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高中化学必修2重要知识点总结,菁选2篇

时间:2023-02-14 16:20:04 来源:网友投稿

高中化学必修2重要的知识点总结1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金属冶炼的涵义:简单地说,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高中化学必修2重要知识点总结,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2023高中化学必修2重要知识点总结,菁选2篇

高中化学必修2重要的知识点总结1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金属冶炼的涵义:简单地说,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金属冶炼的实质是把金属元素从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即

  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

  (1)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

  (2)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得到金属单质(粗)。

  (3)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

  4、金属冶炼的方法

  (1)电解法:适用于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

  (2)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

  常用的还原剂:焦炭、CO、H2等。一些活泼的金属也可作还原剂,如Al,

  (3)热分解法:适用于一些不活泼的金属。

  5、(1)回收金属的意义:节约矿物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2)废旧金属的最好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

  (3)回收金属的实例:废旧钢铁用于炼钢;废铁屑用于制铁盐;从电影业、照相业、科研单位和医院X光室回收的定影液中,可以提取金属银。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Ca、Na、

Mg、Al

Zn、Fe、Sn、

Pb、(H)、Cu

Hg、Ag

Pt、Au

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

 

#FormatImgID_0#

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

 

#FormatImgID_1#

主要冶炼方法

电解法

热还原法

热分解法

富集法

还原剂或

特殊措施

强大电流

提供电子

H2、CO、C、

Al等加热

加热

物理方法或

化学方法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是一个远未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Cl、Na、K、Mg、Ca、S、C、F、B、Br、Sr 11种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余为微量元素。常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基础上制取镁、钾、溴及其化合物。

  2、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蒸馏法的原理是把水加热到水的沸点,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与海水中的盐分离,水蒸气冷凝得淡水。

  3、海水提溴

  有关反应方程式:

  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H2SO4

  ③2HBr+Cl2=2HCl+Br2

  4、海带提碘

  海带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提取时用适当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成I2,再萃取出来。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实验方法:

  (1)用剪刀剪碎海带,用酒精湿润,放入坩锅中。

  (2)灼烧海带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3)将海带灰移到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煮沸、过滤。

  (4)在滤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证明含碘的现象: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2I-+H2O2+2H+=I2+2H2O

高中化学必修2重要的知识点总结2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 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 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