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正文

培养孩子的助人行为教案【三篇】

时间:2022-05-15 20: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人民银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英文简称PBOC),简称央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1948年,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培养孩子的助人行为教案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培养孩子的助人行为教案3篇

【篇1】培养孩子的助人行为教案

【家长学校资料】

父母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而我们中国也有句"三岁定八十"的老话,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的的确确,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只有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有统一的认识和要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独生子女成了“小太阳”,当孩子有了缺点、错误时,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短,往往是爷爷奶奶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有的父母之间认识也不一致,,必然会以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面前,孩子必然会喜欢袒护自己的一方,会气恼批评自己的一方。这样不仅影响了家庭和睦,而且不利于教育孩子,以致使孩子养成任性,是非不清,听不进正确批评,常常无理取闹等不良行为。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成员应做到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即使意见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否则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当注意的。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2、科学引导

我们都知道,孩子经常是用他稚嫩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一切,孩子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和家庭成员的频繁接触,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幼儿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耳濡目染的作用。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可供他们更多地观察、模仿、活动的生活环境,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忌一味地批评,指责。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如孩子学洗手弄湿了衣袖,孩子学拿筷子吃饭把米粒掉到了地上等。此时,家长不能因噎废食而去中止他们的行动。而要放手让他们去干,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慢慢地在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吃饭不要把饭粒撒一地等。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日养成,对孩子要有耐心。如说些:“如果吃饭不讲话,我会更喜欢你。”“你真能干。”等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的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可以拿"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引导他等等。

3、因势利导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需要家长正确地指导,慢慢地引导。但小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一味的责怪,只会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如小朋友在游戏过程中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家长如果责怪说:"你不可以这样做!""你下次再这样就不给你玩了。"等,他们可能会负气地把玩具摔个稀烂,起不到教育引导的作用。但如果换个方式,说你这样到处丢玩具,玩具很容易就坏了,那么下次你就都没得玩了;或者以另一种的方式说: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把玩具保护得好。那么小朋友们就很容易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也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父母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入手,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良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一旦被忽略,不良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克服不良习惯需要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养成良好习惯应该成为孩子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一课。

小班段

2009年9月

【篇2】培养孩子的助人行为教案

大班乐于助人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园本课程“文明礼仪教育”为以依据,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新时期教育中加强幼儿乐于助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扎实细致、持之以恒的“乐于助人好习惯我知道——乐于助人好习惯我能行——乐于助人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愿意乐于助人的好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总目标

1、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乐于帮助家里同伴做一力所能级的事。如:摆碗筷,倒水、摆椅子、扫地、倒垃圾、擦桌子等。

2、在集体生活中能见到弱小需要帮助的及时给予帮助。

3、能跟随老师参加集体活动,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喜欢共同合作、帮助体验其中的快乐。

4、能觉察自己和他人明显的情绪表现,在老师的提醒下乐意招呼他人,并能使用日常礼貌用语,能进行简单的应答。

三、具体措施

  1、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把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渗透到健康、社会、语言等许多领域,因而将这些内容通过规范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来付诸实施的,以直观生动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内容,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形成动力定型。

  2、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时时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就蕴含着教育的内容,随机教育的契机最多,因此,捕捉这些有效的教育时机,及时实施随机教育。

  3、运用鼓励、帮助等手段,加强常规的监督和评价。在幼儿的乐于助人习惯建立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帮助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肯定评价可以提高幼儿遵守活动要求的自觉性,教师的帮助可提高幼儿遵守活动要求的行为水平。同时,对已建立的规则进行监督和评价,防止有反复的倾向,坚持一贯、一致的教育。

  4、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为人师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好习惯影响孩子。

  5、积极开展健康有益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各种活动,为幼儿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心,培养兴趣和能力。

  6、家园共育,形成合力。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家庭教育 引导来完成,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积极配合,是好习惯养成的一个前提。

具体行事历安排

2月份:

1、召开级组教职工会议。

2、制定乐于助人工作计划、目标。

3月份:

1、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2、推选出文明礼仪宝宝

3、建立文明礼仪宝宝组。

4、开展《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

5、开展“雷锋日”活动。

4月份:

1、开展乐于助人好习惯我能行到小班帮助孩子穿衣服、穿鞋子等。

2、建立乐于助人宝宝组。

5月份:

1、以班级为单位帮助中班擦窗户。

2、收集孩子在家里乐于助人的相片。

3、开展相互垫毛巾比赛。

6月份

1、开展共同包棕子快乐活动。

7月份

开展了乐于助人伴我行快乐分享。

【篇3】培养孩子的助人行为教案

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

凤阳县三府幼儿园常付云

一、案例背景: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下成长.因此,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行为习惯也都不同,而且现在的父母也比较宠爱孩子.小班刚进来的孩子受家里的影响比较大,孩子们普遍依赖性很强,所以在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毕竟是孩子。但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他们是没有集体规则意识的,在通过对班里孩子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看出班级孩子存在的问题需要老师慢慢的引导。

二、案例描述:

情景一:老师他打我

陈诗谦是班里比较调皮的小朋友,很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可是他有个不好的习惯,刚开始玩的挺好的,过一会就会听到小朋友的呼喊声:“老师陈诗谦打我”这种情况不止一次的出现,无论是在玩玩具时还是在区角游戏中总能听到孩子的声音:“老师他打我”。

情景二:老师,我不会,你帮我

“老师,我不会,你帮我!”这样类似的话常常能从泽泽的口中听到,刚开始听到这些话,我总是去帮助他,心想他还小,可能有的方面的确要老师帮忙才能完成,需要多多的锻炼,过段时间会好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求救声没有减少,且总是反复出现,这出乎我意料之外。无论是在绘画还是手工活动中总是会听到他的声音:“老师我不会”。

情景三:抢排头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如陈欣冉小朋友,每次老师说我们排队出去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冲出去,就是为了能够第一时间站到老师跟前抢占排头,如果没有抢占到排头心情立马就不好了,不仅是她,班里有好几个小朋友都有这种情况。

三、案例分析:

(一)针对打人情况

每当孩子来告状说陈诗谦打人时,我第一时间跑去以严厉的口吻询问陈诗谦“你打人了吗?为什么打人”然而他的回答却理所当然“嗯是的,他不给我玩”我把这种情况和他家长进行了交流,发现孩子的模仿能力强,爱模仿,平时喜欢看一些攻击性的电视、电脑,然后去模仿。而且家里就他一个孩子,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下长大,习惯了别人围着自己转,如果别人不配合他,他就会动手打人。而且通过在班里的观察,我发现他是个很喜欢交朋友的孩子,只是他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向小朋友表达而已。针对他爱打人的情况我采取以下情况去解决。

1.关爱和说理:平时我经常拉拉他的手、轻轻地摸摸他的头,以亲切柔和的声音和他说说话,使他体会老师对他的关爱,当他不再面无表情、愿意和老师亲近并向我展现甜甜的笑容时,我用温和的声音告诉他,幼儿园的玩具应该大家一起玩,争抢和打人都是不对的,小朋友会不喜欢和你一起玩的,使他在被关怀的感觉下乐意地接受批评并理解占有共同和别人的东西以及攻击别人都是不对的道理。

2.鼓励和引导:平时除了特别的关心,我也特别注意观察陈诗谦的表现,经常提醒他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才会更开心;发现他有点滴的进步,并在全班幼儿面前给以及时夸张的表扬,使他体会进步和做好孩子的快乐和意义,同时体会被关心被注意的幸福感觉,形成他自觉改正、乐意追求进步的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陈诗谦能和小朋友一起开心的游戏了,再也听不到孩子的告状声“老师,他打我了”,看到孩子们在一起开心的游戏我也感到无限的欣慰。

(二)针对需要老师帮助情况

每个孩子遇到困难时采取的方式不一样,泽泽平时就是这样喜欢喊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几次过后我和泽泽妈妈进行了交流发现,有以下几点原因:

1.家庭因素:这可能与她是家中的独生子有关。在家中备受奶奶、妈妈的宠爱,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是大人一手包办,很多事情也都是妈妈规定好让他怎么做,从而使他失去了很多的锻炼机会以及自主的能力,也养成了一定的懒惰的习惯。

2.教师因素:可能由于小班刚进来的孩子受家里的影响比较大,孩子们普遍依赖性很强,又考虑孩子们入园时有一定的焦虑的情绪,因而刚开始时孩子们遇到不会做时我总是会安慰他们,没关系的,不会老师会帮你的,慢慢地孩子们养成了一种依赖的心理和习惯。造成他们经常碰到一点困难就说:“老师我不会。”

知道了原因以后,我决定每次活动时,不等他开口说我不会,就先去指导他然后让他自己去做,每次做好,我及时对他进行鼓励和表扬,激励他再试一次,慢慢的他变得勇敢了,遇到困难时也很少说“老师,我不,”都是自己去尝试,然后再问老师。慢慢的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和泽泽妈妈进行交流要懂得适时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其实,孩子的能力是惊人的,他们的惊人之举往往会被我们成人的不敢放手时收到约束,我们不妨适时做一位“懒妈妈”这样,孩子才会发挥他们的能力,逐渐成为一位“勤快的孩子”。

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他妈妈说泽泽变得勇敢勤快了,在家里什么事都是抢着做,现在也不说“妈妈,我不会,”这都是老师教育的好,听了他妈妈的话,我感到自己的教育有了成效,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看到泽泽的变化我和她妈妈一样的高兴。

(三)针对抢排头情况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

四、案例反思: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一)教师要具有教育机智.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权变的过程,教师所面对的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而教学情景又是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其中常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教师面对变化的幼儿和突发事件时,要能巧妙地因势利导,要善于随机应变,果断的采取措施,作出适合、稳妥的处理。

(二)培养幼儿自信心。

“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对孩子来讲,是其将来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尊重、鼓励和赞许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这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现在她来到了幼儿园,作为教师就应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培养她的自信心,

(三)做好家园沟通,做到家园共育。

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很多家长就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幼儿园的了,其实教育孩子光靠幼儿园教育是绝对不行的,家长依然是孩子教育最主要的影响者.所以,我们应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产生合力,从而产生最大的教育价值.在家里也时时关注孩子的变化,如遇到类似情况要及时进行引导,努力做到家园针对同一问题要有一致地教育策略,共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习惯。

以上案例也许每个带小班的老师都会碰到,这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初浅的做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跟进,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惯,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

推荐访问:助人 教案 培养孩子

猜你喜欢