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的气候特点有哪些1 吉安年*均气温:18.5℃;年*均最高气温:23℃;年*均最低气温:14℃ 历史最高气温:41℃出现在2003年;历史最高气温:-8℃出现在1972年 年*均降雨量: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吉安气候特点有哪些3篇,供大家参考。
吉安的气候特点有哪些1
吉安年*均气温:18.5℃ ; 年*均最高气温:23℃ ;年*均最低气温:14℃
历史最高气温:41℃ 出现在2003年 ;历史最高气温:-8℃ 出现在1972年
年*均降雨量:1504毫米
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从地势上看,属罗霄山脉中段,扼湖南、江西两省咽喉通道,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吉安的气候特点有哪些2
位置境域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地势上,属罗霄山脉中段,扼湖南、江西两省咽喉通道。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5°58′32″至27°57′50″,东经113°46′至115°56′之间,全*约218千米,东西宽约208千米,总面积为25271*方千米。东邻抚州市的崇仁县、乐安市及赣州市的宁都、兴国县,南连赣州市的赣县区、南康区、上犹县,西接湖南省的桂东、炎陵、茶陵县,北与宜春市的丰城、樟树市及新余市、萍乡市接壤。
地形地貌
吉安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南、西三面环山。境内溪流河川、水系网络酷似叶脉,赣江自南而北贯穿其间,将吉安市切割为东西两大部分。地势由边缘山地到赣江河谷,徐徐倾斜,逐级降低,往北东方向逐渐*坦。北为赣抚*原,中间为吉泰盆地。
吉安市属山地丘陵盆地地貌,分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岗阜台地、河谷*原、谷盆地七类,中山为海拔1000~2000米山地,面积约1920*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59%。低山为海拔500~1000 米山地, 面积约为5352*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1.17%。广泛沿吉泰盆地的四周分布,形成“盆缘”。高丘海拔为200~500 米,面积约为4515*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7.86%,广泛分布在境内中部地带,多与低山相接或镶嵌。低丘为100~200 米山地,面积约为7052*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7.89%,是境内面积最大的一种地貌类型。岗阜台地海拔为50~100米山地,岗阜台地包括低丘向河谷延伸部分的岗地和由河流流水冲积物堆积而成的洪积、冲积台地(河谷阶地)两大部分,面积约1905*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53%,均沿赣江及主要支流*呈带状分布。河谷*原分为干流谷地和溪流谷地两大类,面积约为4388*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7.37%。盆谷地系指印支运动以来的继承复合性断陷盆谷地,四周为低山、高丘所包围,盆地呈园形,周围小溪汇入盆地,形成辐射状水系,面积约为150*方千米,占总面积的0.59%。
山系
吉安市境内山体主要由两大山脉构成:赣江西部为罗霄山脉,东部为雩山山脉。罗霄山脉为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的"统称,耸峙于赣湘边境,是南岭中部大庾岭的北支,整个山脉走向大致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其西北部和西南部盘踞着武功山和万洋山,为赣、湘两省的天然屏障;诸广山余脉则横亘于南,是吉安市与赣州的界岭;这三段山脉相互近于*行,皆成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并与其集合体罗霄山脉的总走向呈微角度相交,构成边幕式叠瓦状排列。在罗霄山脉北段武功山南侧还存在罗霄山脉的一大支脉陈山。而雩山山脉的玉华山、高龙山、东固山等山体连成不规则的月牙形绵延于区境东部和东南部,从而构成境内山脉整体轮廓:东、西、南三面环山,南高北低的地势。境内最高点是罗霄山脉南段万洋山主峰南风面,海拔2120.4米,为全省第二高峰;境内最低点在溧江汇入赣江入口处南岸的新干县刘坊一带,海拔25米。
水文
吉安市境内水系以赣江为主流,赣江在万安县涧田乡良口入境,纵贯市境中部,流经万安、泰和、吉安市、青原、吉州、吉水、峡江、新干等县(区),在新干县三湖镇蒋家出境,境内河段长264千米,天然落差54米,干流吉安市段流域面积为26251.7*方千米,占赣江流域总面积的32.8%。
赣江主流吉安市段有众多的支流分布在其东西*并全部汇入赣江,构成以赣江为中心的向心水系。境内以不同级别最终汇入赣江、流域面积大于10*方千米以上的大小支流共733条,河流河网密度为0.4。流域面积大于1000*方千米的大支流有八条,其规模由大而小依次是禾水(是赣江中游段最大支流,从河源至小江河汇入口段称文汇江,也称琴水。流域面积9098*方千米,主河道长255千米,上、中、下游段主河道纵比降分别为0.81‰、0.648‰、0.13‰)、乌江(流域面积3922*方千米,主河道长181千米,主河道纵比降1.20‰)、泸水(流域面积3394*方千米,主河道长161千米,主河道纵比降为1.14‰)、孤江(又名芦水,古称明德水,流域面积3082*方千米,主河道长154千米, 主河道纵比降0.987‰)、遂川江(流域面积2882*方千米,主河道长180千米,主河道纵比降1.96‰)、蜀水(流域面积1301*方千米,主河道长157千米,主河道纵比降2.05‰)、洲湖水(又名消河、陈山河。流域面积1103*方千米,主河道长104千米,主河道纵比降1.82‰)、牛吼江(主流六八河与其最大支流六七河在泰和湛口合流后的称谓,古称禾溪。流域面积1058*方千米,主河道长118千米,主河道纵比降2.68‰)。
吉安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篇扩展阅读
吉安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篇(扩展1)
——会昌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篇
会昌的气候特点有哪些1
地质
会昌县境内地质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上的一个次级构造。地层有前寒武与寒武系、白垩系、侏罗系、第四系、石炭系、泥盆系、二迭系,岩浆岩和混合岩,以前寒武—寒武与寒武系为多,岩浆岩次之。
前寒武—寒武与寒武系:主要分布在筠门岭、洞头、高排、中村、永隆、站塘、富城、右水、麻州、晓龙等乡镇。面积1269.09*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46.62%。
白垩系:主要分布在县城盆地、庄口、庄埠、小密、西江等乡镇。面积327.75*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2.04%。
侏罗系:主要分布在小密、筠门岭、周田、清溪等乡镇的小块地区。面积78.94*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2.90%。
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县城至麻州、周田镇下营和西江镇等地。面积40.29*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48%。
石炭系:主要分布在西江、小密、白鹅、庄口等乡镇。面积32.67*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2%。
泥盆系:主要分布在白鹅、庄口、庄埠、西江、小密等乡镇。面积12.25*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0.45%。
二迭系:零星分布在西江、小密、庄口等乡镇。面积10.34*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0.38%。
岩浆岩:主要分布在筠门岭、清溪、周田、右水、洞头、中村、永隆、富城、文武坝、高排、珠兰、白鹅等乡镇。面积950.85*方千米,点开全县总面积34.93%。
混合岩:分布在前寒武—寒武及寒武系地质的乡镇中。
地貌
会昌县四面环山,中部狭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南岭余脉横亘西南,主峰*嶂1184米,是赣粤分界的天然屏障。武夷山余脉逶迤东部和东南部,主峰洋石岽海拔1107.8米,是赣闽天然分界岭。东部和西南部地势较高,低山环绕,峰峦重叠。北部和西北部地势较低,丘陵起伏,坡岗连绵。县境山区占全县面积25%,丘陵占69.7%,盆地占5.3%。其主要地貌为剥蚀构造丘陵和侵蚀构造山地两大类。
(一)剥蚀构造丘陵地貌 按高程和形状可分为低丘、中丘、高丘三类。
低丘 海拔高程小于200米,相对高程40~100米,坡度15°~20°,呈小块或不规则而狭长条带状盆地。面积144.23*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5.3%。主要分布在周田、右水、麻州、文武坝、庄口、庄埠、白鹅、西江等乡镇。
中丘 海拔高程200~300米,相对高程100米,坡度20°~30°,呈狭长火炬形分布。面积528.5*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9.4%。主要分布在筠门岭、周田、站塘、右水、麻州、文武坝、珠兰、庄口、庄埠、白鹅、小密、西江等乡镇。
高丘 海拔高程300~500米,相对高程100~200米,坡度30°~40°,呈北西—南东展布。面积1368.8*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50.3%。主要分布在中丘东西两侧的筠门岭、周田、中村、站塘、永隆、富城、右水、高排、麻州、文武坝、珠兰、庄口、庄埠、白鹅、小密、西江等乡镇。
(二)侵蚀构造山地 县境内只有低山地貌,分布在县南的东西两侧,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展布。海拔高程500~800米,相对高程200~300米,坡度35°~45°。面积680.65*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25%。800~1000米以上的山峰多分布于东、西两侧的低山地区。岩性多为花岗岩、变质砂岩及板岩、混合岩等岩石。
会昌的气候特点有哪些2
会昌县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温暖温润气候区,地跨北纬25°29′~25°55′,东径115°29′~116°02′之间,东西宽56千米,南北长85千米。具有山区立体气候明显的特征,其特点是:气候温和热量足,日照充裕光能佳,雨水不均易旱涝,四季分明差异大。由于距海洋较近,加之地形作用,一般是春早多阴雨,夏热无酷暑,秋爽少降水,冬长无严寒。
年*均气温19.3摄氏度,一月份*均气温8.3摄氏度,七月份*均气温28.7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6.7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9.5摄氏度;≥10摄氏度积温6079摄氏度;*均无霜期280天,*均年降雨量1624毫米,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尤在4-6月降雨集中,*均可达752.9毫米,占全年总雨量的48.4%,常引起洪涝灾害,而7-9月的年*均降雨量只有388.1毫米,仅占全年总量的24%,加之蒸发量又大于降雨量253.5毫米,常发生干旱。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季低温、夏季洪涝、干旱以及秋季“寒露风”。
会昌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
地质
会昌县境内地质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上的一个次级构造。地层有前寒武与寒武系、白垩系、侏罗系、第四系、石炭系、泥盆系、二迭系,岩浆岩和混合岩,以前寒武—寒武与寒武系为多,岩浆岩次之。
前寒武—寒武与寒武系:主要分布在筠门岭、洞头、高排、中村、永隆、站塘、富城、右水、麻州、晓龙等乡镇。面积1269.09*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46.62%。
白垩系:主要分布在县城盆地、庄口、庄埠、小密、西江等乡镇。面积327.75*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2.04%。
侏罗系:主要分布在小密、筠门岭、周田、清溪等乡镇的小块地区。面积78.94*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2.90%。
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县城至麻州、周田镇下营和西江镇等地。面积40.29*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48%。
石炭系:主要分布在西江、小密、白鹅、庄口等乡镇。面积32.67*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2%。
泥盆系:主要分布在白鹅、庄口、庄埠、西江、小密等乡镇。面积12.25*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0.45%。
二迭系:零星分布在西江、小密、庄口等乡镇。面积10.34*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0.38%。
岩浆岩:主要分布在筠门岭、清溪、周田、右水、洞头、中村、永隆、富城、文武坝、高排、珠兰、白鹅等乡镇。面积950.85*方千米,点开全县总面积34.93%。
混合岩:分布在前寒武—寒武及寒武系地质的乡镇中。
地貌
会昌县四面环山,中部狭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南岭余脉横亘西南,主峰*嶂1184米,是赣粤分界的天然屏障。武夷山余脉逶迤东部和东南部,主峰洋石岽海拔1107.8米,是赣闽天然分界岭。东部和西南部地势较高,低山环绕,峰峦重叠。北部和西北部地势较低,丘陵起伏,坡岗连绵。县境山区占全县面积25%,丘陵占69.7%,盆地占5.3%。其主要地貌为剥蚀构造丘陵和侵蚀构造山地两大类。
(一)剥蚀构造丘陵地貌 按高程和形状可分为低丘、中丘、高丘三类。
低丘 海拔高程小于200米,相对高程40~100米,坡度15°~20°,呈小块或不规则而狭长条带状盆地。面积144.23*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5.3%。主要分布在周田、右水、麻州、文武坝、庄口、庄埠、白鹅、西江等乡镇。
中丘 海拔高程200~300米,相对高程100米,坡度20°~30°,呈狭长火炬形分布。面积528.5*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9.4%。主要分布在筠门岭、周田、站塘、右水、麻州、文武坝、珠兰、庄口、庄埠、白鹅、小密、西江等乡镇。
高丘 海拔高程300~500米,相对高程100~200米,坡度30°~40°,呈北西—南东展布。面积1368.8*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50.3%。主要分布在中丘东西两侧的筠门岭、周田、中村、站塘、永隆、富城、右水、高排、麻州、文武坝、珠兰、庄口、庄埠、白鹅、小密、西江等乡镇。
(二)侵蚀构造山地 县境内只有低山地貌,分布在县南的东西两侧,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展布。海拔高程500~800米,相对高程200~300米,坡度35°~45°。面积680.65*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25%。800~1000米以上的山峰多分布于东、西两侧的低山地区。岩性多为花岗岩、变质砂岩及板岩、混合岩等岩石。
吉安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篇(扩展2)
——利雅得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篇
利雅得的气候特点有哪些1
利雅得位于沙特*王国的中部内志高原的哈尼法、艾桑和拜萨汗宰3条干涸河谷中,海拔520米,东距波斯湾约386公里,附近为一片绿洲。在*语中,利雅得是“花园”的意思,含意为:遍布草场、花园、绿树之地,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10公里,是沙特全国商业、文教和交通中心。是红海和波斯湾之间的中转点,农牧业产品集散中心。为伊朗、伊拉克等地*去麦加、麦地那朝觐的陆上交通站。铁路通往东岸的达曼,公路通往达曼与西岸的吉达,北郊设有机场。
利雅得的气候特点有哪些2
利雅得具有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特征,炎热干燥,7月*均气温33℃,最高气温45℃;1月*均气温14℃,最低气温10℃;年均气温25℃。年降水量81.3毫米。
利雅得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
利雅得位于沙特*王国的中部内志高原的哈尼法、艾桑和拜萨汗宰3条干涸河谷中,海拔520米,东距波斯湾约386公里,附近为一片绿洲。在*语中,利雅得是“花园”的意思,含意为:遍布草场、花园、绿树之地,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10公里,是沙特全国商业、文教和交通中心。是红海和波斯湾之间的中转点,农牧业产品集散中心。为伊朗、伊拉克等地*去麦加、麦地那朝觐的陆上交通站。铁路通往东岸的达曼,公路通往达曼与西岸的吉达,北郊设有机场。
吉安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篇(扩展3)
——北冰洋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篇
北冰洋的气候特点有哪些1
北冰洋气候寒冷,洋面大部分常年冰冻。北极海区最冷月*均气温可达20℃-40℃,暖季也多在8℃以下;年*均降水量仅75-200毫米,格陵兰海可达500毫米;寒季常有猛烈的暴风。
北欧海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冰情较轻;暖季多海雾,有些月份每天有雾,甚至连续几昼夜。
北极海区,从水面到水深100-225米的水温约为1-1.7℃,在滨海地带水温全年变动很大,从1.5-8℃;而北欧海区,水面温度全年在2-12℃之间。此外,在北冰洋水深100-250米到600-900米处,有来自北大西洋暖流的中间温水层,水温为0-1℃。
北冰洋的气候特点有哪些2
北冰洋位于北极周围,大致以北极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所环抱。尽管它是世界上最小、最浅和最冷的大洋,但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就海上运输来说,北冰洋航线是苏联欧洲部分与远东地区联系的捷径,从摩尔曼斯克到东方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之间的航距为10400千米,走此航线比绕道苏伊士运河要近13700多千米,比绕经好望角的航线要缩短2万多千米。北冰洋在航运上的最大缺点是通航期短暂,除巴伦支海南部全年不冻外,苏联、美国和加拿大北部沿海一年仅有50%或1\3的时间能够通航。即使在短暂的通航期内,也必需靠破冰船开道,而且运载能力有限,船舶吨位一船为4000-5000吨。通过北冰洋上空的空中航线,1957年首航成功,它是东亚、北美、西欧和北欧间最短的空中通道,从日本的东京经阿拉斯加和北极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航空线,比原来的航程缩短2700千米。另外,巨大的冰盖、冰岛、冰山和浮冰虽不利于船只的行驰,但对潜艇的活动十分有利,如由于冰的遮蔽可以使潜艇摆脱飞机和侦察卫星的监视;浮冰的漂流有碍于监听设备的追踪;由于冰与冰之间的挤压和冰与水之间的冲刷而产生的噪音,使舰艇的声纳装置受到干扰等。苏美两国越来越多的核潜艇在北冰洋的冰下游弋,一则说明这里的战略地位重要,二则也利用了这里的"有利条件。总之,北冰洋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重要性更加突出,许多国家都加紧了在这个地区的活动,特别是美苏两国都在北冰洋沿岸地区建立了许多针对对方的、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军事基地。
北冰洋被陆地包围,近于半封闭。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巴芬湾同大西洋连接,并以狭窄的白令海峡沟通太*洋。根据自然地理特点,北冰洋分为北极海区和北欧海区两部分。北冰洋主体部分、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及加拿大北极群岛各海峡属北极海区;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和白海属北欧海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称北极地方或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沿岸亚、
欧、北美三洲大陆北部及北 北冰洋中许多岛屿。
北冰洋陆棚发达,最宽达1200千米以上。峰顶一般距水面1000-200米,个别峰顶距水面仅900多米,有剧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动,它把北极海区分成加拿大海盆、马卡罗夫海盆(门捷列夫海岭将该海盆分隔为加拿大和马卡罗夫两个海盆)和南森海盆。海盆深度均在4000-5000米之间。北冰洋中部还有许多海丘和洼地。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群岛之间有一带东西向海底高地,是北极海区与北欧海区的分界。北欧海区东北部为大陆架,西南部为深水区,以格陵兰海最深,达5500多米。
吉安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篇(扩展4)
——东兴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3篇
东兴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1
东兴属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气候温和,全年无霜冻,*均气温22.4°C,年*均降雨量为2800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发展亚热带特色农业的气候优势。
目前,东兴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豆类、红薯、花生、木薯和蔬菜等作物,经济林木主要有肉桂、八角、橡胶、茶叶,盛产龙眼、荔枝、柑橙、菠萝、菠萝蜜、黄皮果等热带水果。
水产养殖主要有对虾、青蟹、文蛤、珍珠等珍稀品种。
东兴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2
地形地貌
东兴市地处十万大山山脉南沿,地势北高南低,根据地貌形态和成因,境内地貌主要可分为以下3 种类型:
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分布在马路镇北部和西部,主要由志留系砂砾岩、泥质岩及千枚岩等岩层经风化剥蚀后形成的`山地。
丘陵地貌:分布在市境中部广大地区,海拔一般在100 米至500 米,为峰峦起伏和缓地土岭,切割深度一般不超过200 米。其上常覆盖松林、杂木林、竹丛以及肉桂、八角、果树、橡胶、茶叶等经济林木。
滨海*原:分布在市境南面罗浮、竹山、巫头、万尾、山心及交东等地沿海一带,海拔一般低于100 米,地势*坦,或略有起伏。滨海*原北部大多已开垦为稻田和耕地,这里阡陌纵横、水网交织。
位置境域
东兴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位于东经107°53′—108°15′,北纬21°31′—21°44′之间,东兴既沿边、沿江又沿海,是*陆地边境线起点、海岸线终点的交汇城市,也是*—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两廊一圈”、泛北合作“一轴两翼”的核心地带,与越南北部最大、最开放的芒街口岸经济特区仅一河之隔。东兴是*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区域面积590*方公里。
土壤
东兴市南部近海的*原表面为海相石英细砂、砂砾和亚粘土所覆盖。在巫头岛东南,由洁白石英砂堆积起来的一重重沙丘,在岛的中部还分布着一片沙生草原,*原的最南端微微向大海倾斜,逐步过渡到为碧海环绕的沙滩和泥浦。
水文
东兴市境内的河流均发源于十万大山南麓,向东流入北部湾,河流流量一般都比较小。其中较大者为北仑河、江*江(上游叫那梭江)及罗浮江等。 北仑河全长102 公里,为中越界河,流域面积710*方公里,发源于垌中镇宝鸡山,流经防城区的板八、那垌、那良和东兴市的东兴等乡镇,至东兴市区西南分为两支,一支向西南经越南芒街的岳山出海,一支向东南经东兴的罗浮并与罗浮江汇合后至竹山港出海,多年*均流量81.1 立方米/秒,年*均水量25.6亿立方米,河水清澈,水质优良。江*江上游两支支流分别发源于马路镇和那梭镇北部十万大山南麓,流至江*镇隘村会合,折向东南,经江*街、班埃出海,全长约50余公里。位于北纬17°~21° 之间,温度高,蒸发量大,海水含盐度达30%。
吉安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篇(扩展5)
——乐东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3篇
乐东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1
地质
乐东黎族自治县的地质构造由母岩和母质中生第二期花岗岩组成。以花岗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为主,其次是白垩纪粉砂岩、砾岩、砂岩、页岩以及第四期纪海相近沉积物、近代河海冲积物、浅海沉积物。这些不同的成土母岩和母质对土壤的形成,具有热带性的特征。
乐东黎族自治县属母岩和母质类型较多,故形成土壤的类型也较多。乐东黎族自治县既有地带性土壤,也有非地带性土壤,整个土壤分布有明显的垂直断面规律。海拔0~10米的地带为近代浅海沉积物形成的滨海沙土,地势*坦,气候干燥,植被生长着赖葵和仙人掌等耐干旱的植物。土壤剖面不明显的地质以沙为主。海拔10~50米地带为古海沉积物的滨海阶地燥红土,植被为稀树草地,土层深厚,有明显的剖面层次,土壤肥力较低,目前多用于种植腰果、甘蔗。海拔50~350米以上地带为赤红壤,地质为花岗岩或沙页岩的风化物,植被为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山地雨林,地质为花岗岩或沙页岩。
乐东黎族自治县土壤成土母质和母质分布比例中,花岗岩占59.5%,沙质页岩占21.3%,安山岩占1.1%,海底沉积物占14.6%,近代河流冲积物占3.5%。花岗岩在乐东黎族自治县各地均有分布,但以三*、大安、志仲等地的面积较大;河页岩主要分布在山荣地区和九所镇与三亚市接壤的一带地区;河流冲积物主要分布在昌化江和望楼河的*;滨海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佛罗、莺歌海、黄流、冲坡、乐罗、九所等地的沿海一带。这些滨海沉积物土壤,其形成具有特有的土壤剖面特性,经人们的长期耕作和利用,有的已形成水稻田,有的已形成旱作地,这些土壤的肥力状况也随着耕作制度及耕作年限而发生变化。在水稻田中,有的土壤已变成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泥肉田,也就是目前乐东黎族自治县最高产的.农田,有的却逐渐变成肥力较低的漏底田。
地形地貌
乐东黎族自治县各类地型兼备,有山地、丘陵、丘陵盆地、滨海*原四大部分。地势北高南低,背山面海。山地与丘陵占乐东黎族自治县总面积的70%,丘陵盆地占18%,滨海*原占12%。山地和丘陵地带均适宜发展热带作物和林牧业,滨海*原适宜发展粮油、糖蔗、腰果、瓜菜等作物。
乐东黎族自治县的山地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为北部的猕猴岭,海拔1654.8米;其次是毫肉岭,海拔1530米;西北部的尖峰岭,海拔1412.5米;马咀岭,海拔1317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3座,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东部,成东北——西南走向并列。山岳连绵如带,峰峦重叠,山高谷深,起伏大,坡度陡,气温较低而湿度较大。这就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既挡住冬季从北南下的冷空气,又削弱夏秋之间从东而来的台风侵袭,形成一个得天独厚的优越气候环境,冬暖夏凉,适宜南繁育种和种植反季节瓜菜。
位置境域
乐东黎族自治县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24′-18°58′,东经108°39′-109°24′之间。东和东北与五指山市、白沙县接壤,东南与三亚市交界,北与东方市、昌江黎族自治县毗邻,西南临南海。 2015年,乐东黎族自治县总面积2765.5*方千米,海域面积1726.8*方千米,海岸线长84.3千米。
水文
乐东黎族自治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昌化江(包括其支流乐中河、大安河、南巴河)和望楼河两条。昌化江在县内的流域面积为1333*方千米,占乐东黎族自治县总面积的46%,望楼河流域面积为827 *方千米,占乐东黎族自治县总面积的28%,此外还有白沙河、宁远河、佛罗河等中小河流。
乐东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2
乐东黎族自治县属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除山区外,寒潮很少出现,且维持时间短,影响程度轻,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充沛。但水量不*衡,在一年中分布不均匀,干季、雨季分明,不同程度的冬春旱几乎年年都有。沿海*原雨量相对偏少,水量更不*衡,干旱问题尤其突出。
乐东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3
地质
乐东黎族自治县的地质构造由母岩和母质中生第二期花岗岩组成。以花岗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为主,其次是白垩纪粉砂岩、砾岩、砂岩、页岩以及第四期纪海相近沉积物、近代河海冲积物、浅海沉积物。这些不同的成土母岩和母质对土壤的形成,具有热带性的特征。
乐东黎族自治县属母岩和母质类型较多,故形成土壤的类型也较多。乐东黎族自治县既有地带性土壤,也有非地带性土壤,整个土壤分布有明显的垂直断面规律。海拔0~10米的地带为近代浅海沉积物形成的滨海沙土,地势*坦,气候干燥,植被生长着赖葵和仙人掌等耐干旱的植物。土壤剖面不明显的地质以沙为主。海拔10~50米地带为古海沉积物的滨海阶地燥红土,植被为稀树草地,土层深厚,有明显的剖面层次,土壤肥力较低,目前多用于种植腰果、甘蔗。海拔50~350米以上地带为赤红壤,地质为花岗岩或沙页岩的风化物,植被为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山地雨林,地质为花岗岩或沙页岩。
乐东黎族自治县土壤成土母质和母质分布比例中,花岗岩占59.5%,沙质页岩占21.3%,安山岩占1.1%,海底沉积物占14.6%,近代河流冲积物占3.5%。花岗岩在乐东黎族自治县各地均有分布,但以三*、大安、志仲等地的面积较大;河页岩主要分布在山荣地区和九所镇与三亚市接壤的一带地区;河流冲积物主要分布在昌化江和望楼河的*;滨海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佛罗、莺歌海、黄流、冲坡、乐罗、九所等地的沿海一带。这些滨海沉积物土壤,其形成具有特有的土壤剖面特性,经人们的长期耕作和利用,有的已形成水稻田,有的已形成旱作地,这些土壤的肥力状况也随着耕作制度及耕作年限而发生变化。在水稻田中,有的土壤已变成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泥肉田,也就是目前乐东黎族自治县最高产的.农田,有的却逐渐变成肥力较低的漏底田。
地形地貌
乐东黎族自治县各类地型兼备,有山地、丘陵、丘陵盆地、滨海*原四大部分。地势北高南低,背山面海。山地与丘陵占乐东黎族自治县总面积的70%,丘陵盆地占18%,滨海*原占12%。山地和丘陵地带均适宜发展热带作物和林牧业,滨海*原适宜发展粮油、糖蔗、腰果、瓜菜等作物。
乐东黎族自治县的山地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为北部的猕猴岭,海拔1654.8米;其次是毫肉岭,海拔1530米;西北部的尖峰岭,海拔1412.5米;马咀岭,海拔1317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3座,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东部,成东北——西南走向并列。山岳连绵如带,峰峦重叠,山高谷深,起伏大,坡度陡,气温较低而湿度较大。这就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既挡住冬季从北南下的冷空气,又削弱夏秋之间从东而来的台风侵袭,形成一个得天独厚的优越气候环境,冬暖夏凉,适宜南繁育种和种植反季节瓜菜。
位置境域
乐东黎族自治县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24′-18°58′,东经108°39′-109°24′之间。东和东北与五指山市、白沙县接壤,东南与三亚市交界,北与东方市、昌江黎族自治县毗邻,西南临南海。 2015年,乐东黎族自治县总面积2765.5*方千米,海域面积1726.8*方千米,海岸线长84.3千米。
水文
乐东黎族自治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昌化江(包括其支流乐中河、大安河、南巴河)和望楼河两条。昌化江在县内的流域面积为1333*方千米,占乐东黎族自治县总面积的46%,望楼河流域面积为827 *方千米,占乐东黎族自治县总面积的28%,此外还有白沙河、宁远河、佛罗河等中小河流。
吉安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篇(扩展6)
——北极村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篇
北极村的气候特点有哪些1
北极村的气候特点
北极村是全国气温最低的县份,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大陆及海洋季风交替影响,小气候变化多端,局部气候差异显著。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而漫长;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气候湿热,日照时间长,适宜耐寒生作物生长,但易发生洪涝和低温冷害;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偏少,物燥干旱,易发生森林火灾;秋季降温急剧,常有早霜和冻害发生。
北极村年*均气温在—5.5℃ 。各月*均气温在0℃ 以下的月份长达8个月之久。气温年较差为49.3℃ 。*均无霜期为86.2天。年*均降水量为460.8毫米,全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7月份。5~6月份为旱季,7~8月份为汛期。太阳辐射总量年*均为96~107千卡每*方厘米,日照时数为2377~2625小时。≥10℃的积温为1436~2062℃。
北极村为多年连续冻土区,冻土最厚达100米以下,冻土融冻最浅的地方,最大融冻上界面仅20厘米左右。对本地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生长,超过能耐受的低温极值,并成为限控因素。但对喜低温的耐寒的动植物,都是适宜的温度范围。
北极村的景点
观音山
讲述了观音菩萨幻化出三头六臂,一手持铁卷书箧,一手持一百零八棵念珠,一手持一半开的荷花,为一方百姓降妖除魔的传说故事……
黑龙治江
讲述小黑龙每年春天破开厚厚的冰层,保江水一泻而下,不阻流,不倒流。避免有“倒开江”的出现。让村子里的父老乡亲或取水种地或放船捕鱼。免遭水淹之苦的传说故事,展现着小黑龙为解救父老乡亲的一种舍已救人的大无畏精神……
漠河的老沟盛产上好的金子,对此,民间还有许多传说。其中有一个关于第一个发现这里有金子的人的传说,很耐人寻味……
飞来松
在大兴安岭莽莽森林的树种中,大都是樟子松或落叶松,从理论上讲,红松是不适于在这苦寒之地生存的。但30多年前,七星山脚下一个叫杨更远的林业工人在这里中发现了两株红松,引为奇谈。后于87年死去了一株。仅有一株存活下来,成为漠河一独特风景。受到游人的普遍关注。
在这里也有着一段美丽的传说。关于它的来历,没有人能说得清,有人猜测是小鸟吞食树种后,排到了这里,落地生根发芽;还有人说是西伯利亚红松岛状分布等等,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但出于人们的喜爱,人们为它起了个美丽的名字叫“飞来松”。这里的恩爱情仇飞来松讲述着一段关于它动人的故事……
北极光
在黑龙江边上住着一对老夫妇与专门负责为西王母取水的七个小侍女赤霞、橙练、黄衣、绿玉、篮裳、青霓、紫露之间发生的一段美丽传说。据说每年夏至这一天的晚上,北极村的人们经常能看到飘舞于天空中的七彩条带,即所谓的北极光,人们说那是西王母的七个侍女又回来看望她们的爹娘来了。
人们为了纪念她们,每年夏至这一天,较别的地方多出了一个节日,叫夏至节。按照北极村的习俗,这一天人们都会自发来到黑龙江边,点起篝火,边跳舞边等待北极光的.出现。哪怕年年都见不到北极光,人们也仍然会到黑龙江边来,虔诚地等待女儿们回家……
漠河七星山
七星山,夏季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到了冬季,这里是天然的“滑雪场”,白皑皑的大雪覆盖整个大地,生活在七星山脚下的人们自制小木爬犁,爬到半山腰处,顺坡而下,雪雾蓬起,耳边生风,体验风驰电掣的刺激与快乐,品味齐腰深的大雪和令人啧舌的寒冷。关于七星山,她那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扬。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是泥泞的沼泽和贫瘠的土地,森林中横行着各种野兽。到了冬天,常常几天看不到太阳。就是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生活着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鄂伦春民族。
他们以捕猎为生,没有固定的住所,马背上驮着全部的家当,他们勇敢坚强,谙熟森林里的大自然法则,他们使用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他们用绳索记录他们的历史,神秘的萨满让他们洞悉生命的奥秘……
元宝山
这里有一座山被人们称为“元宝山”。这是一座常有奇怪现象发生的山,从它的外形看,颇似一个巨大的金锞子,听当地村民讲,近几年这座山在近午夜时半山腰经常有火光现出,就像是人拢起的大堆篝火。有好事的,第二天去那里,却什么痕迹也找不到;
再就是夏天从北极村向这里看,如果于半山腰出现浓雾,那第二天准保下雨;还有就是漠河发现的第一块金子,就是从这元宝山南沟中发现的。因此,许多北极村老人都认为,这元宝山有上好的风水。关于这座元宝山,还有许多扑朔迷离的传奇……
北极村的简介
北极村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漠河乡,地处北纬53°33′30″、东经122°20"27.14",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观测北极光最佳地点,*“北方第一哨”所在地,也是*最北的城镇。北极村凭借*最北、神奇天象、极地冰雪等国内独特的资源景观,与三亚的天涯海角共列最具魅力旅游景点景区榜单前十名。
北极村民风纯朴,静溢清新,乡土气息浓郁,植被和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每年夏至前后,一天24小时几乎都是白昼,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夏至前后以及深秋朗月夜常常万里晴空,是观赏北极光的最佳时节。北极村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它逐渐成了一种象征、一个坐标,每年都有很多从世界各地到这里的游客,来体会那份最北的幸福。
北极村的气候特点有哪些2
北极村的气候特点
北极村是全国气温最低的县份,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大陆及海洋季风交替影响,小气候变化多端,局部气候差异显著。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而漫长;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气候湿热,日照时间长,适宜耐寒生作物生长,但易发生洪涝和低温冷害;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偏少,物燥干旱,易发生森林火灾;秋季降温急剧,常有早霜和冻害发生。
北极村年*均气温在—5.5℃ 。各月*均气温在0℃ 以下的月份长达8个月之久。气温年较差为49.3℃ 。*均无霜期为86.2天。年*均降水量为460.8毫米,全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7月份。5~6月份为旱季,7~8月份为汛期。太阳辐射总量年*均为96~107千卡每*方厘米,日照时数为2377~2625小时。≥10℃的积温为1436~2062℃。
北极村为多年连续冻土区,冻土最厚达100米以下,冻土融冻最浅的地方,最大融冻上界面仅20厘米左右。对本地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生长,超过能耐受的低温极值,并成为限控因素。但对喜低温的耐寒的动植物,都是适宜的温度范围。
北极村的景点
观音山
讲述了观音菩萨幻化出三头六臂,一手持铁卷书箧,一手持一百零八棵念珠,一手持一半开的荷花,为一方百姓降妖除魔的传说故事……
黑龙治江
讲述小黑龙每年春天破开厚厚的冰层,保江水一泻而下,不阻流,不倒流。避免有“倒开江”的出现。让村子里的父老乡亲或取水种地或放船捕鱼。免遭水淹之苦的传说故事,展现着小黑龙为解救父老乡亲的一种舍已救人的大无畏精神……
漠河的老沟盛产上好的金子,对此,民间还有许多传说。其中有一个关于第一个发现这里有金子的人的传说,很耐人寻味……
飞来松
在大兴安岭莽莽森林的树种中,大都是樟子松或落叶松,从理论上讲,红松是不适于在这苦寒之地生存的。但30多年前,七星山脚下一个叫杨更远的林业工人在这里中发现了两株红松,引为奇谈。后于87年死去了一株。仅有一株存活下来,成为漠河一独特风景。受到游人的普遍关注。
在这里也有着一段美丽的传说。关于它的来历,没有人能说得清,有人猜测是小鸟吞食树种后,排到了这里,落地生根发芽;还有人说是西伯利亚红松岛状分布等等,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但出于人们的喜爱,人们为它起了个美丽的名字叫“飞来松”。这里的恩爱情仇飞来松讲述着一段关于它动人的故事……
北极光
在黑龙江边上住着一对老夫妇与专门负责为西王母取水的七个小侍女赤霞、橙练、黄衣、绿玉、篮裳、青霓、紫露之间发生的一段美丽传说。据说每年夏至这一天的晚上,北极村的人们经常能看到飘舞于天空中的七彩条带,即所谓的北极光,人们说那是西王母的七个侍女又回来看望她们的爹娘来了。
人们为了纪念她们,每年夏至这一天,较别的地方多出了一个节日,叫夏至节。按照北极村的习俗,这一天人们都会自发来到黑龙江边,点起篝火,边跳舞边等待北极光的.出现。哪怕年年都见不到北极光,人们也仍然会到黑龙江边来,虔诚地等待女儿们回家……
漠河七星山
七星山,夏季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到了冬季,这里是天然的“滑雪场”,白皑皑的大雪覆盖整个大地,生活在七星山脚下的人们自制小木爬犁,爬到半山腰处,顺坡而下,雪雾蓬起,耳边生风,体验风驰电掣的刺激与快乐,品味齐腰深的大雪和令人啧舌的寒冷。关于七星山,她那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扬。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是泥泞的沼泽和贫瘠的土地,森林中横行着各种野兽。到了冬天,常常几天看不到太阳。就是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生活着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鄂伦春民族。
他们以捕猎为生,没有固定的住所,马背上驮着全部的家当,他们勇敢坚强,谙熟森林里的大自然法则,他们使用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他们用绳索记录他们的历史,神秘的萨满让他们洞悉生命的奥秘……
元宝山
这里有一座山被人们称为“元宝山”。这是一座常有奇怪现象发生的山,从它的外形看,颇似一个巨大的金锞子,听当地村民讲,近几年这座山在近午夜时半山腰经常有火光现出,就像是人拢起的大堆篝火。有好事的,第二天去那里,却什么痕迹也找不到;
再就是夏天从北极村向这里看,如果于半山腰出现浓雾,那第二天准保下雨;还有就是漠河发现的第一块金子,就是从这元宝山南沟中发现的。因此,许多北极村老人都认为,这元宝山有上好的风水。关于这座元宝山,还有许多扑朔迷离的传奇……
北极村的简介
北极村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漠河乡,地处北纬53°33′30″、东经122°20"27.14",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观测北极光最佳地点,*“北方第一哨”所在地,也是*最北的城镇。北极村凭借*最北、神奇天象、极地冰雪等国内独特的资源景观,与三亚的天涯海角共列最具魅力旅游景点景区榜单前十名。
北极村民风纯朴,静溢清新,乡土气息浓郁,植被和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每年夏至前后,一天24小时几乎都是白昼,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夏至前后以及深秋朗月夜常常万里晴空,是观赏北极光的最佳时节。北极村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它逐渐成了一种象征、一个坐标,每年都有很多从世界各地到这里的游客,来体会那份最北的幸福。
吉安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篇(扩展7)
——黄岛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菁选2篇)
黄岛的气候特点有哪些1
黄岛区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内,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有明显的海洋气候特点,具有春寒、夏凉、秋爽、冬暖的气候特征,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年*均气温12.5°C;夏季*均气温23°;最热的7月份*均气温25°C;最冷的1月份*均气温1.3°C;*均降雨量696.6mm;年无霜期*均为200天;风速*均5.4M/S,年*均瞬时风力大于8级天数为71天。
黄岛的气候特点有哪些2
位置境域
黄岛区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隅,胶州湾畔。位于北纬35°35′~36°08′,东经119°30′~120°11′。南临黄海,北靠胶州市,西邻诸城市、五莲县和日照市。东北西南斜长79.25公里,东西宽62.36公里。陆域面积2096*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方公里,区内海岸线282公里,滩涂83*方公里,岛屿42处,沿岸分布自然港湾23处。
地形地貌
黄岛区属鲁东丘陵区,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西部是小珠山山脉,主峰海拔724.9米。北部有老君山,海拔236米;龙雀山海拔309米;抓马山海拔237米。东面濒海,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102.6公里,岛屿众多,港汊遍布。东南面的薛家岛把胶州湾与黄海分开。中部为海积*原,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之势。黄岛区境内的山脉主要是西部的小珠山山脉,该山脉向东,向北延伸。大小山头遍布全区,仅有名称、海拔在百米以上者即有42座,分布在黄岛区的各山,依陆傍海,构成山海奇观。黄岛区的海滩主要分为砾石海滩和沙质海滩两种,砾石海滩多分布在黄岛和竹岔岛周围,沙质海滩主要分布在徐戈庄东北、黄岛前湾和薛家岛南海岸,其特点是沙质纯细,滩面宽阔乎直,坡度较缓,基本没有沙脊,可以见到波痕,如金沙滩,东西跨度3公里,呈月牙形向南展开,已成为天然海水浴场,还有银沙滩等。[8-10]
水文
黄岛区属东南沿海水系,均为季节性河流。因境内山水辛安河相连,形成了源短流急,单独直接入海的`特点。较大的河流有辛安前河、辛安后河、南辛安河、镰湾河、独垛子西河等11条河流。河流总长34公里,流域面积83.2*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