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22-10-19 19:35:05 来源:网友投稿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但是目前的教育过程中,大家普遍关注分数排名和升学率。在这种舆论氛围中,德育边缘化了,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多了,出现了比以前更多的诸如炫富、伤人、跳楼等不良事件。教育,从它诞生时寄托着人们对它的热切期望:通过教育使人成为人。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大分支,也要担负起培养提高学生品德的重任,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进行德育渗透。

一.转变思想,落实新课程理念

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其中前两个理念均与德育密切相关。

1.面向全体学生

面前全体学生是一个综合活动,他要求教师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其一,研究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教学活动,争取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二,研究教材,设置适合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其三,课后的反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补充。只有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上的灵活应变和课下的针对性补充,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同时是让学生感受关怀的教育,是让学生成长为完整人的教育。

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一是目前我国的学术造假严重,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伦理问题。

二.设定并执行教学活动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中,生物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项。知识目标强调生物科学知识融入个人与社会生活。能力目标强调了与人的合作,强调探究精神的培养,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更多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性关怀,这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情感目标更多强调了乐观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态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注重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更是是德育的重要范畴。在教学设计环节,要根据教材实际,确定适当的三维目标;教学实施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教学的调整,但一般情况下,核心的教学目标是必须维护的。

三.挖掘教材,整理德育内容,形成体系

教材中设置了科学家访谈,科学家名言、科学史和科学故事等栏目,大大拓宽了德育阵地,从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德育。但是,这些内容比较零散,需要生物教师整体研读教材,建立高中生物德育体系。一个成体系的德育过程,再补充以教师根据发展作出的部分调整与补充,这样的德育才是名副其实的学校德育。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德育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在生物学中包涵着丰富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1)生命的物质性:不同生物的元素组成大体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不同生物的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但具体类型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2)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如分子水平上DNA的双螺旋结构与遗传物质复制传递相适应;细胞学水平上,不同细胞的细胞器种类和数目差异决定了不同细胞功能的差异;生态系统水平上,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与其自动调节能力密切相关。

(3)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教材中大量存在分子水平和细胞学水平的统一,萨顿所利用的类比推理法大量运用了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的观点。

(4)生物体与与其生活环境的统一: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如群落演替时,地衣和苔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5)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条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6)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在细胞学中最为典型,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精子几乎不含细胞质。

2.科学精神教育: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中有大量的科学史学习。一部生物科学发现史,就是一个好的德育素材。如: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提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探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促胰液素、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发现等,它们都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和推断等全过程,是科学家严谨和坚持的科学态度的结果。

3.科学伦理教育:科学的发展带来很多科学伦理问题,教材中有不少地方涉及。如克隆问题,基因工程等育种问题,近亲结婚与遗传病问题。另外,人教版必修3第129页专门讲到《关注生态伦理道德》。

4.爱国主义教育:高中教材中多处涉及我国生物科学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例如: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与水稻的杂交育种、我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 “人类基因组计划”。

5.法律教育:一些生物教学内容与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有密切关系。如人类遗传病与《婚姻法》,生物多样性与《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其中的某些法律条文可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四.创设德育情境,强化德育效果

单纯的说教式德育,效果往往是苍白的,而良好德育情境的创设能大大提高德育效果。

1.化单纯科学史的学习为体验式学习:在科学史学习时,铺垫足够的情境,由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与前辈科学家的研究对比,深刻领会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想,提升学生的境界。

2.文字、图表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课上学习内容:与时俱进,将学生身边发生的和社会中发生的事情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影像深刻。如学习免疫时,联系近些年中肆虐全球的疾病如非典、艾滋病、甲流等,分析其传播途径,强化个人卫生和健康意识。

3.走进实验室: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走进实验室更能培养科学态度。除了教材实验外,还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如笔者组织过《吸烟危害性调查研究》系列实验,包含相关问卷调查和分析,访谈相关部门,实验室实验,主题班会和海报等,有大批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提升实验能力,并通过推广活动提倡健康生活习惯,一举多得,效果显著。

4.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以生物知识为依托,以访谈、问卷调查、实习等多种形式与社会接触,感受社会正能量,或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如笔者曾带领学生依托学生家长,从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关于白洋淀的一些政策,并进行白洋淀湿地调查。

5.选修课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延伸:如通过开展《科学伦理》、《香烟中的科学》等选修课,延伸课堂,开拓视野,增强认识。

五.老师以其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示范性

生物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德育渗透的过程,不仅体现在教材中发掘德育素材,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体现在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气神中。而后者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是一个陶冶情操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对学生的影响巨大。

总之,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人一时一事就可以达到目的。只有有计划的,有策略的,多层次的,长期的坚持,方能显现成效。但是,在我们的钻研和坚持下,一定能达到德育和智育的双赢!

推荐访问:浅谈 德育 渗透 生物 教学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