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故乡教学设计,特级教师【3篇】

时间:2022-05-14 19:15:03 来源:网友投稿

特级是一个词语,意思是特别高的等级。特指商品的质量和等级很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故乡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故乡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3篇

【篇一】故乡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

观潮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还有波涛汹涌的时候,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生:观看潮水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读后交流:

  (1)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师:想读好生字,得先过词语关。谁来读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齐读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讲的是人们到钱塘江观潮的事

  (3)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师: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生:(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

1 学习第一段,掌握两个“观”字的不同之处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第一自然段有个字和我们的课题是一样的?

生:“观”字

师:是啊,那这两个观字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课题观潮的观字是看的意思,第一段中天下奇观的观字是景观、景色的意思。

师:非常好,你能区分不同语境下字的不同意思。那天下奇观的意思相信你们也能理解了吧,是呀,就是全天下奇特而又少见的壮丽景色。

过渡:那钱塘江大潮的景色到底有多奇特壮丽,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

2、交流:  

   读潮来前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①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生:从卧这个字,我感受到钱塘江特别的宽广。师:你读书真细心,注意到句子中的动词。

②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生:我从这句话感受到,江面十分宁静美丽。师:是啊这时的江面就像仙境一般。

 ⑶ 读人们的句子,体会心情:

  ①江潮还没来,海塘大堤早已人山人海。

生:我从这句话知道了来看潮的人很多很多 师你能想一个词形容人很多的场面吗?

生:摩肩接踵。师:你真注意积累词语。

②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大家都特别期待潮的到来。

师:昂首东望是什么样的,你能演示一下吗?

师:你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吗?全班齐读。

3、欣赏课件:盐官的风光。

师:同学们想跟观潮人去看看涨潮前的景色吗?现在请欣赏盐官镇的美丽景色

4、 师小结,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师:刚才同学们不仅看到潮来前江面的美丽景色,也感受到观潮人期待的心情,现在我们一起带着感受,再读一读第二段。

5、说话练习:     

师: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     

(提示:可以利用第二段课文内容。)

 ⑴ 学生展示。   ⑵ 及时评价。a你们可真是一名优秀的播音员。 b 听了你的报道,老师也真想去看看这壮观的景色。

6、小结:刚才同学都说得很好,我们在作介绍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将它变为自己的语言。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盐官镇,走进这美丽的钱塘江,请同学们读第二段。

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潮来前,江面是(板书;风平浪静)人们(昂首东望,人山人海)。板书:人山人海。

  为什么称海宁潮为“天下奇观”呢?下节课学习。

五、练习提高,拓展延伸

  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

    书写指导:    盐、昂、震

  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三四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品读句子,感受潮的雄伟气势。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积累语言。

  3、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4、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5、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学了课文的第一二段,了解了海宁市盐官镇是观潮的好地方,农历的八月十八是观潮的好日子。在潮来前,江面很平静,笼罩着薄雾,人们在大堤上等着盼着。看来人们都爱去钱塘江看潮,那为什么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这节课我们就去揭开这个谜团。

二、品文赏潮

  1、读文:自由读课文3、4段,哪些地方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找到句子后与同伴交流一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

  2、品文:   

读后交流:

(1)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所得:读句子──谈体会到的──再读句子。

(2)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交流朗读

①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引导生回答出读书时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一条白线”,进而引导学生读出这种感受,之后班内齐读)

②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一丈是3.3米,两丈多高,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

(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比赛读,然后齐读)

③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学生全体举手)

师:(教师也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教师板书: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我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读得更棒,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齐读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④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鼓励引导学生学学这种声音:轰隆隆隆……)

师表扬: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师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进一步引导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的?(闷雷滚动)

(教师相机板书: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⑤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师:准备,开始!

(学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哇,同学们都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学生一起读)

2、刚才通过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到了潮来时的雄伟壮观,可是却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现在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读一段话,看看谁有本事能听出文中是用哪几个词把潮来时的顺序写清楚的?

①师读:(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括号中的词语教师在读时,故意有意识地加以强调。)

(课件出示)请学生动笔做: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 )向我们移来,(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经过个人独立思考后班内交流: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由远到近)

一起再读读这段文字。

②师:刚才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已经想象出了潮来时的画面,那么,潮来时,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观看录像。

(录像播放潮来时的壮观画面。)

③录像是老师的一个朋友拍的,他普通话不好,想请同学们帮忙配一下音,行吗?配音的时候最好能激情洋溢地朗诵出来,行吗?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之后教师鼓励能背诵的起立!(学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师:配着录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①潮来时的钱塘江真可谓“天下奇观”!那么潮来之后呢?现在大家再认真的把课文默读一遍,看看你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指名回答:我觉得大潮过后的景象也可以称为奇观,因为: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就是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② 教师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③教师提问:“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④引导再次激情朗读这一部分。

4、回归整体,美读感悟“奇”。

教师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学生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篇二】故乡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

《短歌行》特级教师教学设计

  本文表达了历史真人曹操感叹人生短暂,渴求贤才辅佐的心情,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诗有悲壮慷慨的个性特征,这一首诗也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建安风骨”。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短歌行特级教师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为何遭人诟骂呢?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与原著保持一致。剧中曹操就唱了《短歌行》,但电视连续剧里的鲍国安的一段演唱,是与剧情不相适宜的。

  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短歌行》片段

  先看《短歌行》的作者曹操,他是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如果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看,他独揽大权,他想统一国家,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改革用人制度,这些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他顺应了那个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对他的评价应着重看他对历史的供献,而不应该仅仅从道德方面来看。也就是说,《短歌行》的作者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其次,就《短歌行》的思想意义来说,不外乎表达了历史真人曹操感叹人生短暂,渴求贤才辅佐的心情,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诗有悲壮慷慨的个性特征,这一首诗也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建安风骨”。

  第三,再看艺术作品,作者着力刘备脸上贴金,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主题服务的。就拿情节来看,当庞统(当然也是一个艺术形象)给他献了连环计后,曹操看到他从北方带来的将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地,这就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这也使他误认为踏平江东的确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于十五之夜,举行盛大的宴乐,无非是想作战前总动员,他的动员致辞就是《短歌行》,当他需要别人吹捧之时,“不识时务”的师祭酒居然说正声雅乐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气之下,举槊刺死师祭酒,而后,又于次日亲自为师勖送葬。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显然是为了告诉世人:一代奸雄曹操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好大喜功,爱听颂歌,他的壮举只不过是打自己耳光而已,或者说,这样安排情节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奸雄的形象。说穿了,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

  但有一点,电视剧的处理是正确的,即此诗是一首在酒宴上演唱的诗歌。诗中有“对酒当歌”的句子,可作证据。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学过的诗文里?可以互相讨论。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浇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

  琵琶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可以这样说,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认为,酒也是一种文化,因为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家庭,欢乐,悲伤……看样子,酒常与某种情感相连,那么曹操的《短歌行》借酒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喝酒的时候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大家齐读,开始!

  教师朗读。

  学生结合教师的朗读,分析本诗的风格特点。

  学生齐读。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可以说,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

  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对酒当歌,应该唱歌,忽然就变了,人生几何,人生短暂,就像朝露。但我们说过,酒代表各种感情,这首诗是从什么开始的?

  明确:忧。忧人生之短。而且短得就像朝露。

  板书:光阴易逝

  师:诗人举起酒杯的时候,照理应该高兴,可诗人满腹忧愁,用什么来解忧呢?

  生:酒。

  师:对。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李白说过:“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忧人生短暂,酒并不能延长人生。那么感到人生短暂,只能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有一个问题是,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师:曹操看到人生短暂,曹操持何人生态度?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师: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

  项羽:刚愎自用 乌江自刎

  刘邦:虚心请教 成就天下

  师: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

  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是“贤才难得”。

  板书:贤才难得

  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

  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几句的含义,其实就是在翻译。

  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

  明确: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请大家自己概括一下。“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

  明确:“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

  师: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

  生:没有贤主。

  师:回答得很好!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师: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五班有同学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确: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明确: 志 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曹操志向远大,同时深知成就天下不能单凭匹夫之勇,必须依赖天下贤能,故而求贤若渴。其实三国时代,何止曹操一人重视人才,刘备发现诸葛亮这匹千里马,留下“三顾茅庐”的美谈。

  有人说三国之争实为人才之争,最后魏蜀吴之所以能三足鼎立,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各自拥有一大批才智过人的能臣与骁勇善战的武将。可以说人才得失,生死攸关。假如你有机会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你将如何对待人才?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才?

  你将如何对待人才?

  同学一:提供有利条件。 高薪,高职位

  同学二:好的工作环境。

  同学三:尊重。

  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才?

  同学一:复合型人才

  同学二:创新型人才

  提醒学生,自己首先应成为一名人才,从现在就要为将来打好基础。

  请大家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

  幻灯片:

  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

  曹操《短歌行》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篇三】故乡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

内容:景阳冈 课堂实录

主讲:张学伟

年级:五年级

时间:2015年4月

【导入】

第一次见面,我先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我给大家说一段快板儿,好吧

你是想让我用普通话说还是用山东话说

山东话!

大家都喜欢听怪的

如果我表演的好的话,请大家热烈鼓掌。(老师开始用方言读快板儿文字)

好玩吧别只顾好玩,快板儿说的是谁

武松

说的是什么事

武松打虎

(师板书“打虎”)同时问:打虎之前干什么

生“喝酒”师板书“喝酒”问:喝酒之后干什么

生:上山

师:对了,并板书“上山”

这篇课文先写了武松(喝酒)再写了武松(上山)再写了武松(打虎)

【课文讲解】

我们先来看“武松打虎”。景阳冈下的酒,力量很大,一般的人只能喝几碗(三碗)武松喝了几碗(18碗),不光喝了18碗酒,他一边喝酒还一边和店家说话。我们来看看他和店家说话的语言。

老师起头(读提示语),学生齐读对话内容。

这篇文章和我们平常学得文章还不太一样。它是一篇古代人写的白话小说。文白间杂。我先来考考你:什么叫“大虫” 生齐答“老虎”

什么叫“吃酒”——喝酒

什么叫“筛酒”——倒酒

好好好好,非常好!这一段是他们的对话,对不对一般在课堂上遇到对话的时候,老师让你们怎么读(举手点名回答)生1:点两个同学来读。师:对!分角色来读嘛。来,同桌之间,两个人分角色朗读,一个人读武松的话,一个人读店家的。老师有一个要求:武松特别像武松,店家的语气特别像店家。好不好

众生开始演绎,师巡视。

师选中一名同学上台,并请同学邀请一位搭档上台。老师对着全班同学强调要求:武松特别像武松,店家的语气特别像店家。如果他们表现的特别好,我们就为他们鼓掌,如果他们表现得还不够好,我们就帮助他们提出来,好不好。

(对着演员)分好角色。来,武松先来。听第一句:(生读)师请台下同学评价。

这样体现出武松很生气。——有点武松的气势,因为武松是英雄。但是,他还表现得不好。(对着表演者:)你看看(示意看屏幕提示语)声音高,并有拍桌子的动作。

(对另一表演者:)你应不应该也跟他喊话学生为听懂就开始读了。师:他的声音高,你的声音就要什么(也要高)你也要高你说……你俩吵架呀他的声音高,你的声音就应该低一点,你说……

对话进行中,老师评价:你是念字的,不是在说话。店家是怎么的说大家告诉他。——得意。你一点都不得意,你家的酒很厉害的。跟他说“我家的酒……”(师起头示范)

评价:还有吗……你就是不会笑……你这笑是“呵呵呵”武松的笑应该是“哈哈哈”再来!

(台下掌声)厉害吧,你们太厉害了,不同凡响,谢谢你们。

下面我们一起来一遍好吗你们所有的同学选一个角色,给我留一个角色,行吗

生齐曰“武松”

我以前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都喜欢选武松,后来有一次,我又在这里研究了一下这段对话,我发现,店家的话很多,武松的话很少。但是你们要像武松一样,看着我。我现在就是店家。来开始!

……你们就累我吧。……有意思吧,这才叫读书。读谁像谁。但是也不能光读。我问问你,从这一段对话中,从喝酒的过程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武松用一个词来概括。

霸气外露、豪迈、霸道(怎么霸道别人不给他喝酒,他硬要喝。)人家已经说了他几次三番跟别人要酒喝。咦,这里他一直跟别人要酒喝对不对,人家不给他,他还要喝,人家不给他,他还要喝,武松这个人怎么样——固执。师:固执、倔强。(板书)

这一段话,我们读出,武松是一个倔强的人,但是我们还知道,武松还有过人的什么(师板书“酒量”)喝了18碗酒,还要上山,店家告诉他山上有什么山上有老虎,他信不信后来武松上山之后,发现了一个官府的榜文。

生,朗读榜文。

另一生,解释榜文。

另一生,过岗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中午,结伴。

武松看到官府的榜文之后,武松知道了,“山上有虎,单身莫行”。这个时候,武松的心里开始有了想法。刚才他们在对话的时候,我们研究了他们的——语言,假如,武松心里有了想法之后,我们要研究他的什么——心理。来拿起笔来,我们研究456自然段。从…到…,一共三个自然段,请你拿起笔,自己快速看看,武松一共有几次心理想法,然后把它画出来。

(老师来回巡视,偶言指导——自言自语算不算心理活动明确“算”。标明序号。)

师:我来请一个同学来说说,是哪几处

生:全部四处,朗读明示。

师:(大屏幕)我们来一处一处地研究武松心里到底在想什么第1处,师念完原句,引导提问:这个时候,武松到底相不相信山上有虎(生:不想信)因为武松没有看到官府的榜文,对不对当他看到官府的榜文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大家一起读!第2处,生齐读。问生,武松怎么样(武松不甘心回去)(武松想回去,他有点害怕了)武松害怕什么(被店家耻笑)说明武松怎样他特别要什么(面子)在面子和姓名之间,武松选择了什么(面子)假如当时上山的不是武松,是老师我,你觉得我会采取什么办法(生发言)我也一样,一般人都会选择回去。我们再来看,武松后来又细想了一回,即第3处。你读出什么了武松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发言)武松打过老虎吗没有。(生:武松可能想上岗不会碰到老虎,没有老虎就可以过岗了)说明现在武松有一种什么心理(侥幸)最后一处,一起读。这是什么意思(生发言)武松他在给自己鼓劲,壮胆,给自己安慰。

通过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首次我们看到了一个不相信别人的武松,我们又读到了一个害怕的武松,一个爱面子的武松、一个有侥幸心理的武松,想碰运气的武松,一个安慰自己的武松。那么,我想问问你,在上山的过程中,武松一直有两个念头。第一个念头是(上山)第二个念头是(回去),这两个念头一直在打架。你读出了武松很:(纠结)

师:板书(纠结)但是,武松毕竟是武松啊,他有过人的(胆量),到底还是上山了。哎,我觉得这一段是全文写得最不好的。如果要我来写,我就像那个同学一样,武松一看到官府的榜文,上面有一个老虎,武松说,我要为民除害,我要把老虎打死。我这个多好。他这个回去又是害怕,又是侥幸,又是自我安慰,损害武松的光辉形象。

师:我们俩,谁写得好

生:我觉得他写得好,因为这样写符合实际。因为在实际中,人怎么可能赢过老虎呢。

师:也就是说,他写得真实,我写的不真实。对不对武松终于上山了,人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老虎终于还是找到他了。来,我们来看看武松和老虎的较量。我们先来各自练练,一会找同学来读。

你们推荐一个同学来读,这个同学一读,我们就像看电影一样,看见武松和老虎较量的紧张场面。

(被推荐起的同学读文段)师评价,你对未来有规划吗将来做个主持人或播音员,一定是一等一的,太厉害了。他读的好不好不过跟我比,还差一点点。我觉得还不够紧张。我们先研究研究,待会一起读。

我先问问:在这场战斗中,谁先进攻,谁在防守(大虫进攻,武松防守。)我们看大虫一共有几个动作。

第一个动作(扑)第二个动作(掀)第三个动作(剪)

武松也有三个动作:闪闪闪。

我知道了,大虫扑掀剪,武松闪闪闪。哎 ,我把这个换换,武松不是闪闪闪,而是武松躲躲躲。行不行

生1:闪有种闪电的感觉,躲像躲猫猫。

生2:我觉得闪体现了武松的厉害,躲有害怕的感觉。闪是飞快的,没有要躲的意思。

师:他没有要跑的意思。日本人来了,村里的老百姓赶紧躲起来。暂时不出来。武松看见老虎来了,也赶紧躲起来。(生哄笑)“闪”和“躲”哪个好生齐曰“闪”。师肯定:闪。

一名同学到台前——老虎,表演“掀”,生齐读,生表演,师指导。

假如腰胯撞到武松的话,他就怎么样了(挂了)最难的不是这个,是“剪”。生在老师指导下表演。这个东西假如碰到武松的话……所以,这一段在读的时候,要读出紧张的气氛,还要怎样

生1:重点读动作。师:就是读的速度一定要(快)比如(师慢读)我们来比较一下。

(原武松扮演者读)他读的很好,但是跟老师比还是(差一点)我来读这一句。你要是老读标点符号就完了。(师慢读:说时迟,那时快,大虫非吃了你不可)师快读示范。来大家一起来,你们读武松的,我读大虫的。

……(师生配合共读文段)

必须要闪快点对不对武松好不容易躲过了它的三招,终于可以动手了。(文段)“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只拿着一半在手里”哨棒折了,下面武松要赤手空拳的面对老虎了,最危险的时刻来了。这一段老师来读,同学们来研究一下武松是怎么把老虎干掉的。

……(师读文段,动词学生补充)

武松一共用了5招,第一招叫(跳)第二招(揪)第三招(按)第四招(踢)第五招(打),(老师强调五招,PPT红色字体显示)一“跳”二“揪”三“按”四“踢”五“打”厉害吧,那我问一个问题,五个动作中,其中有一个动作是最关键的,这个动作是武松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转折点,你看看是哪个动作。来思考,有一个动作最重要。

(生发言,师寻找理想答案)我觉得是“按”,因为他只有按下去,才可以踢打。师引导:因为他按住老虎头之后,控制住了老虎,这时,老虎还可以“掀”吗还可以“剪”吗所有的进攻的动作都失效了。武松一直往下按,老虎一直往上抬。我来问问,假如这个时候按住老虎的不是武松,而是张老师,你觉得结果如何

(生发言)估计张老师要是骑到老虎头上,老虎一抬头,张老师就到树上去了。武松的力气大不大(大)这一段中,你又读出了武松的什么

生:力大无穷,勇敢,勇猛,坚强,敏捷

师:有人说武松在打虎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优秀,表现得非常冷静,你觉得对不对

(众生发言)武松根本不是冷静,整个就是乱打。其实写出了武松的慌乱。但是武松就是武松,他有过人的(力量)。

总结

我们分了三部分来学,第一部分喝酒的时候,我们研究了武松的语言,我们读出了他的“倔强”“酒量”第二部分我们研究心理活动,我们读出了武松的“纠结”“胆量”;第三部分打虎,我们研究武松的动作,我们读出了“慌乱”“力量”。

现在我请同学们来看这一排文字,“倔强”“纠结”“慌乱”,这三种情绪,都是谁都会有的(人)——是的,一般人都会有的。武松的“酒量”“胆量”“力量”是一般人有的吗(师板书:上“人”,下“神”)

清朝有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叫金圣叹。他在读《水浒传》的时候,就评价说:武松是人也是神。他有人的(倔强)神的(酒量);人的(纠结)神的(胆量);人的(慌乱)神的(力量)这就是《水浒传》中最光彩照人的英雄。这篇课文还有一条,我建议心脏不好的人不要看,看得人太揪心了,武松当时喝了18碗酒要上山,我们替他担心不担心(担心)我们的心就提到嗓子眼了,这时有人劝他不要上山,我们以为他会留下来,我们就放心了,哪知道他非要上山,我们又把心揪起来,看到官府的榜文,以为他要回去,我们放心了。他非要上去,我们又揪起来,躲过老虎的扑掀剪,好不容易躲过老虎拿着棒子要上去打了,我们放心了。哪知道棒子折了,我们的心又揪起来,直到把老虎打死了。我们的心一提一放,一提一放,真是“武松打虎真过瘾,我们读书——真揪心!”

武松还有别的故事,武松有一个哥哥,个子很矮,你知道吧(武大郎)他有一个老婆很漂亮,你知道吧(潘金莲)后来他老婆与别人勾结,把他给害死了,武松把潘金莲和西门庆杀掉了。还有一个家伙坏蛋,叫蒋门神,抢人家酒店,武松也把他给杀死了。还有一个陷害他的张都监,一群坏人,武松也把他们杀了。我现在在问最后一个问题:《水浒传》里的武松是打了一只老虎吗

(生)不是,他打了很多老虎。

(师)不是只有一只老虎吗

(生)还有很多坏人,也是老虎

(师)哦,还有很多坏人比老虎还坏,对,除了山上的猛虎,还有人间的饿虎。武松的一生就是打虎的一生。下去你们读一读《水浒传》中有一个人很厉害,他使一把大板斧,是谁还有一个人力气很大,拔树的是谁回家读读这些故事,好吗

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故乡 教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