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游云冈石窟作文【10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1-23 16:45:06 来源:网友投稿

游云冈石窟作文1  今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大同市的云冈石窟。  一进大门,便看见一座高大黑色的昙曜雕像,昙曜是北魏的高僧。据说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的皇家洞窟,还花费了北魏近三分之二的人力、物力、财力。我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云冈石窟作文【10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游云冈石窟作文【10篇】(范文推荐)

游云冈石窟作文1

  今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大同市的云冈石窟。

  一进大门,便看见一座高大黑色的昙曜雕像,昙曜是北魏的高僧。据说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的皇家洞窟,还花费了北魏近三分之二的人力、物力、财力。我去过的石窟不算太少,如:大足石刻、龙门石窟,个个的名气都很大,那云冈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随着时间的飞逝,经过一道道的门,我们来到了石刻浏览区。一、二号石窟的中央有一个大石柱,四面八方刻满了佛像,所以是有钱人家开辟的。

  三、四号窟是连着的,里面有一尊释迦牟尼刻像,他双眼微张坐于石上,面容十分和蔼。

  五到十号窟是云冈石窟的精髓。这里有云冈石窟中最大、最小的佛像,由于施工,我们只看到了部分洞窟。六号窟里讲述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结婚,再到成佛的故事,每一个刻像都十分精致、栩栩如生。这第六窟有着与第五窟链接的墙壁,在这墙壁上最薄处也是整个云冈石窟最薄的,仅有2厘米。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工匠稍用一丝力气,也许整面墙就塌了。可见当时工匠雕刻技艺如此精湛。第二十窟是一座露天大佛,十分高大。

  纵观云冈石窟,它和大足石刻、龙门石窟看似没有没什么区别,其实这里的人物动态是它们有所不及的,就说佛像身边的小飞天有的腾飞,有的滑翔,有的嬉戏,有的追逐,有的盘腿,有的正坐……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十分生动。

  云冈石窟,最小的佛像只有2公分,最大的有17.8米,无论大佛小佛,面部都十分安详,这颗希望的种子,佛教的种子一定会长出美丽的果实!

游云冈石窟作文2

  今天,妈妈带我去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玩。

  到了云冈石窟,远看像座山,近看都是一个个有佛像的石窟,石窟有五十三个,石窟里的人物千姿百态,有的在跑,有的在跳,有的在走。还有一座佛像,光胳膊就两吨重,下面有一个一米多高的小佛像给他撑着,不然那佛手早就断了。

  佛像的眼睛是用琉璃嵌上去的,非常逼真。

游云冈石窟作文3

  最近,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巍峨壮观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留下的佛像石窟雕刻群,是世界文化的遗产、我们*的瑰宝、也是山西大同的文化名片,很多中外游客都到这里参观、游览呢!

  刚进门,我就边跑边喊:“快看,这个金属雕像真漂亮!”导游神秘地告诉我:“这是一个叫昙曜的高僧塑像。”原来,云冈石窟最初就是由这位高僧主持开凿的,现在的第16至20窟就是著名的“昙曜五窟”。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0窟--超级露天大佛,有13。7米高,胸以上的石头坚硬,保存得完好无缺。大佛的两肩又宽又厚,左边的身上披了衣服(导游说是袈裟),右边的肩膀是裸露着的。大佛的脸很丰满,嘴唇薄薄的,鼻梁高高的,神情严肃。背光的浮雕可华美呢,把主佛衬托得更加刚健雄浑。这第20窟是云冈石窟的“外交大使”,我们看到的宣传云冈石窟的图片上的大佛就是这座大佛。

  我还跟“外交大使佛”照了张相,样子是:右手反兰花指放在胸前,左手摸着佛的耳朵。我仿佛摸到了又嫩又软的大耳朵。

  今天收获真大呀!不仅让我穿越时空,来到了1500年前,看到了古代人亲手雕刻的佛像石窟群,还让我跟佛有了亲密接触——摸到了佛的耳朵。

游云冈石窟作文4

  我很早以前就在书中看到了我国的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这次,我终于梦寐以求地来到了山西大同,参观了云冈石窟。

  坐在旅游车里我听导游介绍道:“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王朝,即公元460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不知不觉中,车已在云冈石窟门前停下了。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像蜂窝密布,大、中、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山腰。令我影响最深的是中部石窟,石窟李阴暗潮湿,非常凉爽,石窟中间坐着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佛。我们绕这石窟走了一圈,石壁上有许多蜂窝似的小石窟,每个“小蜂窝”里都有一尊菩萨,他们有的击鼓,有的敲钟,有的手捧短笛,有的怀抱琵琶,惟妙惟肖,似乎在一起合奏着一曲美妙的乐章。其余的石壁上则密密麻麻地雕刻着一些飞天女神和许多罗汉,看得我眼花缭乱。

  这次去云冈石窟旅游,不仅让我对*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勤劳感到敬佩,还让我对*古代历史有了一些了解。他那宏伟壮观的佛教造像和工匠独具创新的雕刻艺术,令人震撼。

游云冈石窟作文5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是我国的三大石窟。这次山西之旅,我见识了著名的云冈石窟。

  一路上,导游给我们介绍石窟的悠久历史后,留了两个问题,一是待会儿我们看到的石窟佛像上会有许多洞,中间还插有木桩,这是派什么用场的?二是佛像为什么风化得这么厉害?带着好奇,我们进入了石窟景区。

  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我们先参观了第五窟,只见一尊大佛竖立在我们面前,该佛像高17米,是整个云冈石窟内最大的一尊了,其身上遍布着小孔,里面都插满了木桩,见此情景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像用钉子钉木板一样固定佛像嘛。第六窟的石雕向我们描述了释迦 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导游阿姨指着栩栩如生的浮雕画面向我们娓娓道来,我们都听入迷了。在参观中发现石窟中有的石像风化得厉害,这时我们才想起导游阿姨的问题,纷纷思索起来,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所以来。导游阿姨告诉我们主要原因是石窟下面奔涌着一股水流,水会风化石像,久而久之,这石像就成了如今的模样。第二十窟是一尊露天的大佛,由于地震震塌了前面的石墙,所以才露天,该大佛也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哦。

  云冈石窟留给我的震撼久久不能消退,在感叹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声中。我还有一事不明,那就是那么大的佛像古代劳动人民是怎么雕凿的呢?导游阿姨告诉我们,每个石窟门的上方都有个长方形的大窗子,古人注重脚踏实地,所以算好尺寸,先挖了个天窗进去后从上往下凿。看来,在进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要向古人学习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

游云冈石窟作文6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它从北魏缓缓走来,它向我们述说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兴衰,胜败与存亡。45个石窟,252个小窟龛,51000余躯石雕,庞大,壮丽,雄奇。这何尝不是那世界雕刻史上的珠穆朗玛,世界艺术史上一颗熠熠闪光的明星,历史长河中一阵气势磅礴的浪潮。

  石窟的一大特色便是那数不胜数的飞天浮雕,她们形态各异,婀娜多姿,犹如那九霄之上,天上宫阙的舞女下凡入尘。靠近端详,高高的发鬓让飞天更具历史的美感,若隐若现的双足隐蔽在飘飞的披帛中,形态飘逸,呼之欲出,有的飞天乃是手托博山炉,听闻她们在佛祖讲经之时,会在天际飘飞,播撒雨露,传播香气。这不正为严肃的石窟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月份活泼灵动之象。

  更有一窟,万余小佛满目玲珑,一个个小佛雕刻的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仔细欣赏,其神态宁静,中立一大佛,仿佛口中念念有词,正在娓娓而谈。两者相并,课堂的气氛油然而生,那万余小佛不正如我们,正在听课一般,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心无旁骛。那大佛不正如老师,正在授课一般,教导有方,口若悬河,循循善诱。

  云冈石窟的壁画虽不如敦煌莫高窟的那般瑰丽,那般壮丽,但也独具风味。用那绚丽的色彩描绘了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那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各具神情姿态,有刚,有柔,有怒,有喜,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却静如止水。一幅幅画,仿佛刻画了一个个绚丽的人生。

  最引人注目,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定是那巨佛,它所给予的是视觉与感觉的双重震撼,让人切身体会其“佛之高大,人之渺小”的启示。那巨佛有的端坐禅定,犹如在思考人生的喜怒哀乐和人间疾苦;有的则站立,眼睛*视远方,好像在普度 众生;更有甚者,似站非站,欲坐又止,令人浮想联翩。众人皆啧啧赞叹。

游云冈石窟作文7

  “水一起淌,火一起冲……”我正在做我的“大战士梦”,这时我听到妈妈叫我:“起来,起来!”我躺在床上不想起床,却听到妈妈说:“哥哥醒了。如果我买不起,我就把你踢下床!”我一听,顿时醒了一大半。昨天一个哥哥来到我们家。他来我们家玩了吗?说实话,他是我父亲朋友的儿子。他在北京上大学,来和我们一起去山西大同旅游。

  我们家“武装到牙齿”后,我们上了公交车。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第一个旅游目的地——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的梧州山南麓,始建于北魏,最初是为了祭祀佛教而创建的。前后使用了64年,其中昙曜最早发掘了5个洞穴,后来逐渐发掘出200多个洞穴,包括官方和民间洞穴。现在只能开45个洞,我们主要想去的前20个洞。

  导游阿姨带领我们从洞穴群的东入口开始,详细介绍了各个洞穴的特点。这些洞穴有的已经风化严重,有的佛像面目全非,但5号和6号洞穴保存完好。据导游阿姨说,这是因为清朝顺治年间,这两个洞窟外都是*修建的木亭,对石窟和佛像的保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我走进第五洞时,我发现了一个“禁止拍照”的标志。当我抬起头正要转身和我爸说话的时候,眼前的一切让我目瞪口呆:我面前有一尊巨大的佛像,我估计至少有六层楼高。他的脸圆圆的,鼻子高高的,眼睛里满是神,耳朵耷拉着。石窟的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神龛和佛像。制作工艺绝对完美,有可能连现代机器都比不上!

  后来,我们来到了谭瑶五窟,编号从云冈石窟的第16窟到第20窟,保存完好。昙曜发掘的五大石窟是云冈石窟中最古老、最经典、最壮观的石窟。我边走边听父亲说:“谭瑶五洞始于公元460年,止于公元465年。持续了5年。你想想,有多难!”爸爸接着说:“北魏建国初期,大规模的迁徙活动频繁进行。在这些人当中,有很多信佛的人,如道武帝、明元帝等,都出生在河北赵县,文成帝时期和沙面昙曜时期的道师圣贤都来自凉州。在这些僧人的指导下,北魏皇帝信奉佛教,法国提出了“皇帝就是现在的如来”的思想。佛教在北魏统治阶级和佛教集团相互依存的关系下,受到皇室的保护。与此同时,虽然被武帝灭了,但文成帝即位后立即恢复了佛教,其发展趋势立即超过了灭佛前。在这种背景下,沙面昙曜主持了云冈石窟的发掘……”我本想夸我父亲历史知识好,结果发现他手里有一张小抄。我无言以对,但他还是津津有味地聊着。我指着小抄。爸爸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马上把小抄收了起来。谭瑶五洞16洞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洞,中间的莲花柱上立着一尊大佛,头很高,精神非凡,被西方游客誉为“美男子”。四面墙上有成千上万的佛像和神龛。这些雕像,表情生动,姿势奇妙,令人叹为观止,有的吹竹笛,有的弹琵琶。20号洞的露天佛像被称为云冈石雕的象征。佛像是释迦牟 尼的坐像,高13.7米。由于坚硬的石头,它在胸部上方保存完好。造型简约巨大,肩宽体厚,身披袈裟,面容慈祥和蔼。后面坐佛和飞佛的浮雕都很有色彩,让主佛更加雄浑浑厚。它们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云冈石窟的门票上印有这个石窟的大佛。

  云冈石窟一日游即将结束。这一天真的很好。我看到了各种美丽的佛像,听到了各种有趣的故事。这一天,我过得很充实。我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也了解了*北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游云冈石窟作文8

  今年的寒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位于山西大同市的云冈石窟。这个充满佛教色彩的地方,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像。

  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依山开凿,东西大约绵延一公里,现存洞窟53个, 5万 1千多尊的石雕造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佛像立于石窟中,有的经过彩绘工艺十分美丽。大佛最高17米,最小仅几厘米,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石窟的石料是黄砂岩,这种石头非常软,利于雕刻,古人因此利用这种石料修筑了著名的云冈石窟。这当中最吸引我的"是第28窟,三尊佛像保存完整,它们像*一样顶天立地的站着,气势宏伟雕刻精细。眼睛由黑色的琉璃做的,目光严肃、明亮,象是在告诉人们要做好事,不要做坏事。

游云冈石窟作文9

  前几天,我和妈妈还有同学去了一次大同,游玩了大同的名胜古迹,买了很多大同的特产。但最令我难忘的就是云冈石窟了。

  石窟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我们去的时候由于9到13窟在维修,于是我们就直接来到了16窟。

  第十八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十九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

  第二十窟为露天造像,也是最震撼我的一个。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佛像的微笑更是威严,仿佛在警示着一千年来的后人们。

  看到这里,我不禁有感触了。这么栩栩如生的雕像,而且数量如此之大,并且是在山上建造出来的。在我们如今有吊车等现代化工具的今天,这么庞大的工程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而在古代,他们没有工具,他们只有双手,一步一步的将山挖开,雕刻。我不禁想起了当时的情景。工人们顶着炎炎烈日,举着锄头,铁锹。对着铁一 般的石头开凿。有的人把凿下来的石头装上车。费力的拉走。留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大地……

  我不由的敬佩起了古人,如果没有他们当时团结力量大,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种种古迹,每一个名胜古迹都留下过他们的血汗,因此我们要保护好每一处古迹,不愧对祖先的血汗。

游云冈石窟作文10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是我国的三大石窟。这次山西之旅,我见识了著名的云冈石窟。

  一路上,导游给我们介绍石窟的悠久历史后,留了两个问题,一是待会儿我们看到的石窟佛像上会有许多洞,中间还插有木桩,这是派什么用场的?二是佛像为什么风化得这么厉害?带着好奇,我们进入了石窟景区。

  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我们先参观了第五窟,只见一尊大佛竖立在我们面前,该佛像高17米,是整个云冈石窟内最大的一尊了,其身上遍布着小孔,里面都插满了木桩,见此情景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像用钉子钉木板一样固定佛像嘛。第六窟的石雕向我们描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导游阿姨指着栩栩如生的`浮雕画面向我们娓娓道来,我们都听入迷了。在参观中发现石窟中有的石像风化得厉害,这时我们才想起导游阿姨的问题,纷纷思索起来,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所以来。导游阿姨告诉我们主要原因是石窟下面奔涌着一股水流,水会风化石像,久而久之,这石像就成了如今的模样。第二十窟是一尊露天的大佛,由于地震震塌了前面的石墙,所以才露天,该大佛也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哦。

  云冈石窟留给我的震撼久久不能消退,在感叹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声中。我还有一事不明,那就是那么大的佛像古代劳动人民是怎么雕凿的呢?导游阿姨告诉我们,每个石窟门的上方都有个长方形的大窗子,古人注重脚踏实地,所以算好尺寸,先挖了个天窗进去后从上往下凿。看来,在进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要向古人学习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