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策划方案 > 正文

液化土层处理方案【5篇】

时间:2022-05-18 18: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土层是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一层土壤。每一个土层,与其上下的土层,在颜色、结构、质地、结持力、有机体的类型和数量以及酸碱度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反映出各土层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但在同一个土壤剖面中,各土层在发生上都是相互紧密联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液化土层处理方案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液化土层处理方案5篇

【篇一】液化土层处理方案

野外土层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 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

【篇二】液化土层处理方案

岩土室外编录一般描述

一、土类

填筑土:灰褐色、灰色,局部灰黄色,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夹少量碎石(粒径大小约2-5厘米),结构松散-稍密,填土时间超过10年

砂性素填土:灰黄色,松散,湿-饱和,粉细砂为主,局部为中砂,约3年前填成

碎石素填土:灰色、浅灰色,松散,成分为中风化花岗岩碎石,大小约5-15厘米,约2年前填成

粘性素填土:灰黄色,松散,湿-很湿,夹少量强-中风化砂岩碎石,大小约2-8厘米,约2个月前填成

杂填土:灰色为主,局部为灰黄色,松散,湿,由煤渣、砼碎块、碎石、砂灰等建筑垃圾填成,粗颗粒大小一般2-5厘米,最大约10厘米

耕植土:灰黄色,为粘性土,可塑,局部软塑,含少量植物根茎

淤泥质土:深灰色,流塑,含有少量腐殖质和较多粉砂,具臭味,局部夹松散粉土薄层

淤泥:深灰色,流塑,含有少量腐殖质和粉砂,局部为淤泥质土或夹松散粉砂薄层

粉砂:灰色,松散,饱和,石英质,含少量淤泥,粒度不均匀,局部为中砂

粉砂:灰黄色、浅黄色,局部棕黄色或浅棕红色,松散-稍密,饱和,石英质,粒度不均匀,局部为细砂

棕黄色、浅灰色,局部灰白色,稍密-中密,饱和,石英质,含较多粘粉粒,粒度不均匀,局部为粉砂

淤泥质粘土:灰黑色,很湿,软塑,由粘、粉粒组成,含少量有机质及腐植物,具腥臭味,具光泽,韧性低,摇震反应迅速。

粘土:灰黄、褐黄色,稍湿,可塑,成分以粘、粉粒为主,粘性较强,土质不均匀,下部稍软,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

粉质粘土:浅灰色、灰黄色,稍湿,可-硬塑,含少量砂砾,干密度及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

粉质粘土:灰黄色,湿,软塑,含少量粉砂,土质不均匀,局部为粘土

粉质粘土:浅灰色、灰黄色为主,局棕红色、灰白色,稍湿-湿,可塑,含少量粉砂,土质不均匀,局部为粉土或粘土

灰色,稍密,饱和,石英质,含较多粉粘粒

粉土:灰黄色,局部夹棕红色,稍密,湿,土质不均匀,局部为粉砂

细砂:灰色,浅黄色,中密,饱和,石英质,含较多粘粉粒,局部为中砂,10.2-11.0米含有铁质胶结物,大小2-5厘米,强度相当于碎块状强风化岩

中粗砂:灰色、灰黄色,密实,饱和,石英质,粒度不均匀,局部为圆砾

贝壳:乳白色,灰色,松散,大小以2-8毫米为主,最大约50毫米,含有较多淤泥和粉细砂,土质不均匀,局部为中砂

淤泥质土:深灰色,流塑,含少量腐殖质,夹薄层状(1-2毫米)粉砂5-15%,局部为粉质粘土或粉土

粗砂:灰黄色,中密-密实,饱和,石英质,粒度不均匀,局部为砾砂

圆砾:灰色、灰黄色,中密-密实,颗粒成分为石英岩、花岗岩,次圆状为主,粒径以2-8毫米为主,最大粒径约50毫米,夹有较多中粗砂,粒度不均匀,局部为砾砂,40.8-41.3米重型动探测试实测击数分别为41、49、53、58、63击,校正击数分别为13、16、17、19、20击。

卵石:灰色,灰白色,呈中密-密实状态,饱和,母岩成分以石英岩为主,砾石呈圆状、次圆状,砾石含量约55%,充填砂质成分约15%,粘粒含量约8%

残积粉土:红褐色,中密,湿,砂岩、含砾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土芯受水易软化

花岗岩、花岗片麻岩残积土:砂质粘性土,灰绿色、灰白色、黄褐色,花岗片麻岩风化残积而成,细粒土状态为可塑,局部软塑,土芯受水易软化、崩解

崩解

砂砾岩残积粉土:灰褐色、浅灰色,密实,稍湿-湿,由砂砾岩风化残积而成,土芯手捏易碎,受水易软化

泥质粉砂岩残积粉质粘土:紫红色,灰色、灰黄色,可塑,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土芯受水易软化

二、岩类

泥质粉砂岩(砂岩、泥岩):浅灰色,局部灰褐色,全风化状态,裂隙极发育,散体状结构,岩芯土柱状,手捏易碎,受水易软化

泥质粉砂岩:浅灰色、紫红色,强风化状态,裂隙发育,散体状结构,岩芯呈碎块状、块状,敲击声哑,手折可断,局部夹少量中风化岩块

泥质粉砂岩(砂岩)、泥岩:灰褐色、灰黑色,强风化状态,裂隙发育,散体状结构,20.0米以上岩芯硬土状,手捏可碎,受水易软化,局部夹少量碎岩块,以下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块状,敲击声哑,手扳可断,局部夹中风化岩块

砂砾岩:灰褐色、灰色,强风化状态,裂隙发育,散体状结构,22.0米以上岩芯硬土状,手捏可碎,受水易软化,局部夹少量碎岩块,以下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块状,敲击声哑,手扳可断,局部夹中风化岩块

灰白色、灰绿色、青灰色,强风化状态,裂隙极发育,散体状结构,岩芯呈土柱状,手捏易碎,受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夹少量碎岩块,以下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块状,敲击声哑,手扳可断,局部夹中风化岩块

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紫红色、黄褐色、青灰色,强风化状态,裂隙发育,散体状结构,20.0米以上岩芯硬土状,手捏可碎,受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夹少量碎岩块,以下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块状,敲击声哑,手扳可断,局部夹中风化岩块

泥质粉砂岩(砂岩):紫红色,中风化状态,裂隙发育,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块状、短柱状,敲击声响

泥岩:灰色、灰黑色,中风化状态,裂隙发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块状、短柱状,敲击声响

泥质粉砂岩(砂岩):浅灰色、紫红色,微风化状态,裂隙稍发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岩面新鲜,岩芯长柱状,敲击声稍脆

砾岩:灰褐色、浅灰色,局部黄褐色,中风化状态,裂隙发育,砾质结构,层状构造,钙质胶结,砾的成分为砂岩,磨圆度差,多呈棱角形,大小一般1-2厘米,最大约4厘米,岩芯块状、短柱状,敲击声稍脆。

中风化砾岩:灰白色,中风化状态,砾质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块状为主,局部短柱状,敲击声脆,砾的成分为石英砂岩、花岗岩,次圆状,大小约2-5厘米,硅质胶结,局部发育较多大小1-3厘米石英晶洞。

砾岩:灰褐色、浅灰色,微风化状态,裂隙稍发育,砾质结构,层状构造,钙质胶结,砾的成分为砂岩,磨圆度差,多呈棱角形,大小一般1-2厘米,最大约4厘米,岩面新鲜,致密坚硬,岩芯长柱状为主,局部柱状或块状,敲击声脆。

花岗岩:青灰色、黄褐色,中风化状态,裂隙发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芯柱状、短柱为主,局部夹块状,敲击声响

花岗片麻岩:青灰色、黄褐色,中风化状态,裂隙发育,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芯柱状、短柱为主,局部夹块状,敲击声响

中风化含砾砂岩:红褐色、灰色,中风化状态,裂隙稍发育,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含砾20~30%,泥质胶结,砾的成分为石英岩、花岗岩,次圆状,大小一般5~15毫米,最大约50毫米,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局部夹块状,敲击声稍脆

花岗片麻岩:青灰色,微风化状态,裂隙稍发育,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芯长柱状为主,局部夹块状,岩面新鲜,致密坚硬,敲击声脆

花岗岩:青灰色,微风化状态,裂隙稍发育,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芯长柱状为主,局部夹块状,岩面新鲜,致密坚硬,敲击声脆

粗面岩:青灰色,棕红色,局部浅黄色,中风化状态,裂隙发育,粗面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块状、短柱状,敲击声脆。

灰岩:青灰色,微风化状态,裂隙稍发育,泥灰质隐晶结构,块状构造,岩芯长柱状为主,局部夹块状,敲击声清脆

灰岩:青灰色,中风化状态,裂隙较发育,泥灰质隐晶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块状为主,局部短柱状,敲击声清脆

岩土状态划分依据:

小于10%为少量,10~25%为较多,30~40%为大量

岩芯长度L:L≤1厘米薄饼状,1厘米

【篇三】液化土层处理方案

土层描述

①杂填土(Q4ml):褐灰、灰黄等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黏性土及碎块石等组成,不均匀含有5-20%的碎块石(块径多为2-10cm),均匀性差,堆积年限约1年。

、坡积粉质粘土(Qdl):褐黄、灰黄色,可塑~硬塑,稍湿。主要由粘、粉粒组成,局部含少量的碎石,粒径在2-4cm左右,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坡积成因。

②粉质黏土(Q4dl+pl):灰黄、浅灰、褐红色,可塑状态,稍湿-湿。主要由黏粉粒组成,切面较光滑,含砂约5-15%,干强度、韧性较高,无摇震反应。

③ 卵石(Q4al+pl):灰黄色,中密~密实,饱和,卵石含量约48~65%,粒径以20-120mm为主,少量达200mm以上的漂石,砾石含量15%,以亚圆状为主,成份以凝灰熔岩、花岗岩为主,上部以中粗砂充填,下部以粘性土充填,级配一般。

④凝灰熔岩残积黏性土(Qel):灰黄色,可塑-硬塑状态,稍湿-湿。主要由黏粉粒及石英砂组成,含砂20-40%(多为粉细砂,砾砂含量约0-2%),干强度、韧性较低,无摇震反应,岩芯易散成砂土状,泡水易软化崩解,由凝灰熔岩风化残积而成。

⑤全风化凝灰熔岩(J3n):灰黄色,凝灰结构,散体状构造,标贯试验实测击数30≤N<50击,原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等,风化剧烈,原岩结构已基本破坏,长石已全部风化成高岭土,岩芯呈砂土状,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⑥砂土状强风化凝灰熔岩(J3n):灰黄色,凝灰结构,散体状构造,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50击,岩芯合金钻进较容易,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等,风化强烈,原岩结构已基本破坏,长石已基本风化成高岭土,岩芯呈砂土-碎屑状,手捏易散,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⑦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J3n):灰黄色,凝灰结构,碎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岩芯多呈碎块状,局部表层呈碎屑状,岩芯锤击易碎,岩石风化强烈,裂隙发育,岩体极破碎~破碎,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⑧中风化凝灰熔岩(J3n):青灰、灰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等,稍有风化,岩石较新鲜,捶击声脆,不易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碎块-短柱状,TCR为75~93%,RQD为25~55,岩石属较硬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⑨、全风化花岗岩(γ53b):灰黄、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散体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长石已完全风化成高岭土,岩芯呈砂土状,属极软岩,极破碎,岩石质量等级为Ⅴ级。

⑩、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γ53b):灰黄色,中粗粒花岗结构,散体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原岩风化强烈,结构已破坏,岩芯多呈砂土状,局部少量碎屑状,水稳定性差,泡水易软化崩解。

(11)、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γ53b):褐黄、灰黄色等,中粗粒花岗结构,碎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原岩风化强烈,结构部分已破坏,岩芯面层多呈碎屑状,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钻进过程中有拨钻声。

(12)、中风化花岗岩(γ53b):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岩石较新鲜,锤击声较脆,不易击散,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有铁质浸染、风化明显,岩芯多呈短柱状,RQD≈45~60,属较硬岩,岩体较破碎,岩石质量等级为Ⅳ级。

(13)、残积粘性土(Q el):黄色,灰黄色,湿,可塑-硬塑,主要成分为长石风化的粘性土及少量石英砂,石英砂含量17.6-33.2%,微具原岩残余结构,系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光泽反应为稍光泽。

【篇四】液化土层处理方案

第四纪沉积物成因代号

1. ml--人工填土
2. pd--植物层
3. al--冲击层
4. pl--洪积层
5. dl--坡积层
6. el--残积层
7. eol--风积层
8. l--湖积层
9. h--沼泽沉积层
10. m--海相沉积层
11.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12. gl--冰积层
13. fgl--冰水沉积层
14. b--火山堆积层
15. col--崩积层
16. del--滑坡堆积层
17. set--泥石流堆积层
18. o--生物堆积
19. ch--化学堆积物
20. pr--成因不明沉积

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第四纪符号Q,并以上标符号的形式显示,表示完整的地层符号。

      由原岩风化产物经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而成的沉积物,至今其沉积历史不长,所以只能形成未经胶结硬化的沉积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四纪沉积物”或“土”。不同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各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特征,以下分别介绍其中主要的几种成因类型:残积物、坡积物和洪积物。
    残积物(Q el)(Qel为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符号)
      残积物是由岩石风化后,未经搬运而残留于原地的土,而另一部分则被风和降水所带走。它处于岩石风化壳的上部,是风化壳中的剧风化带,向下则逐渐变为半风化的岩石。它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在宽广的分水岭上,由雨水产生地表径流速度小,风化产物易于保留的地方,残积物就比较厚。在平缓的山坡上也常有残积物覆盖。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原岩,将产生不同矿物成份、不同物理力学性质的残积土。
      由于风化剥蚀产物是未经搬运的,颗粒不可能被磨圆或分选,没有层理构造。
      残积物与基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通常经过一个基岩风化层(带)而直接过渡到新鲜岩石。残积物有时与强风化层很难区分。一般说来,残积物是由于雨雪水流将细颗粒带走后残留的较粗颗粒的堆积物。风化层则虽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但它是未被剥蚀搬运的基岩风化产物。残积物中残留碎屑的矿物成分很大程度上与下卧基岩相一致,这是鉴定残积物的主要根据。例如砂岩风化剥蚀后生成的残积物多为砂岩碎块。根据这个道理可按地面残积物的成分推测下卧基岩的种类。反之,也可按基岩分布的规律推测其风化产物的特征。山区的残积物因原始地形变化很大且岩层风化程度不一,所以其厚度在小范围内变化极大。由于残积物没有层理构造,均质性很差,因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很不一致,同时多为棱角状的粗颗粒土,其孔隙度较大,作为建筑物地基容易引起不均匀沉降。
      不同岩类具有不同的风化特征,如块状构造的花岗岩,多以沿节理裂隙风化,风化厚度大,且以球状风化为主。当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风化,使其结构、矿物成分、物理、力学、化学性质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则称为风化岩。岩石已达到完全风化而未经搬运的碎屑物称为残积土。我国南方花岗岩分布较广,如深圳地区约占60%的面积,花岗岩残积土的厚度在15—40m之间,是该区城市建筑物基础的主要持力层。
      花岗岩残积土是在化学风化作用下淋滤形成的产物,其矿物成分与原岩虽有本质的改变,但多保留在原位并具有它的原始形状,其中不易风化的石英颗粒更是如此。所以花岗岩残积土一般仍保持其原岩粒状结构,具有相当高的结构强度,外表看起来很象岩石。对其采用一般的室内土工试验方法测得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其工程性质是较差的,表现在高孔隙比、高压缩性等方面。但从原位测试分析,它表现为承载力较高、压缩性较低。
坡积物(Qdl)
      坡积物是残积物经水流搬运,顺坡移动堆积而成的土。即是雨雪水流的地质作用将高处岩石风化产物缓慢地洗刷剥蚀,顺着斜坡向下逐渐移动、沉积在较平缓的山坡上而形成的沉积物。其成份与坡上的残积土基本一致。由于地形的不同,其厚度变化大,新近堆积的坡积土,土质疏松,压缩性较高。它一般分布在坡腰上或坡脚下,其上部与残积物相接。坡积物底部的倾斜度决定于基岩的倾斜程度,而表面倾斜度则与生成的时间有关,时间越长,搬运、沉积在山坡下部的物质就越厚,表面倾斜度就越小。
      坡积物质随斜坡自上而下呈现由粗而细的分选现象。其成份与坡上的残积土基本一致。与下卧基岩没有直接关系,这是它与残积物明显的区别。
      由于坡积物形成于山坡,常常发生沿下卧基岩倾斜面滑动,还由于组成物质粗细颗粒混杂,土质不均匀,且其厚度变化很大(上部有时不足一米,下部可达几十米),尤其是新近堆积的坡积物,土质疏松,压缩性较高。
洪积物(Qpl)
      洪积土是山洪带来的碎屑物质,在山沟的出口处堆积而成的土。由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具有很大的剥蚀和搬运能力。它冲刷地表,挟带着大量碎屑物质堆积于山谷冲沟出口或山前倾斜平原而形成洪积物。
      山洪流出沟谷口后,由于流速骤减,被搬运的粗碎屑物质(如块石、砾石、粗砂等)首先大量堆积下来,离山渐远,洪积物的颗粒随之变细,其分布范围也逐渐扩大。其地貌特征,靠山近处窄而陡,离山较远宽而缓,形如锥体,故称为洪积扇(锥)。由相邻沟谷口的洪积扇组成洪积扇群。
      如果逐渐扩大以至连接起来,则形成洪积冲积平原的地貌单元。
      洪积物的颗粒虽因搬运过程中的分选作用而呈现上述随离山远近而变的现象,但由于搬运距离短,颗粒的磨圆度仍不佳,此外,山洪是周期性产生的,每次的大小不尽相同,堆积下来的物质也不一样。因此,洪积物常呈现不规则交错的层理构造,如具有夹层,尖灭或透镜体等产状。
冲积物(Qal)
      冲积物是河流流水的地质作用将两岸基岩及其上部覆盖的坡积、洪积物质剥蚀后搬运、沉积在河流坡降平缓地带形成的沉积物。即是由于河流的流水作用,将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在它流经的区域内,随着从上游到下游水动力的不断减弱,搬运物质从粗到细逐渐沉积下来,一般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出山口,沉积有粗粒的碎石土、砂土,在中游丘陵地带沉积有中粗粒的砂土和粉土,在下游平原三角洲地带,沉积了最细的粘土。冲积土分布广泛,特别是冲积平原是城市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带。对于粗粒的碎石土、砂土,是良好的天然地基,但如果作为水工建筑物的地基,由于其透水性好会引起严重的坝下渗漏;而对于压缩性高的粘土,一般都需要处理地基。
      冲积物的特点是呈现明显的层理构造。由于搬运作用显著,碎屑物质由带棱角颗粒(块石,碎石及角砾)经滚磨、碰撞逐渐形成亚圆形或圆形颗粒(漂石、卵石、圆砾),其搬运距离越长,则沉积的物质越细,典型的冲积物是形成于河谷(河流流水侵蚀地表形成的槽形凹地)内的沉积物,可分为平原河谷冲积物和山区河谷冲积物等类型。
平原河谷冲积物
    平原河谷除河床外,大多数都有河漫滩及阶地等地貌单元。
    平原河流常以侧向侵蚀为主,因而河谷不深而宽度很大。正常流量时,河水仅在河床中流动,河床两侧则是宽广的河漫滩。只在洪水期中,河水才溢出河床,泛滥于河漫滩之上。
    河流(谷)阶地是在地壳的升降运动与河流的侵蚀,沉积等作用相互配合下形成的,位于河漫滩以上的阶地状平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大致如下:当地壳下降,河流坡度变小,发生沉积作用,河谷中的冲积层增厚;地壳上升时,则河流因竖向侵蚀作用增强而下切原有的冲积层,在河谷内冲刷出一条较窄的河床,新河床两侧原有的冲积物,即成为阶地。如果地壳交替发生多次升降运动,就可以形成多级阶地,由河漫滩向上依次称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阶地的位置越高,其形成的年代则越早。如黄河在兰州附近就有六级阶地。
山区河谷冲积层
    在山区,河谷两岸陡削,大多仅有河谷阶地(图1-15)地表水和地下水基本上都流向河床。山区河流流速很大,故沉积物质较粗,大多为砂粒所填充的卵石,圆砾等。山间盆地和宽谷中有河漫滩冲积物,其分选性较差,具有透镜体和倾斜层理构造,厚度不大,在高阶地往往是岩石或坚硬土层,作为地基,其工程地质条件很好。
风积物(Qeol)
    风积物是由风作为搬运动力,将碎屑物由风力强的地方搬运到风力弱的地方沉积下来的土。风积土生成不受地形的控制,我国的黄土就是典型的风积土。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的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带。风积黄土的结构疏松,含水量小,浸水后具有湿陷性。
其它沉积物
    除了上述四种主要成因类型的沉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和冲积物)外,还有海洋沉积物(Qm)、湖泊沉积物(Ql)及冰川沉积物(Qgl)等,它们是分别由海洋、湖泊及冰川等的地质作用形成的。下面只简略介绍海洋沉积物和湖泊沉积物。
海洋沉积物(Qm)(海相沉积物)
    海洋按海水深度及海底地形划分为滨海带(指海水高潮位时淹没,而低潮位时露出的地带)、浅海区(指大陆架,水深约0-200m,宽度约100-200km)、陆坡区(指大陆陡坡,即浅海区与深海区之间过渡的陡坡地带,水深约200-1000m,宽度约100-200km)及深海区(海洋底盘,水深超过l000m)。
    与上述海洋分区,相应的四种海相沉积物如下:
    滨海沉积物主要由卵石,圆砾和砂等粗碎屑物质组成(可能有粘性土夹层),具有基本水平或缓倾斜的层理构造,在砂层中常有波浪作用留下的痕迹。作为地基,其强度尚高,但透水性较大。粘性土夹层干时强度较高,但遇水软化后,强度很低。由于海水大量含盐,因而使形成的粘土具有较大的膨胀性。
    浅海沉积物主要有细颗粒砂土、粘性土、淤泥和生物化学沉积物(硅质和石灰质等)。离海岸愈远,沉积物的颗粒愈细小。浅海沉积物具有层理构造,其中砂土较滨海带更为疏松,因而压缩性高且不均匀,一般近代粘土质沉积物的密度小,含水量高,因而其压缩性大,强度低。
    陆坡和深海沉积物主要是有机质软泥,成分均一。
湖泊沉积物(Ql)
    湖泊沉积物可分为湖边沉积物和湖心沉积物。湖泊如逐渐淤塞,则可演变成沼泽,形成沼泽沉积物。
    湖边沉积物主要由湖浪冲蚀湖岸、破坏岸壁形成的碎屑物质组成的。在近岸带沉积的多数是粗颗粒的卵石、圆砾和砂土,远岸带沉积的则是细颗粒的砂土和粘性土。湖边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斜层理。

【篇五】液化土层处理方案

在修筑青藏铁路是的“永冻土层”是怎么解决的?

目前有多种解决的办法与技术,一是适当提高路基填土高度,用天然土保温,这种方法价廉,可普遍采用。二是在路基埋设工业保温层(PU、EPS等),埋设5~10厘米保温板,在工程实践中均取得极佳工程效果。三是埋设通风管,就是在路堤中埋设直径30厘米左右的金属或混凝土横向通风管,可以有效降低路基温度。四是采用抛石路基,即用碎块石填筑路基,利用填石路基的通风透气性,隔阻热空气下移,同时吸入冷量,起到保护冻土的作用。五是在少数极不稳定冻土地段修建低架旱桥,工程效果有保证,但造价高。青藏高原温度对冻土的影响非常大,一般情况地面温度比气温高3℃~4℃,没有太阳的直接照射,设置保温层地基或者通风地基可降低原地面温度2℃~3℃。而修筑这样的保温地基和通风地基,每公里增加造价为60~200多万元。
多年冻土地区的具体工程措施

(1)合理控制路基高度,是保护冻土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2)铺设保温层,1993年在昆仑山等地推广使用,效果良好。

(3)通风路基,能起到通风保温和保护冻土的作用。

(4)以桥代路,保证工程的可靠性。

(5)桥涵工程采用桩基础,满足防冻的要求。

(6)建立完善的排水设施,防止地下冰融化导致的路基下沉。

推荐访问:土层 液化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