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讲话稿 > 正文

【教育讲话】省教育厅副厅长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现场研讨会上讲话(完整文档)

时间:2023-05-08 16:00:10 来源:网友投稿

省教育厅副厅长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现场研讨会上的讲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为期一天半的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现场研讨会即将结束。这次大会是在全省84%的县市区进入课改实验,其它县市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讲话】省教育厅副厅长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现场研讨会上讲话(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教育讲话】省教育厅副厅长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现场研讨会上讲话(完整文档)



省教育厅副厅长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现场研讨会上的讲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为期一天半的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现场研讨会即将结束。这次大会是在全省84%的县  市区进入课改实验,其它县市区也将于明、后年进入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  得到了娄底市、娄星区的领导和教育同仁的大力支持。会议看了现场、交流了经验、展开了  讨论,它注重实际,讲究实效。会议不仅总结了课程改革一年来的成功经验,更实事求是地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交流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对策。会议的前一天,全国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刚刚开过,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部署。下面我就贯彻会议精神,推进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讲几个问题。 

一、我省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回顾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新世纪的第一年,长沙市开福区进入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行列,拉  开了我省课程改革的序幕。2002年秋,我省建立了首批16个省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一年级  学生和七年级学生达同年级学生总数的15%左右。今年我省又有86个县市区加入。至此全省  参加课改实验的县市区达到103个,参加实验的学生占同年级学生数的90%以上。我们欣喜  地看到,新课程的实验工作进展顺利、健康。 

1、认真准备,精心组织 

一是加强领导。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新课程实验当作巩固“普九”成果和实施素质教育的  关键来抓,省政府主管领导唐之享、许云昭同志多次听取课改实验工作的汇报,并率领教育  厅的同志深入实验学校调研,还撰写专题文章。各实验区主管书记和县(市、区)长都直接参  与实验的组织实施,以使课改实验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是加强宣传。为营造氛围,从省到市到县,层层召开了隆重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并  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组织了宣传报道。为使学校教师理解课改理念、目标、要求  ,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0问》,创办了《课程改革实验通讯》,免费  发放实验区各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并在《湖南教育》、《当代教育论坛》和  《湖南教育电视台》开设了课改专栏,全面宣传实验区的课改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把新课程实验当作中心工作来抓。整合力量,集中精力抓课改已成气候  。省教育厅、各市州、各实验区层层成立了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在各实验区  ,领导小组由分管教育的四大家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并有各有关部办委局负责人参加。 

三是制定政策。各级课改实验领导小组都结合各自的  实际,制定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总体方案,并根据课改实验进程和需要,出台了一系列  文件。如省教育厅就下发了《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实施方案》、《湖南省义务教育  课程(实验)计划》、《湖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关于积极做好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等。通  过制度管理,督促各课改实验区扎实工作。 

四是周密安排。根据课改实验要求,教育各职能单位依据自己的职责,都制订了详细的实施  计划,确定各自工作的重点。各实验区根据实验工作的实际进展,还编制了课改实验各阶段  的工作要点,印发(网发)到城乡所有的中小学校,以使辖区内中小学明确实验任务,落实实  验计划,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效管理的实验计划执行系统。 

为了保证课改实验有效推进,各实验区采取了过程跟踪、阶段评价、综合检测的方式,对实  验校、实验教师进行检查评估,以便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如澧县教育局将课改实验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进行考核,建立了教育局机关干部课改实  验“听课日制度”,每周安排一天时间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学校全面听课,广泛了解课改情  况,解答课改中的疑难。 

五是规范教材选用。我们制订了《湖南省  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选用管理办法》,并于20022003年分别组织了教材展示会,各实验区  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也是积极按照有关程序和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选用适应本实验  区的教材。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组织骨干培训。按照省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计划,20026月,由教师工作处牵头,对  我省各市州、实验县市区教育局长、基教科()长、师范科()长和教科所所长近200人进行了“通识”培训,使教育管理者理解新课程理念;为了建设好培训队伍,我们组织了300  多名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参加了国家级培训;2002年暑假,由基教处牵头,协调出版部门,根  据各实验县市区选择教材的情况,对4224名学科骨干教师分18班进行了教材培训。 

为保证培训质量,省教育厅聘请50多位国家课改专家来湘授课,与教师们平等对话,引导  教师在参与、合作、分享体验中,获得新知识,形成新理念。为保证培训经费,我们与有关  出版社多次协调,多方筹措,共争取200万元培训经费,其中120万元用于省级培训,80万  元补贴实验区二级培训。我们还将省级培训中专家讲座编辑、刻录成光盘,免费赠送各实  验县市区。 

二是落实“全员培训”。在省级培训的基础上,各实验区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参加实验的教师,利用暑假、寒假进行了“全员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学习研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在培训人员上  ,不仅有承担课改实验任务的教师,还包括教育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学校校长、教导主任  和其它管理人员,许多实验区为了将课改精神渗透到其它年级,使更多的教师接受新课程,  非实验教师也参加了学习和考核;在培训管理上,建立教师培训档案,严格考勤制度,举行  结业考试,将新课程的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训中,各实验区创造了一些有效的方式。如汨罗市实施课堂研讨式培训,他们将培训地  点设在课堂,培训者先上示范课,再结合课例讲理论,使新课程理念直接展现在老师们面前  。岳麓区采用“参与式”培训,将大课堂变成研究小组,引导教师在活动中交流,在交流中  反思,力求通过理论追问和思维交锋,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 

三是推进“全程培训”。各实验区本着“边试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立足  学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将师资培训贯穿于课改实验的全过程。 

组织课前讨论。各实验区中小学校均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规模较大的学校以学科教研组  或年级备课组为单位,集体讨论备课。在农村学校则由地理相对集中的几所学校联合成“片组”,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集中集体智慧,博采  众人之长,攻破教学难关,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集中课内观摩。在学校,提倡实验年级各学科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先上试验课,同科实验教  师观摩讨论,鼓励实验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要求各校的骨干实验教师每月都推出一堂  全校性的观摩课或示范课。各实验区还组织不同形式的课改开放日活动。如娄星区在2002年  11月份组织了66堂公开课,向全区各乡镇学区的实验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历时20天,参加听  课教师达3500人。每上一堂课都有专家点评,并安排了教师自由讨论的时间,加强教师之间  的交流与切磋。 

倡导课后反思。要求教师既执教,又“执笔”,做新课程的有心人,注意收集实验资料,整理实验心得,写好课后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及其效应,认真分析教学实施中的  得失,并拟好相应对策进一步改进教学。各实验区都定期出版实验刊物,不断推介教师参与  课改实验的论文、优秀个案。许多中小学也创办了自己的课改实验通讯。长沙市开福区教育  局将老师们反思成果,整理成册,编辑出版了10本研究报告。 

3、专家指导,提升课改实验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参与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与建设。各级教研部门紧  紧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健全组织,充分发挥其科研、指导、服务职能。为保证教研员切  实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帮助和服务,省教科院制定了教研员联系实验区的制度。教研员定期下  到实验区,研究课改实验中的问题也成了自觉行为。 

各实验区都成立了课改专家指导小组,充分发挥专家对课改的指导作用。 

一是组织了课改调研工作。为了掌握课改实验实施的情况,推动工作,2002年,省教育厅组  织了以省教科院专家为主体的调研组,两次赴课改实验区进行调研。针对调研情况,教育厅  制定了《湖南省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思路》,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实验工作的通知》。 

二是确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课改研究课题。我们根据课改实验的需要,确定了“湖南省地方课  程开发研究”、“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的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过程的优化研究  ”三个课题,并组织专家与10多所学校联合攻关。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成了我省课改实验政  策的重要依据。 

针对课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教材问题、评价的操作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大  班额下学生活动的组织等问题,各实验区确立以课题带动课改的思路,整合教育资源,发挥  教研和骨干教师的群体力量,共同研究,协同攻关,带动实验工作向前滚动发展。 

三是探索了校本教研制度。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中,各实验区探索出了一种整合资源  ,沟通城乡,立足于提高农村学校教研水平的“片组”教研模式。如株洲市芦淞区针对农村  学校教研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将全区近三十所中小学按照地域相邻原则,组合成六个“校  际联合教研组”(简称“片组”),开展以“片组”为基地有区教研员参加的每周一日的“新  课程教研日”活动。 

四是建立了课改激励机制。长沙市教育局根据课改实验实际,正着手调整教师工作量;株  洲市芦淞区给实验教师每月发20元实验补贴;澧县教育局开展了课改优秀实验教师评选活动  ,颁发《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优秀教师荣誉册》。省里也正在研究制订鼓励参与课程改革  的表彰奖励政策,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持续推  进的动力。 

二、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启示 

进入课改实验以来,我们感受到由于省市两级和各实验区领导的重视和广大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师、教研人员的积极努力,实验区的教学生活已开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验工作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课程改革《  纲要》和相关的课程标准提出的课改理念开始被我们的校长、教师所接受,并被尝试着融入  教学实际中。家长也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改精神,积极拥护课改。 

二是实验教师的改革热情高涨。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为  开始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老师们面对新课程,普遍感到  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为使实验工作更加有效,教师们集思广益,开动脑筋,进行了许  多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比如“交叉备课”就是一种好方法。此外,教师们还动手自制教具,  集体备课,并与家长共同交流,探讨教学方法,研究热情高涨。 

三是教与学开始出现喜人的变化。课堂开始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新课程也  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  的距离。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一些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  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  学习积极性,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在与学生的座谈中,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  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比  以前和蔼可亲了;学习内容也宽泛多了,经常能够接触社会,从生活中学习、思考;作业形  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画图画、讲故事、查资料,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明显增多  。家长们也普遍反映,学生比以前显得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比以前更有兴趣和  积极性了。 

四是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开始形成。在教育系统内部,由于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  视,一些实验区的教育行政领导下课堂听课,带领教研员进行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使教育系  统内部出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坚实的支撑力量。在教育系统外,通过媒体和各类社会机构的  努力,社会各界都已开始关注课程改革,这些宣传和努力,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新课程  的理解、参与和支持。他们开始主动积极地为课程改革提供咨询意见和资源支持。一种参与  、支持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回顾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践,我们有几点基本的体会。一是观念的转变是先导。观念转变  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更是搞好课改实验工作的前提和先导。二是领导的重视是保  证。课改实验需要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特别是县级政府的领导,应该把课改作  为当前基础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  抓。同时,在经费投入、教师工作量计算、学校资源配备、班额控制等配套措施上给予政策  保障。三是教研是课改的动力。课程改革要靠各级教研部门,要靠我们广泛动员实验区内外  的学术力量,建立课程改革的学术支持机制。各方教科研人员都与一线教师形成了一种平等  共建的关系,共同切磋,共同进步,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每一所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研  究水平。四是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又是实施者。因为整个实  验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  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应怎么改,要靠广大教师的努力,也需要我们认真、扎实地开  展培训,既搞通识培训,又搞学科培训;既搞课标培训,又搞教材培训。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是一个艰巨探索的过程。我省课改实验启动的时间虽  然只一年,但课改实验工作进展迅速,开局良好。在实践中,我们也感到有不少的困难。  一是课程改革投入不足。尽管各实验区就资金问题想了很多的办法,但课改资金仍是杯水车  薪。二是师资不适应。体现在教师的观念、知识、技能普遍地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差距;学科教师不配套,新兴学科和音、体、美、劳技等学科教师短缺,实验教师后续培训任务十分艰巨。三是相关的改革不配套。在课程改革中,如何改革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以适应新课程,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新课程服务等相关工作都没有及时跟上来。四是课程改革的进展不平衡。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特别是城镇与农村学校之间,课程改革工作的不平衡严重存在,有些方面差距还比较大。 

上述薄弱环节,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加强,促进课程改革工作  的顺利进行。 

三、扎实工作,推动课改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我厅在5月初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  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省课改办下发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新教材培训有关事宜的通知》。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就推进全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提几点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课改实验,首先必须使全体参与者(  包括全体教育工作者、政府、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人士)充分认识到课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  意义。为此,在这次会议后,请大家向政府和局党委作好汇报,首先从领导层面统一思想,  并层层召开动员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  差异将会更大,已经存在进展不平衡的矛盾会更为突出。对困难和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从  而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推进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要不断的深化认识,总结提  高,既要积极进取、勇敢探索,又要实事求是,务实求真;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 

既要坚持实践,又要逐步完善。 

二是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方案。组织方案是行动的保证,为使课改实验工作协调稳  步推进,要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同时要以有关专家为主成立专家指导组,并明确规定各  自工作职责与任务。特别是要成立课改办公室,落实课改工作的组织、协调、总结、汇报等  日常工作。各学校也应落实组织人员保障,将课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形成实验工作层层落实的良好态势。 

三是要增加投入,为课程改革创造条件。通过多渠道筹措课改经费,确保课改实验顺利进行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保证课程改革实验对课程资源的需求。 

四是要组织好教师培训。课改实验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必须有全体教师的参与,必须让所有  教师认识水平都达到相应的高度,并且提高操作水平。 

2、深化教研和评价改革,适应课改需要 

一是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教研部门要理清工作思路,调整教研策略,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  挥教研部门对课程改革的研究、指导、服务的作用。有的先期实验区的教研部门以“五抓一落实一提高”的教研工作思路并进行实践,即“抓课标解读和教材宣讲,抓示范课引路,抓片网教研,抓到校听课,抓评价改革;落实课改计划的实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  高”。教研室工作职能和思路的及时调整到位,为帮助广大教师将理念转化为行为,将理论  落实到实践中起到了搭桥、铺路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研员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二是积极指导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发挥学校组织教研的前沿阵地作用。在一些实验区,  以样本校为基地,建立区内中心备课组,开展协作教研,并开展“互促校、联谊校”活动,  缩小了校际师资和教研水平差距。 

三是重新建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机制的创新。目前,首批省级实验区均已启动了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对我们今年新进实验区来说,在学生评价方面,在学习国家和省实验区研究成  果的基础上,要借鉴课堂评价和学生评价的一些做法,结合等级评价工作,特别是发展性评  价、单项测验等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方式,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在教师评价方面,要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为突破口,从教学组织、教学工作、教研工作等方面来确定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努力探索教师自评,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共同参  与的评价方法。 

3、注重课程资源整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一是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贯彻落实,保证三级课程的顺利实施;二是有利于在教学实践中发展三级课程,创建特色课程,逐步完善课程  体系;三是有利于改革传统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切实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四是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及时根据经济、政治、科技等的新发展和课程研究的新成果,调整、丰富和发展课程。因此,至关重要的是要做到: 

一是确立“教师是课程建设者”的观念。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建设者。因  为有了教师的参与,所建立的课程才具有适应性,也才会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早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是自设课程、自编教材进行教学。其后的不少教育家也都如此。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作为课程建设者的作用尤为重要。 

二是要提高教师的课程素质。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师整合课程与创建特色课程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课程的素质。这里指的课程素质主要涵盖三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课程意识。教师不仅要有教学意识,也要有课程意识,积极主动地驾课程。第二方面是课程知识。教师要掌握有关的课程政策和课程实施与开发的知识。第三方面是课程能力。教师要能结合具体课程环境和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具备对已有课程进行改造  、开发和发展的能力。 

三是建立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机制。要确保课程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必须建立教师  参与课程建设的相应机制。这种机制应包括:一方面是在三级课程的建设中,不仅要邀请一些优秀教师参与,也要吸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尤其是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第二方面是要倡导课程的多元化和特色化,给予教师创造空间,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第三方面是给予教师课程建设必要的政策、资金和资源的支持,为他们创造性地实施三级课程内容,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资源。 

四是争取课程整合的环境支持。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本人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还需要家长、社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需要现实物质条件、资源网络环境的支持,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共享。只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教师就能在课程实施中完成教学目标。 

五是开创课程实施中的整合策略。课程实验必然要面对复杂的现实,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课程实验的物质条件、学生个性化的要求等。为此,教师要开创课程实施中的多种整合策略,充分考虑方方面面的要求,消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寻找新的生长点,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在教学实践中付诸行动,以完成各种课程的教学培养任务。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程改革的水平和效益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将有力地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提高其水平和效益。首先,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要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培训,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每一所学校,让每个教师都受益。其次就是要在课改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创新,现代教育技术是  教育创新的强大推动力。要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利契机,用现代教育技术总结并改造  传统教育,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实现教育信息化。在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教研人员要努力探索,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在教研教改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上取得新突破.三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教研教改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教研教改和现  代教育技术工作都要紧紧服从这一中心,服务这一中心。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教研教改  实验学校等  各类实验学校都应该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基地,要以课程改革的实际为研究中心,用实验研究推进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中提高研究和实验的水平。 

推荐访问:教育厅 讲话 会上 【教育讲话】省教育厅副厅长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现场研讨会上讲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