禹,禹努力治水。俞也像舜一样爱人民,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都很受爱戴。

  后来,人们把姚死后祭祀天地和先帝姚的那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并称正月初一为“元旦”或“郑源”,这是古代的元旦。

  *的元旦总是指农业(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的是开始,意思是第一。元旦开始叫“元”;“丹”,象形文字,上面的“天”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丹”意味着太阳从地*线上的冉冉升起,象征着一天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结合起来,延长到新年的第一天。元旦也叫“三元”,即年元、月元、时元。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诗《晋书》“颛顼帝以正月为元,实为元旦之春”。晋代诗人蓝鑫曾写过一首《元正》的诗:“郑源凌凯节,嘉庆赵子。咸玩千年,小大同岳西。”形容过年的庆祝。

  萧子云的《南朝《介雅》诗也记载了“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中有云:“太初一曰元旦,俗名曰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记录。

  在元旦这一天,各个朝代都举行各种庆祝仪式和崇拜的活动,例如向神灵和祖先献祭,写上门对联,写祝福,跳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了祭祀神佛、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守年夜饭、吃团圆饭、无数“社火”等娱乐庆典活动。

  在*古代,元旦是丰富多彩的,这体现在对《荆楚岁时记》的描述上。南朝时,荆楚大年初一过生日,随后是花椒柏树酒、桃汤、屠苏酒、岘港、吴昕板,都是散敷,但吃了鬼片,每人吃一个鸡蛋。有桃汤饮料,有食物,有药物,都有自己特殊的含义。

元旦节由来8

  最早的元旦起源于公元前5万年左右。古埃及人从游牧变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从长期的观察中,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的泛滥时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顼帝以正月为元,实为元旦之春”。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史家肖子云的《介雅》诗也记载“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卷1《正月》词条:“正月为太阴一日,称为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汉代崔院《三子钗铭》称“郑源”;在晋代的豫章《扬都赋》中被称为“陈元”。北齐有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叫《袁春》;唐德宗施立《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被称为“元硕”。

  *在大汶口发掘文物时,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顶升起,中间有云的画面。经考证,这是*最古老的“旦”的写法。后来,商代的青铜铭文上出现了“丹”的简化象形文字。“丹”字是用圆太阳来表示的。“天”下面的“一”字表示地*线,意思是太阳从冉冉的地*线升起。

  *新年总是指夏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元的意思是“开始”和“开始”,但它的意思是“天”。元旦被称为“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汉语不同方言有不同的名称,如“元旦”、“大日”、“元旦”,一般称为“正月初一”。

  从正月初一哪一天开始,到汉武帝之前,也是天壤之别。所以各个朝代的元旦月份和日期并不一致。孟席月(一月)是夏朝的正月,腊月(十二月)是商朝的正月,冬月(十一月)是周朝的正月。秦始皇统一*后,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自汉武帝以后,孟席月(元月)被定为正月,孟席月初一(夏历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也就是阴历或者阴历,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采用公历,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但当时没有正式公布和命名。民国元年为了“保持夏令直顺,从西历中保留统计”,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在1912年),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但不叫“元旦”。

  今天的“元旦”是指1949年9月27日,新*成立前夕。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也决定采用世界范围的公元纪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目前元旦是指公元元年的第一天。为了区分农历新年和公历新年,并鉴于农历24节气中的“立春”正好是农历新年前后,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的开始,列为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节由来9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_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元旦习俗

  古代元旦习俗

  民以食为天,在*古代,完成了庄稼的收割,劳作一年的人们会准备丰厚的食物来迎接春天,即“五谷皆熟为有年”,俗称“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会,吃团圆餐的记载。

  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说明当时汴梁百姓会准备面条之类的食物来过年。元旦的习俗逐渐形成。

  新*成立后,*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我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元旦就是阳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国重要的节日组成。元旦的喜悦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团圆、祭祖、吃饺子,赏花灯,成为每个*百姓,每个家庭度过新年的习惯。

  北方的元旦习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台湾元旦习俗

  在宝岛台湾,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尝,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

  在元旦,台湾同胞会吃长年菜。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芥菜,台湾人认为这种菜叶长象征命长。有些人在煮菜时还要加上粉丝,意喻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元旦习俗

  在藏历新年中,家家要摆上“卓索切玛”,上面插上用酥油塑制作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妇女要做“卡塞”这种用酥油制作的糕点招待客人。窗户要换上新布帘,房梁和厨房要装扮哈达,好歌善舞的牧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元旦的习俗还有很多。地大物博的祖国,元旦国内各地习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习俗汇聚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礼物。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象征。这些习俗将*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不断传承下去,构成中华民族的魂魄。

  元旦节的传说与故事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节由来10

  元旦,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俗称为“新年”,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元,称为“第一”;丹叫“天”;元旦意味着第一天。“元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年,但它的含义已经使用了4000多年。

  在*古代,元旦是十二月和十月的第一天,农历的一月一日始于汉武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把公历1月1日作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也被称为“太阳年”。

  传说在古代尧舜鼎盛时期,尧田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工作,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但由于儿子无能、不才,他没有把“田字”的皇位传给儿子,而是把两种道德品质都传给了舜。

  尧对舜说:“你以后一定要传皇位,我死了你就放心了。”后来,舜把财富传给了禹,禹努力治水。俞也像舜一样爱人民,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都很受爱戴。

  后来,人们把姚死后祭祀天地和先帝姚的那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并称正月初一为“元旦”或“郑源”,这是古代的元旦。

  *的元旦总是指农业(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的是开始,意思是第一。元旦开始叫“元”;“丹”,象形文字,上面的“天”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丹”意味着太阳从地*线上的冉冉升起,象征着一天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结合起来,延长到新年的第一天。元旦也叫“三元”,即年元、月元、时元。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诗《晋书》“颛顼帝以正月为元,实为元旦之春”。晋代诗人蓝鑫曾写过一首《元正》的诗:“郑源凌凯节,嘉庆赵子。咸玩千年,小大同岳西。”形容过年的庆祝。

  萧子云的《南朝《介雅》诗也记载了“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中有云:“太初一曰元旦,俗名曰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记录。

  在元旦这一天,各个朝代都举行各种庆祝仪式和崇拜的活动,例如向神灵和祖先献祭,写上门对联,写祝福,跳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了祭祀神佛、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守年夜饭、吃团圆饭、无数“社火”等娱乐庆典活动。

  在*古代,元旦是丰富多彩的,这体现在对《荆楚岁时记》的描述上。南朝时,荆楚大年初一过生日,随后是花椒柏树酒、桃汤、屠苏酒、岘港、吴昕板,都是散敷,但吃了鬼片,每人吃一个鸡蛋。有桃汤饮料,有食物,有药物,都有自己特殊的含义。

推荐访问:由来 元旦节 元旦节由来【10篇】 元旦节由来1 元旦节由来100字简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