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三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菁选3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2-21 17:0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三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明确方位词语“左右”表示的意思,能够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通过生活中经验认识自身的“左右”,以自身的左右为标准,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三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菁选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三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菁选3篇【优秀范文】

三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明确方位词语“左右”表示的意思,能够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通过生活中经验认识自身的“左右”,以自身的左右为标准,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明确方位词语“左右“的意思,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位置与顺序的相对性,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左、右标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左右,体会自身存在的左右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揭示谜底:双手。

  (二)联系左右手,认识左右方位词

  1、让学生在小组内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左手可以做什么?右手可以做什么?

  2、学生一边汇报想法一边做动作:左手压本,右手写字、右手敬礼、左手扶碗,右手拿筷子吃饭……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利用生活实例让他们初步区分左右。】

  二、利用汉字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1、教师板书汉字:“左、右”,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两个字。

  2、教师借助PPT介绍“左、右”汉字的演变。

  左和右,是两个象形字,就像两只伸出来的手形一样。后来,人们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工”字,表示左手,意思是说左手可以辅助做工。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口”字,表示方位名词,与左相对,凡是在左手的一边就叫“左边”,在右手的一边就叫“右边”。

  【设计意图:追根溯源,了解在文字发展史的基础上来理解表示方位的词“左、右”。】

  三、游戏激趣,区分左右

  (一)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左右

  1、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大。让学生思考自身是否有这样的一对的好朋友。

  学生汇报想法:左右耳朵、左右眼睛、左右手脚、左右胳膊、左右腿……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都是谁?

  3、猜一猜:说说你的好朋友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让大家猜猜你的朋友是谁。

  (二)在摆图中认识左右

  1、先摆一个苹果,苹果的左边摆一个西瓜,苹果的右边摆一个桃子,在这三个水果的最右边摆一根香蕉。

  2、在这组图的最左边摆上葡萄。

  3、观察这五个水果,请学生自由介绍谁在谁的左边还是右边。用左右描述每个图的位置。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事物,使学生初步感知在二维空间内利用“左、右”这两个方位词来确定位置。】

  四、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一)体会参照物不同,表述物体的位置不同。

  1、观察图,由学生介绍苹果的位置。

  2、引导学生思考:

  就是这个苹果,大家在介绍时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右边,一会儿又说它在左边呢?

  教师出示学生的语言:苹果在西瓜的右边;苹果在桃子的左边。能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吗?

  (二)体会人所占的位置不同,左右也是相对的。

  1、在握手中思考都伸的是右手,为什么不在同一侧呢?

  教师组织学生每两个人握手,让学生发现问题:都伸右手,为什么不在一侧?

  2、由学生尝试说明“都伸右手,为什么不在一侧”的道理。最终让学生认识到:由于

  是面对面地站着,一个人的左手对着另一个人的右手。

  3、教师小结:当我们面对面时,因为方向相对,所以伸出的右手不在同一侧。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加深对左右的相对性的认识。在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走进生活,让学生会左右的作用。

  (一)在行走中辨认左右。

  说说在上下楼梯时应该顺着哪个方向走?

  由学生现场演示,并由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由于人面朝的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走路的人,*时在上下楼或在路上行驶时都应该靠右行,这样有秩序的行驶可以避免发生冲撞。

  (二)对比香港和北京的行车规定有什么不同。

  (三)辨认生活中的交通标志。

  说一说这两个标着有什么不同,表示什么意思。

  (四)在视图中运用左右。

  1、看图回答问题:

  小鹿的左边是(),小鹿的右边是()。

  小鸭子的右边有()。

  小蛇的右边有(),左边有()。

  2、按照要求找一找。

  小帅*甜甜三毛功夫小子

  甜甜的左边是(),右边是()。

  三毛在()的左边,在()右边。

  在视图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把自己放在图中,把自己变成图中人物,在用自己的左右手进行辨认,这样的答案是错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进入图中,依然用自己左右手进行辨别。

  【设计意图:把左右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对接,一方面体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左右,同时学会用左右进行辨别。】

  五、全课总结

  1、生活中按照“左右”制定的规则的事例有很多,你知道有什么吗?大家按规则行事,生活就变得井然有序了。

  2、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把学生生活中的位置认识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表述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将学生的生活中位置经验转化为数学化位置的认识,能用四个方位词准确的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一)活动中初步感受上下。

  1.学生按要求做: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2.说一说:桌面上有什么?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

  (二)活动中初步感受前后。

  学生举手发言: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后面有几名同学?

  (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上、下、前、后。

  二、交流辨析,探究新知

  (一)引导观察,认识“上、下”。

  1.课件出示主题图:江上大桥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3.小结: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

  (二)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这又是怎么回事啊?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3.小结:在说明位置时,有时需要我们说清楚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一)进一步认识前后。

  1.说一说。

  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品的位置。说清在的上面,在的下面;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2.课件:练习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二)巩固练习:做一做。

  把铅笔盒放在桌子的上面;把数学书放在铅笔盒的下面;请坐在***前面的同学起立;请坐在***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1)老师提要求,学生做一做。

  (2)学生当小老师提要求,其他学生做一做。

  四、灵活应用,拓展提升

  把附页中的小兔子和小乌龟贴在图中,再看图讲故事。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认一认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汉字,读准字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

  教学重难点:

  本课所要认识的汉字中大部分是孩子不太常见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孩子理解其意思并认识其字型显得较为重要。

  教学准备:

  课件、汉字卡片。学生准备小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刀戈弓矢牛马车舟”八个汉字。

  2、理解汉字的意思,尤其是“戈”和“失”。

  一、教学“刀戈弓矢”

  1、放一段古时候打仗的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古时候,战士们打仗需要用到很多兵器,瞧,你认识吗?

  (出图)

  2、这些武器的名字你会读吗?自己借助拼音认一认,读一读。

  强调“矢”是翘舌音

  3、你知道每一种武器在战场上都有什么作用吗?

  刀:你还知道什么刀?

  戈:同学们看,这也是一种兵器,叫做“戈”,是用青铜制成的,突出的这部分上下都有刃,可以横着用,也可以钩杀。

  弓箭:大家看,这两种兵器是同时使用的,你知道它们怎么用吗?

  (可以拓展“杯弓蛇影”“惊弓之鸟”“离弦之箭”等成语)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武器?

  矛、盾、枪、剑、镖等(认识图片和文字)

  二、教学“牛马车舟”

  1、离开战场,来到生活中,如果你想出门,会乘坐哪些交通工具?

  古时候的人怎么出门呢?(出示:图)

  我的十分钟:

  1、认图,识字

  2、说一说在哪里见过?有什么作用。

  3、汉字组词

  三、认读8个汉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羽角齿革瓜果麦豆”八个汉字

  2、理解汉字的意思,知道这些动物身体的部分由什么用,及农作物的特点。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授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八个汉字朋友,还记得吗?(出示)

  多种形式认读。

  2、今天我们要认识8个汉字,[出示:图和字]仔细看一看,读一读

  二、互学:认识汉字

  1、谁会读?做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2——3组)

  2、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小组活动:

  1、学习“羽角齿革”。

  读一读:读准字音

  说一说:说一说在哪里见过,或有什么作用。

  想一想:给汉字找到词语朋友

  2、“学习瓜果麦豆”

  读一读:读准字音

  说一说:瓜有哪些种类,果实有什么,豆有那几种,有什么用。

  想一想:给汉字找到词语朋友

  3、游戏:“谁的眼睛快”老师指字,学生抢读

  3、齐读

  四、总结

  1、16个汉字一起出示

  读一读,读出韵味

  2、学生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

  认一认

  刀戈弓矢

  牛马车舟

  羽角齿革

  瓜果麦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